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
历 史 试 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至第三章第一节。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由于秦之统一,从前华夏对夷狄之分而治之的局面亦随即消融,中国逐渐成为一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全国人民生活于同一版图,沐浴于同一文化。这主要说明秦的统一
A.使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 B.扩大我国疆域并形成基本格局
C.促使我国人口数量增加 D.使中华民族逐渐融合成一体
2.长期以来,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官,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到唐代,他们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三省掌握了以前的宰相职权。这一变化
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标志着内外朝制度形成 D.调整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3.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年5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 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D.皇权通过人事任免得到加强
4.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与唐、宋相比,元朝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
C.行省官员有名无实 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5.罗马在恺撒时期(公元前1世纪),在战略交通重要地点和土地最肥沃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如高卢、西班牙、阿非利加等地有40多个殖民地),以安置退伍老兵。老兵退伍后,会在这些殖民城市定居,并和当地女子结婚,从而使她们也获得罗马公民权。这种现象
①激化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②有利于扩大和巩固罗马疆域
③为罗马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④客观上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国家有国王二人,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战时,一个国王外出领兵作战,一个国王在城邦内固守。国家在面对重大事项时,长老会提出提案,公民大会只有讨论权和表决权,表决时以呼喊声的高低决定,声高即表示通过。长老会成员和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出,选举方式也是以呼喊声的高低来对候选人表示意见。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由公民大会通过。下列对斯巴达的政治解读正确的是( )
A.有成熟的民主运行机制 B.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
C.国王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D.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7.11至13世纪不仅是西欧教会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王权与教权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随着教会权利向世俗国家的渗透,教权俨然成为支配国家的强大势力之一。这说明西欧( )
A.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衰弱 B.教会控制了社会财富
C.民族国家形成任重道远 D.教权和王权始终对立
8.1815年拿破仑军事上彻底失败,西欧各国终于脱离了法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控制,它们试图摆脱法国法律的控制,然而人们不久就惊异地发现,消除《法国民法典》已有的影响竟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表明,《法国民法典》( )
A.成为欧洲各国的通用法 B.是一种经典的法制模式
C.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 D.因军事扩张而急速推广
9.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都会导致社会的激烈而反复的振荡,英国当时的政治精英试图打破革命与复辟循环振荡的怪圈的举措是
A.推翻君主制 B.通过立法限制王权 C.改革议会制度 D.确立责任内阁制
10.中华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的却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这一转变
A.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 B.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三权分立特点 D.皆在预防专制独裁的出现
11.毛泽东同志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次会议
A.出台了新中国建国纲领 B.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2.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这段日记记载的史实是
A.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1949年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1954年第二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为了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这些做法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
C.使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D.为国家实施计划经济创造了条件
14.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1977年,在停顿16年之后,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久违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下表反映的是1977-1979年三次全国劳模表彰会议的情况。
表:1977—1979年三次全国劳模表彰会议情况
年份 会议名称 受表彰情况
1977年4月20日至5月14日 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 全国大庆式企业、全国先进企业称号2126个,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385人
1978年3月18 至31日 全国科学大会 先进集体称号826个,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192人
1979年1月28日 国务院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 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351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340人
这一历史事件
A.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B.倡导了艰苦奋斗的新风尚
C.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D.带有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
15.1962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七届三中全体与会者时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田”‘五统一’等”;又说,“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段话表明邓小平
A.倾向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强调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根本调整
C.意识到人民公社体制的不足 D.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了质变
16.右图为2005年第40期《中国经济周刊》的封面。封面中十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用词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
A.计划经济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B.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形成
C.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此外,中国“编户齐民”与朝廷之间也没有西欧领主附庸关系中的契约因素,当农民个人受到来自上面侵害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抵抗和自卫的手段。显然,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
——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
材料二 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是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的,必然体现本国的国情和具有本国的特点。我们应看到,中国悠久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从公元前2世纪以来形成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及其运行,对于抵御外来侵扰(侵略)和保卫本国,都起过不容否定的作用。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欧“相距甚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2 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
――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1)分别提取图1、图2的历史信息,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上层建筑变革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得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在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务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联邦政府的义务和权利是简单而又容易界定的,因为联邦的结成就是以解决某些全国性的重大需要为目的的;而各州政府的义务和权利就复杂了,因为州政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细节。结果,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
——摘编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委员会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有人归纳了这一政治制度的功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诀,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关系及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D 据题意可知,秦统一后逐渐消弭了各地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说明中华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体,故选D;习俗趋同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秦统一后中华民族的合,没有涉及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排除BC。
2.D 内廷官变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主要目的是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排除A;材料反映的不是内部矛盾,排除B;内外朝制度是汉代已经出现,排除C。
3.D 北宋参知政事的任期普遍不长,表明更换较为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官员拉帮结派,有利于皇权强化,故D正确;A题干不能体现,排除;题干没有涉及行政效率的演变情况,故排除B;参知政事更替与中枢运行机制的变化关系不大,故排除C。
4.B “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反映出元朝行省制度之下,行省长官作重要决策时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对比唐宋时期,元朝这样的现象说明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变化,未涉及君主专制,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员拥有很大权力,但“不敢专决大政”,故排除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张,共和国晚期的罗马将退伍士兵安置在战略交通重要和土地最肥沃的殖民地,并给予嫁给这些士兵的外省女子以公民权,有利于扩大和巩固罗马疆域,客观上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说法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扩大公民范围的做法与贵族和平民矛盾无关,罗马实行的是贵族政治并非民主政治,①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C三项错误。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可知,古代斯巴达实行双王制,国家大事需要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讨论通过,可见国王权力受到一定限制,C项正确;斯巴达是希腊城邦国家中寡头政治的代表,“有成熟的民主运行机制”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斯巴达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并非只是国家的象征,排除B项;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是近代以后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据材料“随着教会权利向世俗国家的渗透,教权俨然成为支配国家的强大势力之一”可知,在11至13世纪,在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教权高于王权,削弱了君主的权力,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王权与教权在政治上的斗争,没有涉及教会对社会财富的控制,排除B项;16至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古时期早期,教权和王权相互利用,两者并非始终对立,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消除《法国民法典》已有的影响竟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国家开始是被强制实行的《法国民法典》因为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无法被废除,C项正确;《法国民法典》成为欧洲各国的通用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涉及《法国民法典》是一种经典的法制模式和《法国民法典》因军事扩张而急速推广,排除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据材料“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都会导致社会的激烈而反复的振荡”,并结合所学知道英国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光荣革命改变国王的权力来源,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扩大议会的权力,B项正确;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排除A项;改革议会制度在1832年,排除C项;18世纪20年代英国确立责任内阁制,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中“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可知,责任内阁制下,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政府实际上建立了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权力,排除A项;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并非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国政府权力的架构,未体现三权分立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根据材料“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这一次会议应该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工作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该会议出台了新中国建国纲领,即《共同纲领》,A项正确: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是开国大典,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排除B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的第一届人大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明确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是中共八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从材料中“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周恩来做主席”可以看出是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B项正确;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都不涉及到“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排除A、C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1954年,改北平为北京是.在194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据题意可知,党和政府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物价,结束了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这就能够赢得人民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排除A项;这些做法并不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完成的标志,排除B项;这些做法主要是稳定全国经济,而不是为国家实施计划经济创造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前后,即“文革”结束后不久,党和国家大力表彰各行各业的劳模和先进生产者,体现了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D项正确;开启改革开放历火进程的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A项;倡导艰苦奋斗的新风尚与国家表彰各行业的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等不符,排除B项;直到1995年,我国才确立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5.C材料涉及到邓小平同意让农村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人民公社体制的不足,故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实行,此时尚未开始,因此A项错误;此时农村生产关系只是做了适当的调整,并未做根本性的调整,故B项错误;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才完成,故D项错误。故选C项。
16.C 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反映出我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体现出政府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表现出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领域,C正确;我国于1992年就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排除;材料未涉及所有制的发展,B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C。
17.(1)表现:官僚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缺乏与王权抗衡的宗教组织;尊崇儒学;不存在西欧那样的原始契约关系。
(2)影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为中国长时期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解】(1)表现:依据材料“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得出官僚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缺乏与王权抗衡的宗教组织;依据材料“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得出尊崇儒学;依据材料“与朝廷之间也没有西欧领主附庸关系中的契约因素”,得出不存在西欧那样的原始契约关系。
(2)影响:依据材料“中国悠久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得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依据材料“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得出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依据材料“对于抵御外来侵扰(侵略)和保卫本国,都起过不容否定的作用”,得出为中国长时期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8.答案:(1)信息:图1反映的是铁器的使用,图二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关系:铁器的使用是当时生产力变革的重要表现,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措施及作用: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促使军功地主阶级兴起;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严格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制定连坐法,加强了国家对百姓控制,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也体现了严刑酷法: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思想文化专制。(任答4点即可)
解析:(1)根据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铁器的使用,图二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措施及作用:结合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措施及作用进行作答即可,如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促使军功地主阶级兴起;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严格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制定连坐法,加强了国家对百姓控制,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也体现了严刑酷法;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爝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思想文化专制。
19.(1)关系:联邦政府享有国家一切大权,负责全国性重大事件,颁布和修订宪法;州政府负责具体地方事务,制定普通法。(4分)
成因:实行联邦的结果;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答出2点即可)(4分)
(2)特点:民主集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权集中于中央,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章程、条例。(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