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2025度高中历史 周测5 中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上)(答案)

周测5 中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基础练
1.(2022·南充高二期中)下表为西汉政府与南越的相关史实。由此可见西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  )
时期 史实
汉高祖时期 汉高祖十一年,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
汉文帝时期 赵佗除帝号复归汉朝,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一直窃用皇帝的名号
汉武帝时期 平定南越,设置九郡,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制度法令
A.消除了地方与中央对立 B.体现了民族平等政策
C.旨在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促进了南越经济繁荣
2.(2023·重庆巴蜀中学高二期末)《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1784年“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出土于日本,现藏于福冈市博物馆。这(  )
A.表明两汉时期和日本的交好 B.日本已经完全统一实力强大
C.完全可以印证中日友好关系 D.表明金印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3.(2023·南京月考)唐代,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唐代的这一措施(  )
A.利于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B.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导致了地方官员职权的混乱
4.(2024·亳州阶段练习)辽的地方行政规划,从耶律阿保机时即已开始建置许多州县,后来在设官分职方面也“大略采用唐制”,分设刺史、县令,也有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名号。由此可知当时(  )
A.辽国普遍封建化 B.民族隔阂消失 C.民族矛盾缓和 D.民族交融加深
5.(2023·扬州高二阶段练习)茶马古道与茶马互市发展到宋朝时成为政府加强西南边境地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和平,宋朝的统治者以茶马互市巩固边疆,通过开放边境互相贸易的形式,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利用经济文化的方式阻止了少数民族的武力侵扰。关于宋朝的茶马互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B.客观上有利于西域地区的开发
C.薄来厚往加剧了宋朝财政负担 D.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6.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设置郡县,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唐朝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同时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积极治理边疆各民族。这反映出(  )
A.民族交融程度日益加深 B.民族之间隔阂得以消除
C.现代中国疆域基本奠定 D.边疆治理模式不断完善
7.(2024·邢台高二阶段练习)清朝政府针对蒙古地区颁行了《蒙古律例》,分官制、户口、差徭、会盟、行军、边境哨卡、盗贼、人命等十二卷,共二百零九条。其中规定,禁止蒙汉两族之间自由往来,禁止蒙汉通婚,以及禁止内地汉人到蒙古从事农耕活动,蒙古王公不得延请内地书吏等。这(  )
A.导致了民族矛盾加剧 B.意在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C.阻断了民族交融过程 D.为废除土司制度创造了条件
8.有学者认为,“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贡制度也是中国怀柔周边邻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该学者看来,中国古代政府推行的朝贡制度(  )
A.以军事经济实力为后盾 B.是推行平等外交的体现
C.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效益 D.是羁縻政策的外交延续
9.(2023·淮北高二阶段练习)1618—1648年,欧洲“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之间爆发“三十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神圣罗马帝国诸邦的“国家主权”,规定荷兰和瑞士获得独立地位,欧洲出现了两个既非王朝也非城邦的新型国家。这说明该和约(  )
A.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 B.稳固了西方国家均势局面
C.标志着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D.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10.(2024·重庆渝北区高二阶段练习)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最后议定书》规定,对于必须或将要更换“主人”的各国,对其本国居民和外国人,应给予其6年期限,处理其所得财产,并给予其选择所属国家的权利。这一规定(  )
A.避免了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 B.构建了欧洲均势的格局
C.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D.促进了外交制度的建立
11.(2024·恩施高二阶段练习)1917年11月8日发布的某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要立即实现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平,并且认为“各富强民族为了如何瓜分他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些主张的提出(  )
A.为国际法开辟新的发展阶段 B.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得以逐步扩大
C.保障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利益 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12.(2023·邢台高二阶段练习)二战以后,以国际经济法为主体逐渐发展出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反托拉斯法、国际税法等法律,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实体法也大大增加,扩展了国际法的适用范围。这些法律的出现(  )
A.说明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
C.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D.有效避免了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能力练
13.(2023·江门高三调研)唐朝造船,多用楠木等硬木,坚硬耐用,内河江船便已可载万石,贞观年间,阎立德造浮海大船数百艘,自东海、黄海可直达高丽,向西亦远至红海。据此可知唐朝(  )
A.大运河已成为经济命脉 B.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C.唐朝政府重视对外交流 D.技术进步推动对外交往
14.(2023·河北卷,3)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  )
A.人口流动促进了边疆开发 B.世族郡望观念影响广泛
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
15.(2024·宜昌高二阶段练习)元朝时对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和录取,汉人和南人的试卷难度较大。如表是元朝时每届参加科举考试的名额分配情况。元朝这些做法(  )
对比项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会试 75 75 75 75
殿试 25 25 25 25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开明文化政策
B.导致蒙古人色目人文化落后
C.因相对公平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D.体现了民族分化和歧视政策
16.(2023·衡水第二中学三模)明初西南地区的地方行政设置,除了与内地一致的府、州、县之外,还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行政机构。而到了清朝,此类机构的设置大大减少,如云南省就由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的50个减少到清朝雍正末年的13个。这一调整旨在(  )
A.将西南地区纳入中国的版图 B.加强国家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C.实现西南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D.变革边疆地区地方管理机构
17.(2023·重庆云阳双江中学高三校考)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后,在避暑山庄宴请蒙古贵族,并决定仿康熙皇帝安定喀尔喀蒙古之后在多伦会盟建汇宗寺先例,依西藏桑耶寺形制修建普宁寺。乾隆皇帝在《普宁寺观佛事》中说:“象龙步踏惟天力,老幼骈观与众娱。神道何妨权设教,若论佛法本来无。”清廷修建普宁寺是基于(  )
A.娱乐民众的生活需要 B.主流价值观的重塑
C.凸显皇权的至尊地位 D.维护统一的战略考量
18.(2023·佛山高二阶段练习)1559年,英王重申《至尊法案》第七条:“一切外来侵入的权力或权威,不论属世俗还是属宗教,在英王国及英王统治的自治领及其他地方,永远明确地被废除了,既不得实施,亦不得遵从。”据此可知,该条款强调的原则是(  )
A.依法治国 B.地方自治 C.民族独立 D.王权独尊
19.(2023·成都高二期末)17世纪中叶,国家被确认为欧洲秩序的奠基石,而不是帝国、王朝或宗教信仰。某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肯定了各签署国不受外来干涉选择本国制度和宗教信仰的权利。该和约(  )
A.否定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B.适应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D.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
20.(2023·白山高二阶段练习)《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所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这一规定(  )
A.说明国际联盟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
B.有效制约了侵略战争的发动
C.反映国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主张
D.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六盘水高二阶段练习)(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的建立者大多来自楚地,对楚文化情有独钟。楚人深恋故土,屈原《九章·哀郢》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刘邦还归故乡,亦感叹“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在汉初统治者的推崇与支持下,汉文化继承了颇多楚文化的精神。虽然随着尊崇儒术、汉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楚文化的独立形态在西汉中期以后已逐渐消失,但楚文化的个性并未磨灭,而是部分转化为区域文化之上的汉文化的共性。
——摘编自张梦晗《南阳汉画像石楚文化特征突出的原因》
材料二 对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而言,民族性、汉文化都是其统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入主中原后,这些政权的统治对象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汉族占被统治人口的大多数,远远超过统治者本族人口。封建化符合其政权的根本利益,有助于赢得汉人的支持和认同,也有助于其政权的发展壮大和长治久安。大力推行封建化政策者如北魏、辽、金、清等政权,国祚均在百年以上,清朝还出现了著名的“康乾盛世”。
——摘编自彭丰文《“胡族汉化亡国论”不能成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楚文化特征突出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推行封建化政策的意义。(8分)
22.(2024·济南高二校联考)(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格劳秀斯与近代西方法律文明
胡果·格劳秀斯(1583—1645),荷兰代尔夫特市人,荷兰自然法学派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法》《海洋自由论》等。下图为其自然法思想的思维导图。
注:jus由拉丁文衍生而来,是现代英文中justice(公平、正义、司法)一词的词根;jus在拉丁文中意为“法”,其狭义指法所分配给每个人的东西。——据严存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等编绘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以“格劳秀斯对近代西方法律文明的贡献”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周测5 中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上)(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基础练
1.(2022·南充高二期中)下表为西汉政府与南越的相关史实。由此可见西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  )
时期 史实
汉高祖时期 汉高祖十一年,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
汉文帝时期 赵佗除帝号复归汉朝,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一直窃用皇帝的名号
汉武帝时期 平定南越,设置九郡,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制度法令
A.消除了地方与中央对立 B.体现了民族平等政策
C.旨在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促进了南越经济繁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政府要求南越归化汉朝到汉武帝时期“平定南越,设置九郡,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制度法令”,说明西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政治的统一,C项正确。
2.(2023·重庆巴蜀中学高二期末)《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1784年“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出土于日本,现藏于福冈市博物馆。这(  )
A.表明两汉时期和日本的交好 B.日本已经完全统一实力强大
C.完全可以印证中日友好关系 D.表明金印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答案 D
解析 汉光武帝所赐“印绶”与日本发现的金印应当是同一物,表明金印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项正确;光武帝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材料未涉及西汉与日本的交往,排除A项;建武中元二年是公元57年,倭奴国是日本,当时日本小国林立,没有统一,排除B项;“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3.(2023·南京月考)唐代,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唐代的这一措施(  )
A.利于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B.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导致了地方官员职权的混乱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唐代统治者既注重因俗而治,又注重加强中央集权,这种做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而非一体化的统治策略,排除A;B项描述的是元代的行省制,排除;材料中的机构分工是明确的,并不会导致地方官员职权的混乱,排除D。
4.(2024·亳州阶段练习)辽的地方行政规划,从耶律阿保机时即已开始建置许多州县,后来在设官分职方面也“大略采用唐制”,分设刺史、县令,也有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名号。由此可知当时(  )
A.辽国普遍封建化 B.民族隔阂消失 C.民族矛盾缓和 D.民族交融加深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契丹建国后,地方州县建置和设官分职多采用唐制,反映出当时民族交融逐渐加深,D项正确;仅凭材料不足以说明辽国已“普遍”封建化,排除A项;“消失”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契丹政权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学习汉族不能直接缓和民族矛盾,排除C项。
5.(2023·扬州高二阶段练习)茶马古道与茶马互市发展到宋朝时成为政府加强西南边境地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和平,宋朝的统治者以茶马互市巩固边疆,通过开放边境互相贸易的形式,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利用经济文化的方式阻止了少数民族的武力侵扰。关于宋朝的茶马互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B.客观上有利于西域地区的开发
C.薄来厚往加剧了宋朝财政负担 D.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的茶马互市加强了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以贸易作为载体也带动了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朝代是清朝,不是宋朝,排除A项;我国古代的西域主要指今天的新疆地区,材料中宋朝的茶马互市区域主要在西南地区,排除B项;薄来厚往属于朝贡贸易的特点,材料中宋朝与少数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属于单纯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属于朝贡贸易,排除C项。
6.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设置郡县,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唐朝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同时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积极治理边疆各民族。这反映出(  )
A.民族交融程度日益加深 B.民族之间隔阂得以消除
C.现代中国疆域基本奠定 D.边疆治理模式不断完善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秦汉唐元清多个朝代在治理边疆的政策上是不断调整的,尤其注重边疆地区军事防卫功能的不断完善,从而维护了边疆的稳定,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国家统一,D项正确。
7.(2024·邢台高二阶段练习)清朝政府针对蒙古地区颁行了《蒙古律例》,分官制、户口、差徭、会盟、行军、边境哨卡、盗贼、人命等十二卷,共二百零九条。其中规定,禁止蒙汉两族之间自由往来,禁止蒙汉通婚,以及禁止内地汉人到蒙古从事农耕活动,蒙古王公不得延请内地书吏等。这(  )
A.导致了民族矛盾加剧 B.意在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C.阻断了民族交融过程 D.为废除土司制度创造了条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以维护统治为宗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边疆民族的互相交流,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缓和了民族矛盾,排除A项;虽然民族交融受到一定限制,但“阻断了”表述太过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是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改土归流主要在西南地区,排除D项。
8.有学者认为,“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贡制度也是中国怀柔周边邻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该学者看来,中国古代政府推行的朝贡制度(  )
A.以军事经济实力为后盾 B.是推行平等外交的体现
C.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效益 D.是羁縻政策的外交延续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朝贡制度不计经济成本,注重宣扬国威,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效益,C项正确;朝贡制度以政治经济实力为后盾,而不是军事,排除A项;朝贡制度不属于平等外交,排除B项;羁縻政策属于少数民族政策,朝贡制度不属于羁縻政策的外交延续,排除D项。
9.(2023·淮北高二阶段练习)1618—1648年,欧洲“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之间爆发“三十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神圣罗马帝国诸邦的“国家主权”,规定荷兰和瑞士获得独立地位,欧洲出现了两个既非王朝也非城邦的新型国家。这说明该和约(  )
A.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 B.稳固了西方国家均势局面
C.标志着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D.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和约承认了荷兰和瑞士的独立,这种独立不同于之前的王朝国家和城邦国家,而是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由此说明该和约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政治力量改变的相关内容,无法体现稳固了西方国家均势局面,排除B项;17世纪欧洲君主不满足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排除C项;《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排除D项。
10.(2024·重庆渝北区高二阶段练习)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最后议定书》规定,对于必须或将要更换“主人”的各国,对其本国居民和外国人,应给予其6年期限,处理其所得财产,并给予其选择所属国家的权利。这一规定(  )
A.避免了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 B.构建了欧洲均势的格局
C.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D.促进了外交制度的建立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最后议定书》确定国境发生变动的国民可以自由选择国籍,这样会使得边境居民往周边同一民族居多的国家迁移,从而有助于每个国家形成主体民族,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C项正确;“避免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与欧洲格局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外交制度建立,排除D项。
11.(2024·恩施高二阶段练习)1917年11月8日发布的某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要立即实现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平,并且认为“各富强民族为了如何瓜分他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些主张的提出(  )
A.为国际法开辟新的发展阶段 B.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得以逐步扩大
C.保障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利益 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此纲领性文件为十月革命后苏联颁布的《和平法令》,法令中相关主张的提出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A项正确;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区,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对弱小民族利益的关注和保护,有利于保障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发展,但“保障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排除D项。
12.(2023·邢台高二阶段练习)二战以后,以国际经济法为主体逐渐发展出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反托拉斯法、国际税法等法律,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实体法也大大增加,扩展了国际法的适用范围。这些法律的出现(  )
A.说明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
C.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D.有效避免了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国际经济法的内容不断丰富,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这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项;国际经济法的出现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关系不大,排除B项;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避免”说法错误,排除D项。
能力练
13.(2023·江门高三调研)唐朝造船,多用楠木等硬木,坚硬耐用,内河江船便已可载万石,贞观年间,阎立德造浮海大船数百艘,自东海、黄海可直达高丽,向西亦远至红海。据此可知唐朝(  )
A.大运河已成为经济命脉 B.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C.唐朝政府重视对外交流 D.技术进步推动对外交往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阎立德造浮海大船数百艘,自东海、黄海可直达高丽,向西亦远至红海”可知,造船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唐朝对外交往,D项正确;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渠道,材料与大运河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技术进步推动经济交流,不是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
14.(2023·河北卷,3)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  )
A.人口流动促进了边疆开发 B.世族郡望观念影响广泛
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居于吐鲁番交河故城的粟特人康氏家族,在墓志铭中强调其家世源于中华,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可以用于证明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C项正确;材料没有边疆开发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康延愿墓志强调了家世的渊源,没有涉及世族郡望观念,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排除D项。
15.(2024·宜昌高二阶段练习)元朝时对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和录取,汉人和南人的试卷难度较大。如表是元朝时每届参加科举考试的名额分配情况。元朝这些做法(  )
对比项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会试 75 75 75 75
殿试 25 25 25 25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开明文化政策
B.导致蒙古人色目人文化落后
C.因相对公平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D.体现了民族分化和歧视政策
答案 D
解析 汉人、南人人口众多,蒙古人、色目人人口较少,但其参加会试、殿试的人数却相同,且蒙古人和色目人的考试更容易,反映了元朝实行不平等的民族分化和歧视政策,D项正确,排除C项;这一政策不是开明和公平的文化政策,无法得出因俗而治的特点,排除A项;这一政策不是导致蒙古人、色目人文化落后的原因,排除B项。
16.(2023·衡水第二中学三模)明初西南地区的地方行政设置,除了与内地一致的府、州、县之外,还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行政机构。而到了清朝,此类机构的设置大大减少,如云南省就由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的50个减少到清朝雍正末年的13个。这一调整旨在(  )
A.将西南地区纳入中国的版图 B.加强国家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C.实现西南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D.变革边疆地区地方管理机构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是少数民族地区带有羁縻性质的土司机构,从明至清其数量的减少是清朝对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结果,此举加强了国家对西南地区的控制,B项正确;西南地区早在秦朝时就已经纳入中国的版图,排除A项;西南地区与内地的管理还是存在一些不同,并没有完全一体化,排除C项;D项是表面现象,而不是目的,排除。
17.(2023·重庆云阳双江中学高三校考)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后,在避暑山庄宴请蒙古贵族,并决定仿康熙皇帝安定喀尔喀蒙古之后在多伦会盟建汇宗寺先例,依西藏桑耶寺形制修建普宁寺。乾隆皇帝在《普宁寺观佛事》中说:“象龙步踏惟天力,老幼骈观与众娱。神道何妨权设教,若论佛法本来无。”清廷修建普宁寺是基于(  )
A.娱乐民众的生活需要 B.主流价值观的重塑
C.凸显皇权的至尊地位 D.维护统一的战略考量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可知,普宁寺修建的背景是“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该寺庙的修建服务于巩固国家统一的目的,即基于维护统一的战略考量,D项正确;普宁寺是乾隆皇帝为会盟的蒙古王公修建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是清政府抚绥边疆、维护统一的历史见证,而非为娱乐民众和凸显皇权,排除A、C项;清朝依然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并未“重塑”,排除B项。
18.(2023·佛山高二阶段练习)1559年,英王重申《至尊法案》第七条:“一切外来侵入的权力或权威,不论属世俗还是属宗教,在英王国及英王统治的自治领及其他地方,永远明确地被废除了,既不得实施,亦不得遵从。”据此可知,该条款强调的原则是(  )
A.依法治国 B.地方自治 C.民族独立 D.王权独尊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该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排除了罗马教廷对英国主权范围内事务的干扰,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从而强调了王权独尊的原则,D项正确;这些法案与依法治国无关,排除A项;这些法案解决的不是地方问题,排除B项;当时英国已经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排除C项。
19.(2023·成都高二期末)17世纪中叶,国家被确认为欧洲秩序的奠基石,而不是帝国、王朝或宗教信仰。某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肯定了各签署国不受外来干涉选择本国制度和宗教信仰的权利。该和约(  )
A.否定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B.适应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D.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和约强调国家主权,这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该和约强调国家主权,不涉及对封建统治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中该和约涉及欧洲,不涉及世界,排除C项;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结束于1806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
20.(2023·白山高二阶段练习)《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所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这一规定(  )
A.说明国际联盟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
B.有效制约了侵略战争的发动
C.反映国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主张
D.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规定反映了国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主张,表明各国希望通过国际法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C项正确;《国际联盟盟约》只适用于缔约各国,不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排除A项;从以后的历史发展和国联的行为上来看,制约侵略战争只是一句空谈,排除B项;“消除”说法太过绝对,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六盘水高二阶段练习)(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的建立者大多来自楚地,对楚文化情有独钟。楚人深恋故土,屈原《九章·哀郢》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刘邦还归故乡,亦感叹“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在汉初统治者的推崇与支持下,汉文化继承了颇多楚文化的精神。虽然随着尊崇儒术、汉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楚文化的独立形态在西汉中期以后已逐渐消失,但楚文化的个性并未磨灭,而是部分转化为区域文化之上的汉文化的共性。
——摘编自张梦晗《南阳汉画像石楚文化特征突出的原因》
材料二 对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而言,民族性、汉文化都是其统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入主中原后,这些政权的统治对象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汉族占被统治人口的大多数,远远超过统治者本族人口。封建化符合其政权的根本利益,有助于赢得汉人的支持和认同,也有助于其政权的发展壮大和长治久安。大力推行封建化政策者如北魏、辽、金、清等政权,国祚均在百年以上,清朝还出现了著名的“康乾盛世”。
——摘编自彭丰文《“胡族汉化亡国论”不能成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楚文化特征突出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推行封建化政策的意义。(8分)
答案 (1)原因:春秋战国以来华夏认同观念增强;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楚文化灿烂又有特色,汉朝的建立者多来自楚地,继承了楚文化的精神;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所接受。
(2)意义:有利于赢得中原汉人的支持和认同;有助于其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社会发展。
22.(2024·济南高二校联考)(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格劳秀斯与近代西方法律文明
胡果·格劳秀斯(1583—1645),荷兰代尔夫特市人,荷兰自然法学派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法》《海洋自由论》等。下图为其自然法思想的思维导图。
注:jus由拉丁文衍生而来,是现代英文中justice(公平、正义、司法)一词的词根;jus在拉丁文中意为“法”,其狭义指法所分配给每个人的东西。——据严存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等编绘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以“格劳秀斯对近代西方法律文明的贡献”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主题:格劳秀斯对近代西方法律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表述:16、17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要求保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财产等权利,另外欧洲国家海外殖民扩张活动加剧,欧洲国家主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的利益纠纷加剧。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他在《海洋自由论》中主张海洋向所有国家、民族和个人开放,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有在海上进行航行和贸易的自由等,有利于促进欧洲国家的发展和协调殖民国家间的关系。格劳秀斯在国际法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国家之间关系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后来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其被称为“国际法之父”。另外格劳秀斯认为,自然法是一切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根据自然法理论,他提出了天赋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等观点,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享受法律利益和谋求共同福利而组成的最完善的联盟。格劳秀斯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理性自然法理论的人,促进了近代西方法律文明的进步。
由此可见,格劳秀斯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先驱,是国际法和海洋法的鼻祖,同时也是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2025度高中历史 周测5 中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上)(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