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8 中外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基础练
1.(2023·成都高二期末)如表是不同时期与户籍有关的信息登记表,此表可用来研究秦汉( )
项目 里耶户籍简(秦) 居延汉简(西汉)
居住地 √ √
户人+姓名 √ √
爵位或职位 √ √
财产(房屋、奴婢、牲畜等) X有奴婢姓名 √
纳赋服役 X √
A.国家治理能力 B.基层组织结构
C.赋税征收程序 D.地方行政制度
2.(2024·广州七校高三联考)隋文帝采纳高颖的建议,行输籍之法,“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徵(征)”。后人认为“隋代之盛,实由于斯”,这是由于输籍法的推行( )
A.促进了人口流动 B.调整了租佃关系 C.增加了政府编户 D.稳固了均田制度
3.(2023·重庆渝北区高二校联考)宋代设置了乡里、耆管、都保等乡村体制,其管理者被称为乡役人,他们与村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其“熟人社会圈”考虑,他们经常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与官府周旋,融通于其间。由此可知,宋代的乡村治理( )
A.与宗族社会相适应 B.消除了官民间的矛盾
C.造成了地方的割据 D.依靠基层的行政机构
4.(2023·沧州高二阶段练习)宋代户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户籍由士族身份世袭制开始向职业身份世袭制过渡,如主、客户之划分和客户入籍等,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出现,且地籍与户籍分离。这些现象的产生( )
A.有效减轻民众赋役负担 B.表明户籍的财政功能丧失
C.旨在加强对流民的管控 D.受到土地兼并加剧的影响
5.(2024·驻马店高二阶段练习)《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反映了明朝( )
A.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 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的稳定 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6.(2023·开封高二调研)下表是明代旌表制度的相关史实。这些史实体现了( )
景泰四年(1453 年) 戴庸……赵贤,各出谷一千二百石赈济,敕旌表其门。六年又各上米四百石赈济,冠带荣身
成化七年(1471 年) 王信,抚宁卫人,出粮米八百石赈济,事闻诏旌其门,有尚义坊
嘉靖二年(1523 年) 军民有出粟千石赈饥者,有司建坊旌之,仍给冠带
A.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 B.儒家道德教育广泛推行
C.民间赈济力量受到重视 D.基层社会管理得以强化
7.元代为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终身不得改业,形成匠籍制度;而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匠籍制度。这一变化( )
A.使匠户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客观上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D.助推了手工业私营超过官营
8.(2023·重庆八中校考)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庄园主的奢侈品消费增加,他们便开始把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以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不少庄园主开始把庄园的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销售,以提高经济收益。这一现象( )
A.导致了封建领主的衰落
B.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C.根本上改善了农奴处境
D.利于解放农奴人身依附关系
9.(2024·芜湖高二校联考)美国学者博克斯把美国社区治理模式称为“以公民为中心的智力结构”,市政府进行某项涉及社区利益的政策变动,首先要召开社区听证会,听取居民的意见;社区最高权力机构——社区董事会通过选举产生,向社区居民负责;社区居民可以建立独立的自治组织或参加社团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社区董事会以及地方政府的决策。这可以说明美国( )
A.民众拥有广泛政治权利 B.社区运作不受政府的限制
C.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D.社区治理呈现民主化趋向
10.(2023·北京海淀高二质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 欧洲各国建立了济贫制度
B 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保险制度 德国民众都享受到了保险
C 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美国现代保障制度开始确立
D 1951年,中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11.(2023·肇庆高二期末)英国是最早将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主要目标的学校供餐计划纳入国家政策体系的国家之一,如表是校餐制度的相关规定。校餐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英国( )
1944年 《教育法》 强制要求地方政府向中小学生提供校餐和校园奶。中央政府主动承担了供餐的全部基建、运行费用,以及地方政府供餐70%以上的经常性支出
1980年 《教育法》 不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校餐,不再向地方政府提供直接的校餐补贴,同时允许地方政府自行确定校餐的形式、内容和价格
A.重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B.调整社会福利政策
C.议会主权,国王“统而不治” D.社会保障过度发展
12.英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维修文物和文艺演出等事业中,常有私人单位的参与。不少私立学校和医院向公办学校及医院提供服务。在救治残障人和弱智者方面,不少市政当局使用了私人单位提供的资源。这主要是由于( )
A.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 B.经济危机的日益严重
C.国家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 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能力练
13.(2023·丹东二模)下表是西周部分职官及其职能统计表。
职官 职能
司民 对民众的居住地点、性别,以及每年出生、死亡等情况进行记录
司商 核计出生者,为其赐族受姓
司徒 掌籍田,徒役的征发
牧人 管理从事畜牧的人口
司寇 掌管治安刑狱,统计罪犯数量
据此可知,西周( )
A.基层治理体系进入成熟期 B.土地私有制开始取代井田制
C.利用户籍管理为统治服务 D.已开展大规模户籍编排工作
14.(2023·广东卷,5)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
A.邻保制度 B.保甲制度
C.十家牌法 D.里甲制度
15.朱熹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推行荒政,“救荒之政,蠲除赈贷固当汲汲于其始,而抚存休养尤在谨之于其终”。朱熹这一主张强调的是( )
A.重视民生 B.免征赋税 C.备荒赈灾 D.推行改革
16.《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叛籍者,罪同。”明朝此规定意在( )
A.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C.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 D.严格限制人身自由
17.(2023·云南师大附中校考)清朝小说《聊斋志异》有一则《赵城虎》的故事,一名老妇人的儿子被老虎吃了,到官府告状。官府捉到老虎后,县官判决道:“我杀了你,并不能解决老妇人的养老问题,如果你肯为老妇人养老,我就赦免你。”老虎答应了,此后每天给老妇人带来食物钱财,一直供养老妇人,直到她去世。这反映出( )
A.孤寡老人群体凄惨的生存状态
B.小说题材根源于封建法治传统
C.官府具有优抚老弱贫苦的职责
D.司法审判带有律例结合的特点
18.(2023·江苏卷,12)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19.(2024·泰安高二校考)英国的志愿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不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具有广泛的行为空间,在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前提下,可以以任何合理合法的方式介入社区发展,为社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力保证或者教育培训方面的优质人力资源。英国的这一社区治理模式( )
A.体现了权力钳制下的高度自治 B.有利于降低社区运营成本
C.说明社区已取代了政府的功能 D.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0.(2023·滨州高三期末)1889年德国政府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德国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
A.防止国家再次分裂 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强化社会管控力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张家界高二期末)(22分)自家庭产生以来,其组织形式便密切关系着社会治理与稳定,中国古代家庭组织在小农基础上,一直不断调整变化着,影响着我国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秦汉时期小农家庭一般是五口,占地百亩。男耕女织似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一个标准的小农经济家庭生产模式。这种人口数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在其废井田、开阡陌、使民得买卖的同时,又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商鞅的规定,对秦朝小农家庭人口结构有影响。汉承秦制,贾谊在《陈政事疏》中亦云:“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所以晁错谈到农家人口时仍说“今农夫五口之家”,这也是由中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这种制度在战国时便已成为社会习惯,到了汉代,诸子平分财产的继承制度,即已完全确立。这可以说明,五口之家一方面是受传统的理想蓝图影响,另一方面诸子平分财产制度也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家庭人口长期在五口上下浮动。
——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
材料二 唐宋时期,门阀士族因自身封闭而导致了不可避免的衰落,不断发展的科举制度又对他们垄断仕途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加之社会上北民南迁,南迁北人因受排挤而更加重视血缘关系等诸多因素,使汉唐时期具有浓郁政治色彩的世家大族式的家庭制度很快走到尽头,战国秦汉时期曾存在过的血缘型的家族组织又重新恢复了起来。不过,这已经不再是秦汉时代家族组织的简单模仿复制,还揉进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家族组织特点……这种血缘型家族制度的特征之一,是强调聚族而居……这些小家庭仅包括两代或三代人,五口左右,是一个基本生产生活单位,若干个小家庭环居在一起,就是一个血缘家族群体。这种血缘型的家族制度不再以谋求家族的政治等级地位为目标,而把主要职能定位在“敬宗收族”上,通过祭祀、赈济、兴学、修谱等各种宗族活动以及严密的组织系统和族规,笼络控制族人,增强血缘向心力。——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秦汉小农家庭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家族组织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22.(2024·吕梁高二阶段练习)(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现代意义的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和调整改革逐渐完善的过程,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尽管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重重困境,但是,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实践仍在发展,对稳定社会、调节经济的作用仍在发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同社会保障紧密联系。因此,作为一种制度,社会保障今后仍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将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周玉庆《浅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社会保障制度”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周测8 中外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基础练
1.(2023·成都高二期末)如表是不同时期与户籍有关的信息登记表,此表可用来研究秦汉( )
项目 里耶户籍简(秦) 居延汉简(西汉)
居住地 √ √
户人+姓名 √ √
爵位或职位 √ √
财产(房屋、奴婢、牲畜等) X有奴婢姓名 √
纳赋服役 X √
A.国家治理能力 B.基层组织结构
C.赋税征收程序 D.地方行政制度
答案 A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秦汉对户籍的信息登记十分详细,该表格可以用于研究秦汉对户籍信息的登记管理,体现了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能力,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与基层组织结构、赋税征收程序、地方行政制度相关的内容,排除B、C、D项。
2.(2024·广州七校高三联考)隋文帝采纳高颖的建议,行输籍之法,“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徵(征)”。后人认为“隋代之盛,实由于斯”,这是由于输籍法的推行( )
A.促进了人口流动 B.调整了租佃关系 C.增加了政府编户 D.稳固了均田制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隋代的输籍之法使政府加强了户籍控制,有利于打击豪强地主隐瞒人口的行为,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C项;输籍法的推行使政府加强了对户籍的管理,不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排除A项;租佃关系主要体现在佃农与地主之间,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对百姓户籍的控制,排除B项;均田制针对国家控制的土地,而材料针对的是所有的人民,排除D项。
3.(2023·重庆渝北区高二校联考)宋代设置了乡里、耆管、都保等乡村体制,其管理者被称为乡役人,他们与村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其“熟人社会圈”考虑,他们经常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与官府周旋,融通于其间。由此可知,宋代的乡村治理( )
A.与宗族社会相适应 B.消除了官民间的矛盾
C.造成了地方的割据 D.依靠基层的行政机构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宋代乡村管理者——乡役人与村民联系密切,他们经常与官府周旋,维护村民的利益,说明宋代的乡村治理有利于乡村的稳定,从而推动乡村宗族社会的发展,A项正确;“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造成了地方的割据”夸大了其影响,排除C项;宋代的乡村治理是乡村自治,并非依靠基层的行政机构,排除D项。
4.(2023·沧州高二阶段练习)宋代户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户籍由士族身份世袭制开始向职业身份世袭制过渡,如主、客户之划分和客户入籍等,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出现,且地籍与户籍分离。这些现象的产生( )
A.有效减轻民众赋役负担 B.表明户籍的财政功能丧失
C.旨在加强对流民的管控 D.受到土地兼并加剧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制发展较快,在此背景下,宋代的户籍制度随之发生变化,如主客户的划分、户籍和地籍的分离等,D项正确;户籍制度的变化并不会有效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涉及的是户籍制度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为了应对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变化,进而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而非为了加强对流民的控制,排除C项。
5.(2024·驻马店高二阶段练习)《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反映了明朝( )
A.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 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的稳定 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法律中有救济老人、贫民的规定,反映了统治者重视救助社会弱势群体,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法律内容,看不出实施效果,无法断定是否能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对年老及生活困苦人群的救助,无法防止贫富分化,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对年老及生活困苦人群的救助,没有明确对其余人群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故“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6.(2023·开封高二调研)下表是明代旌表制度的相关史实。这些史实体现了( )
景泰四年(1453 年) 戴庸……赵贤,各出谷一千二百石赈济,敕旌表其门。六年又各上米四百石赈济,冠带荣身
成化七年(1471 年) 王信,抚宁卫人,出粮米八百石赈济,事闻诏旌其门,有尚义坊
嘉靖二年(1523 年) 军民有出粟千石赈饥者,有司建坊旌之,仍给冠带
A.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 B.儒家道德教育广泛推行
C.民间赈济力量受到重视 D.基层社会管理得以强化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政府对民间出粮救荒赈济者给予奖励,反映了政府对民间赈济力量的鼓励和重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民间赈济的重视,没有涉及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这些民间赈济是受什么因素影响,不能反映儒家道德教育的推行,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间赈济,而不是基层管理,排除D项。
7.元代为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终身不得改业,形成匠籍制度;而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匠籍制度。这一变化( )
A.使匠户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客观上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D.助推了手工业私营超过官营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清朝废除匠籍制度,废除匠籍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广大匠户不断斗争的结果。因此,废除匠籍客观上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废除匠籍使匠户摆脱了对国家的人身依附,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农商政策问题,排除B项;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开始于明朝中叶以后,排除D项。
8.(2023·重庆八中校考)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庄园主的奢侈品消费增加,他们便开始把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以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不少庄园主开始把庄园的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销售,以提高经济收益。这一现象( )
A.导致了封建领主的衰落
B.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C.根本上改善了农奴处境
D.利于解放农奴人身依附关系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世纪后期,西欧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农产品大量流入市场,货币地租的征收有助于减少农奴对地主的人身依附,进而获得解放,D项正确;材料现象不会导致封建领主的衰落,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雇佣关系的出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农奴依然是被剥削的一方,处境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项。
9.(2024·芜湖高二校联考)美国学者博克斯把美国社区治理模式称为“以公民为中心的智力结构”,市政府进行某项涉及社区利益的政策变动,首先要召开社区听证会,听取居民的意见;社区最高权力机构——社区董事会通过选举产生,向社区居民负责;社区居民可以建立独立的自治组织或参加社团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社区董事会以及地方政府的决策。这可以说明美国( )
A.民众拥有广泛政治权利 B.社区运作不受政府的限制
C.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D.社区治理呈现民主化趋向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以公民为中心的智力结构”“听取居民的意见”“通过选举产生,向社区居民负责”及所学可知,美国社区治理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向,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众拥有“广泛政治权利”,排除A项;社区运作受到政府的监督、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政府权力下移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10.(2023·北京海淀高二质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 欧洲各国建立了济贫制度
B 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保险制度 德国民众都享受到了保险
C 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美国现代保障制度开始确立
D 1951年,中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答案 D
解析 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D项正确;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发的贫困等问题,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欧洲其他国家建立济贫制度的时间晚于英国,排除A项;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但此时尚不能覆盖所有民众,排除B项;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而非开始确立,排除C项。
11.(2023·肇庆高二期末)英国是最早将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主要目标的学校供餐计划纳入国家政策体系的国家之一,如表是校餐制度的相关规定。校餐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英国( )
1944年 《教育法》 强制要求地方政府向中小学生提供校餐和校园奶。中央政府主动承担了供餐的全部基建、运行费用,以及地方政府供餐70%以上的经常性支出
1980年 《教育法》 不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校餐,不再向地方政府提供直接的校餐补贴,同时允许地方政府自行确定校餐的形式、内容和价格
A.重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B.调整社会福利政策
C.议会主权,国王“统而不治” D.社会保障过度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较大,积极构建社会保障体系,20世纪70-8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社会福利政策,B项正确;英国重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材料表象,不是本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议会主权和国王“统而不治”,排除C项;将学校供餐计划纳入国家政策体系,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不属于社会保障过度发展,排除D项。
12.英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维修文物和文艺演出等事业中,常有私人单位的参与。不少私立学校和医院向公办学校及医院提供服务。在救治残障人和弱智者方面,不少市政当局使用了私人单位提供的资源。这主要是由于( )
A.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 B.经济危机的日益严重
C.国家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 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答案 C
解析 英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私人单位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治理方面的事务,这是由于西方国家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后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故选C项。
能力练
13.(2023·丹东二模)下表是西周部分职官及其职能统计表。
职官 职能
司民 对民众的居住地点、性别,以及每年出生、死亡等情况进行记录
司商 核计出生者,为其赐族受姓
司徒 掌籍田,徒役的征发
牧人 管理从事畜牧的人口
司寇 掌管治安刑狱,统计罪犯数量
据此可知,西周( )
A.基层治理体系进入成熟期 B.土地私有制开始取代井田制
C.利用户籍管理为统治服务 D.已开展大规模户籍编排工作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时期,司民对民众的居住地点、性别,以及每年出生、死亡等情况进行记录,是较早的户籍管理形式,为“司商”“司徒”“牧人”“司寇”等职官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西周时期基层治理体系进入成熟期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西周时期推行井田制,排除B项;仅凭材料不能推断出西周“已开展大规模户籍编排工作”,排除D项。
14.(2023·广东卷,5)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
A.邻保制度 B.保甲制度
C.十家牌法 D.里甲制度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宋论》”可知,题干涉及时间是宋朝,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时期实行保甲制度,B项正确;邻保制度是唐朝的基层治理制度,排除A项;十家牌法是明朝的基层治理制度,排除C项;里甲制度是清朝的基层治理制度,排除D项。
15.朱熹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推行荒政,“救荒之政,蠲除赈贷固当汲汲于其始,而抚存休养尤在谨之于其终”。朱熹这一主张强调的是( )
A.重视民生 B.免征赋税 C.备荒赈灾 D.推行改革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救荒之政……而抚存休养尤在谨之于其终”等信息可知,朱熹主张政府推行“恤民”荒政,事关民生福祉,强调政府施政应重视民生,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16.《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叛籍者,罪同。”明朝此规定意在( )
A.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C.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 D.严格限制人身自由
答案 C
解析 材料“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表明明朝户籍管理严格,旨在规范户籍登记和管理,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元朝的户籍制度,A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尊卑等级,B项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规范户籍制度,不能体现严格限制人身自由,D项不正确。
17.(2023·云南师大附中校考)清朝小说《聊斋志异》有一则《赵城虎》的故事,一名老妇人的儿子被老虎吃了,到官府告状。官府捉到老虎后,县官判决道:“我杀了你,并不能解决老妇人的养老问题,如果你肯为老妇人养老,我就赦免你。”老虎答应了,此后每天给老妇人带来食物钱财,一直供养老妇人,直到她去世。这反映出( )
A.孤寡老人群体凄惨的生存状态
B.小说题材根源于封建法治传统
C.官府具有优抚老弱贫苦的职责
D.司法审判带有律例结合的特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官府重视当地百姓的生存问题,尤其是老弱贫苦百姓的民生问题,这反映了官府具有优抚老弱贫苦的职责,C项正确;题目中的“个案”不能代表孤寡老人“群体”凄惨的生存状态,排除A项;材料中的老虎通过赡养受害人亲属而获得赦免体现的是封建德治传统而非封建法治传统,排除B项;明清时期司法审判确实有律例结合的特点,但材料并没有提及判决结果是参考何种律例而定的,排除D项。
18.(2023·江苏卷,12)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的诉讼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这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稳定,C项正确;庄园法庭以维护庄园主的利益为宗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之间的诉讼,未涉及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英国,属于英美法系(普通法系),而不是大陆法系,排除D项。
19.(2024·泰安高二校考)英国的志愿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不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具有广泛的行为空间,在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前提下,可以以任何合理合法的方式介入社区发展,为社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力保证或者教育培训方面的优质人力资源。英国的这一社区治理模式( )
A.体现了权力钳制下的高度自治 B.有利于降低社区运营成本
C.说明社区已取代了政府的功能 D.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志愿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等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有利于降低社区运营成本,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权力钳制,且这些机构不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排除A项;社区未取代政府的功能,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基层管理,没有体现社会保障制度,排除D项。
20.(2023·滨州高三期末)1889年德国政府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德国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
A.防止国家再次分裂 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强化社会管控力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可得出,德国政府对领取养老金的人有明确的行为规范的规定,便于对他们进行管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材料与国家分裂无关,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的践行主要是在二战期间及战后,排除B项;C项是客观影响,不是主观目的,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张家界高二期末)(22分)自家庭产生以来,其组织形式便密切关系着社会治理与稳定,中国古代家庭组织在小农基础上,一直不断调整变化着,影响着我国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秦汉时期小农家庭一般是五口,占地百亩。男耕女织似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一个标准的小农经济家庭生产模式。这种人口数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在其废井田、开阡陌、使民得买卖的同时,又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商鞅的规定,对秦朝小农家庭人口结构有影响。汉承秦制,贾谊在《陈政事疏》中亦云:“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所以晁错谈到农家人口时仍说“今农夫五口之家”,这也是由中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这种制度在战国时便已成为社会习惯,到了汉代,诸子平分财产的继承制度,即已完全确立。这可以说明,五口之家一方面是受传统的理想蓝图影响,另一方面诸子平分财产制度也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家庭人口长期在五口上下浮动。
——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
材料二 唐宋时期,门阀士族因自身封闭而导致了不可避免的衰落,不断发展的科举制度又对他们垄断仕途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加之社会上北民南迁,南迁北人因受排挤而更加重视血缘关系等诸多因素,使汉唐时期具有浓郁政治色彩的世家大族式的家庭制度很快走到尽头,战国秦汉时期曾存在过的血缘型的家族组织又重新恢复了起来。不过,这已经不再是秦汉时代家族组织的简单模仿复制,还揉进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家族组织特点……这种血缘型家族制度的特征之一,是强调聚族而居……这些小家庭仅包括两代或三代人,五口左右,是一个基本生产生活单位,若干个小家庭环居在一起,就是一个血缘家族群体。这种血缘型的家族制度不再以谋求家族的政治等级地位为目标,而把主要职能定位在“敬宗收族”上,通过祭祀、赈济、兴学、修谱等各种宗族活动以及严密的组织系统和族规,笼络控制族人,增强血缘向心力。——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秦汉小农家庭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家族组织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答案 (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主要生产组织方式;商鞅变法要求民众分家政策的影响;多子继承、平分财产的社会习惯;儒家思想的影响。
(2)变化:政治色彩弱化,不再谋求家族政治地位;是血缘型家族制与世家大族式家庭制度结合的产物;注重血缘关系,强调聚族而居;职能发生转变,族权与政权分离;形成了完善的宗族控制系统。
原因:庄园经济的逐渐瓦解;门阀士族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发展;社会生产发展,人口流动加快;宗法血缘思想的根深蒂固;理学思想的熏陶。
22.(2024·吕梁高二阶段练习)(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现代意义的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和调整改革逐渐完善的过程,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尽管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重重困境,但是,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实践仍在发展,对稳定社会、调节经济的作用仍在发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同社会保障紧密联系。因此,作为一种制度,社会保障今后仍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将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周玉庆《浅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社会保障制度”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 论题: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和调整。
阐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它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制定并实施社会保险法令为起始标志。当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工人阶级政党的推动下,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强烈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劳工的政策。为安抚工人,稳定劳动者队伍以便迅速扩大工业产能、增强国家战争能力,进而实现对外扩张,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为解决危机,美国实行新政,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颁布《社会保障法》,最终确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战后,伴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构建“福利国家”,但受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削减福利,调整福利政策。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福利“第三条道路”理论,以国家、个人和社会共同责任为核心。
综上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顺应社会现实需要而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2025度高中历史 周测8 中外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