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综合复习卷(三)
1.与下表知识卡片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及著作是( )
知识卡片
作者:曾任太守,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著作内容: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著作地位: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农政全书》
2.一位导游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7000年、人工栽培水稻、出土最早的象牙雕刻、使用天然漆。该遗址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3.“(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4.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
A.稻、粟、黍 B.甘薯、茶叶
C.玉米、马铃薯 D.核桃、葡萄
5.“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为破解这一困局,秦朝推行( )
A.分封制 B.推恩令 C.郡县制 D.行省制
6.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汉书 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黎民醇厚。”历史文献所指向的盛世被誉为( )
A.成康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8.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
B.中华文化自古一统
C.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
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9.“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
A.导致了物资匮乏 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C.加剧了民族矛盾 D.瓦解了匈奴势力
10.史料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死者过半”。数十载后,则“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三公九卿制度 D.盐铁专卖措施
1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生羊脍、胡饼、奶酪进入北方汉族人的食谱,原产地为北方的粟、小麦、葫芦也在南方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人口迁徙 B.经济繁荣 C.国家统一 D.技术进步
13.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指(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14.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 )
A.商封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
C.秦二世和陈胜 D.项羽和刘邦
15.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A. B.
C. D.
16.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只是没有米瓤。”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 )
A.山洞 B.半地穴式房子
C.砖木瓦房 D.干栏式房屋
17.运用表格整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请把如表“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两处空白补充完整( )
朝代 开国君主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主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商朝 汤 约公元前1600年 毫 纣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周幽王
A.禹、殷 B.禹、镐京 C.启、殷 D.启、镐京
18.下侧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①、②处依次应填( )
A.国人暴动大禹治水 B.三家分晋平王东迁
C.武王伐纣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平王东迁
20.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
A.统一黄河流域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开创了科举制 D.有利于江南开发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晋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三国时期……华夏民族与山越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为东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同时,江南粮食单产有较大提高,年获六十斛米。三国两晋时,京口、建业、武昌已并列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商业城镇。城市的增多促进了商品贸易的繁荣。三国时期户口大量流入江南地区
——摘编自马强《论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下降与迁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晋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两晋时期南方社会发展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魏晋时期的移民现象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下列甲、乙、丙三幅图片中,还有哪些文物可能出现在半坡遗址?其他图片没有出现的理由是什么?
(2)图二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请你说说它的名字。这一青铜器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
(3)总观居延汉简,其涉及面很广,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均有提及。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
(4)文物承载历史,延续文明。你如何看待我国古代文明?
2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王朝都从思想、文化、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一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分别体现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
材料二 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
——摘编自《文物秦汉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主张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他的什么建议?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革的守旧贵族。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
——摘编自《孝文帝改革》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至少写出两点),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社会进步的因素。(至少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1-10 ADCAC ABDBB
11-20 AACDC BBADB
21.(1)方向:由北向南;历史事件:五胡内迁。
(2)表现:民族交融、东南地区开发、商品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影响: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22.(1)甲;乙是居住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丙是河姆渡人种植的水稻。
(2)司母戊鼎。青铜铸造业发达,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3)商朝开始;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明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成为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
(4)我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等。
23.(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2)核心观点: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措施: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意义: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
(4)因素:经济上统一;思想上统一;通过改革,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综合复习卷(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