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总分
13 14 15
得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
A.已经学会种植粮食 B.居住在干栏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没有贫富贵贱差别
2.假如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开展“我是小小考古学家”的特色实践活动,邀请你对该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模拟发掘。这场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仿制文物是 ( )
3.2023年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2023年9月23 日,海峡两岸炎帝陵拜谒仪式在湖南省炎陵县炎帝陵举行。中华儿女每年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主要是因为 ( )
A.他们创造了甲骨文字 B.他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C.他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D.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秦同学复习夏商周更替的内容时制作的年代尺。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图中①处朝代的是 ( )
A.楚汉战争 B.“国人暴动” C.启承禹位 D.盘庚迁殷
5.春秋时期,诸侯国势力崛起,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这反映了 ( )
A.周王朝已经灭亡 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周王朝政局稳定 D.分封制得到巩固
6.“商鞅虽死,变法犹存”,商鞅最后被判处车裂之刑,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从侧面反映出商鞅变法 ( )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得到了旧贵族的支持
C.维护了旧的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7.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段话直接说明了都江堰 ( )
A.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构成 B.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经济基础
C.对周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D.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8.西安市某校七年级(1)班举办“百家争鸣”的角色扮演活动,小秦同学在其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
A.礼治天下,学以成圣 B.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9.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一套以三公九卿为主要官员的中央官吏系统。“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御史大夫的职责是 ( )
A.掌管国家财政 B.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负责管理军事 D.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10.“(秦始皇的某项措施)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引文内容反映的是秦朝推行这项措施的 ( )
A.原因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1.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建从咸阳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长千八百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 ( )
A.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管理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12.小秦在学校组织的读书分享会上给同学们分享了一本书。下图是该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书的这一部分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
A.秦始皇
B.项羽
C.商鞅
D.楚庄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共计36分)
得 分 评卷人
材料
材料二
青铜制造业在夏代有一定发展……商代的青.铜器具造型十分丰富,表面一般还都铸刻着瑰丽多一彩的花纹。.商代青铜铸造的产业规模是空前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1)材料一图 A 中①处的早期人类遗址是 遗址;(1分)图B中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 万年,(1分)他们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成不同类型的石器工具,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作“ 时代”;(1分)图C中的考古发现表明 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代青铜器发展的特点。(2分)图D 中的甲骨最早可能出自哪个朝代
(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D中文字的地位。(1分)
(3)上述文物及历史遗迹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证据,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这些文物,了解历史 (写出两点)(2分)
得 分 评卷人
材料一
(1)根据图A,简述利簋中记载的事件的结果。(1分)“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指的是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 (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个制度在当时起到的作用.(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兼并战争。结果,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来个国家,缩减为十几个大国。
——《中国通史讲义》
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B和图C生产工具推广使用的意义。(1分)文字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 (1分)根据材料一,从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2分)
材料三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中外历史纲要》
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背景。(1分)图D著作汇集了哪一人物的思想 (1分)根据材料三,概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2分)
3)写出百家争鸣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2分)综合上述,归纳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因素。(1分)
15.(15分)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秦朝兴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社会变革成效显著】
材料一
(1)指出图A 中体现出的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1分)文字材料中“生产工具”和“战争工具”与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相关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与秦朝的建立有何联系 (1分)
【秦扫六合 拓展疆域】
材料二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摘编自杨松华
《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2)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 (1分)简述秦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2分)根据图B信息,描述秦朝的疆域范围。(1分)
【确立集权 巩固统一】
材料三
秦统一六国后,以立法形式将货币铸造权、发行权和流通管理权收归中央……斩断诸侯残余势力的经济命脉,促进国内各个地区的经济联系。 ——摘编自赵瑞《秦统一货币的形制及其历史意义初探》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朝经济“改革”措施起到的作用。(2分)根据图C、简述秦朝在地方上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1分)指出秦朝采取材料三中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1分)
【秦末起义 短命而亡】
材料四
秦时的赋税,远远超过农民的负担能力。秦的赋税占农民收入的大半。 当时全国人口约两千万;常年征发的徭役和兵役不下二三百万,约占男劳动力的一半,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局面。
——左言东《中国政治制度史》
(4)简述文字材料中的现象与图D 中起义之间的联系。(2分)综上所述,请从秦朝兴衰的教训中谈谈你的认识。(1分)1. C
2. A
3. D
4. D
5. B
6. A
7. C
8. B
9. D
10. D
11. C
12. B
13.
(1)元谋人遗址;旧石器;长江;约70万—20万年。
(2)特点:造型丰富,铸刻花纹瑰丽多彩,产业规模空前。朝代:商朝。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途径: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等。
14.
(1)结果: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制度:分封制。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
①意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现象:诸侯争霸。评价:积极影响,一些诸侯国被兼并,诸侯国数量减少,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消极影响,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人物:孔子。意义: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3)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张: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因素: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繁荣等。
15.
(1)社会特点:战争频繁。措施:鼓励耕织,奖励军功。联系: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时间:公元前221年。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疆域范围: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3)作用: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管理:实行郡县制。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4)联系:秦的暴政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认识: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关注民生,爱惜民力,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