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内江六中2024-2025学年(上)高2025届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满分48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西方学者曾提出以城市、文字和冶金技术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判断标准。我国考古学界结合诸多研究成果,提出新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权力不断加强,出现王权和国家。”此标准(  )
①沿用了西方进入文明社会的判断标准 ②完全否定了西方学者传统的判断标准
③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④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写道:“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时期(  )
A.是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 B.宗法制确立始于嫡长子继承制
C.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D.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得以解决
3.下图为吴王夫差在公元前486年开凿的邗沟人工运河图。《太平寰宇记》记载:“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掘江通淮,运粮之水路也。”又《水经注》记载:“中渎水(邗沟)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陆洋湖西……下注樊良湖,东北出博芝、射阳二湖……乃至山阳矣。”由此可见,邗沟的开凿(  )
A.旨在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态势
C.促进当时江南农业快速开发
D.使吴越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4.秦朝时凡是地方上杂居有蛮夷的,就不设郡县,而设置道。它原来有什么风俗习惯,有什么领袖都得以保存,他们甚至不用像郡县的百姓那样纳税,只要象征性地进贡一些方物特产即可。此外还有所谓的属邦,凡臣属于秦的国家,因其故俗而治,只要顺服,秦对其内部也不加干涉。由材料可知,秦朝地方管理制度(  )
A.绝对服从中央进而加强集权 B.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
C.给予道和属邦一定的自治权 D.规范地方官员的行为
5.敦煌石室资料中,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的《邓延天富等户户籍计账残卷》记载,36户居民仅6户受足额田数,此外还出现在租调规定税额之外征税的现象。由此可见(  )
A.租庸调制限制了均田制的实施 B.均田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均田制在实施中遇到很大困难 D.租调制存在弊端被两税法取代
6.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的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  )
A.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B.隋唐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
C.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D.明清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
7.下表是唐朝至宋元时期有关契约的记述。这反映了(  )
时期 史料记述
唐 《唐律》:“诸负债,违契不偿,一疋(同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以上加一等”
宋 政府规定订立买卖契约应由先问亲邻、榆钱印契、过割賦税、原主离业四个环节组成
元 法律要求“经官给据”才能进入契约订立的其他程序
A.经济发展使契约制度逐渐成型 B.契约订立的程序日渐完善
C.法律条款保证了契约制度实施 D.政府对契约信用监管加强
8.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把“言忠信,行笃敬”作为修身之要,把“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作为处事之要,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接物之要。这一学规旨在(  )
A.培养封建统治人才 B.确立社会主流价值观
C.重塑道德规范之礼 D.推动学校教育的变革
9.张金鉴先生在《中国文官制度史》中曾这样论及:“(明给事中)无面折廷诤之威风,由言谏之官渐变为纠察之官,所谓封驳、注销、奏闻、弹劾者均不过代天子以察百事,乃其耳目手足耳,决不是以言谏天子、纠朝廷也”。从材料中可看出(  )
A.明给事中单纯负责中央的监察 B.明给事中权力很小品秩很低
C.明监察机构相互制约彼此监督 D.明朝皇权专制大大得到加强
10. 学者张显清说:“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并开始起步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晚明恰是转型的起点。”下列项中,可以对材料中“转型的起点”解释的是(  )
①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 ②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
③思想界出现了反对专制的倾向 ④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清初,民众被不同的身份制体系所分割,如土著与客籍,民人与旗人等,且权利和义务均不同。宣统元年(1909)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在固有城镇乡地理空间内,凡是有住所或租赁寓所者,原有身份“不论本籍、京旗、驻防或流寓”,皆定为本城镇乡居民,享有一定的地方权利,并履行明确的地方义务。由此推断,清朝末年(  )
A.传统社会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不断减弱
C.对基层社会的控制逐渐加强 D.城乡管理体制实现了近代化
12.康熙五十二年谕日:“今四川之荒田开垦甚多,果按田起科,则四川省一年内可得钱粮三十务万。朕意国用已足,不事加征。”由此可知(  )
A.康熙因国用已足而停止增加赋税 B.清政府为应对人口的剧增而鼓励垦荒
C.清朝赋税政策的实施与财政有关 D.荒地的开垦促使固定丁银政策的实施
13.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寻找救国之路,出国留学逐渐形成热潮。20世纪初,有志青年大多选择学习社会政治学说和军事专业,而民国初年大多选择工程、农林、医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对西方文化认识加深 B.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C.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 D.建设新型国家的需要
14.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农业规模的讨论,争论最激烈的是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优劣对比,小农经营的认同危机愈益强烈;大农经营则有一个从全盘接受到多元并持,再到绝大多数接受的过程。事实上,大农经营的建设成效极为有限,小农经营始终居于绝对统治地位。这场争论(  )
A.根本原因在于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反映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
C.脱离了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社会生产实际 D.反映出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15.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表格说明了(  )
面临的问题 解决办法 成本
缺少铁矿砂 从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 60两白银(每吨)
缺少焦煤 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 16两白银(每吨)
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 填土、垫高地基建厂 30万两白银
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B.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C.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工业的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16. 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创立于1901年,清政府望其“习外国语言文字以求外国之学术……保存灵粹旧墟于国文,……趋重于伦理”。这反映出在回应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被侵略地区(  )
①无法保护本国文化 ②会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
③完全排斥外来文化 ④中国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鸦片战争后,上海地区成为商业采购集中地,并形成若干帮别,其中比较大的有北京帮、东北帮、川帮等,还有来自西北、西南边远省份的规模较小的帮别。各地客帮采购贩运,推动了转批分销业务的发展。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B.商业中心的辐射效应
C.列强在华进行资本输出 D.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18.1926年至1927年间,农民运动在全国多个省份展开,但整体发展呈不平衡状态,如下图。与农民协会会员数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的独立领导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19.民国初年政治性党派有312个,而且“几乎所有的西方政党类型都可在中国找到”。在这些党派中,具有健全政纲或具体政纲者不过35个。这些党派提出的政纲多数趋同,其中提出最多者为“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由此可知,民国时期(  )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近代教育迅速发展
C.民主意识有待提升 D.政党政治尚不成熟
20.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他指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同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担负责任和使命,以中法关系稳定性应对世界不确定性,加强在联合国的协调,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这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外交(  )
①以欧洲地区为战略重点 ②致力于全球南方国家发展
③凸显了大国智慧与担当 ④以联合国为外交活动舞台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1.经考古发现,古代埃及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期(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与涅伽达文化II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发现了一个画着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神鹰的形象,还发现了城墙模型。据此可推知,当时(  )
A.社会存在不安定因素 B.神庙经济居主导地位
C.国家官僚机构的成熟 D.君主专制政体已形成
22.在1830年,欧洲城镇和人口的分布情况与十五世纪中叶的情况没有多少差别,而在这一时期,只有在英国,人口的分布有显著的变化,城市人口也有显著的增加。下列选项中,促使这一时期英国人口的分布有“显著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革命的率先开展 B.手工工场的发展水平最高
C.设施农业的突破进展 D.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趋势
23.1914——1918年,英国女汽车驾驶员从1700人增加到28900人;1914年,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000人。这反映了(  )
A.战争影响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B.工业革命增加了女性就业机会
C.经济发展促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D.思想解放激发女性就业热情
24.十月革命胜利后,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材料主要说明(  )
A.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B.工兵代表苏维埃是苏俄国家权力机关
C.苏俄满足了农民土地所有的愿望 D.革命主要矛盾是农民和地主间的矛盾
第Ⅱ卷 选择题(满分52分)
25.【货币发行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两宋的币制以钱为主,白银大大地重要起来了,纸币也产生和得到推行。在北宋,大抵开封府等十三路专用铜钱;成都府路等四路专用铁钱;陕府西路和河东路则铜铁钱兼用。在南宋前期有两百三十六、后期有四百一十六处独立的铸钱单位。宋钱的分大小,一般都有小平钱和折二钱两种,往往另有折三折五和当十钱,南宋还有当百钱。宋朝才真正流行年号钱,差不多每改一次年号就铸一种钱,只有极少数的例外。兼之钱名有时称通宝,有时称元宝,有时一种钱兼有通宝和元宝。北宋钱文有篆书、有隶书、有真书、有行书、有草书、有瘦金体。一般说来,每种钱至少有两种书体,有时有三种。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之后,明朝下令禁止金银流通,后来连铜钱也一并禁止,专行纸钞。可是由于明朝实行钞法,并无贵金属或实物作为发钞准备,宝钞在流通中投放多而回笼少,兑换新旧钞的秩序混乱且价格悬殊,加之宝钞制作简陋,易于伪造,纸币充斥市场,大大超过了社会商品流通实际的货币需求量,造成通货膨胀,宝钞日益贬值。实际上,自成(化)弘(治)年间以后,民间对宝钞的不信任感增强,宝钞已失去货币的信誉和价值,民间支付所用主要是白银,宝钞不能流通,钞法也就形同虚文了。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货币发行的特点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从宋朝到明朝纸币地位的变化,并说明纸币在明朝逐渐退出市场的原因。(13分)
26.【近代教育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19世纪70、80年代,洋务派人士创办技术实业学堂,培养洋务活动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1901年,《教育世界》第11期刊登的《实业学校令》中称“实业学校之种类分为工业学校、农业学校、商业学校、商船学校及实业补习学校等”。之后,实业教育在《钦定学堂章程》中出现,以及在《奏定学堂章程》中成体系实施也仅是延续了这一分类,但宗旨相异。对实业教育的具体实施,《钦定学堂章程》未有明确规定,只在《高等学堂章程》中提及于高等学堂之外得附设农工商医等专门实业学堂,俾中学卒业者亦得入之,又于商务盛处则设商业专门实业学堂,矿产繁处则设矿物专门实业学堂,皆宜相度地方情形逐渐办理。
材料二: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中除设立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之外专设实业类学校,其中乙种实业学校和甲种实业学校,分别与高等小学校和中学校平行。与大学平行的专门学校,分类培养法政、医学、药学、农业、工业、商业、美术、音乐、商船、外国语等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915年,第一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针对清末设实业学堂以来“实业不振、生计艰窘”“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增设筹款”、增加甲种实业学校之数在各省学校中所占比例、扩充内容、实业学校所设科目应根据地方之需、设备略能足用、学生程度能达到标准等办法改善实业教育。
——摘编自马丽翔、张林雄《清末民初实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演进及嬗变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和民初实业教育的不同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和民初实业教育发展的背景。(8分)
27.(改编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四川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红色基因的热土,这里是全国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程中,在这片忠诚与信仰的红色土地上,党领导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在百年党史中书写了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某川外学校“党史中的四川元素”主题探究研学活动筹备组,特向四川合作学校征集党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四川元素,以便合理安排研学行程。
请围绕“党史中的四川元素”,结合所学,向该筹备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内江六中2024-2025学年(上)高2025届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B C A C B A D A A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D B B B C D A A A A A
二 材料分析
25.(1)特点:货币币材的种类多,铜钱、铁钱、纸币、白银并用;货币的使用带地方性色彩;铸钱单位众多;小平钱和大钱长期并存;年号钱流行,钱名不一;钱文书体多样。(一点2分,任答3点6分)
影响:易导致币制混乱,扰乱经济秩序;地方拥有发行权,不利于中央集权;损害国家财政收入;客观上为纸币产生提供了条件;促进工商业经济发展。(一点2分,任答3点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2)变化:宋朝产生推行作为补充,明初专行纸钞,明朝后期退出市场。(4分)
原因:①纸币发行理论和技术尚不成熟,或纸币存在发行无准备金、新旧兑换不合理和易于伪造等严重问题,导致失去信誉和价值。②新航路开辟后,海外白银大量流入,满足长途和大额贸易需求。③一条鞭法赋役征银政策的打击。(每点3分,共9分)
26.(1)不同:清末发展实业教育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统治,民国初年是为了富国裕民、培养人才以满足民族工商业发展及解决个人生计;清末实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农工商船四类,民初则包括一切可以学习的实用技艺以及专门教育;清末实业教育的对象侧重少数专门人才,而民初则面向大多数学生;清末实业教育或属洋务活动专设,或为高等学堂附设,而民初具有与高小、中学、大学平行的地位。(每点2分,三点7分)
(2)背景:洋务运动兴起和教育革新;清末“新政”进行教育改革;中华民国成立后对兴办实业的鼓励;西学和西方教育模式传入;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风潮;民族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每点2分,四点8分)
27.示例主题:20世纪20年代四川地区红色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四川地区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四川地区的贡献与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四川地区的探索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