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解析)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赋役合并、计亩征银”的一条鞭法。对此时人评价道:“今科差于地者,不过曰计地而差,则地多之富家无可逃。然此务本之人也,与其使富商大贾逐末者得便,宁使务本者稍宽,不犹愈(较好)乎?”该观点认为,一条鞭法( )
A.导致抑本务末的作用 B.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C.加速社会结构的解体 D.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下表是唐天宝十四年到广德元年租庸调岁入预算总量的指数变化表,据此可知当时( )
年代 天宝十四年(755) 乾元三年(760) 广德元年(763)
课丁总数 8208321 2989889 2391911
租庸调预算总数 100 36.4 29.1
A.中央财政支出急剧减少 B.经济政策的调整
C.中央政府减税爱惜民力 D.中央集权的弱化
3.1887—1888年,针对中国茶叶出口衰退的问题,海关总税务司组织9个通商口岸海关对茶叶国际贸易进行专项调查,剖析出口下滑原因,并提出提升茶叶品质和改进茶业经营管理的建议,但对茶叶出口税过高的问题却故意不回应。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列强通过海关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B.官督商办管理模式的效率低下
C.对华商品倾销冲击中国茶叶出口 D.清政府缺乏调控贸易的自主权
4.明代东南地区四县役银分摊表
年份 地区 赋役总额(两) 役银分摊前 役银分摊后
丁银(两) 田赋(两) 丁银(两) 田赋(两)
1572 福建漳平 9932 6747 3185 2189 7743
1582 浙江开化 22456 12648 9808 3457 18999
1585 广东顺德 34580 16628 17952 5304 29276
1621 南直隶歙县 48609 23669 24940 7657 40952
据表1可知,役银分摊的做法( )
A.增加了人丁税额 B.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C.制约了商业发展 D.强化人身依附关系
5.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标志着人头税的废除,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次重大改革。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皇帝五十六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共计335余万两,全部摊丁入亩,与田赋一起征收。这一规定( )
A.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确立土地多寡为收税标准
C.改变了白银原有货币属性 D.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
6.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这反映了清朝( )
A.赋役现定渐趋繁杂 B.对百姓的人身束缚日益减弱
C.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D.赋役征发以人头和土地为主
7.如表为唐代不同时期部分人口政策。这反映了当时( )
内容 出处
妇人正月以来产子者粟一斛 《新唐书》卷2《太宗本纪》
诸妇人怀孕,犯罪应拷及决杖笞,若未产而拷决者,杖一百 唐初《唐律疏议》
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敕令
A.优抚政策逐渐健全 B.人力资源受到重视
C.法律建设日益完善 D.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8.康熙五十二年谕曰:“今四川之荒田开垦甚多,果按田起科,则四川省一年内可得钱粮三十余万。朕意国用已足,不事加征。”由此可知( )
A.康熙因国用已足而停止增加赋税 B.清政府为应对人口的剧增而鼓励垦荒
C.清朝赋税政策的实施与财政有关 D.荒地的开垦促使固定丁银政策的实施
9.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陆续推行了一些变革措施。如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这( )
A.根源于井田制的逐渐崩溃 B.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C.反映土地私有制渐趋确立 D.旨在瓦解旧贵族的统治
10.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实行,“冲垮了钱钞本位而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该制度是( )
A.租庸调制 B.均田制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11.下表所示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湖北黄州府课税种类构成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黄州府( )
种类 主要征收形式
夏秋赋税 夏税 小麦
大麦
秋粮 米
随粮丝 生丝(以斤为单位)
丝绢 纺织品(以匹为单位)
诸色课钞 纸币及铜钱
A.赋税征收货币化趋势明显 B.“一条鞭法”得到贯彻落实
C.租庸调制因地制宜地实施 D.男耕女织经营方式占主体
12.华东师大学者杨勇在评价公元5—8世纪中国的经济制度时指出:农民手中的土地与国家的租调收入结构相适应,国家控制的部分土地产权成为国家获取租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户获得了土地及其部分的使用、收益和转让权,但其经营行为却被国家控制。该评价着眼于( )
A.封建农民的土地权益和社会地位 B.封建农民与国家之间的责权关系
C.封建国家在租税方面的收入来源 D.化解封建社会农民与贵族的矛盾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内侯九十五顷,大庶长九十顷,驷车庶长八十八顷,大上造八十六顷,少上造八十四顷,右更八十二顷,中更八十顷,左更七十八顷,右庶长七十六顷,左庶长七十四顷,五大夫廿五顷,公乘廿顷,公大夫九顷,官大夫七顷,大夫五顷,不更四顷,簪袅三顷,上造二顷,公士一顷半顷,公卒、士五(伍)、庶人各一顷,司寇、隐官各五十亩。
——吕后《二年律令·户律》
(1)材料反映了(朝代)的(土地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划分土地的依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土地制度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摘编自[宋]欧阳修《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一岁之役,官为金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赠耗”。
——摘编自[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八)·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租庸调制无法存续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与唐朝相比,材料二中的赋税制度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时人认为一条鞭法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之中,会加重“地多之富家”的负担,而“地多之富家”是务本业者,这会导致人民弃本务末,A项正确。材料强调一条鞭法不利务本,没有涉及国家的财政收入问题,排除B项。明朝,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并未解体,排除C项。一条鞭法计亩征银的方式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乾元三年(760年)、广德元年的课丁总数与租庸调预算总数。”可知,这一时期课丁总数与租庸调预算总数大幅下降,说明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影响了赋役的征收,从而动摇了中央统治的基础,说明中央集权被弱化了,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并不是支出,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排除B项;依据材料得不出人民税收负担减轻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7-1888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80年代,海关总税务司针对茶叶出口衰退的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剖析了原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对关税过高的问题却故意不回应,结合所学知识,协定关税后,清政府关税主权丧失,无法通过调整关税以解决贸易问题,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其对经济命脉的控制,排除A项;官督商办是洋务企业的经营模式,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中国茶叶出口受限,而非外国商品对华倾销,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表格可知,役银分摊前,丁银(两)较多,役银分摊后,丁银(两)较少,这意味着人丁的负担减轻,有利于人口增长,B项正确;役银分摊的做法减轻了人丁税额,排除A项;税收使用银两,有利于商业发展,排除C项;役银分摊人丁税额降低,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把......丁银额......全部摊丁入亩”可知,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革,改变了地丁分征、丁役单独作为一个税收的状况,使的无地的农民不负担丁役税,标志着数千年的人头税的消失,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人口迅速增加,这会造成人地矛盾的加剧,D项正确;摊丁入亩作为农业税收政策,没有触及社会阶级流动,排除A项;以土地多寡收税是唐朝两税法的内容,排除B项;白银的货币属性不会因赋税制度改变而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与题意相合,故选B项;“渐趋繁杂”不合史实,康熙帝、雍正帝的赋役制度较以前简化,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人地矛盾尖锐等信息,排除C 项;“摊丁入亩”后,人头税被彻底废除,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唐代前期不同时期的政策都与政府鼓励人口生育增长有关,说明当时人力资源受到重视,故选B项。材料“妇人正月以来产子者粟一斛”涉及唐代政府的优抚政策,但“健全”说法程度夸大,故A项错误;C项仅能概括“诸妇人怀孕,犯罪应拷及决杖笞,若未产而拷决者,杖一百”信息,属于概括不全,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朕意国用已足,不事加征”可知,清朝初年实行垦田政策,康熙认为暂时国库充足,因此不需要加征税收,这体现了清朝赋税政策的实施与财政有关,C项正确;康熙因国用已足而停止增加赋税说法错误,康熙意为这一年不加征,并不代表以后都不加,排除A项;清政府为应对人口的剧增而鼓励垦荒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清政府的税收情况,并非垦荒原因,排除B项;材料意为荒地的开垦促进清朝不加税,并非“荒地的开垦促使固定丁银政策的实施”,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在春秋晚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大量“公田”被抛荒,同时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随着该现象的日益普遍,各诸侯国先后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反映出土地私有制渐趋确立,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井田制的崩溃是其直接原因,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土地税收的改革,与工商业发展无关,其直接结果是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在该时期各诸侯国所推行税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一条鞭法是明张居正改革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照田亩折算纳税。张居正在全国指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形成。实际上,白银货币化冲垮了钱钞本位而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D项正确租庸调制是在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服役为主要内容。规定均田人户,不论一户家中有多少田产,均按照人丁数量缴纳一定的赋税,排除A项;均田制(485年-780年)是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开创性举措。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排除B项;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后开始改变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以人丁为主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作为主要赋税的夏秋赋税主要征收各类粮食,而且随粮丝、丝绢也是实物,从政府能够征收大量的粮食和丝绢,可知当时这类实物在当地大量生产,由此可推知,当时黄州府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小农经济的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织,D项正确;材料中只有诸色课钞以货币形式征收,并且诸色课钞在赋税中不占主体,故不能体现赋税征收货币化趋势明显,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才出现一条鞭法,排除B项;元代南方就征夏税与秋粮,故这是两税,而非租庸调制,排除C项。故选:D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1)西汉(汉朝)授田制
(2)爵位;功劳;职业。
(3)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租税联系密切,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容易激化阶级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据材料“吕后《二年律令·户律》”可知此时朝代是西汉(汉朝),西汉的土地制度是授田制。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据题干信息可知,不同爵位的人获得的土地不同,而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初期爵位来自于功劳;据材料“公卒、士五(伍)、庶人各一顷,司寇、隐官各五十亩”可知,不同职业的人获得的土地也不同。综上所述,西汉划分土地的依据是爵位、功劳、职业。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据材料可知,授田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授田制是为租税服务的,而汉朝租税较重,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加之不一样的土地数量,很容易引发阶级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14.答案:(1)原因:户籍损坏,人口不实;土地兼并,均田制崩溃;平定战乱导致财政危机。
措施:进行赋税改革,实行两税法。
(2)特点:赋役合一;化繁为简;赋役征银。
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削弱了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促进了明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