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解析)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1954—1964年,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新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积极主动和灵活的外交态度。这期间,中国取得的外交成果包括( )
①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③中法建交实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新中国建立之初,周恩来提出“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外交人员需要师团级以上干部,并且政治上忠实可靠、有相当丰富知识、懂外语,谨慎周详、坚决执行政策的同志。对此,有学者认为这也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充分体现。下列外交政策最适合解释该学者认识的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以下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 )
A.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D.发起成立博鳌亚洲论坛
4.下表为1955-1957年间中国科学院与外国交换著作数量统计表(单位:册/件/篇)。这可用于说明( )
时间 项目 收到 寄出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1955年 84690 2819 14445 1468
1956年 24327 3049 15041 1696
1957年 24637 7277 2440 3210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B.一五计划已提前完成
C.“双百方针”的成效显著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和平和睦邻关系》,首次以决议形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 )
A.新兴国家崛起逐步瓦解国际旧秩序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的认同
C.联合国逐步引领全球治理机制改革 D.中国开始主导国际外交规则的制定
6.2004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提出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2005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阐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2007年10月,“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被写入中共十七大报告。这表明,中国(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在外交领域推行多边外交
C.以和平方式应对各种挑战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7.下表所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我国( )
时期 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世纪70年代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世纪80年代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90年代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21世纪初 “和谐世界”
2012年以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外交政策不受意识形态干扰 B.外交目的在于维护世界和平
C.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D.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8.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向国外派出了20位将军大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队伍主要是职业外交家,他们“大多属于外语、外交和国际问题的科班出身,普遍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外交人员的日益专业化
C.拓展与欧美国家建交新途径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9.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外交( )
A.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B.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
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10.周恩来在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谈到,“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但他们不参加战争”,所以“对这些国家,我们不能采取敌对态度,不要把他们挤到敌人的营垒里去,我们可以和他们做朋友”此后,中国推行(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另起炉灶”
11.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2.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从中可以看出( )
A.中国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国家利益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分歧,但从当时国际环境的角度出发,中美两国关系在这一时期的转变是符合两国各自利益的双赢选择。美国总统尼克松指出,美国选择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他认为“在今天的世界上有五个巨大的权力中心,中国大陆是这些中心之一”。1973年3月16日,尼克松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表示:“中国的完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基本要素”“中国的生存和独立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利益”“重要的是,要记住苏联和美国是两个超级大国,同有着更长的防御历史的中国相比,有着强权和漫长的扩张主义历史的苏联是一个更大的危险”。同时,他还表示:“作为一个太平洋人,他认为中美之间比苏美之间的共同之处要多得多,这是一条天经地义的真理”“中美关系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关键”。
——摘编自鲁宸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演变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对苏联的贸易管制政策可以追溯到苏俄革命时期……30年代美国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美苏经济关系理应得到顺利发展。然而苏联在战争危机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谋求自保,使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美苏经济关系的“蜜月”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度过的。战后苏联把经济复兴资金的来源,寄托在战败国的战争赔偿和美国的经济复兴援助上。美国却完全堵死了向苏联继续提供租借物资援助和经济复兴贷款的大门,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战争赔偿乃至德国重,建政策的方向。苏联在战后经济复兴问题上越得不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在德国战争赔偿问题上与美国的对立越深化。美苏双方都重新估计对方的战略意图,走向全面对抗。美国对苏贸易政策也逐渐从自由多边贸易向贸易管制方向转变。
——摘编自崔丕《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材料二: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1949年美国国会出台了《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这是美国采取对中国武器禁运政策的开始,也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滥觞。1949年11月22日,美国又同英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举行秘密会议,成立了一个不公开的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战略性物资和技术,而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尤其严格……90年代中国开始与以色列接触寻求引进预警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寻求在无人机等领域进行合作等。美国大加阻拦并施加压力,迫使以色列有关公司中止与中国签署合同。在美国眼里“中国”与“军事”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任何东西,都可能与“军事”联系起来。这是美国封锁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
——摘编自韩旭东《美国对华技术封锁5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 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正确;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实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3正确,C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皆在1954年以前,1 与材料时间不符;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可知,这符合新中国初期提出的“另起炉灶”方针,体现了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日外交关系,B项正确;
一边倒指的是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的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中国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的杭州峰会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之一, C项正确; “求同存异”是1955年的外交成就,排除A项;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排除B项; 发起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是在2001年,排除D项。 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1955年到1957年收到和寄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换书籍、期刊数量日益增多,原因是受和平共处原则的影响,缓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外交领域的成就,“一五计划”是国内的经济成就,排除B项;“双百方针”的政策,主要影响的国内的文化与思想发展,与国际关系联系不大,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全球)。据题干“195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和平和睦邻关系》,首次以决议形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采纳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的认同,B项正确;题干信息主要强调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认可,而非整个国际秩序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并未涉及联合国引领全球治理机制的整体改革,排除C项;中国是参与并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但“主导”一词夸大了实际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A
解析:2004年、2005年、2007年我国就和平与发展问题表明态度,这说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保和平,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多边外交,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各种挑战”,C项排除;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非只针对周边国家,且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通过表格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信息可知,这些外交理念都是从大处着眼,着眼于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这就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故选D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理念中,充分显示出“外交政策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排除A项;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要目的在于维护本国利益,而不仅仅是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项;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诸多外交理念并没有涉及国际上对此的看法,排除C项。
8.答案:B
解析:通过对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队伍变化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外交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在不断加强,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外交人员的变化,没有体现拓展与欧美国家建交新途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信息,排除C、D两项。
9.答案:B
解析: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有利于深化多边外交,故选B项;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的国家并非都是世界大国,排除A项;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的国家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非洲国家不是中国的邻国,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交上开始淡化意识形态,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即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故选A项。
1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55年以前,西方国家对中国持否定态度,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持怀疑态度。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外交上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如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外交新发展,A项正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排除B项;“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边外交涉及多个国家,要求参与各方求同存异,控制相互间的矛盾冲突,作出相应的妥协和让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体现,多边外交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增进了国际合作,一方面推动了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故选B项。
13.答案:(1)变化:中美关系由对峙逐渐走向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苏争霸中美国当时处于劣势;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等。
(2)影响:提高了中美两国的战略地位,影响了国际战略格局;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解析:(1)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由对峙逐渐走向正常化。原因:从中国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在今天的世界上有五个巨大的权力中心,中国大陆是这些中心之一”可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根据材料“中国的生存和独立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利益”可知,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根据材料“苏联和美国是两个超级大国,同有着更长的防御历史的中国相比,有着强权和漫长的扩张主义历史的苏联是一个更大的危险”可知,美苏争霸中美国当时处于劣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等。
(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缓和提高了中美两国的战略地位,影响了国际战略格局;中美关系缓和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中美关系缓和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14.答案:(1)变化:20世纪30年代美国缓和与苏联关系,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但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二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建立合作和同盟关系,给予经济和军事援助,联合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和对抗政策,形成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美国对苏实行贸易管制。
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2)主要手段:技术封锁,包括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政治上不承认;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和威胁;外交孤立。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变化:据材料“30年代美国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然而……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得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缓和与苏联关系,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但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据材料“美苏经济关系的‘蜜月’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度过的”并结合所学得出二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建立合作和同盟关系,加强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联合对法西斯国家作战;据材料“美苏双方都重新估价对方的战略意图,走向全面对抗。美国对苏贸易政策也逐渐从自由多边贸易向贸易管制方向转变”得出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和对抗政策,形成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美国对苏实行贸易管制。 原因:据材料“苏联在战争危机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谋求自保,使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得出,二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建立合作和同盟关系,主要是出于与法西斯国家作战的需要,是国际形势发展的结果;据材料“战后苏联把经济复兴资金的来源,寄托在战败国的战争赔偿和美国的经济复兴援助上。美国却完全堵死了向苏联继续提供租借物资援助和经济复兴贷款的大门,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战争赔偿乃至德国重建政策的方向”并结合所学得出二战后美国对苏冷战,主要是由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主要手段:据材料“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得出技术封锁,包括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