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大同市某校2024-2025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中象甲中香,
2024~2025-1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监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个小题,每小恩2分,共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河姆渡遗址发据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了20·50厘米厚的据谷、稻叶、茎秆和苇
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这直接佐证了河姆渡人(
A.作物多样
B.种植水稻
C.精耕细作
D.集体耕作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日前,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指尖
“遛蚕”的视频令网友大呼过瘾。我国养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3.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
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
A.良渚遗址古城墙
,二B.甲骨文的记载
C.二里头遗址资料
D.何尊及其铭文
4.商王仲丁去世后,商朝连续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导致王朝衰落。而周朝在王位继
承方面却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
A,禅让制
B.礼乐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5.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0000000
6.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国大夫举握了实权。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
诸侯国消失后形成了七个大国。国七雄”。下列诸侯国均属于“战国七雄”
之一的是(
A.齐、楚、燕、晋
C.齐、鲁、楚、秦
B.韩、赵、楚、秦
D韩、赵、燕、晋
不。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节”处的内容应是(
大动荡:诸侯争霸
大科技:铁器牛耕
大思想: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大变革:
A.社会转型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国家产生
8。《吕氏春秋》一书中说,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显著增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
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海外贸易的繁荣1“
9。战国时期“诸子十家…一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
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
称为(。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儒学复兴,。
D.西学东渐
10.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
是()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1.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三则史料,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虫,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A,三公九卿制度
B.皇帝制度
C.内外朝制度
D.禅让制度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
00000002024~2025-1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监测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C B A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A B D A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A D A
非选择题(共52分)
25.(20分)(1)状况: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或者阶级。(一点2分,两点4分)
(2)原因:铁农具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私学兴起;士阶层的活跃等。(一点2分,三点6分)
代表:孟子,荀子。(一点2分,两点4分)
(3)不同:①西周分封制之下官位可以世袭,有领地,秦朝郡县制官员由皇帝(或中央)任命和考核,无领地;②分封制之下周王不能直接控制地方,郡县制是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③西周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朝郡县制属于官僚政治;④分封制在地方上有较大权力和独立性,郡县制服从中央;⑤分封制容易形成割据分裂,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等。(一点不同2分,任意3个不同6分)
26.(20分)(1)背景:北方战乱,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汉民族先进文化的吸引力等。(一点2分,三点6分)
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语;改姓氏;禁胡服、改汉服;奖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一点2分,任意四点8分)
(2)积极: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
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等。(2分)
消极:以征服民族自居,视榨取被征服民族以供享用为当然之事,因而日渐骄奢淫逸,使北魏政权迅速衰亡。(2分)
(12分)
示例:结论:“中国”的内涵不断丰富。(2分)
阐述:商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但是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得以强化,所以“中国”仅指代天子所在的都城,其地位高于万国;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中国”这一称谓不再是天子的专属,诸侯也开始将自己的都城或诸侯国称之为中国,“中国”的概念有所拓展:秦统一六国,开疆拓土并推广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此外,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措施将广阔的疆域纳于统一政令的管理之下,汉朝则通过--系列措施进--步强化了国家的统一,所以这一时期,王朝的所有区域都成为了中国,但此时由于民族之间交融的程度较低,所以一些尚未设置郡县的区域和非华夏族的聚居区,被认为是不属于中国;东汉以后,伴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不断增强,此时的中国成为正统的象征,所以这一时期无论是华夏族还是非华夏族,为了彰显自身的正统性取得政权,都以中国自居。(9分)
综上可知,在疆域拓展、政权变迁、民族交融的过程中,“中国”的内涵不断丰富。(1分)
(“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大同市某校2024-2025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