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2. D
3. D
4. D
5. A
6. C
7. B
8. D
9. C
10. B
11. B
12. C
13. A
14. D
15. A
16. B
17. B
18. C
19. B
20. A
21. B
22. B
23. C
24. D
25. B
26. D
27. D
28. B
29. C
30. A
31.(1)最高利益是工业化。伟大计划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示例:选择1949年9月21日和1954年9月21日。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逐步推进。论述: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1954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32.(1)趋势:逐渐减少。原因: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等。(2)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两大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成就:初步建成工业体系,新兴工业发展,交通发展,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增长。(4)内涵:为共产主义奋斗、无私奉献、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等。
33.(1)影响:拉开农村改革大幕。探路:设立经济特区。(2)主要原因:这一时期邓小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启动和发展,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等。(3)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开始,北京商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北京商业出现连锁企业等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商业企业大量进驻北京。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历史科期中试卷(S)
(内容:第1-10课)
说明:1、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央人民政府在命令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际,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遣代表来中央谈判,以便订立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和民族平等政策的影响下,派代表来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中央人民政府通知西藏派遣代表来中央谈判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C.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D.中央人民政府命令解放军进军西藏是要武力解放西藏
2.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以下两幅人民币图案信息反映了当时我国( )
飞机(1953) 履带拖拉机(1953)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C.培养建设人才 D.工业水平很低
3.他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他”是(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邱少云 D.黄继光
4.战争中,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这表明,“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A.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B.我国强大的国防和工业实力
C.中朝军队的紧密配合 D.志愿军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抗美援朝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6.美国作家沃尔特·G·赫姆斯在其著作中写道:“从中国人在整个制解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由以上材料可见,抗美援朝战争( )
A.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B.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C.大大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D.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7.下图是画家王信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体现出( )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B.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全行业公私合营出现了高潮
8.民政《土地还家》中唱道:“一群一群受苦人啊呀呀呔,统统翻了身,一块一块好土地回到咱穷人手,一条一条好牲口啊呀呀味,拴在咱圈里头,一个一个庄稼汉生产劲头高……”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9.1956年7月13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万余名工人夹道欢迎。对这一史事理解正确的是( )
A.解放牌汽车是在中国东北沈阳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
B.解放牌汽车的生产体现当时集中力量发展交通运输业
C.解放牌汽车是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重要见证
D.解放牌汽车的生产得到了美国专家的援助
10.从全国解放到1953年底,全国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806个,社员29.8万余人,全年生产总值5.2万亿元(旧币),根据不完全估算,如果说个体手工业者每人平均年总产值为490万元,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的每人平均年总产值则为1700万元,这表明( )
A.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B.手工业合作化具有优越性
C.中国的落后面貌彻底改变 D.国民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
1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12.如图是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C.维护国家安全需要 D.致力实现国家统一
13.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福林堂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56年,福林堂同其他药店公私合营成立了昆明市药材公司,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新举措是( )
A.赎买政策 B.独立生产 C.无偿捐献 D.停业整顿
14.1961年,毛泽东主席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搞个实事求是年,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决策旨在( )
A.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化解土地改革中的矛盾
C.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 D.解决国民经济中的困难
15.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了巨大损失,但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的是( )
A.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6.著述改变历史,这样的事例中外都有,一个人的名字通过一篇文章,与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这个人当数胡福明,1977年,南京大学的年轻助教胡福明经过一个暑假的思索、查证和写作。将这篇文章投稿给《光明日报》,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这篇文章的名称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大踏步走向了改革开放,开始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得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显著的变化。这表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B.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
C.推动了中国民主法制进程
D.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8.如图法新社记者的评论是基于中国(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开展览假错案平反
C.实现工作中心转移 D.“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19.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标志着( )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B.中共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改革开放开始 D.中共在政治路线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0.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别,国家对企业统筹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打破这种模式关键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以按需分配为主体
2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公有制崇拜”和“计划经济崇拜”,其中冲破“公有制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改革
C.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2.1990年以后,上海浦东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上海浦东( )
A.地理位置优越 B.建立了开发区 C.设立了经济特区 D.资源十分丰富
23.2023年5月,大连市再次获批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龙头和窗口作用,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大连在此格局中开放的契机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开放省会及自治区首府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发挥广东的优势,利用临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对此表示支持,并说:“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里“特区”的出现( )
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有利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下面是1980年以来深圳历史第一高楼的手绘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深圳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改革开放促进城市的巨变
C.中国的建筑水平不断提高 D.深圳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26.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也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7.“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该文字出自( )
A.中共十六大报告 B.中共十七大报告 C.中共十八大报告 D.中共二十大报告
28.“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最早是在(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29.从1992年2月开始,北京市的新增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的速度递增,比过去增长了2-3倍,到8月22日,全市库存的公司执照全数发光,市工商局不得不紧急从天津调运10000个执照以解题之急。这种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0.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下表内容表明( )
会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共八大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B.社会矛盾变化改变了国家性质
C.人民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 D.我们要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社论是报纸及其主办方就重大事件和问题发表的评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
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欢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根据材料一,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实施的伟大计划是什么?(2分)
(2)阅读材料二,选择其中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材料三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1958~1965年,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7200多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
材料四 新中国劳动模范光荣榜(部分):
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 王进喜、石油工人,曾参与建设大庆油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他曾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他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展开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研工作。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
神;……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对于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而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取得的成就。(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劳模精神”的内涵。(3分)
33.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淮南市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到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
——摘编自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二 傅高义先生的著作《邓小平时代》对邓小平一生和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形式上要似传记。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写一个人,而是要写一个时代,全书以1978—1992年这14年作为重点,着力描画了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称之为“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83年,北京市推进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4年,北京市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政票。 1987年,前门商业大厦实行经理负责制、干部聘任制。职工劳动合同制和浮动工资制。 1997年,北京市以超市、使民连锁店业态呈现的连锁企业已发展到26家,拥有连锁店铺1500余家,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达到50多家。当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0亿元。 2001年,外商投资(含港澳台商投资)商业取得历史性突破。跨国零售企业纷纷进入北京。 2003年成为外资商业企业在京开店最多的一年。 2010年,世界排名前294家零售商已有120多车进驻北京。进驻率达到41%,为中国内地城市最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以及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书把1978—1992年称为“邓小平时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运用材料三中的史实并结合所学,说明改革开放进程与北京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