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高一历史友好学校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
A.呈现一体化趋势 B.具有多元性特征 C.依赖生产力发展 D.体现兼容的特色
2.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时,用“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周而复始”来介绍某位思想家的思想。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韩非子
3.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A.极大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使选官制度更加公平
4.《汉书》记载,西汉建立后,“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这种政策( )
A.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为指导 B.体现了统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思想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是汉武帝推行的重要经济政策
5.按时间先后,将下列四幅地图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6.根据史料统计,唐代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姓氏的士族中共出现了102名宰相。这说明唐代( )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C.科举制固化了阶层 D.士族政治仍有影响力
7.元朝行省在财赋、刑名等庶务方面具有一定自主权,但有专家认为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这种制度设计( )
A.不利于地方政治稳定 B.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
C.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 D.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8.据图可推知,这一时期( )
A.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B.战争是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
C.北宋民族政策软弱 D.封建农耕区域得到极大拓展
9.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认同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经济政治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据此理论,下列最利于秦代推动中华文化认同形成的措施是( )
A.推广儒家思想 B.建立皇帝制度 C.实行郡县制度 D.统一文字货币
10.宋朝租佃土地和买卖一样,须订立正式契约,办理法律手续。法律规定,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这表明当时( )
A.门第观念日益淡化 B.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政府管理职能强化
11.图是出土于河北邢台的宋代磁州窑瓷枕上的风俗画( )
图中的瓷绘反映了( )
A.市民生活丰富多样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市坊制度渐趋瓦解 D.绘画风格写意抒情
12.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之后,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为此,他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变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措施( )
①消除了民族矛盾②推动了民族融合③促进了北魏发展④实现了国家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中国古代某机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成员由皇帝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其职权仅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 )
A.理藩院 B.内阁 C.中书省 D.军机处
14.北宋时,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发现其治下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他感叹道:“兵卫寡弱,有同儿戏。使剧贼致死者十余人,白昼入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宋 代 ( )
A.官僚政治开始成熟 B.法律制度不健全
C.重文轻武社会风气 D.政治权力结构性弊端
15.唐代尚书省实行制敕、管理行政的会商制度,尚书省的首脑机构都省有都堂会议。六部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都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则在都堂会食,下午仍回本部处置都务。这一会商制度( )
A.有效制约了皇帝的权力 B.有利于行政部门的分工协作
C.提高了中央政府决策效率 D.对宰相政务工作起辅助作用
16.康乾盛世时期, 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边疆的举措, 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始派驻驻藏大臣 ②在台湾设府
③彻底击败准格尔部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从东北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牛河梁坛、庙、冢,到江淮地区的凌家滩墓地和环壕聚落,再到中原地区以双槐树为代表的河洛古国遗址,在距今5500—5000年各地均出现了以城址、祭坛、王陵、“璧琮璜”玉礼器和“鼎豆壶”陶礼器为标志的古国,它们恰如满天星斗,构成了中华文明初曙阶段的多个源头。而且,由良渚、焦家、凌家滩、牛河梁等遗址中的史前先民所创造的玉器、陶器和棺椁等一整套礼仪制度,开启了我国礼乐文明的先河。
——摘编自方辉《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
材料二没有周公就不会有武王灭殷后的一统天下,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此所以孔子要梦见周公,称赞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摘编自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公制礼作乐的影响。(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周朝的典制同样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经常被后人提到的典章制度。但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一部分制度到唐朝中期已遭到破坏,最终废弃,还有一部分则在进一步调整、发展后继续发挥作用,并为以后的王朝所继承。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强盛局面的政治、经济制度。(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茶马贸易自熙宁七年(1074年)大规模展开之后,封建政府对其非常重视,采取一系列鼓励政策和管理措施,保证茶源,招抚蕃族,加强互市贸易,经过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的刻意经营,革弊兴举,贸易额不断增加,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郭孟良《“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宋代茶马贸易述论》
材料二 草市,在宋代得到普遍发展。宋朝商业繁荣,逐渐形成了城市、镇市、草市三级结构,草市居于基层市场地位。官府在草市一般不专设税务机构,而由富人承包。草市往往产生于交通要道、关津渡口或城市边缘,与农村联系密切。在草市的促进下,许多著名的经济专业区也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到南宋时期,城镇的规模与之前相比也有明显增大。
——摘编自焦爱丽、潘文艳《草市的兴起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宋代茶马贸易和草市发展的概况。(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茶马贸易和草市发展的共同作用。(6分)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中国古代最大的制度变迁,当属国体之变,也就是从封建制到帝制。西周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封邦建国,各个封国的政治、经济相对独立,按照宗法制,诸侯彼此认同,并尊周王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宗法政治秩序被打破,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皇帝制度,“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中国进入帝制时期。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帝制在中国持续了2133年。两千多年的帝制,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怎样延续王朝统治,这是皇权的安全问题;第二,怎样保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这是中央集权的问题。在这两个兴亡攸关的问题上,帝制国家一直处在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D D D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D D B B
17.(1)特点:起源时间较早;分布地区广泛,星罗棋布,呈“满天星斗”状;多元一体;文明内涵丰富。(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丰富了礼乐制度的内涵;维护了西周初年的统治秩序;对儒家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答出两点即可)
18.(1)制度: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
(2)原因:制度落后(仍然处于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强化(发展到顶峰);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束缚;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3)主要因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恢复与发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19.(1)概况:茶马贸易得到政策支持,交易范围广,贸易额不断扩大;草市居于基层市场地位,一般为承包经营,交通方便,有利于城乡沟通。(答出三点即可)
(2)共同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商品化发展;推动了北宋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答出三点即可)
20.示例
论题:中国帝制时代政治制度在传承中创新。
阐述:中国帝制时代的核心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自秦始皇时期创立,被历朝历代沿袭。但从总体趋势看,这个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表现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接下来的朝代通过中央官制的调整加强专制主义,通过地方官制的调整加强中央集权,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如汉武帝在中央实行中外朝制,针对地方问题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巩固、稳定,中国帝制时代才保持了长期的相对稳定、封建自然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华文明不断发展。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