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中学、中山中学联考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单选题
1. A
2. A
3. B
4. D
5. C
6. B
7. D
8. B
9. A
10. D
11. A
12. C
13. B
14. D
15. D
材料题
16. (1)唐玄宗;诗史。
(2)虚心纳谏;善于用人;依法治国(体现出制度约束权力即可)。
(3)文成公主入藏。启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民族关系良性运行的基础;要真心相待,建立深厚感情;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等。
17. (1)地广人稀,以稻米和鱼为主要食物,生产方式原始落后,贫困。
(2)特点:南方人口逐渐增多,占全国户数比例逐渐增大。影响: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等。
18. (1)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蒙古族。行省制度。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澎湖巡检司。意义: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辽阔;在政治上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简答题
19. 诗歌:李白(或杜甫、白居易等);绘画:阎立本(或吴道子等);书法:颜真卿(或柳公权、欧阳询等)。
20. 辽:建立者为耶律阿保机,民族为契丹族;西夏:建立者为李元昊,民族为党项族;金:建立者为完颜阿骨打,民族为女真族。历史部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内。)
1.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与下图中①处相对应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诗句可以解读出“此河”指的是( )
A.大运河 B.黄河 C.长江 D.尼罗河
3.观察下图,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出身 B.才学 C.财产 D.职业
4.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他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5.“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材料所示历史事件导致( )
A.东汉统治逐步瓦解 B.民族交融局面的形成
C.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6.唐朝劳动人民发明(如下图)的工具,分别用于( )
A.耕作和纺织 B.耕作和灌溉 C.灌溉和耕作 D.耕作和运输
7.唐朝诗人元禛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得益于( )
A.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B.科举制度网罗天下人才
C.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D.统治者开明民族政策
8.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物是( )
A.商鞅 B.鉴真 C.郑和 D.玄奘
9.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达成“澶渊之盟”的两个政权是( )A.辽与北宋 B.辽与西夏 C.元与北宋 D.金与南宋
10.《清明上河图》中约有45幢楼宇用作商业经营(总房屋有122幢),其中酒楼8幢、茶馆20多幢、服务业及其他营业的9幢,余下的都是食店。这反映了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 B.饮食结构变化 C.社会文化多元 D.商品经济繁荣
11.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 B.瓦子 C.会子 D.银票
12.13世纪,北方的草原部落在蒙古首领领导下得到了空前统一,使原本各自为战的马背民族,凝聚成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民族共同体,进而横扫欧亚,建立了令世人瞠目的蒙古帝国。材料中的“蒙古首领”是( )
A.冒顿单于 B.松赞干部 C.成吉思汗 D.渥巴锡
13.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是指( )
A.蒙古灭西夏 B.蒙古灭金 C.元灭南宋 D.金灭北宋
15.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
二、材料题(16题8分,17题8分,18题10分,共计26分)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贞观初年,太宗同意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开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
——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编译
材料三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据材料一指出诗歌所描绘的是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2分)
(2)“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之道。(3分)
(3)阅读材料三,据所学知识写出唐太宗与吐蕃的交往的历史事件。(1分)通过学习唐朝的民族关系,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17.南方经济的发展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湖广江浙一带地区,地域广阔而人口稀少,(那里的人们)多用稻米做饭,用鱼做羹,(虽然如此富饶),但(那里的人们)依然用最原始的火烧树林种植,和从事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加之他们又)不懂得积攒聚敛剩余农作物,从而无法应付灾年,因此都很贫困。
——《史记》翻译文材料二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92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描述的江南地区是一种怎样的状况?(2分)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归纳西汉至北宋我国人口变化特点。分析这种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
18.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都得到了充分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材料二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材料一反映的是北宋时期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回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元朝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建立的影响深远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深远影响?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建立这一机构有什么历史意义?(5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3分)
三、简答题(9分)
19.唐朝在诗歌、绘画、书法方面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各一位)。(3分)
20.分别写出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建立者和民族。(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中学、中山中学联考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