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 计 20分)
1. 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 )
A. 文字记载 B. 考古发现 C. 专家推测 D. 民间传说
2. 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
A. 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 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 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 D. 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 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的稻米、稻壳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7500—3000年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
A.早期人类起源 B.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冶炼技术水平 D. 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4. 右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 )
A. 种植技术 B. 凿井技术
C. 制陶技术 D. 纺织技术
5.学者费孝通指出,在相当早的时期,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汇集和融合过程中,出现了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他们是 ( )
A.炎帝和黄帝 C.盘古和女娲 B.仓颉和嫘祖 D.后羿和大禹
6.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得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戎、狄、蛮、夷联系不断加强,
中华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材料叙述了诸侯争霸的 ( )
A. 历史背景 B. 主要目的 C. 积极影响 D. 消极影响 7.“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于《过秦论》,它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该起义的发起者是 ( )
A. 陈胜、吴广 B. 陈胜、刘邦 C. 吴广、项羽 D. 刘邦、项羽
8.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咸阳 B. 洛阳 C. 长安 D. 北京
9.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七个主要的诸侯国争战尤为激烈,史称战国七雄。
其中位于最西边的诸侯国是 ( )
A. 齐国 B. 楚国 C.秦 国 D. 燕国
10.中国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军对弈的“楚河”“汉界”来源于 ( )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刘邦反秦战争
C.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 D.春秋战国诸侯纷争
11.春秋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出此时 ( )
A.农业生产进步巨大 B.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各国君民能和平相处
1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结合历史背景可知,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
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
13.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 ( )
A.稳定社会秩序 B.发展社会经济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实现民族交融
14.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5.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材料揭示了百家争鸣的 ( )
A.发生背景 B.历史意义 C.现实意义 D.核心观点
16.《中国通史》写道:“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  )
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 B.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 D.郡县制度的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
17.对比下列两种制度,从中可以得出的变化趋势是(  )
项目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传承方式 诸侯爵位世袭 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
地方权力 诸侯有封地,有经济收入 郡县长官无封地,只有俸禄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要绝对服从中央管理
A.传承方式没有变化 B.地方权力越来越大 C.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D.中央集权趋势加强
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据材料推测(  )
A.秦朝暴政 B.秦末农民起义 C.修建阿房宫 D.楚汉之争
19.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是(  )
A.蒙恬 B.刘邦 C.赵括 D.项羽
250.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 B.重农抑商 C.北击匈奴 D.暴政统治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计3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的铁器使用始于春秋初年。……铁器应用于农业,出现了铁犁牛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有可能开辟更多的“私田”。……诸侯、贵族和周天子争夺“公田”。……从贵族奴隶主中分化出来的一批地主……采用征收实物地租的办法剥削农民。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的其他社会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无敌于天下”的经济原因。(3分)
22.(10分)【政治制度】
材料一: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受分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诸候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网络。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 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6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影响。(4分)
23.(10分)历史小作文:
材料: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嬴姓,赵氏,名政(正),后世多称之嬴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雄才大略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请用“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为论点,用中国古代史实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句通畅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BCA 6-10CAACC 11-15CDCAA 16-20BDADD
二、非选择题
21.(1)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种植粟,会纺织、制作彩陶等。(3分)
(2)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变化: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出现诸侯争霸;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社会阶级方面新兴地主阶级产生等。(4分)
(3)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3分)
22.(1)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4分)
作用:①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每点1分,共2分)
主要特点:
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②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接受中央监督。(每点1分,共2分)
影响:①皇帝和朝廷牢平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
②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每点1分,共2分)
22. 论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2分)
论述:政治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被后世长期沿用,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文化上,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传达,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扩大了疆域,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这些举措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所以秦始皇是千古一帝。(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