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答案**:
1. A
2. D
3. B
4. B
5. A
6. D
7. A
8. A
9. B
10. C
11. A
12. C
13. B
14. D
15. B
16. C
17. D
18. D
19. D
20. D
21. D
22. B
23. B
24. D
25. B
26. D
27. B
28. D
29.B
30.A
31.
(1) 我国最早有文字可考的朝代是商朝,该文字的名称是甲骨文。
(2) “大时代”所属的历史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该时代最受统治者推崇的学派是儒家学派。
(3) 汉武帝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深入学习和理解其精髓,尊重并传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需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创新传承方式,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传播,使传统
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得益彰。
32.
(1) 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由“礼治”逐渐转变为“法治”。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主张
“以礼治国(或德治)”,强调通过恢复周礼来维护社会秩序。
(2)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是土地买卖频繁,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发展。其原因
是贫富迅速分化,地主阶级通过购买或封建国家赏赐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进而取得了政
治上的统治权。
{#{QQABIYAQggCIQAAAAAgCUQXQCAOQkgGAAYgGhBAIIAAACBFABAA=}#}
(3) 商鞅变法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得益于奖励军功的措施。假如我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
期秦国的一位农民,我会努力耕织,生产更多的粮食和布帛,以此来免除徭役。
(4)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变革(或社会转型),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分封制逐渐
瓦解,地主阶级逐渐掌握政权,各国变法图强;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文
化上百家争鸣,学术思想活跃。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最初是以“礼”治国的,但到了春秋战国时
期,“礼崩乐坏”,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因此,可以判断制度体系由“礼治”转
变为“法治”。孔子的治国思想则主张恢复周礼,通过“礼治”或“德治”来维护社会秩序。
(2) 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买卖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贫富
迅速分化,地主阶级通过购买或封建国家赏赐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进而在政治上取得了
统治权。因此,可以概括出经济领域的变化是土地买卖频繁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与发展,
其原因是贫富迅速分化。
(3) 根据材料三,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措施使得秦军战斗力大增,成为“虎狼之师”。对
于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来说,要想免除徭役,就需要努力耕织,生产更多的粮食
和布帛,以符合国家政策的奖励标准。
(4) 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政治上,分封制逐渐
瓦解,地主阶级逐渐掌握政权,各国为了增强国力而纷纷变法图强;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上,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学术思想活跃并相互碰撞。这
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貌。
33.
(1) 材料一中的铜权拓片和《琅琊刻石·始皇颂诗》均证实了秦朝统一六国、确立皇帝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信息。
(2) 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特点为:规模宏大,技术先进,影响显著。
(3)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
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加强了各地经济、文化联系,为长期统一奠定基础。
解析:
(1) 材料一提供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即铜权拓片和《琅琊刻石·始皇颂诗》节选。从铜
权拓片上的铭文可以了解到秦朝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并加强了皇帝权力。而《琅琊刻
石·始皇颂诗》则明确提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功绩。两者相互印
证,共同证明了秦朝统一及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事实。
(2)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宏大、技术先进和影响显著的特
点。这些工程不仅涉及长安附近的多个区域,还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如开挖渠
渠、修建白渠、灵渠等。这些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长安附近的运输和灌溉问题,显著提
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 材料三详细阐述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首先,秦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
了国家的统一。其次,秦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最后,秦统一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QQABIYAQggCIQAAAAAgCUQXQCAOQkgGAAYgGhBAIIAAACBFABAA=}#}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核心素养提升
七年级历史
本试卷共8页,共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题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 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如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
石锤 尖状器 刮削器
A. 打制 B. 磨制 C. 烧制 D. 炼制
2. 如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 )
地点:云南元谋县 出土文物:炭屑和烧骨化石 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 使用火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 眉骨粗大 ……
A.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B.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C. 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 D. 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3. 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
第1页(共8页)
A.
B.
C.
D.
4. 如图I 是五千年前辽河上游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图1是同时期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出土 的龙首纹玉镯,这一现象说明了( )
(
图Ⅱ
)图I
A. 早期中华文明的多源多元 B. 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点
C. 南北文化格局的逐渐融合 D. 不同文明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5.“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 相关的事件是( )
A.涿鹿之战 B. 盘古开天辟地 C. 尧舜禅让 D. 大禹治水
6.传说中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考古学家 在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陶杯(如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 中的历史信息是( )
黑陶双耳杯(酒器)
A. 炎黄二帝热爱发明 B. 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地区
C. 陶器由炎黄帝烧制 D. 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
7.如表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
名称 齐文化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 西周燕都进址博物馆
省份 山东 山西 北京
A. 分封制 B.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8.西周《礼记 ·王制》记载,由周天子主持的社稷祭祀,可以杀牛、羊及猪,而诸侯主持的 社稷祭祀则不得杀牛,只可杀羊及猪。这反映出当时( )
A. 严格的等级界限 B. 分封制逐步瓦解 C. 牛耕的逐步推广 D. 由游牧转入农耕
9.《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
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 具 B. 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10.在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中,可以看到王对下属用“呼”字,“呼”是很强硬的语气,还有 甲骨卜辞记载商王武丁要呼妇好来,让她去视察多妇,妇好是武丁的配偶,这反映出商代 ( )
A. 造字方法的成熟 B. 祭祀典礼的风貌
C. 王权的至高无上 D. 控制范围的拓展
11.在春秋时期,人们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 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此外,《论语》中也有“犁牛之子驿且角”这样把“耕” 和“牛”连用的句子。这种现象体现了( )
A. 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B. 牛耕在春秋时期已全国普及
C. 人与白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D. 牛耕的使用推动井田制瓦解
12. 由表《楚国域内出土的铁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地点 出土情况
湖南长沙、衡阳 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占全部 铁器的81%
楚纪南城(湖北荆州) 出土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占全部铁器的58%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 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楚国的农业成就最为突出 B. 冶铁业主要集中在楚国
C. 农耕中已普遍使用铁农具 D. 农耕中不再使用青铜器
13.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这些成语反
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
A. 奴隶制开始瓦解 B.诸侯兼并争霸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封建制度确立
14.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C. 维护了周王的权威 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
15.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造福民众。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 )
A. 长城 B. 都江堰 C. 灵 渠 D. 郑国渠
16.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 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铜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
A. 便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B. 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C. 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D. 突显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
17.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
国立法法》的决定,完善了我国立法制度机制。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强调以法治 国的思想学派,其代表人物是( )
A. 老 子 B. 孔子 C. 荀 子 D. 韩非子
18. 在教学方法上,凸显人的主观能动特性;在教学方式上,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 和教人。这体现了( )
A.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B. 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
C. 兵家知己知彼的思想 D. 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
荆 注 释 楚 : 的 梁 代 , 称 魏 国 者 城 廿 三 年 兴 攻 荆 廿 年 攻 魏 梁 上十 八七 年 年 攻 攻 赵 韩
19.《编年纪》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 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如图,可以确 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
A. 春秋争霸战争 B. 秦与匈奴战争
C. 秦末农民战争 D. 秦的统一战争
第4页(共8页)
20.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
A.刺 史 B. 丞相 C. 太尉 D.御史大夫
21.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发现了一千五百余支竹简,内容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文书。这些文书大致分为三类:一为法律条文;二是法律解释;三是有关诉讼制度的各种规则。这些竹简内容折射出秦朝( )
A.经济发达 B. 统治残暴 C.强化思想控制 D. 重视法制建设
22. 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一记载说明了( )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 秦朝的刑法很残酷C. 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 . 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23.“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这次起义指的是( )
A. 刘邦、项羽起义 B. 陈胜、吴广起义 C. 武王伐纣 D. 涿鹿之战
24. 我国人民在棋盘上记录历史。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把下棋比作历史上的“楚汉战争”。历史上“楚汉战争”的交战双方是( )
A.陈胜——吴广 B. 刘邦——陈胜 C. 吴广——项羽 D. 刘邦——项羽
25.《汉书 ·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
巩固政权和稳定当时社会局势,统治者实行了( )政策。
A. 严刑峻法 B. 休养生息 C. 以商为本 D. 大兴土木
26. 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局面。史称( )
A. 武王伐纣 B. 汉初兴盛 C. 百家争鸣 D. 文景之治
27. 以下表格是关于“笞刑(打板子)”的记录,可以说明汉文帝和汉景帝( )
文帝时期 景帝时期
前167年,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用笞刑代替, 规定当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者笞三百。 前156年,改笞五百为三百、笞二百为 一百,行刑时只准打臀部。
A.重视农业 B. 减轻刑罚 C.. 重视儒学 D. 整顿吏治
28. 西汉武帝时期,“以一个极具智慧的方案将威胁统一与巩固的诸侯王势力彻底消解于无 形”。该方案是( )
A. 盐铁专卖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 焚书坑儒 D. 实施“推恩令”
第5页(共8页)
29.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
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材料中董仲舒的“对策”是指( )
A. 颁布“推恩令” B. 尊崇儒术 C. 建立刺史制度 D. 盐铁官营
30.汉武帝多次派人前往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使其接受了朝廷的管辖。此后,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不断传到西南地区,汉族官吏还在那里兴办学校,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材料说明汉武帝( )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不断加强中外的交流
C.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D. 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造字精妙。从中国文字学即可推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其深义有如此。 ——摘编自钱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材料二 这是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 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呜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
——摘编自陈钦《大时代》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和该文字的名称。(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大时代”所属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时代最受统治者推崇的学派。(4分)
第6页(共8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阀括议武帝用以“规范、整齐”思起的措施。(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淡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4分)
32. 春秋战田时期,我图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札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到战国末期,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苹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尤许土地自由买实
鼓励耕织,生产根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车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案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孔 子的治国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
第7页(共8页)
(3)根据材料三商鞅变法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战斗力极强,得益于哪项措施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怎样做才会免除徭役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4分)
33.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颇有建树,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秦朝十六斤钢权(秤咤)上的铭文拓片和《琅邮刻石 · 始皇颂诗》内容节选
铭文:北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器械一量,同书 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功益五 帝,泽及牛马。 ——【秦】李斯等《琅琊刻石 ·始皂颂诗》
材料二 汉武帝高度重视兴修水利(见图),在
长安附近开掘漕渠,方便了长安附近的运输,还可
灌溉田地一万余顷。此外关中地区兴建了白渠、
灵轵渠等工程。白深灌溉得力,受益农田年年丰收。 汉武命时期关中地区师分水州工程图
-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集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奠定了基础。自从秦统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
主流。
——摘编白郭沫若《中国史稿》等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6分)
第8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