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考点十六: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答案)

考点十六: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2023年海南中考真题]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提到“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的是(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2.[2023年陕西中考真题]下列属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24年福建中考真题]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区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4.[2024年浙江中考真题]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回顾历史,1964年,毛泽东曾对法国代表团指出:“我们做个朋友,做个好朋友。”“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第一,反对大国欺侮……。第二,使两国间在商业上、在文化上互相往来。”这体现了新中国奉行( )
A.多边主义 B.全方位外交 C.不结盟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2022年广东广州中考真题]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反映了我国( )
A.核能技术的进步 B.航天技术的发展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共同富裕的实现
6.[2022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两种制度设想
C.政治谈判形式 D.经贸往来渠道
7.[2023年福建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时间轴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民族共同繁荣 B.经济特区发展 C.香港回归祖国 D.对内改革深化
8.[2023年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香港、澳门回归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中央政府还宣布了多项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这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一国两制”的构想
C.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D.“九二共识”的达成
9.[2023年江西中考真题]分析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10.[2024年北京中考真题]中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 郑和下西洋 促进了西欧租地农场的出现
②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2年河南中考真题]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 )
A.销售渠道单一 B.物资供应充沛 C.信息技术发展 D.市场监管规范
12.[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回顾奋斗历程,感受时代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会上鲜明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受到了与会各国的赞同。会议最终对各项议题达成一致,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的基本要求提出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摘编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
(1)根据材料一,回答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的目的,解释上述方针中“同”和“异”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邓小平用“好办法、新办法”取得的成
13.[2024年安徽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文物是朱德使用过的驳壳枪,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件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成为人民军队此后峥嵘岁月的起点。这把枪的主人,在革命困境中展现出磐石般的坚定意志,他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
材料二:
如图文物是邓稼先研制原子弹时使用的手摇计算机,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台计算机只能进行加减乘除、平方数、立方数、开平方运算,输进数据后,手摇算出结果。中国科学家凭借这种简陋的运算工具,进行了无数次模拟计算和分析,经过整整三年,基本绘就出原子弹设计蓝图。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编著《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起义”的名称及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3)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件文物,为其拟写一句宣传语。
14.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反对霸权和平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扩张称霸】
材料一
19世纪末,美国逐步把目光转向海外,亚洲远东地区成为美国率先觊觎的目标…美国出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更多地注重于掠夺原材料、商品销售市场以及资本输出场所等硬性政治资源:重视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质资源的获得。
——摘编自粱长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政治资源的掠夺与开发》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掠夺海外资源的目的和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扩张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材料二
二战以后,随着欧洲国家的迅速衰落…美国打着推进世界“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旗号,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宣传其政治价值来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谋求和实现自身的霸权红利。
——摘编自黄少安《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回顾与总结》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原因。并概括二战后美国实施霸权主义的特点。
【反对霸权】
材料三
……(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戊)和平共处。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摘自《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3)依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万隆精神”的内涵。
【合作共赢】
材料四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4)依据材料四,指出“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的本质。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可知,题干中的“原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奠定了坚固基础。B项正确;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C项;“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20世纪50年代,①③正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21世纪,排除④。故选C。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区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自治州放假办法反映出我国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A正确;材料未体现各地支援边疆开发,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自治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排假期,没有体现节日活动精彩纷呈,排除C;材料未体现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排除D。故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A.多边主义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之间发生联系的方式。与材料中“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不符,故A错误;B.全方位外交,指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奉行互利共赢的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故B错误;C.不结盟政策是相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大结盟阵营而言的,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政治意义很浓厚。与材料中“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不符,故C错误;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与材料中“第一,反对大国欺侮……。第二,使两国间在商业上、在文化上互相往来。”相符,故D正确。
5.答案:B
6.答案:A
解析: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就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A项正确;两种制度的设想与一国两制相关,排除B项;政治谈判形式、经贸往来渠道与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无关,排除CD项。故选:A。
7.答案:C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香港、澳门回归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中央政府还宣布了多项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正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原则,不适合香港、澳门,排除A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九二共识”的达成与台湾问题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可知,从2005年至2008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体现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阐述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西欧租地农场的出现无关,①错误;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正确;屠呦呦团队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③正确;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了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
11.答案:C
12.答案:(1)目的: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团结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含义:异:中国还有其他与会各国的制度和国情存在差异;同:与会各国的目的和诉求是一致的,都是要反对殖民主义,要加强团结合作。
(2)成果: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促成香港、澳门的回归。
事例: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
解析:(1)目的: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我国参加亚非会议,既是为了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又可以在会议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团结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对抗美苏霸权。
含义:根据所学可知,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其中的异指的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实行的不同制度——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其他国家多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各国的国情存在差异等;虽然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周总理还是点出了其中的关键——同,即与会各国的目的和诉求是一致的,都是要反对殖民主义,要加强团结合作,要促进国家发展。
(2)成果:根据材料二中的“一国两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成了香港、澳门的回归,这是他老人家用“好办法、新办法”取得的成果之一。
事例: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国进行特色大国外交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希望团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求同存异,共谋发展,以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答案:(1)名称:南昌起义。
背景: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
(2)原因:党和国家的领导;中国科学家的自力更生。
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示例:
驳壳枪:
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革命精神。
冲破黑暗的驳壳枪——南昌起义第一“枪”
手摇计算机: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邓稼先的“秘密武器”——见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的计算机。
解析:(1)根据材料一“如图文物是朱德使用过的驳壳枪,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件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成为人民军队此后峥嵘岁月的起点。这把枪的主人,在革命困境中展现出磐石般的坚定意志,他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起义”的名称是南昌起义,背景是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
(2)根据材料二“如图文物是邓稼先研制原子弹时使用的手摇计算机,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台计算机只能进行加减乘除、平方数、立方数、开平方运算,输进数据后,手摇算出结果。中国科学家凭借这种简陋的运算工具,进行了无数次模拟计算和分析,经过整整三年,基本绘就出原子弹设计蓝图。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中国科学家的自力更生。意义是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从上述材料中选择驳壳枪,为其拟写宣传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革命精神。冲破黑暗的驳壳枪—南昌起义第一“枪”;或选择手摇计算机,为其拟写宣传语: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邓稼先的“秘密武器”—见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的计算机。
14.答案:(1)目的: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方式: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原料和市场:资本输出:扶植代理人。(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危害: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特点:政治上,推行冷战政策,干涉别国内政,发动“和平演变”,颠覆别国政权:经济上,通过控制世界经济,运用经济制裁手段,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战争,造成地区动荡,威胁世界安全;思想文化上,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其价值观:后果上,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有利于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内涵: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4)本质:扩张掠夺。
作用: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决不干涉别国内政: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考点十六: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