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模拟历史试卷(答案)

苏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试卷(2)
八 年 级 历 史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材料说明
A.变法成为朝廷上下共识 B.变法的阻力因素很大
C.变法效果成效显著 D.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报复 B.镇压三元里起义
C.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签订《南京条约》
3.“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哪项不是五四运动口号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实业救国”
4.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5.鸦片战争期间,处在浙江前线的军官们虚构了一支9000人的“南勇”,以这个为名义骗了国家10万两军费。总兵郑国鸿之子郑鼎臣虚构了一支20000人的水军队伍,套取国家兵饷三四十万两。材料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兵力短缺 B.军饷不足 C.装备落后 D.朝政腐败
6.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7.1919年5月4日晚,北大学生领袖许德珩作诗:“山东我国土,寸草何能让?工农兵学商,人民四万万。为何寡欺众,散沙无力量;团结今日始,一往无前干。”这表明当时青年学生认识到
A.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B.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C.救亡运动成败的关键 D.农民阶级的同盟作用
8.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9.1898年,清德宗光绪(1875—1908年在位)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关于变法的时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末 B.农历的庚子年 C.清朝早期 D.咸丰二十四年
10.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近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11.“成都成就梦想”。2023年,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全世界广泛的赞誉。100多年前,成都有一位辛亥革命志士为实现民主共和梦想,炸死良弼,自己也光荣牺牲。在他短暂的人生之路中,谱写了英雄般的传奇,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位英雄是
A.林觉民 B.彭家珍 C.邹容 D.秋瑾
12.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3.下面示意图中,*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发生新变化。下面哪些史实体现“新”
①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中共二大提出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④共产党开始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16.下表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康有为
17.1912年2月12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提到的“民军起事”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18.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中论及:“倘然仍旧走欧、美、日本人的错路,前途遍地荆棘。”后又论及“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陈独秀的言论
A.表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B.体现国人对西方价值观的向往
C.强调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成功 D.反映了社会主流思潮的新变化
19.下表内容反映出近代以来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A.中国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D.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
20.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材料反映了
A.列强以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 B.中西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 D.中国主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
21.(3分)这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不仅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同时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起义门、工程营旧址、楚望台军械库等一批首义遗址
A.广东广州 B.江苏南京 C.浙江绍兴 D.湖北武汉
22.(3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革命军》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敬告青年》 D.《中华民国约法》
23.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赋予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队、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纷纷出现。女性参政风潮的出现
A.体现参政主体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B.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产物
C.推动政府立法改变对女性的歧视 D.表明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普遍认可
24.从左宗棠的“抬棺出征复新疆”,到邓世昌的“誓与军舰共存亡”,再到张自忠的“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这些铮铮誓言和壮举展现的时代主题是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C.百年屈辱,英勇抗争 D.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6分)
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① 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 图② 洋务运动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1)材料一图①_____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俄、美、英、法四国通过签订《天津条约》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_____等特权。图②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中图A_____处的是(工厂名称);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东南海疆受到列强严重威胁,在直隶总督_____(人名)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第二次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的影响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26.历史名著阅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位同学阅读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时,做了如下摘录。阅读摘录,回答问题。
摘录一 第七章近代化的一小步
洋务运动以军事工业为第一步,意在模仿西方军事技术以求自强……。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个时期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到甲午战争之前,民用企业总数已达40个以上。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1)根据摘录一,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陈先生认为洋务运动仅仅是“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你是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
摘录二 第十九章新文化运动
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
(3)作者对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白话取代文言”持肯定态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你觉得提倡白话文有什么意义?
27.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数个不能忘却的时间】
材料一
1842年8月29日 1895年4月17日 1901年9月7日
(1)解读材料一中的场景,说出“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中任何一件发生的大事及其重要影响。
【一个争议的历史人物】
材料二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2)材料二中李鸿章举办“洋务”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想一想,梁启超对李鸿章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两次危局下的制度变革】
材料三
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四
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药……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中的“兵变”是什么事件?用所学史实说明“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带来的影响?
【一群青年的觉醒年代】
材料五
……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5)根据材料五,概括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
(6)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以上材料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上册)
(1)材料一是清政府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影响。(4分)
(2)材料二是清政府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材料二中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
(3)材料三是清政府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区别:清政府是被迫的、丧失独立主权;今天中国是主动的,拥有完全独立主权。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感悟: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
4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模拟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