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的各族内迁
一、单选题
1.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导致西晋“骤灭”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
C.少数民族的反抗 D.十六国的建立
2.西晋末年,中原动乱,我国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
A.加剧了南北矛盾 B.促进了江南开发
C.破坏了南方环境 D.阻碍了经济发展
3.在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迁人陕西关中地区的是( )
A.氐族和羌族 B.蒙古族和羯族
C.鲜卑族和羌族 D.匈奴族和羯族
4.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初年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八王之乱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二、判断题
6.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
7.266年,西晋建立,先后消灭魏、蜀、吴三国,统一了全国。………( )
8.晋惠帝在位期间,手握重兵的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史称“七国之乱”,西晋开始走向衰落。( )
9.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三、填空题
10. 266年, 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 ,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
11.中国历史上,西汉、东汉与西晋、东晋都是因都城的相对位置命名。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和西晋都城都在 ,而东晋以 为都城.已经偏向东南方向。
12.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合称“ ”。
13. 266年,西晋建立,晋惠帝在位时爆发的“ ”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四、问答题
14.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将下图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五、材料分析题
1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图中 C 处是哪一政权?是由谁建立的?
(2) 哪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结束三
国鼎立,统一全国的是哪一朝代?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1)西晋初年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为王?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
(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六、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材料二: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间割器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么?
18.交通·交往·交流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始辟于秦。秦汉之际,因为匈奴占据河西走廊而中断。汉武帝时,伴随着匈奴势力被逐出河西走廊,张骞通西域获得成功,中西交通重新得到恢复。随着东汉政权的衰落,东汉失去对西域的控制,丝路暂时中断。东汉以后的魏、晋又部分地恢复了与西方的交通。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三 河西走廊出土的魏晋墓中的壁画
①犁地图,图中农夫左手执鞭,右手扶犁耕地 ②牧畜图,描绘了一胡人正在扬鞭牧马 ③采桑图,描绘了一龟兹人手摘桑叶的场景
④白象,描绘了佛教普贤菩萨的骑乘 ⑤牵驼图,描绘了西域胡商在丝绸之路上往来场景 ⑥西王母,描绘了道教西王母以及周边的奇珍异兽
材料四 两千多年前,亚欧大陆上的“丝绸之路”,尽管多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但从未完全中断。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10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先试先行,有力促进了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中亚贡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填写下列内容。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 ,最远到达欧洲的 。海上丝绸之路从南海出发,最远抵达 南端和锡兰;从山东出发,到达朝鲜、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丝绸之路中断与恢复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描述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社会发展状况。结合所学,分析发展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概括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2.【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3.【答案】A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4.【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5.【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7.【答案】错误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8.【答案】错误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0.【答案】司马炎;洛阳;统一了全国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11.【答案】洛阳;建康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光武中兴
12.【答案】五胡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3.【答案】八王之乱;316年
【知识点】八王之乱
14.【答案】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15.【答案】(1)魏;曹丕
(2)赤壁之战;西晋
【知识点】三国鼎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西晋的兴衰
16.【答案】(1)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曹氏孤立而亡;被封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2)八王之乱。长期战乱,导致西晋从此衰 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南迁。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17.【答案】(1)北方战乱频繁;后果:北方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隋唐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国鼎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8.【答案】(1)长安;大秦(罗马帝国);印度半岛;日本
(2)(因素:少数民族势力侵入、中原王朝实力强弱、个人贡献等。
(3)社会发展状况:农牧业经济不断发展(农耕经济和畜牧业得到发展),中外贸易繁荣,文化多元发展。原因:魏晋时期的河西走廊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生产发展,各民族长时间互相学习、相互交融,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东西方贸易往来和中外文化交流等。
(4)影响:丝绸之路是中外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实意义:促进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改善了民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示范效应;为当今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三国鼎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
2 / 6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的各族内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