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寨蒿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会制作工具 B.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C.有爱美意识 D.进行原始农业
2.榫卯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卯榫而不是钉子来加固物件(见下图)。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成排榫卯相连的木桩、大量的木板和很多带榫卯的构件。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的( )
A.干栏式建筑B.半地穴式房屋C.猪纹陶钵D.人面鱼纹陶盆
3.下表是关于半坡、良渚古城、陶寺古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相关信息。从三个遗址的共同点中,可以推断出当时的中国( )
遗址 信息
半坡遗址 遗址里有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还有彩陶
良渚古城遗址 遗址里权贵墓地发现大量精美玉器,其他墓地则很少
陶寺古城遗址 遗址里有石制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大量陶器
A.原始手工业得到发展 B.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C.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D.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4.《良渚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写道:“良渚古城的河道里还发现动物骨头40多种,其中猪约占80%,这些猪大部分都是家养,此外还有老虎等。由此可见良渚养猪业的发达。猪后来成为财富的一种象征,‘家’字上面是一间房子,下面是‘豕’,就是说,有房子、有财富才有家。”这说明( )
A.中华文明存在多元性 B.中华文明具有延续性
C.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性 D.中华文明存在差异性
5.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炎帝、黄帝的传说真实可信B.禅让制的建立和演变
C.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华夏族的形成
6.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这反映了夏王朝社会的特点是( )
A.实施严格法律制度 B.开始学会建造房屋
C.具有严格等级界限 D.具有地下排水系统
7.下面形势图可用于研究( )
A.国家产生 B.朝代更替 C.周平王东迁 D.武王伐纣
8.春秋时期,周天子仅控制洛邑周围数百里,诸侯们不尊王命,不来朝贡,以致周王室经常陷于经济困难的境地,不得不求财于诸侯。这反映出当时( )
A.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B.周王生活奢侈浪费
C.周王室地位衰微 D.诸侯控制区域缩小
9.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促进了( )
A.社会变化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10.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表明,战国时期( )
A.分封制逐步瓦解 B.战争规模扩大C.诸侯国数量变少 D.铁制兵器普及
1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徭役)。”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C.加强国君的权力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12.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小王领略了古代先贤的救世情怀,他以诸子百家的“爱”为主题整理笔记(见下图)。笔记中①②③处依次可填( )
A.庄子、孔子、韩非 B.庄子、韩非、孔子
C.韩非、孟子、墨子 D.孔子、墨子、韩非
13.《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14.《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这反映出甲骨文( )
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C.可用于考证商朝历史 D.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15.下面材料反映了( )
A.农夫的幸福 B.官府的贪婪 C.劳动者的勤劳 D.统治者的残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件文物的出土,说明山顶洞人掌握了哪些技术?(2分)说明山顶洞人在生活和观念上有了什么新变化?(2分)
材料二 距今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根据材料二,归纳原始农业发展的特点。(6分)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2分)
1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家一般将先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史前时期,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研究“文献不足征”,主要依靠田野考古发掘资料;二是史籍所载夏商周时代。这一阶段的研究,已有系统的文献记载,属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利用传世文献的同时,尽可能以出土材料去印证。
——摘编自龚书铎《中华文化发展史》
材料二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被誉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承载着沉甸甸的中华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商王朝第二十任国王盘庚将都城迁至今天河南北部的安阳。殷墟遗址总面积24万平方千米,存在着王陵区、宗庙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等分区。
——《中国考古大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史前时期与夏商周时期历史研究方法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殷墟遗址有哪些历史研究价值?(5分)选取一例可以入选这一期《中国考古大会》的殷墟文物。(2分)
(3)结合探究,谈谈你对考古研究的认识。(4分)
18.(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的进一步推广,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奴隶制进一步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在新旧制度急剧转型过程中,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于是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材料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 孔子推广私人讲学,他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孔子促使“私学”走向兴盛。孔子等私学大家培养出了大批的读书人,形成了特有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士人队伍。士的崛起,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大解放、大争鸣,并推动了战国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陈雪良《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春秋》
材料四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师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文化繁荣的经济、政治根源。(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政治思想?(2分)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实现了吗?为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孔子兴办私学是将哪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2分)概括孔子推广私学对古代社会发展的意义。(4分)
(4)根据材料四,我们应学习孔子的哪些优秀品质?(2分)
19.(10分)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下列两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任选的两个历史事件中有一个为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变法)
材料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部分)
事件 主要内容 影响
魏国李悝变法 奖励农民开垦荒地;制定《法经》,实行法治;废除奴隶制时代遗留下来的官爵世袭制 魏国国势大盛,地主政权逐渐稳固,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楚国吴起变法 压制贵族,集权中央;整顿政治机构;统一言论;建立一支由国君指挥的军队 沉重打击了楚国的旧贵族,使楚国迅速强盛起来。但变法时间较短,没有很好地推广和巩固,最后失败
秦国商鞅变法 耕田、织布成绩优良者,可以免除许多差役和赋税;有军功的人才有资格得到爵禄;等等 秦国经过这次变革,国势日强,日后统一的基础由是奠定 答案:
1.A
2.A
3.A
4.B
5.C
6.C
7.B
8.C
9.B
10.B
11.A
12.D
13.A
14.C
15.C
16.(1)答:技术:磨光和钻孔技术。新变化: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2)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3)答:由多族融合而成。
17.(1)答:史前时期主要依靠田野考古发掘资料,夏商周时期在利用传世文献的同时,尽可能以出土材料去印证。
(2)答:历史研究价值:出土的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出土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高超的手工工艺。殷墟文物:司母戊鼎等。
(3)答:考古发掘的化石、遗址、遗迹等是研究人类起源及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
18.(1)答:经济根源: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根源:奴隶制进一步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
(2)答: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没有实现。原因:春秋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诸侯争霸,互相攻伐,孔子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的现实需要,也不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
(3)答: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了教育在等级、地域和种族上的界限;促进了私学的兴盛;推动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士人队伍的形成和崛起;为思想领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答: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生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19.答:示例:观点:变法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论述:李悝变法奖励农民开垦荒地;制定《法经》,实行法治;废除奴隶制时代遗留下来的官爵世袭制。李悝变法使魏国国势大盛,地主政权逐渐稳固,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商鞅变法规定耕田、织布成绩优良者,可以免除许多差役和赋税;有军功的人才有资格得到爵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变法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寨蒿中学2024-2025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