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至2025年度高三年级冲刺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高三冲刺试卷一
一、单选题
1.《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位)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同一件事有两种不同记述说明
A.宗法制度早在夏朝就遭破坏 B.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前后两种史料记载都有道理 D.对启取得最高统治权都认同
2.《汉书》录有《太史公》一百三十篇(《史记》的初名),其中十篇有目录无书。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十篇未成有录而已,元、成之间(司马迁死后)褚先生更补其缺”,“其后刘向,向子歆(刘歆)及诸好事者若冯商,……相次撰续,迄于哀平间犹名《史记》”。南宋学者叶大庆在其学术笔记《考古质疑》中谓《司马相如传》乃班固所作,而《史记》则称太史公作。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指出刘歆窜改《史记》是为伪古文经制造依据。由此可知( )
A.文献并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
B.辨伪考证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C.考古新发现进步有助于破解历史研究的争议
D.历史研究利用历史文献只能采信其原始版本
3.下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
天宝十四年(755) 乾元三年(760)
户 管户总数 89141781 1933174
课户 5349280 758582
不课户 3565501 1174592
口 管口总数 52919309 16990386
课口 8208321 2370799
不课口 44700988 14619587
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 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 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4.图1和图2为不同时期的货币.其形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对外贸易的需要
C.商品贸易的需要 D.国家统一的推动
5.下表为洪武年间却(禁)贡情况。这反映出明初( )
时间 却(禁)贡国 原因
洪武五年(1372) 安南 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人贡,却之
洪武七年(1374) 日本 其国王良怀遣僧朝贡。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
洪武十四年(1381) 安南 以安南寇思明,不纳
洪武二十四年(1391) 占城 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
洪武二十六年(1393) 安南 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
洪武二十七年(1394) 安南 同上
注:根据《明实录》《东西洋考》《海澄县志》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A.强化海禁断绝贸易往来 B.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
C.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扩大 D.商品交易遵循严格程序
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其宣誓地位于下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图是1945年的版画《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对该版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即将成立的盛况 B.革命统一战线下中共扶助农民
C.中共在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D.全面抗战路线下军民团结合作
8.浦东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年均增长15.1%;财政总收入从浦东开发之初1993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已超过6万元。浦东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上海雄厚的产业基础
C.国家战略规划持续支持 D.浦东独特的地理位置
9.如图是古代字母文字在欧洲传播与演进图,此图可以佐证以下哪一观点( )
A.欧洲字母文字源于希腊化时代 B.战争与商贸推动了文字的传播
C.欧洲人口流动以东北向为主 D.欧洲文字在交流中不断演变
10.8世纪中期,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建立起来了。它商业发达,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一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下列对表中英国《大宪章》节选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第39条: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第41条:除战时与余等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道与旱道,出入英格兰……
第61条:此二十五男爵即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使用其权力,以一切方法向余等施以抑制与压力,诸如夺取余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等等,务使此项错误终能依照彼等之意见改正而后已。
A.肯定国王的合法地位和权益 B.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传统
C.免除境内商人一切苛捐杂税 D.确立了人身权神圣不可侵犯
12.1953年,我国政法工作负责人彭真指出:“现在彻底消灭三大敌人残余势力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大体结束,今后必须加强正规的革命法制建设,以保障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为此,必须加强党对司法各部门的领导,加强法院和检察署的干部力量。”由此可推知,彭真主张( )
A.将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 B.党领导人民群众全面依法治国
C.法制工作要坚守司法独立 D.法制建设应围绕党的路线展开
13.下图表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数量下滑,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为了应对这一形势,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取消农业税提高农民积极性 B.制定法律保障食品安全
C.进一步加大粮食的进口力度 D.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干预
14.16世纪中叶,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形成墨西哥——马尼拉——中国的太平洋航线,又称“银丝对流”。关于该条航线理解正确的是(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使得澳门成为新的国际贸易枢纽
C.是一条鞭法产生的动因之一 D.促进北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5.如图是《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亚欧大陆两端农耕文明区交流互通 B.两大帝国各自扩张实现了疆域连接
C.海上商路是两国贸易的最主要途径 D.两大帝国间建立起频繁的官方往来
16.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大力发展英语教育,推广英语,奠定了英语在印度的有利地位。经过200多年的传播,英语逐渐成为各邦之间交流的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知识文化、优先就业机会及较高的社会地位。这说明( )
A.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 B.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政治精英注重语言改革 D.殖民地本土语言逐渐消亡
二、材料分析题
17.中国传统“天下”观经历了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
《诗经·小雅·北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礼·夏官·职方氏》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材料三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的观念出发,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材料四 以下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晚清卷》
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
第二十三章天下、国家与价值重构:启蒙的历程 一、“天下”的破灭 华夏中心的“天下观” 中国不“中”…… 体制屈从近代国际体系 “礼仪"屈从近代国际体系 ……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期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史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建造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因此英国君主通过向外国熟练工匠发放“保护令”的方式来加强本国制造业。 17世纪晚期,受洛克财产学说的影响,专利权逐渐被视为一种知识产权。 洛克在《政府论》中写道:“土地和一切低等动物为一切人所共有,但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人身享有所有权,除此以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他从事的劳动和他的双手进行的工作是属于他自己的。”1852年,英国在专利法修改后设立了专利局;1883 年,英国颁布了《专利、设计和商标法案》,使其专利法律制度趋于成熟,并接近于现代模式。
——摘编自张南《英国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1877年,李鸿章为招商局奏准,包揽沿江沿海承运各省官物的特权,进一步扩大了招商局运输货源。 开平矿务局在兴办时,李鸿章借北洋权势,批准“距唐山 10里内不准他人开采煤矿”;且规定“土窿采出之煤应尽商局(指开平矿务局)照时价收买,不准先令他商争售”。1882年,尽管上海织布局还在筹建期中,李鸿章便为它奏准专利的特权,即在 10年内不准华商“另行设局”。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我国专利法颁布于1984年,在经过7年的实践之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专利的保护水平,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于1992年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WTO中的知识产权协议已正式签署并生效;中国加入 WTO指日可待,又在 1994 年 1月1日我国已正式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成员国。 为了和上述国际条约相衔接,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0年8月25 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 第二次修订的专利法已于2001年7月1日生效。
——摘编自王连峰《WTO中的知识产权协议与中国专利法的修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英国专利法逐步走向完善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企业“专利”特权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专利法修改的历史作用。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国际关系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在此种观照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主要探究地缘政治、结盟、威慑、战争、缔结条约等内容。一个是经济视角,核心的思路是探讨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主要探讨西方大国对资源、市场、交通要道的争夺,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经济援助等内容。
以上两大主导性视角多采用现实主义思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资源,都把政府决策者看作是理性计算的行为体,服从于国家安全和物质利益的需要,从而做出合理的外交选择。这两种解释视角都曾风行一时,至今仍然影响巨大。
——据翟韬《文化视角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趋势》
结合近现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第3页 共6页 ◎ 第4页 共6页
第1页 共6页 ◎ 第2页 共6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位)禹之子启。”“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可得出两种记载都认启的地位,说明当时对启取得最高统治权都认同,D项正确;材料体现宗法的破坏,排除A;“启自取之”与世袭无关,排除B;没有证实,不能得出都有道理,排除C。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有观点认为,《史记》中的某些篇目和内容是后人补写的或经过窜改,启示我们对文献史料要做好辨伪考证,B项正确;记载真实可信的文献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考古发现印证或否定了《史记》记载,排除C项;“只能采信其原始版本”说法绝对,在没有原始版本的情况下,一些保留原始版本基本样貌的历史文献是可以利用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代天宝十四年朝廷所掌握的课户口数、课户、课口数比乾元三年多,不课户、不课口比乾元三年少,课户课口的大量锐减,据此推知,这必然造成朝廷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满足不了国家日常开支的需求,租庸调制的瓦解就是必然,从而赋税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课税和不课税的户数和口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的这种现象主要与土地兼并有关,并非因为地主隐匿人口,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尚未出现藩镇割据,尚没有达到迅速摆脱中央控制的程度,排除C项;土地兼并现象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据材料无法得知不课税的户口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为了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转变为圆形方孔钱。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所以货币形制从汉五铢钱转变为宋代纸币的主要原因是商品贸易的需要,C项正确;印刷技术的进步只是促进宋代纸发行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导致货币形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对外贸易的需要不是导致货币形制变化的主要原因,只是促进形制变化的因素之一,排除B项;北宋时期国家并未完成统一,所以国家统一并不是推动宋代货币形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人贡,却之”“以无表文却之”“以安南寇思明,不纳”“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初拒绝朝贡贸易都是因为周边向明朝政府“纳贡称臣”的国家发生了大逆不道、背叛封建礼教的行为,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明初强化海禁断绝贸易往来,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洪武年间禁贡情况,并未涉及明初的统治疆域,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洪武年间禁贡情况,并未涉及商品交易的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④为南京,D项正确;①在湖北,②在广东,③在江西,都与南京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中国)。据材料“版画《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1945年)”和画面信息可得出,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1945年,在内蒙古某个抗日根据地,几位八路军战士正忙于帮助蒙古民众进行秋收,呈现一派丰收、勤奋和喜悦的氛围,反映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各族军民团结一起收获胜利的果实,D项正确;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才成立,排除A项;1925-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抗战时期大生产运动,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总方针,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与材料“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财政总收入从浦东开发之初1993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亿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浦东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改革开放的背景,良好的区位优势,依托浦西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中央政府的重视,正确的方针政策。最主要原因是国家战略规划持续支持,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是浦东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上海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浦东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B项;“浦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只是促使浦东发展的原因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古代文字的发展和演进受到了多地区字母的影响,是不断交流演变的产物,D项正确;希腊化时代是公元前323年到公元前3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图中信息未涉及文字传播的背景,无法得出战争与商贸对文字传播的作用,排除B项;图中信息不能说明古代欧洲人口流动的方向是东北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亚洲)。据材料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建立,其商业发达,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项正确;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公元395年,拜占庭帝国建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1299年,奥斯曼帝国建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道与旱道,出入英格兰……”等内容可得出,《大宪章》强调保护人的人身自由与安全,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王权力,排除AB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5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彭真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党对司法部门的领导,这可以理解为法制建设应当与党的路线和政策保持一致,围绕党的方针进行,D项正确;尽管彭真提到了保障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但并未明确提到将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未反映党的全面依法治国,且依法治国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司法工作接受党的领导,而非司法独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因此我国制定相关措施激励农业生产,取消农业税提高农民积极性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排除B项;加大粮食进口并不能解决我国粮食产量下降的问题,排除C项;粮食产量下降,国家应该加大干预,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中叶(世界)。据材料可知,“银丝对流”将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从而进入中国,促使白银在明朝时期成为主要货币,也成为一条鞭法产生的动因之一,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当时在亚洲,国际贸易枢纽是马尼拉,而非澳门,排除B项;根据材料描述信息,美洲的贸易以墨西哥为中心,而非北美,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该图展示的是丝绸之路的开通,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建立了联系,所以体现了亚欧大陆两端农耕文明区的交流互通,A项正确;汉朝与罗马帝国没有实现疆域连接,排除B项;汉朝时期主要是陆上商路,不是海上商路,排除C项;汉朝和罗马帝国没有实质性的官方交往,频繁更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印度。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大力发展英语教育,奠定了英语在印度的有利地位,对印度的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说明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项正确;印度在二战后实现了国家独立,“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讲英语在印度的影响,未提及政治精英主张语言改革,排除C项;英语推广不必然意味着印度本土语言消亡,且仅凭印度的个例不足以得出所有殖民地本土语言都逐渐消亡了,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内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心。
影响: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或:秦汉时期,建立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西汉最终解决诸侯王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2)含义: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3)变化: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或:接受近代国际体系;或:接受不平等的条约体制)。
背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逐渐了解了世界的发展形势。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
内容:据材料一“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和华夏为中心;据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天下共主,王权至上。
影响:据材料二“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或:秦汉时期,建立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据材料二“‘大’,重视、尊重”并结合所学“即重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统一”可得出,西汉王朝重视解决诸侯问题,重视国家统一,最终解决诸侯王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之际的中国。
含义:据材料三“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据材料三“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背景:结合所学可得出,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并走向衰落腐化,阻碍社会进步;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而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等,阻碍其发展;阶级方面,市民阶层的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
(3)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
变化:据材料四“中国不‘中’”“屈从近代国际体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晚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或:接受近代国际体系;或:接受不平等的条约体制)。
背景:结合所学可得出,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逐渐了解了世界的发展形势,促进中国外交与世界接轨,向近代化转变。
18.(1)理论体系独特完整;诊疗方法(脉诊和针灸)历史悠久;免疫方面贡献突出;医学专著不断出现;政府介入与管理;医学思想影响国外。
(2)背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文明的传入;洋务运动的兴起;受到日本的影响。
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动摇了中医的地位。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可知理论体系独特完整;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可知诊疗方法(脉诊和针灸)历史悠久;医学思想影响国外;免疫方面贡献突出;根据材料“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可知医学专著不断出现;根据材料“唐宋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可知政府介入与管理。
(2)本题为背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可知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根据材料“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可知西方文明的传入;根据材料“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可知洋务运动的兴起;根据材料“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可知受到日本的影响。
影响:根据材料“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建造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可知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据材料“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可知动摇了中医的地位。
19.(1)因素:传统专利保护制度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产生传播;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民主政治逐步完善。
(2)历史影响:促进了洋务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对华经济侵略;但影响竞争公平,阻碍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于依赖官方,不利于洋务企业的成长。
(3)历史作用:提高了中国的专利保护水平;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加快了中国同世界的接轨以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由材料“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因此英国君主通过向外国熟练工匠发放‘保护令’的方式来加强本国制造业。”可得出传统专利保护制度的影响;由材料“17世纪晚期,受洛克财产学说的影响,专利权逐渐被视为一种知识产权。”及所学可得出启蒙思想的产生传播;由材料“1852年,英国在专利法修改后设立了专利局;1883 年,英国颁布了《专利、设计和商标法案》,使其专利法律制度趋于成熟,并接近于现代模式。”及所学可得出民主政治逐步完善;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由材料“1877年,李鸿章为招商局奏准,包揽沿江沿海承运各省官物的特权,进一步扩大了招商局运输货源。”可得出促进了洋务企业的发展;由材料“开平矿务局在兴办时,李鸿章借北洋权势,批准‘距唐山 10里内不准他人开采煤矿’;且规定‘土窿采出之煤应尽商局(指开平矿务局)照时价收买,不准先令他商争售’。”及所学可得出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对华经济侵略;由材料“1882年,尽管上海织布局还在筹建期中,李鸿章便为它奏准专利的特权,即在 10年内不准华商‘另行设局’。”及所学可得出影响竞争公平,阻碍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于依赖官方,不利于洋务企业的成长。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由材料“我国专利法颁布于1984年,在经过7年的实践之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专利的保护水平,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于1992年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可得出提高了中国的专利保护水平;由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WTO中的知识产权协议已正式签署并生效;中国加入 WTO指日可待,又在 1994 年1月1日我国已正式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成员国。 为了和上述国际条约相衔接,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0年8月25 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及所学可得出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加快了中国同世界的接轨以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0.材料二的观点: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一个是经济视角。
分析:该观点具很大的合理性,但不全面,国际关系史研究还有其他的视角和方法,如文化视角。在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研究中,文化是安全和经济因素的补充性视角。
在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战胜的协约国集团根据新的力量对比,经过斗争和妥协,调整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一体系以对战败国的肢解、分割、掠夺和人为地制造欧洲一些国家与民族的不平等地位为基础。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了《国际联盟盟约》《凡尔赛和约》及其他条约,以法律形式调整了列强在欧洲、北非和西亚的利益,确定了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凡尔赛体系。与此同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通过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的《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条约》等文件,调整和重新确定了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按新的实力对比建立暂时均势,形成华盛顿体系。这是安全视角,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主要探究地缘政治、结盟、威慑、战争、缔结条约等内容。
在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中,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的基础上的,先后举行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首脑会议,签订了《大西洋宪章》、《雅尔塔协定》和《联合国宪章》等一系列国际协议,大体上划分了美苏两强在战后的势力范围,形成了新的又一个以安全视角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同时体现了美国和苏联对资源、市场、交通要道的争夺,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经济援助等内容,这是经济视角,核心的思路是探讨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同时还可以用身份认同、文化观念、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根源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方法研究雅尔塔体系,美国自以为是的“世界领袖”身份意识力图称霸世界,美苏在意识形态的矛盾和斗争。
总之,我们可以用多维视角下去研究国际关系演变。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现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提炼出材料二的观点为: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一个是经济视角,其次提出对该观点的认识,对该观点可以赞成、反对或者一分为二地看待,以一分为二地看待为例,得出结论:该观点具很大的合理性,但不全面,国际关系史研究还有其他的视角和方法,如文化视角。在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研究中,文化是安全和经济因素的补充性视角。然后,可以从材料一的思维导图中选择合适的相关体系为例,组织相关史实去分析阐释。最后,小结强调相关的论题。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至2025年度高三年级冲刺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