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检测
历 史 试 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甘肃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中,出土了27件陶制生产工具,其中主要为纺轮,约占陶制生产工具的70%;收割用的陶刀只有1件。石器中用于狩猎的工具有34件,占石制工具的72.3%,尚未发现功能明确的石制农业生产工具。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该地
A.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B.游牧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劳动分工日益明确 D.生产方式处于过渡阶段
2.里耶古城是秦征服楚后设立的“迁陵县”。古城面积很小,全县人口不过三四千。但秦朝在这里设立了完整的一县三乡机构,在编官吏多达103人。秦吏们除了促进人们生产,还要处理纷繁复杂的民政司法事务。这说明秦朝
A.严格控制辖区人口 B 重视基层社会治理
C.文书传递系统烦琐 D.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3.唐代惩治“诈假官”,即惩治用欺诈手段骗取官职的犯罪行为,如律文中说,诸诈假官,假与人官及受假者,流二千里。对于法不应为官而诈求得官者,刑律上规定:其于法不应为官,而诈求得官者,徒二年。这些规定意在
A.性绝腐败问题 B. 稳定政治秩序
C.维护贵族特权 D.调和阶级矛盾
4.据研究发现,宋代大城市周围的市镇数量多于小城市周边的市镇,并且一般而言,州治所在的县份比其他县周边的市镇多。如南宋建康府所属备县计有16个市镇,其中有12个市镇位于距府治60里以内的地方。这说明宋代
A.城乡经济互动较为密切 B.江南经济地位凸显
C.州县治所政治功能突出 D.城市生产功能增强
5.图1为清代宫廷的西洋画师郎世宁所绘制的《乾隆皇帝射猎图》。郎世宁将西洋画的技法融入中国画中,在此射猎图中以写实的笔法呈现骁勇善战的射猎人物形象。这一作品
A.彰显了清廷尚武的风尚
B.显示出风俗画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清朝宫廷生活的奢靡
D.体现了东学西渐的社会潮流
6.1894年9—11月,严复接连给一位大学士写了三封信,第一封信盛赞“(洋务学堂的)同学诸友,无不见危授命”,但北洋大臣用人不当、私心未净;第二封信感叹“最可痛者,尤在当路诸公,束手无策,坐待强寇之所欲为”;第三封信认为,朝廷平时不留心济世之材,危急时刻自乱阵脚,以致“北洋海军不败自废”。这反映出严复
A.萌生改革政治制度的愿望
B.从军事上反思了黄海大战
C.对洋务运动成果深感失望
D.深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7.有人这样评论民国初年的政治:“东西洋留学者学实业者寥寥,大抵皆政法家,谋归国而得官,于是政党多,报馆多。无官者藉党而可得官,有官者因党而不失官。……有谩骂者,有狐媚者,无非欲得官而已。”这反映出当时
A.议会政治遭到践踏 B.实业救国应者寥寥
C.政客竞相标榜共和 D.政党政治虚有其表
8.表1为1924年1月至1926年5月北京、天津、青岛和南昌四地1块银圆兑换铜圆的市价表(单位:文)。据表可推知,当时中国
表1
地名 1924年1月 1925年1月 1926年5月
北京 205 282 348
天津 209 275 348
青岛 192 241 290
南昌 194 190 236
A.大量白银流入国内市场
B.市场物价波动较为剧烈
C.贸易逆差局面得以扭转
D. 国家统一局面遭到破坏
9.图2 所示为1870——1937年中日两国生丝出口量对比情况。中日生丝出口规模发生变动的根源在于,中日两国
A.生产技术的差距 B.生丝原料来源的不同
C.政体性质的差异 D.海外市场的广度有别
10.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非洲时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指出“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习近平主席在这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些论述
A.昭示了中国长期的外交战略选择
B.说明新中国积极推进多边外交
C.表明中非已经结成经济政治同盟
D.反映出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11.古埃及文献《安尼的教谕》涵盖约三十条生活准则,从公元前14世纪晚期到公元前7世纪中期,被学校师生作为教材反复抄写。表2所示是其部分内容的摘选。这反映出古埃及
表2
(1) 让你母亲给予你的供养成倍增长
(2) 你是母亲沉重的负担,但她没有抛弃你
(3) 你出生后的.数月,母亲都极你羁绊,她要哺育你三年,但她从不会厌
(4) 母亲送你去上学,你被教以书写
A.以立法形式规范公民活动
B.保留浓厚的母系氏族遗风.
C.注意引导和谐的家庭理念
D.强化了封建纲常名教思想
12.15世纪末,西班牙政府在新大陆实行委托监护制。委托监护制规定,委托监护主不拥有止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属于西班牙国王。委托监护主只对受其监护的印第安人进行“监护”,向他们传播宗教,而印第安人为了“表示感谢”,应对委托监护主承担一定的义务。据此可
知,西班牙委托监护制
A.促进了契约观念在美洲的传播
B.消弭了美洲人的反抗活动
C.推动了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掩盖了殖民者的掠夺行为
13.19世纪中后期,英、德、法等国先后建立了许多公共图书馆。到20世纪初,欧洲已经普遍建立了公共图书馆体系。这一时期公共图书馆的流行反映出欧洲
A.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
B.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世界
C.工业化对民众素质要求提高
D.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14.恩格斯在谈到巴黎公社时说:“银行(如果)掌握在公社手中,这会比扣留一万个人质更有价值。这会迫使整个法国资产阶级对凡尔赛政府施加压力,要它同公社议和。”恩格斯在此强调的是巴黎公社
A.革命准备不足 B.遭到了残酷镇压
C.错过暴动时机 D.失败的经济原因
15.罗斯福执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颁布法律建立了许多新的独立管理机构,并把一部分立法权委托给这些机构,特别是这些机构中的文官,如1934年建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1935年建立的“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等。这些行政机构可以自行颁布规章、条例并对政策自行阐述,这些阐述甚至在地方政府中都具有“法律”的效用。美国国会此举
A.旨在完善文官系统 B.消除了“政党分肥制”弊端
C.利于制约总统权力 D.强化了文官的政治倾向性
16.表3所示为2009——2018年国际有关贸易保护和贸易开放的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当时
表3
国家 贸易保护/次 份额 贸易开放/次 份额
发达国家 11 664 60% 3 542 42%
发展中国家 7 927 40% 4 826 58%
A.发展中国家主导全球化进程
B.经济全球化面临着重大考验
C.发达国家正在重塑世界秩序
D.世界经济重心呈现转移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周代的士,其地位居于卿大夫之下,有上士、中士和下士之分,与诸侯、卿大夫阶层一样,他们也接受诗书礼乐的教育。春秋战国时期,少数士得到上升机会,进入卿大夫阶层,大部
分的士和他们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一起,降入庶人行列,成为士人。与农、工、商共同组成“四民”。士人的大量出现,从时间上来说,大约是在孔子前后。如春秋末期的老子,曾经做过周王室的史官,后见周王室衰落,辞官西去,隐居草野。但大部分的士人希望通过知识与技能,得到诸侯君王的赏识与重用。子夏(孔子弟子之一)说:“学而优则仕。”孟子也说:“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随着诸侯君王对士人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养士之风渐趋盛行。齐国的稷下学宫汇集了诸如孟子、邹衍、荀子、申不害等著名学者上千人,在战国中后期最有影响力。《管子》一书,就是和稷下学宫有密切关系的著作。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士”变化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国中世纪的戏剧主要产生于基督教崇拜仪式的宗教剧。14世纪,英国宗教剧进入繁盛时期,主要发展出圣徒剧、连环剧和道德剧等主要戏剧类型。宗教剧的演出在中世纪后期极为盛行,是当时人们的主要戏剧活动。16世纪以后,尽管宗教剧的精神和艺术手法仍然影响着观众与剧作家,但其逐渐衰落的趋势已经无法挽回,宗教剧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郭晓霞《英国中世纪宗教剧消亡原因论》
材料二
15世纪的英国戏剧演出逐渐脱离教会的控制,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并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剧本内容中基督和上帝不再作为角色出现,剧本中的人物不再局限于上帝和《圣经》,而是扩展到社会大众,以人为主角。演员在身份上逐渐脱离教会,变为职业演员,积极寻求王室与贵族的庇护,希望以王室或贵族家仆的名义演出和外出巡演。16世纪中叶,议会及枢密院颁布法令,使戏剧演出逐渐与特定的宗教节日相分离,更多地适应近代早期的生产及生活节奏,将戏剧演出作为民众生产之余的娱乐活动加以管理。
——摘编自王红印、李新宽《试析近代早期英国戏剧世俗化的表现及缘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宗教剧消亡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英国戏剧世俗化的具体表现及意义。(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并没有实现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所提到的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则: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自决,建立集体安全与保障各国平等的国际体系。事实上这一体系仍是一个以实力为基础的,是战胜国以自己的胜利强加给战败国的一种政治秩序。值得指出的一点是:虽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极端民族主义者——法西斯——引发的战争中终结的,但这并不表明法西斯主义就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潮流中的主流,它只是对民族民主意识的一种歪曲。
——摘编自赵来文、高卓杰《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衰败原因共性分析》
分的士和他们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一起,降入庶人行列,成为士人,与农、工、商共同组成“四民”。士人的大量出现,从时间上来说,大约是在孔子前后。如春秋末期的老子,曾经做过周王室的史官,后见周王室衰落,辞官西去,隐居草野。但大部分的士人希望通过知识与技能,得到诸侯君王的赏识与重用。子夏(孔子弟子之一)说:“学而优则仕。”孟子也说:“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随着诸侯君王对士人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养士之风渐趋盛行。齐国的稷下学宫汇集了诸如孟子、邹衍、荀子、申不害等著名学者上千人,在战国中后期最有影响力。《管子》一书,就是和稷下学宫有密切关系的著作。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士”变化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国中世纪的戏剧主要产生于基督教崇拜仪式的宗教剧。14世纪,英国宗教剧进入繁盛时期,主要发展出圣徒剧、连环剧和道德剧等主要戏剧类型。宗教剧的演出在中世纪后期极为盛行,是当时人们的主要戏剧活动。16世纪以后,尽管宗教剧的精神和艺术手法仍然影响着观众与剧作家,但其逐渐衰落的趋势已经无法挽回,宗教剧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郭晓霞《英国中世纪宗教剧消亡原因论》
材料二
15世纪的英国戏剧演出逐渐脱离教会的控制,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并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剧本内容中基督和上帝不再作为角色出现,剧本中的人物不再局限于上帝和《圣经》,而是扩展到社会大众,以人为主角。演员在身份上逐渐脱离教会,变为职业演员,积极寻求王室与贵族的庇护,希望以王室或贵族家仆的名义演出和外出巡演。16世纪中叶,议会及枢密院颁布法令,使戏剧演出逐渐与特定的宗教节日相分离,更多地适应近代早期的生产及生活节奏,将戏剧演出作为民众生产之余的娱乐活动加以管理。
——摘编自王红印、李新宽《试析近代早期英国戏剧世俗化的表现及缘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宗教剧消亡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英国戏剧世俗化的具体表现及意义。(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并没有实现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所提到的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则: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自决,建立集体安全与保障各国平等的国际体系。事实上这一体系仍是一个以实力为基础的,是战胜国以自己的胜利强加给战败国的一种政治秩序。值得指出的一点是:虽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极端民族主义者——法西斯——引发的战争中终结的,但这并不表明法西斯主义就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潮流中的主流,它只是对民族民主意识的一种歪曲。
—摘编自赵来文、高卓杰《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衰败原因共性分析》
材料二
从主导方面看,威尔逊确是一个和平的理想主义者,他想用建立国联的方法,以美元为资本统治全世界。可是,美国当时的军事力量不够强大,不可能独自主宰国联。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若参加国联,美国的扩张就要受到英法等国的约束。
——摘编自张镇强、张发坤《美国未能参加国际联盟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民族主义的关系,(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并没有实现“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则”的原因。(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概况
1950—1952年 周恩来提出新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955年 毛泽东提出:“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防治血吸虫病要当作政治任务,……大搞群众运动,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1956年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合作社对于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社员负责医疗,首次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责任
1960年 《关于人民公社卫生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发布,意味着合作医疗成为政府在农村实施的医疗卫生制度
1965年 毛泽东批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各地“医学速成培训班”陆续开设,培养的乡村医生承担了占当时全国人口90%的农民防疫、保健任务
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医疗卫生部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996年 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2002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对农村卫生工作全方面作出规划,提出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他谈到,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2016年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的38字方针
—摘编自孙红英《新中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践历程与经验启示》
材料呈现了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历程,其中蕴含了诸多有益启示,围绕“新中国的医疗卫生建设”某一方面的启示,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商洛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 D 2. B 3. B 4. A 5. A 6. A 7. D 8. B 9. A 10. A 11. C 12. D 13. C 14. D15. C 16. B
17.(1)变化:数量大幅增加;社会地位总体下降;职业选择相对自由;成为特殊的知识阶层;多倾向于利用知识与技能重新依附统治者(或新贵族)。(4分,答出两点即可)
因素:私学兴起,教育发展;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礼崩乐坏,旧的统治秩序瓦解;政治结构的变动(中央集权制与官僚政治萌生);经济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加速了社会结构变动;推动了学术下移;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推动了新的政治统治秩序的构建。(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商业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统戏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世俗王权加强,民族国家逐步形成。(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表现:戏剧主角由社会上的人取代《圣经》中的角色;戏剧演员由职业演员取代教职人员;戏剧的演出时间与宗教节日相分离。(4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娱乐需求;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广泛传播;冲击了教会的思想权威;客观上提升了民族国家的文化管理职能·(4分,答出两点即可)
19.(1)关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在建立过程中,宣扬了民族自决原则,客观上激励了一战后世界民族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凭借自身胜利强加给战败国的一种政治秩序,使得大部分弱小民族的合理诉求被忽视;民族不平等催化的极端民族主义转化为法西斯主义,其侵略扩张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导致了该体系的崩溃。(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被战胜国主导;利益争夺激烈;美国重返孤立主义,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所控制;对苏俄的排斥;殖民主义势力仍然强大。(8分.答出四点即可)
20.示例一
论题: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分)
阐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医疗卫生事业也坚持为人民服务。早在1911年,毛泽东提出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后来这成为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行动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以人民为中心主要体现在强调医疗为人民服务。我国提出医疗卫生工作要面向工农兵,为了解决农村医疗条件薄弱的问题,毛泽东提出要将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与此同时,我国依托人民公社发展合作医疗制
度,培养乡村医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中国的卫生事业为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提供了基本保障,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了人民的健康水平。以人民为中心还体现在发动人民群众改善医疗卫生状况。我国坚持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改善人居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这能够体现出我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总之,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了与人民的共建共享。(10分)
示例二
论题: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2分)
阐述:略。 (10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