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绘制如下图最有说服力的史料依据是( )
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A.史书中的场景描写内容 B.北京人头盖骨牙齿化石
C.周口店的自然环境资料 D.遗址发现的灰烬、烧骨
2.图1至图4所示文物可以印证( )
图1 河姆渡遗址出 图2 半坡遗址出土 图3 大汶口遗址 图4 龙山文化遗址
土的猪纹黑陶钵 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出土的白陶鬶 出土的黑陶高柄杯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长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C.早期国家生产工具的演变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3.苏州塘北遗址的良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表明当时的人们( )
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B.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C.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D.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现存大量记录了商王武丁对于妇好的身体状况、生孩子,甚至是否牙疼的占卜文,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想象妇好在生前得商王宠爱,那么这些原始资料主要通过什么来记录( )
A.兽骨 B.青铜器 C.竹木简 D.纸张
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 )特点。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6.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一场以玉琮、玉鸟等良渚文化元素为主题的迎宾仪式“水润秋辉”,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良渚文化与下列哪个主题有关(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1976年在陕西临潼零口出土了著名的“利簋”。器内底铸铭文33字,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西周 B.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C.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唯一依据 D.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8.《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青铜胄 铜簋 铜卣 铜刀
(防护器具) (盛放粮食器具) (盛酒器) (切割工具)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9.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10.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一次改革。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说:“商鞅变法无论是在富国强兵还是在中央集权方面,都最为彻底。”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商鞅的才能和决心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D.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响应
11.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道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
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
D 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
A.A B.B C.C D.D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
A.以民为本 B.崇德尚贤 C.天人合一 D.兼爱非攻
13.“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B.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C.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D.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4.当前国家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C.提出“为政以德”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15.《史记 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段叙述表明( )
A.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背景 B.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
C.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D.变法后秦国社会治理的效果
16.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不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成熟文字
C.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和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17.如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候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8.比亚迪王朝系列车型的车标使用了我国秦朝时统一全国的一种美观大方的书体(如图),彰显了文化自信。这种书体是( )
A.金文 B.小篆 C.宋体 D.楷书
19.公元前221年因始皇登基而有了始皇元年之称,这一年在下图时间轴上的( )
A.A B.B C.C D.D
20.秦始皇、汉武帝在军事征服、役使百姓、思想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相类似,但却造成“秦亡汉兴”的不同后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根本目的不同 B.用人标准不同 C.背景条件不同 D.实施手段不同
21.下表是西汉时期汉武帝至汉宣帝在位期间的官员出身统计表。反映了( )
法家 儒家 道家
25.5% 45.1% 很少
A.A B.B C.C D.D
22.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右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 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23.《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初)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氏……(武帝时)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皇帝的决策决定汉朝对匈奴的政策 B.国力强盛影响了汉对匈奴的政策
C.汉初缺乏勇猛可用的将领抗击匈奴 D.匈奴和汉族的交流改变双方关系
24.甘肃敦煌郡悬泉置简牍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当地负责管理马匹的官员,未经许可将一匹产后母马借出私用,导致刚出生的小马死亡。之后监察部门巡视问责,这名官员与借马者全部被免职。与这则故事强调了汉代( )
A.严格的刺史制度 B.盐铁专卖制的推行
C.承袭秦朝郡县制 D.“推恩令”的实施
25.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B.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6分)七年级某班开展了课外学史活动
方式一:民俗学史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1)写出“轩辕”指的是谁。写出他和炎帝被后人合称的尊号。(2分)·
方式二:图片学史
图一 图二
(2)上面两幅图片是我国进入原始农耕时期的两大遗址的代表性房屋,请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遗址。你认为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已经分别学会栽培的作物是什么。(4分)
方法三:专著学史
材料一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
——摘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摘自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
(3)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一书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应以什么证据去填补神话与传说的空白。(4分)
方法四:博物馆学史
近年来,某同学去过下面这些博物馆:
①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②河南洛阳二里头博物馆 ③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 ④河南安阳般墟博物馆 ⑤云南元谋人博物馆 ⑥山东省邹城市博物馆孟子馆
(4)该同学计用三个主题将上述六个博物馆的游记分类整理,请你帮他在每一主题的后面填出合适的博物馆序号。写序号)(6分)
中国的远古人类遗存: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商西周的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
春秋战国的灿烂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依然活跃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和古往今来的荣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材料二 青铜器的最高制作成就全部表现在礼器上(祭器也是一种礼器)。礼器所显示的正是一种神秘的权力,以及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因而所有的青铜礼器,它暗示着战争的酷烈、权力的慑人,象征着力量、控制、压迫、威严……权力、祭祀和青铜的神秘结合,这种物质材料难以轻易销蚀的物理特性,用于象征权力与压迫的永恒性。
——摘自周时奋《中国历史十一讲》
材料三 中华民族无论有多少种方言,但是汉字是唯一的,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汉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只有方形汉字才能派生出篆刻艺术(xǐ)视为国家的权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又派生出了印刷艺术。所以,只要汉字不消失,永远是统一的。
——摘编自张宝明《汉字在世界的威望汉字让中国人自豪》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字书写演变的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青铜“礼器”在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字的价值。(4分)
28.(12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战国形势图
图一:春秋时期争霸图 图二:战国时期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其言论中指出这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和核心思想。(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4分)
29.(12分)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材料二:
图1 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出土) 图2 “汉并天下瓦当”(陕西临潼出土)
材料三:“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载:“汉……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材料四:学者眼中的秦始皇
作者 著作 观点
翦伯赞 《秦汉史十五讲》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上册》 秦始皇无休止地征发徭役,据历史记载,仅修建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加上防备匈奴的有30万,戍守五岭的有50万,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人。当时全国约有2000万人口,其中有200万壮劳力脱离生产。同时,秦始皇时刑法已经非常苛重,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材料一中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加强思想规范的具体做法又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能从图2文物的出土得到什么历史信息?(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从上表中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概括出材料中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叙述完整,条理清晰,不得照抄原文。(4分)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D 2.A 3.A 4.A 5.D 6.A 7.D 8.A 9.C 10.B 11.C 12.A 13.D 14.B 15.D 16.A 17.C 18.B 19.B 20.C 21.C 22.D 23.B 24.A 25.A
二、综合题
26.(1)黄帝;人文初祖
(2)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粟和水稻。
(3)夏朝没有文字;通过考古发掘印证古代文献记载。
(4)青铜器和甲骨文
(5)①.①⑤ ②.②④ ③.③⑥
27.(1)由繁到简。
(2)礼器显示神秘的权力,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
(3)汉字记录着中华文明;汉字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力和凝聚力。
【知识点】我国文字的演变
【解析】【小题1】根据材料一“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可知,汉字书写演变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小题2】根据材料二“礼器所显示的正是一种神秘的权力”可知,礼器显示神秘的权力。根据材料二“因而所有的青铜礼器、恐怖的、权力的慑人、控制、威严”可知,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
【小题3】根据材料三“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都……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可知,汉字记录着中华文明。根据材料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只有方形汉字才能派生出篆刻艺术,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又派生出了印刷艺术,只要汉字不消失,永远是统一的”可知,汉字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力和凝聚力。
28.(1)共同问题: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2)核心思想:“仁”;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破题步骤]
29.(1)秦朝: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信息:“汉并天下瓦当”体现出汉王朝大一统的气象。
(3)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4)观点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君主。
论述:他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加强中央与全国各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总之,秦始皇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封建统治者。
观点2:秦始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论述:他统治时期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刑法残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剧了社会矛盾。
所以,我认为秦始皇统治时期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他是一个暴君。
【知识点】尊崇儒术、削弱地方势力、秦的暴政、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可知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焚书坑儒。
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可知汉武帝加强思想规范的具体做法又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史料:根据材料二“图1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出土)”,“图2‘汉并天下瓦当’(陕西临潼出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所示都是出土文物,均属于实物史料。
信息:根据材料二,可知从图2文物“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体现出汉王朝大一统的气象。
(3)措施: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否定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西汉王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
(4)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从中拟定观点: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君主。结合秦朝建立的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即可。如论述:他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加强中央与全国各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总之,秦始皇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封建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