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2024-2025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用将春马小用而只蜀断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
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用y
安人型
人此石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识读历史地图,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间和具体
的空间中,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右图中北京
中日皱内主要古人班维分布留
人对应的是()
A.a B.b C.c D.d
3.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
器和蘑制石器。人类走向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造房子B.原始农业出现C.学会饲养家畜D.学会造陶器
4,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士
的炭化稻粒
河姆被遗班出土鹤
华坡人半地穴式房殿复原想象阳
带藤条我木柄骨相
A.远古人类活动B.原始农业
C.远古炎黄联盟D.早期国家产生
5.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大致同一
时期,长江下游出现的文化是()
A.河姆渡文化B.龙山文化C.红山文化D.青铜文化
历史试卷
七年级
第1页,共8页
6.“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
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7.《史记 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
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事迹最能体现的是中华
民族的()
A.自强不息精神B.崇尚和平精神C.无私奉献精神D.民族主义精神
8.如表为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这些器物均有“龙”的元素。
这说明(
三星塔拉遗址
陶寺遗址
齐家文化遗址
良渚遗址
红山玉龙(内蒙古)彩绘龙纹陶盘(山凸堆龙纹红陶罐(甘
龙首玉镯(浙江)
西)
肃)
A.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发展
B.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强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D.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9,如图是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其中★处应该填写(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泰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A.殷B.夏C.齐D.金
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是谓小康。上面内容先后涉及到了哪两个中国古代选领导人的民主制度()
A.世袭制和禅让制
B.分封制和禅让制
C.禅让制和世袭制
D.世袭制和分封制
历史试卷七年级
第2页,共8页2024-2025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历史期中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计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B B B A D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B C D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A C V A A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B B D A
题号 25
答案 D
二、材料分析题(26 题 16 分,27 题 14 分,28 题 20 分,共计 50 分)
- 26.(1)(10分)
-周王分封的“对象”是:③(宗亲和功臣等)。周王分封的“依据”是:②(血缘关系远近
和功劳大小)。受封者的“权利”体现在:④(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可在封地内
进行再分封)。受封者的“义务”是:⑤(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军队服从周王调
遣)。分封的“目的”在于:①(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
围)。等级名称补充: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从高到低顺序)。
-(2)(4分)
-使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秩序的是:③(建立县制)。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的是:①④
(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使秦国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的是:②(奖励军功)。
-(3)(2分)
-认识:创新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实际情况;
改革能促进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 27.(1)(4分)
-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防洪、灌溉、水运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
农业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等。
-(2)(4分)
-变化:从石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
-(3)(2分)
-名称:司母戊鼎。
-(4)(2分)
-重要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5)(2分)
-说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了古
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 28.(1)(4分)
-文字:甲骨文。朝代:商朝。
-(2)(4分)
-人物:孔子。准则和道德规范:“仁”。
-(3)(4分)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学派:道家。
-(4)(6分)
- ②处填:庄子。③处填:韩非。“百家争鸣”(横线处填“百家争鸣”)。
-(5)(2分)
-做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保护和研究;鼓励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交流
与合作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2024-2025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