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高考历史】票证类题解题技巧(答案)


【高考历史】
票证类题解题技巧
近年来,票证类历史题在高考中屡屡出现,很受新课程地区命题者青睐,如2010年安卷第17题考查邓小平赠送飞乐音响公司股票、2010年江苏卷第13题考查股金证、2009年上海卷第23题考查北京公私合营企业股息凭证、2009年天津卷第2题考查土地制度和赋税制、2007年海南卷第20题考查十月革命纪念邮票等。而这些票证类历史题所涉及的常识是学生平时很容易忽视的知识。

一、土地证券类

“土地证”是指土地使用权属的凭证。在农耕文明社会里,土地是土地主人(简称“地主”和农民)的命根子。我国古代崇奉 “以农立国”的正统思想,历来高度重视对土地的开拓、争夺、管理和使用。夏商周时期,土地名义上属于奴隶制国家所有,实质上是属于奴隶主贵族国王所有;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进入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经过李悝、商鞅等变法运动,封建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在战国时期得以确立并继续发展;此后,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加强对土地的开发和管理,但是,人们公认至今没有见到宋朝以前的“土地证”;宋朝时,土地证雏形出现,当时名称叫“地符”,它明确了代表国家管理土地和进行权属的认定,是我国最早的土地证。宋朝以后的历代“土地证”虽然名称各异,例如明代的叫做“清丈归户单”、“归户由帖”等,但都符合几个必要条件,即官府公章、统一编号、发证时间、签证人,不仅有宏观的地理位置,一般还标注该田亩东南西北具体的毗邻关系。明代时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清丈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适应的土地管理制度。明清两朝的土地证正式成为一种法律保障形式。

太平天国时期,由于地主被镇压、逃亡远徙,征收田产地丁漕粮时,找不到业主,便自然而然创造性地采取了“着佃交粮”政策,给佃农耕种的土地发放“田凭”,即土地所有权证书,把土地所有权转移给了实际耕种田地的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一美好的政治主张,但由于战事频繁和很快失败,它只是局部地区短期的施行。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贫苦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翻身当家作主人,多次颁发过土地证。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28日公布了《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目标,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为了保护土改成果,人民政府根据新的土地制度向农民颁发了土地证,用法律的形式确认新分土地的所有权。

“土地证”和“地契”是两个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地契”是指典押、买卖土地的双方所立的契约,是转让土地所有权的证明文件(法律文据)。其中载明土地数量(面积)、坐落地点、四至边界、价钱以及典、买卖条件等,由当事人双方、亲属、四邻、中人及官府等见证人签字盖章。地契由卖方书立。未向官府纳税前的地契称为“白契”,经官府验契并纳税后称为“红契”。只有“红契”具有法律效力。地契由买方保存,作为土地所有权凭证(买方保存的“红契”可等同于“土地证”),可以凭它作抵押贷款等。

土地证契能够反映一段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的变迁。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证从纸的质地、规格、式样、图案设计、内容设置、颁证机关印章的形状,到颁发此证领导人的名章、毛笔填写的字体等,都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价值。


明代万历8年的归户由帖(土地证) 民国地契
江西兴国县1934年土地税收证 陕甘宁边区现存的土地证
解放区的土地证 土地所有权证

日本明治维新实行土地改革和地税改革,全国丈量土地、划价,颁发地券。1872年大藏省颁布东京府地券发行章程,解除《永远禁止土地买卖令》。四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否定了过去的领主权,使自耕农从土地封建束缚下解放,成为自由的土地所有者。“1880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这是一种土地私有的近代土地所有制,比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是一个进步。”

教材中有关解决土地问题的国家还有美国、法国、俄国、埃及等,但都没有介绍出现土地证券。学习和复习时,注意其土地政策和特点及意义。

【真题跟踪】

(2009·天津卷)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答案:D。

【模拟训练】

土地,历来是人们争相控制的重要生产资料。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变更留下的凭证是宝贵的历史资料。它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革命史观来看,哪些时期的土地证赋予农民的权利是一样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从近代化史观来看,哪一时期的土地证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为什么?

(3)从文明史观和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学说来看,由材料一到材料二、三追求的文明形态演变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太平天国时期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证赋予农民的权利是一样的。主要目的:鼓舞农民革命,激励他们参加反封、反侵略的斗争;解决农民缺少或没有土地耕种(生活)的问题。(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明治维新实行土地改革和地税改革,经过全国土地丈量、划价,颁发地券(土地证)。四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否定了过去的领主权,使自耕农从土地封建束缚下解放,成为自由的土地所有者,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3)材料一到材料二:农耕文明到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材料一到材料三:农耕文明到社会主义主义工业文明;材料二到材料三: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到社会主义主义工业文明。

二、粮票、油票、肉票、糖票、煤票、布票等类

中国在春秋时期就诞生了世界最早纸前粮票──“粮签”,一直到汉代的“食者籍”、宋朝的“要券”、“熟食”,明、清以来的各种粮食证券及民国时期的天赋票。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我国开始(北京市)对粮、油、棉、布等基本生活用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各类商品票证逐步作为计划供应的调节手段应运而生,有关民众生活的粮票、油票、豆腐票、肉票、鱼票、布票、煤票、肥皂票、煤油票等达数十种之多,到1993年,主宰百姓生计40年的商品票证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些花花绿绿的票证曾是无数中国家庭的重要财产,它承载着社会生活的风风雨雨,承记着百姓的辛酸与无奈。如今,那些穿过岁月风尘存留下来的票证,正成为收藏品,它是中国百姓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见证,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艰难历程的见证。

明代票证 清代票证
民国时期的粮食票证 革命历史时期粮食票证
中国早期军用粮食票证 中国通用粮食票证

俄国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苏俄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

美国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过各种商品票证,其中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国家。

【真题跟踪】

(2009·辽宁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到取消,呈现出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略拉了拉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模拟训练】

下列两张票证(或图片)既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上述票证反映了新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变迁?

(2)图一票证是怎样确立的?有什么历史作用?

(3)图二票证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1)由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新中国政权诞生,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确立了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大公有制经济;作用:它为新中国奠定工业化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这一体制背离经济规律,是不可持续发展的。(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由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进而发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金融体制改革和贸易体制改革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三、邮票类

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是邮件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据考证,1653年法国巴黎出现的邮资付讫证标签,是最早的邮票雏形。1840年3~5月,英国用黑色油墨印刷、发行的面值1便士的邮票(收藏家称之为黑便士),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中国的第一组(张)邮票是大清邮政在1878年1月发行的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

邮票发展数百年来,逐渐体现出时代性、知识性、思想性、史料性、艺术性、趣味性等,除了具有实用价值外,还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审美价值、收藏价值等。小小邮票,见微知著。它是国家名片,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秀丽风景;它是小百科全书,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风土民俗、科技发明、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往往都是邮票的重要题材;它是人们解读社会和人生一面镜子;每张邮票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和一段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我们人类、民族的艰难奋斗历程,从中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的剪影。

【真题跟踪】

1.(2007·海南卷)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答案:A。

【模拟训练】

1.下图是美国芝加哥为庆祝哥伦布航行到美洲400周年而发行的一枚邮票,该邮票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主要在于


A.发现了美洲 B.促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联系的整体

C.为西班牙王室带来巨大财富 D.是殖民扩张的开始

解析: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正确答案为D。

2.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其中采用了孙中山的照片,这透露出它追求的国家理想是


A.自由民主独立 B.人民民主专政

C.君主立宪政体 D.三权分立体制

解析:仔细审读题意,“它”应指的是整枚邮票,因此,要综合思考邮票整体信息和核心主题。邮票上的信息有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关键词“民族、民权、民生”,还有“1937、7、7抗战建国1942、7、7”等字样,还有美国总统林肯,林肯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二人都主张“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所反映的国家理想是自由民主独立,所以,正确答案为A。

3.下图是纪念辛亥革命发行的邮票,票面中的孙中山像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肖像,左侧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关于孙中山奋斗业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推翻腐朽清王朝,领导、发动了武昌起义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

D.为完成反帝反封革命任务,发动并指挥了北伐战争

解析:A项,武昌起义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和进步士兵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发动的辛亥革命高潮事件,孙中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组织、指挥,但他建立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积极发动革命,威望高、影响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公认的领袖人物。孙中山是1925年3月12日逝世的,北伐战争是1926年6月兴起,故孙中山指挥了北伐战争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D。

四、股票类

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资本短缺问题,并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1602年,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是以股份形式筹集资金并分配利润的。它标志着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了。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经纪人。

与此同时,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股票。1872年李鸿章、盛宣怀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股票。1882年上海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华商组织了上海“平准股票公司”,这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专门从事股票交易的机构。

1949年1月天津解放,解放军管委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 6月正式营业,该所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真题跟踪】

(2010·安徽卷)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模拟训练】

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抓住图片中“北京公私合营企业”和“1956年9月20日”等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正处于三大改造中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时期,就可以得出答案。正确答案为D。

票证类历史题既题目美观,又有情趣,又能较好的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知识迁移等方面的能力。解答票证类历史题,要求考生:

第一,要根据题目要求仔细审读材料(票证)。

第二,要结合时代背景把握票证所反映的主题和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当时生活等层面的信息。

第三,要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根据票证综合分析提取信息;作答时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回答问题。

第四,平时要扩大阅读范围,多收集一些关于“票证”的历史故事。
第13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高考历史】票证类题解题技巧(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