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高三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商君书》将秦君塑造成明一法度、任力不任德的“圣王”;《吕氏春秋》继而将秦君塑造成既能养生治国、又能偃荡兵燹的“圣王”。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礼乐制度的崩溃 B. 黄老之学的盛行 C. 政治形势的需要 D. 君主专制的形成
2. 唐代宫廷内外充任侍卫宿守或征战者,有不少来自胡人系统。但这些胡人的子孙仅隔一两代,便“不以冠缨在念”,例如,曲信则“少便静默,敦阅诗书”“时荣屏绝,事研精释典”,安令节“出京兆礼教之门,雅好儒业”。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 民族交融消除了文化隔阂 B. 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形成
C. 华夏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 D. “崇文抑武”成为社会共识
3. 明初规定地方主要官员的更调之制是“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嘉靖四年,规定省级官员“就于本省及附近省份转迁,不必骤更数易,以致奔走废事”。这项规定的变化有利于( )
A. 推动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压制地方的割据力量
C. 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D. 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4. 1841-1860年,中国香港地区发行的中英文报刊总量超过内地报刊的总和;而1861-1894年,上海发行的英文报刊占全国(含香港等地)英文报刊总数的55%以上,上海发行的中文报刊也占到全国(含香港等地)中文报刊总数的57%以上。这一时期,上海报刊业的发展( )
A. 加速了贸易中心转移 B. 顺应了近代社会变革 C. 由欧洲帝国主义主导D. 催生了民族资本主义
5.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1919年元旦,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更径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1919年底,他们与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成立“工读互助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 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B. 社会精英思想观念趋于保守
C. 国人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 D. 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曾一度进行“改制”, 将工农民主制(苏维埃制度)改为普选的民主制(不分阶级的民主制)。这一改变反映了( )
A.国民民主意识普遍增强 B.国共两党矛盾再度激化
C.党策略路线的重大转变 D.解放战争发展客观要求
7. 下表所示为1949—1956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及粮食产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 )
时间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326.0 384.0 420.0 461.0 498.0 506.1 501.7 500.4
粮食产量 (百万吨) 113.2 132.1 143.7 163.9 166.8 169.5 183.9 192.8
A.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B. “一五”计划逐步开展
C. 生产关系变革成效显著 D. 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8. 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几十个分立的“帕斯特”, “帕斯特”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块被灌溉渠分隔开的土地。到了公元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这一变化的出现( )
A. 表明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B. 佐证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C. 缘于埃及初步统一的实现 D.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9.12世纪,西欧教堂建筑风格由罗马式发展至哥特式。哥特式大教堂的部分雕刻和绘画作品中出现了有关历史、地理、生产劳动等方面的题材,如英国的韦尔斯大教堂的束柱柱头的雕刻,其中一个柱头表现一位鞋匠,另一个柱头则是一个水果商贩。这反映出当时( )
A.艺术的神学化特征 B.社会转型的成功
C.城市的复兴与发展 D.资本主义的发展
10. 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意在强调( )
A. 近代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多元途径 B. 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C. 英国的现代化建立在殖民罪恶之上 D. 世界市场体系的孕育成长
11. 阅读下表《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可知当时英国( )
1832年改革 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
1867年改革 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
1884—1885年改革 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A.以和平方式实现普选权 B.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C.政治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D.议会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12. 国际舆论界宣扬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协会故意策划的,指责公社建立共产主义,没收富人财产,分占富人妻子,进行恐怖大屠杀,制造混乱和无政府主义以及其他一切缠住高贵阶层不放的噩梦。这主要是因为( )
A. 各国支持法国的现有政权 B. 共产国际借巴黎公社推行工人革命
C.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D. 巴黎公社客观上给法国带来了混乱
13. 下表所示是欧洲七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状况。这些公司的兴衰反映出( )
建立国家 成立与解散时间 存续时长(年)
英国 1600~1874年 274
荷兰 1602~1799年 197
丹麦 1616~1729年 113
葡萄牙 1616~1633年 17
法国 1664~1794年 130
瑞典 1731~1813年 82
奥地利 1775~1785年 10
A. 英国的工业优势 B. 股份制的普及化
C. 激烈的殖民争夺 D. 自由主义的观念
14.下表呈现了1849—1913年德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及变化(单位:%)。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
时间 1849—1858 1871—1879 1890—1899 1900—1904 1910—1913
第一产业 55 49 41 41 35
第二产业 25 29 35 35 38
第三产业 20 22 24 24 27
A. 科学技术的创新 B. 机器工业的兴起
C. 国内政局的变动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15.图6反映的是俄国1917—1922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与这一情况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
A. 经济政策的调整 B. 小农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C. 严峻的政治形势 D. 工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
16. 1918年后,阿根廷、巴西、智利等拉美国家先后成立了共产党。1934—1935年,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人数高达150万人,大多由巴西共产党领导。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拉美国家间联合斗争的事实 B. 社会主义运动对拉美的影响
C. 拉美独立与十月革命的关系 D. 巴西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背景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公元4至6世纪,是中国和西欧历史上的一个社会动荡时期。其间,中国北方的匈奴、氐、羌、羯和鲜卑等游牧、半游牧民族以及欧洲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诸族向南方较发达的农耕地区,发起大规模迁徙运动。自公元3世纪起,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公元1世纪时,日耳曼人还没有金属工业,但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尤其是金属工业已“有出乎意料的高度水平。”“德意志野蛮人把罗马人从他们自己的国家里解放了出来”,她“给垂死的欧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公元4至6世纪进入黄河流域的鲜卑、氐、羗、羯等族的情形,以拓跋鲜卑为例, 息众课农……。这些北方民族的首领, 掌握政权后注重设立学校,传播儒学 。魏晋南北朝的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与中原汉族错居杂处……各民族接受了汉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摘编自刘爱兰《4—6世纪西欧和中国游牧民族的迁徙及融合》
材料二
“闯关东”,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区的农民、商人向东北地区流动,在此垦荒种地,安家落户。顺治十年(1653)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令,鼓励与动员关内包括中原地区的农民到东北垦荒居住。真正具有“闯关东”的意义,应是乾隆五年(1740) 实行封禁政策之后。一道命令,就把东北列为禁区。所以,山东、河北等省的“流民”欲前往东北谋生,就要“闯关”,即闯山海关。自乾隆始,清之历朝累下禁令,流民仍“闯关”不止。一直到清亡前夕,即光绪三十二年,才最终下令废除封禁,封禁之地向内地开放,允许自由出入、自由开垦。在民国时期“闯关东”达到了高峰,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又掀起了一次“闯关东”的新高潮。
——摘编自李治亭《‘闯关东’与‘走西口’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元4—6世纪西欧和中国北方民族迁徙的共同之处。(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时期“闯关东”移民的影响。(8分)
18.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后,接过南京临时政府和孙中山的振兴实业口号,表示:“民国成立,宜以实业为先务”。社会各界也普遍认为,民国成立专制政体消除,给实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如同工商和科技界人士所组成的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所言:“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他们纷纷建立农、工、商等各种经济团体,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事业。这一切使民国初年出现了一股波及全国上下的振兴实业潮流。……张謇出任农商总长后, 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施政纲领。
——摘编自许明敏《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
从1939年起,陕甘宁边区政府对私营工业采取贷款投资、订货收购产品、免收工厂的营业税等办法帮助其发展。以延安市为例,1937年有私营商业150家,到1939年增至246家。1940年12月,中央书记处作出《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劳动政策的初步指示》:“根据地的劳动政策,应当既照顾工人利益同时又要照顾统一战线各阶级利益,工人单方面决定之条件,不应强迫雇主执行。”1940年12月, 中共中央在《关于华中各项政策的指示》中,作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均应参加“联合政权”的指示。1944年7月,中共中央西北局作出指示:凡私人资本经营工业,政府应予以协助,并对其企业的发展予以法律上的保障。
——摘编自杨青《抗战时期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与抗日根据地的私营工商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民国初期“实业发展”的有利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2014年5月, 天津滨海新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行政审批局, 将分散在18个不同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并到一个部门, 由1枚公章取代了过去109枚公章的权限。同年9月11日, 109枚审批公章被永久封存。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天津滨海新区实行简政放权封存的109枚公章(2014年5月1日)》(馆藏文物留影及解说词)
材料二
一分钟, 35217名旅客出行。
一分钟,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46804G。
一分钟, 快递小哥收发7.6万件快递。
一分钟, 333万元投入研究和试验。
一分钟,生产汽车55辆。
一分钟, 5288万元货物进出口。
中国的每一分钟, 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 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一分钟·瞬息万象》(2018年“两会”系列宣传片文案)
(1)根据材料,概括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和人民日报的宣传片所呈现的新时代“中国形象”。(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博物馆收藏该文物和人民日报制作该系列宣传片的时代背景, 并分别分析材料一所示馆藏文物和材料二所示系列宣传片的史料价值。(7分)
2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19世纪世界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14世纪—15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
15世纪 意大利出现“美术三杰”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553年 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加尔文派判处火刑
17世纪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8世纪中期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804年 海地独立, 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8年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882年 埃及抗英战争
1883年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阅读以上大事年表,任选三个重大事件就其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相关近代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C B D C C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C C C A C B
二、主观题(共计52分 其中17题15分,18题14分, 19题11分, 20题12分)
17.(15分)(1) 相同之处:①背景方面:都处于社会动荡时期,伴随民族冲突; ②过程方面:主要都是游牧民族迁徙,都处于相对落后阶段; ③影响方面:改变了旧的政治格局,建立诸多新政权; 都促进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促进民族交融。(7分)(背景,过程各2分,影响3分,共7分)
(2)影响:促进了东北的开发; 有利于边疆巩固; 加强了东北和内地交流; 促进民族交融;缓解了山东等地的人口压力,使人口分布更加合理; 为民国和新中国时期开发东北奠定基础。(8分)
18.(14分)(1)有利因素:中华民国成立,推翻了专制政体; 各种经济团体的推动; 政府实行经济改革; 国内外环境的改善; 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 民间资本与技术的积累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措施:扶植私营工商业发展; 合理调整劳动政策(或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保障私营工商业者的政治权利。(3分,任答两点即可)积极影响:增强了战时后方的经济力量,为长期抗战提供了保障;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5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19. (11分)(1)“中国形象”:简政放权,政府工作效率提高(群众办事便利度提高);交通、通信十分便捷,人员、物资和信息流动频繁; 制造业实力雄厚; 对外开放程度高; 人民当家作主,群众精神面貌昂扬向上。(5分,答出三点即可)
(2)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国家深入推行政府“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形成。(3分,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史料价值:馆藏文物:是研究新时代的中国政府简政放权的一手实物史料,见证了我国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的演变历程,但文物本身能直接呈现的信息有限,需要结合同一时期的文献类、影像类资料加以解读。(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系列宣传片:是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五年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二手影像类史料,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汇总、整理了国家发展的相关数据,呈现方式形象、生动,利于传播,但作为二手史料,不能直接作为学术研究的依据。(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 (12分)答案示例:
观点: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2分)
论证: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欧洲的政治法律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英国历经1832年、1867年1884—1885年的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普选权。1861年、1871年意大利和德意志分别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国家。法国最终于1875年通过新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社会事务日趋复杂。英国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文官制度,为其他国家改革官员录用制度提供了借鉴。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发展。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加之在此前后的其他法律,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也确立起了与英美海洋法系并称的现代大陆民法体系。(论证过程9分,每个史实3分,根据史实表述严谨酌情给分)
结论:总而言之,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文官制度、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