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2025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5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历史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发现,在良渚遗址一墓地中出土随葬器物共 326 件,各墓随葬器多者 76 件,少者仅 1 件。其中玉器
253 件、陶器 60 件、石器 13 件,玉器有冠状器、柱形器、锥形器等,陶器有鼎、罐、大口缸、纺轮等。石器仅
有钺、纺轮。据此可知,当时该区域
A.社会阶级出现了分化 B.等级秩序较为严格
C.手工业加工技术领先 D.人们生活趋向稳定
2.汉代察举制,开始的时候只举荐不考试,后来由一次考试定优劣到初试、复试、再试相结合;由公卿举荐和官
府一般考试到官府专门考试,乃至到东汉中期后的“所举皆试”。这种演变
A.有利于加强官员管理 B.使人才选拔更具客观性
C.完善了官员考核机制 D.遏制了豪强势力的发展
3.西晋时期,匈奴、羯、氐、羌、乌桓等少数民族大多已用汉语。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原地区通行的只有汉语
和鲜卑语。此外,匈奴的结发、乌桓的剿发、鲜卑的索发、羌族的披发及服饰上的左衽等传统生活习俗逐渐消
失。这体现出当时
A.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逐渐深入 B.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兴起
C.少数民族对汉文化认同增强 D.各民族的生活习俗趋同
4.宋仁宗主张:“欲诱商而通货,莫若与之共利”;大臣欧阳修认为:“至于通流货财,虽三代至治,犹分四民(按
即士、农、工、商),以相利养。”这反映了当时
A.朝廷不断提升商人地位 B.商业的社会作用受到重视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传统的四民结构逐步解体
5.元代至元年间,市舶司决定对本国出口货物的两道税改为一道税。税收上的优惠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瓷器商人
们 的 积 极 性 , 瓷 器 的 运 输 量 和 交 易 量 成 倍 增 长 , 瓷 器 销 售 的 国 家 遍 及 亚 非 等 58 个 国 家 。 这 推 动 了
A.朝贡贸易收入的增加 B.朝廷海禁政策的松动
C.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D.长途海运航线的开辟
6.洪武二十九年(1396 年),西平侯沐春在云南宜良发动卫军 5000 人修筑汤池大渠,“引流分灌腴田若干顷,
春种秋获实颖粟,岁获其饶,军民赖之”。沐春此举
A.为推行屯戍政策奠定了基础 B.推动了国家统一进程
C.顺应了朝廷改土归流的要求 D.有助于稳定西南边疆
7.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批判封建糟粕,吸取西学精华的同时,建立了一整套变法理论体系。变法理论通过
学会、报刊、学堂等渠道在社会上传播,一时间,中国社会出现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局面。
这说明,当时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君主制度成为众矢之的
C.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D.舆论界对变法寄予厚望
8.1919 年 5 月 18 日,李大钊发表《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揭露了帝国主义所谓的“正义、和平、光明、人
道主义精神”的虚伪,呼吁青年要有民族自决、改造世界的骨气,并发出三大信誓:“改造强盗世界,不认
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在此,李大钊
A.阐明了青年运动的主要任务 B.认识到青年是革命的主力军
C.认清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分析了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9.下表为 1903—1923 年荣氏面粉和纺织厂自有资本的增长。据此推知,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
年份 自有资本(千元) 指数(1903 年=100)
1903 年 50.00 100.0
1913 年 317.78 635.6
1916 年 847.20 1694.4
1920 年 5629.37 11258.7
1923 年 10410.36 20820.7
A.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C.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D.受到特殊内外环境的影响
10.下表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发展统计表。合作社的发展
社员数(人) 股金(元)
1933 年 8 月以前 1934 年 2 月 1933 年 8 月以前 1934 年 2 月
粮食合作社 102182 243904 94894 242079
生产合作社 9276 32761 29351 58552
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意在为红军战略转移积蓄力量
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D.增 强 了 反 抗 国 民 党 统 治 的 力 量
11.1949 年 11 月,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紧急冻结未入城市流通的人民币,接着又通令各地,除中财委及各地
财委特许外,其他贷款一律暂停,并按约收回贷款,“工矿投资及收购资金一律暂停”。这些措施意在
A.稳定全国物价 B.推动工商业改造
C.统一发行货币 D.积聚工业化资金
12.下图为公元 1000 年前后法国卡佩王朝政治形势图(局部)。据此可推知,当时法国
A.国家版图扩大 B.教会的影响力式微
C.封建王权弱小 D.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13.据统计,到 1541 年,“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被消灭了 1500 万人”,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不足,欧
洲殖民主义者开始从非洲掠贩黑人到美洲充当奴隶。这反映了
A.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性
B.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性
C.美洲国家人口结构趋同
D.西班牙殖民帝国的扩张
14.下图为 1842 年《伦敦新闻画报》的插画《袭击斯托克港济贫院》。失业者袭击了斯托克港济贫院,饥饿的
人们抢了面包店。该作品反映出当时英国
A.普通民众政治权利有限 B.工人阶级为生存而斗争
C.社会保障制度名存实亡 D.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困
15.1920 年,列宁指出:“不要害怕让共产党员去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并要求共产党员通过学习
要能够“比自己身旁的资产阶级专家做得好,要会用各种办法振兴农业,振兴工业,发展农业和工业
间的流转”。列宁意在
A.集中全力赢取卫国战争胜利 B.借鉴西方国家政治文明的成果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 D.推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落实
16.1952 年,美国国务院设立“国际信息处”,专门负责海外图书馆项目。到 1956 年底,包括图书馆在
内的美国海外信息中心增加了 38 个,总数达到 193 个,在海外特别是第三世界传播美国的民主制度和
价值观。美国此举
A.力图压制不结盟运动发展 B.缓和了国际关系
C.以文化渗透替代武装颠覆 D.体现了冷战思维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上(唐太宗)始御太极殿,谓传臣: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
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房玄龄等皆顿首谢。故事:凡军国大事,
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门下
省重职)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归纳唐代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主要职责。(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8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近代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将
科学从宗教迷信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需求成为推动科技
进步的强劲动力。国家重视发展科技,政府实行科技奖励政策,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大
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保证了科技的持续进步。科学家们重视实践、勇
于奉献、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推动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
——摘编自相艳《试论影响世界近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围绕“世界近代科技发展”这一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
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河北置有邯郸、巨鹿、常山、代、上谷、广阳、渔阳、右北平等郡,这些郡的
郡城即发展成为河北地区的主要城市。汉代这些郡城、国都及各郡国所属众多的县城,已具有相当的城
市规模,既是当地的行政中心,又是当地的工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众多的“市邑”,“市邑”的数量比
县城的数量要多。秦汉时期,在河北的诸多城市中还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全国性的商业大都市。其中,规
模最大的有蓟、邯郸和后起的邺城。
——摘编自吕苏生《略论秦汉时期河北城市与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甲午战后,井陉人张风起、杜英魁等,利用新的采矿技术开挖井陉煤矿,开启了石家庄的近代工
业,井陉煤矿一度列民国时期全国第六大煤矿。1902 年,京汉铁路修到了石家庄;1904 年,正太铁路动
工兴建并于 1907 年全线竣工通车。从此,石家庄成了京汉、正太铁路的交会点,成为晋冀间物资转运枢
纽,相继建成了大石桥电报局、正太饭店、正太铁路石家庄总机厂、大兴纱厂等,近代城市经济得以发
展。
——摘编自闫国文《滹太文化刍议》
材料三 1953 年底,石家庄市第一期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改变了石家庄的城市性质与城市主导职能,把纺
织工业发展放在了城市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石家庄的城市性质从军事据点变为中等的轻工业城市。在
此基础上,机械工业、第三产业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此后,为了方便交通运输,石家庄拓宽了整个城市
的道路,把工业区设置在了城市的东北区与城南地带。这一时期,石家庄市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25.
6%。1957 年,石家庄人口增长、城市扩张,成为当时我国少数人口超过 50 万的大城市之一。
——摘编自高灿《棉纺织业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河北城市发展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石家庄城市兴起的有利条件。(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 结合所学知识 ,简 析纺 织业发展对石家庄 城市化进 程的影响 。 (6 分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937 年,英国工会将“援华抑日”方案转交给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敦促英国政府应该采取实际行动,
与其他国家一道禁止进口日本货物,并在国联的协议框架下,对日本进行经济惩罚。1938 年,英国工会
向国际团结基金转拨了 2000 英镑,在中国开展具体的救济工作。1939 年,英国工会继续通过全国劳工
委员会开展抵制日货运动。1942 年,外交大臣艾登制定了关于重建战后秩序的“四犬国计划”,主张由
英国、美国、苏联和中国共同维护战后世界秩序。截至 1944 年,英国工会援华基金的总额为 1286220 英
镑,这些资金用于向中国提供医疗服务和灾难救助,也分发给负责儿童福利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从事经
济重建和善后的组织。 ——摘编自莫磊《援华抑日:抗战期间英国工会对华态度及其行动》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期间英国工会“援华抑日”策略付诸实践的表现。(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期间英国工会“援华抑日”策略及形动的影响。(6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2025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