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基础巩固】
1.18世纪末,奴隶贸易每年给英国商人带来30万英镑的纯收入。从殖民地榨取到的巨额财富及从海外贸易中赚到的高额利润,都流入英国转化为资本。这为“工业帝国”的形成提供了( )
A.技术和资金 B.劳动力和技术
C.市场和资金 D.劳动力和市场
2.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写道:“工业革命是人的创造力的焕发,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性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这是工业革命在英国得以发生的最基本的保障。没有这个宽松的环境,工业革命不会发生。”这说明( )
A.科技创新改变社会制度
B.工业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理论研究促进工业发展
D.政治革命助推经济技术变革
3.18世纪中期的工厂不仅规模小、数量少,而且大都建在边远山区水流湍急的河流边;18世纪最后10年,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规模也变得更大。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纺织技术的不断革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蒸汽机的改进与应用
D.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4.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状况极差,道路基本上是土路,下雨天基本不能通行,运输工具主要是骡车、马车。到1850年,蒸汽机车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这反映出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运输能力
C.促进了城市发展
D.加剧了环境污染
5.伴随着新资源的发现及大规模的开采和应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经历了数次变革。如第二次能源利用转换指的是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的能源,这一转换主要得益于(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蒸汽机的改进与广泛应用
C.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形成
D.内燃机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6.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从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小时3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能买得起的“平民汽车”。这说明( )
A.美国民众的平等意识增强
B.管理方式革新提高了生产率
C.新式交通工具的竞争减弱
D.资本家减轻了对工人的剥削
7.1760—1851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个增加到7个,5万人以上的城市也从1个增加到13个,2万至5万人的城市也为数不少。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人口约为7万人,到1841年增至35万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这表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剧增
B.工业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C.劳动力增加提升了生产效率
D.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8.引发下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1820—1860年伦敦年雾霾天数变化图
(格林尼治天文台测定)
A.工业污染 B.汽车尾气
C.人口集聚 D.城市扩张
【能力提升】
9.钱乘旦指出: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鼓励,结果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技术大革命。他旨在说明( )
A.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
B.民主政治保障了科技进步
C.科学理论启发了工匠创新
D.社会进步推动了技术革新
10.荷兰的银行家和商人们发现,在英格兰进行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直接贷款给英格兰工业家,如马修·博尔顿于1769年从阿姆斯特丹借了8 000英镑。据此可知( )
A.英荷殖民竞争趋于缓和
B.国际资本推动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重商主义政策已经破产
11.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一些棉纺织工厂主通过机器纺纱,再雇用家庭手工业织工将棉纱织成棉布;在金属加工业中,既有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工厂,也有很多传统手工作坊。这些现象表明,当时英国( )
A.工厂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B.多种劳作方式并存
C.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纺织业占主导地位
12.“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立即暴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这则材料说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B.煤气行业开始被新兴电力工业淘汰
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13.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道:“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到1898年,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的新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兴起了劳动学校运动,即采用将工艺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为职业生活作好准备,培养一批既有文化且掌握职业劳动技能,又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且驯服听话的劳动者。据此可知,德国的劳动学校运动(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带有浓厚封建军事色彩
C.有利于德国的对外扩张
D.全面提高了劳动者素养
15.1836年,美国行业工会联盟所作的女工问题报告中,历数了工资劳动对女工道德的推毁,并控诉分包制下女工带来的毁灭性经济竞争,即在机器辅助下妇女在短时间内便能成为熟练工,能够完全取代男工,从而减小工厂对男工的需求。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
A.男工工资水平下降
B.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性别分工受到挑战
D.民主制度尚未健全
16.保护乡村的情结不仅使“乡土”这个古老的文学题材在19世纪的英国重生,而且促成了保护乡村的社会运动。1926年成立的“英国乡村保护委员会”强调“必须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风景”,在它的推动下,英国颁布了很多涉及乡村的保护法令。这些现象( )
A.体现了乡村自治的成果
B.源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C.表明政府尊重历史传统
D.推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棉纺织工厂中,一个普通男工的周薪大约为10~20先令(1英镑=20先令),用这样的薪水养家糊口是相当艰难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1900年,熟练工人的周薪达到10英镑。
——摘编自施义慧《19世纪英国
下层儿童生活史研究述评》
材料二 18世纪90年代晚期,对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在棉纺织业有1/3的工人都是学徒童工。童工每周的工资大约为4先令。童工每天在低矮、门窗紧闭的厂房里工作14~18小时,诸如童工手指被轧断,四肢被碾碎的事故层出不穷。
——摘编自施义慧《19世纪英国
下层儿童生活史研究述评》
材料三 从1802年到1850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了五个《工厂法》,限制童工的劳动时间。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到19世纪末,儿童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儿童由家庭经济的支持者,变成了依赖家庭经济来抚养的消费者,他们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
——摘编自施义慧《19世纪英国
下层儿童生活史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18世纪末英国童工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童工现象突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解决童工问题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资金、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这是工业革命在英国得以发生的最基本的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有助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这说明政治革命助推经济技术变革,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并得到推广,使工厂的开设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蒸汽机车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反映出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了运输能力,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其以石油为燃料,推动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的能源,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说明管理方式革新提高了生产率,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60—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1820—1860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工业生产中大量燃烧煤炭,导致伦敦雾霾严重,因此工业污染是引发题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汽车尚未被发明,排除B项;人口聚集、城市扩张都不是造成伦敦雾霾的主要原因,排除C、D两项。
【能力提升】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的进步,追求进取的精神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了技术革新,故选D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荷兰的银行家和商人们发现在英国投资有利可图,因此他们直接贷款给英格兰的工业家,这就使英格兰的工业家获得了更多的资本,从而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即国际资本推动了工业革命,故选B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既有现代工厂,又有传统手工作坊,这说明当时的英国多种劳作方式并存,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当时的英国存在多种劳作方式,不能得出工厂制提高了生产效率,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当时英国纺织业存在多种生产形式,但不能得出纺织业在英国的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材料“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立即暴跌”说明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美国的社会经济生活,而不是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爱迪生发明电灯,并不能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而不是煤气行业即将被淘汰,故B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组织的兼并现象,垄断组织的产生,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C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兴起劳动学校运动,旨在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服从意识,这顺应了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该运动带有封建军事色彩,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兴起劳动学校运动是为了适应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对外扩张没有关系,排除C项;“全面”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即在机器辅助下妇女在短时间内便能成为熟练工,能够完全取代男工,从而减小工厂对男工的需求”可知,机器生产使女性迅速获得了从事工业生产的技能,这对原有的社会分工产生了重要影响,即男性劳动者面临新的就业竞争压力,这说明当时的美国性别分工受到了一定挑战,故选C项。
16.【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设立专门机构和颁布法令来保护乡村及其传统风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英国采取措施保护乡村及其传统风景,可见材料所述的现象是工业化不断发展的产物,故选B项。
17.【答案】(1)状况:童工数量多;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条件恶劣;工伤严重。
原因: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成年工人的工资低,需要儿童挣钱补贴家用;使用童工可以降低成本;童工便于管理。
(2)措施:以立法的形式限制童工的工作时间,强制儿童接受教育。
原因:民主政治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成人的工资增加;社会重视儿童的成长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后提升训练(答案) -2024-2025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