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准考证号
机密★启用前
萍乡实验学校2025届模拟试卷(一)
历
史
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
这一变化
A,是应对时局的必然选择
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
C.体现了儒法势力的消长
D.使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
2.秦朝时,儒家的政治思想对法家来说当然应予强烈谴责。可是儒家的社会和道德价值观念在秦始皇统治期间似乎非
常成功地与法家思想并存。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法家思想是官方意识形态
B,秦朝的统治体现务实精神
C.秦朝统治者选择儒法融合
D.儒家道德观念被秦朝沿用
3.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但他的部分活动却与《家礼》的一些规定不合。如朱熹为母亲治丧,遵从母亲遗
愿采用佛法做事,违背了丧礼“不做佛事”的原则。再如他亲人的葬期多数超过了“三月而葬的规定。这说明
A,理学吸收了大量佛教思想
B.社会主流价值观亟须重塑
C.《家礼》实践具有灵活性
D.乡规民约的基层约束渐弱
4.针对功利之毒沦泱于人之心髓的社会现实,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思想。他认为,“良知”是圣人贤人和愚夫愚妇所共
有的判断善恶的能力,只要人们的“良知能够“发用流行”,就没有任何事物能阻碍人们弃恶从善。这种思想旨在()
A.继承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
B,批判社会追求功利的风气
C.倡导人应具有自我约束力
D.宣扬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
5.据记载,清朝苏州地区佃人之田者,十八九皆所谓租田.租田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
有田底而已”。这反映出当时
历史试题(萍实版)第1页共7页
A.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
B.土地所有制度的变化
C.雇佣劳动关系的发展
D,资本主义农业的萌芽
6.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主张,认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
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由
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A.传播西方近代民族思想
B.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C.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
D.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7.下表是中国共产党某一会议报告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报告
我们认为开罗会议关于朝鲜独立的决定是正确的,中国人民应当帮助朝鲜人民获得解放。
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团结起来,迅速地动员和统一一切抗日力量,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欢迎旧金山联合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已经派造自己的代表加入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
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
A·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B.表明主要矛盾变化后中共政策的调整
C.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国共革命统一战线D.对民族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指导
8.下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幅宣传标语,内容为“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拥护真正实行对日作战
的苏维埃红军!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的塘沽协定及一切秘约!打倒出卖中国的卖国贼蒋介石国民党!”据此可知,当时
打
民
共中国
日军
紅甲
对
⊙
國
的
A·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B.工农群众抗日热情高涨
C.党的工作中心已经发生转移
D.社会主要矛盾逐渐变化
9.10世纪时,庄园在日本遍布全国。庄园主大多为中央贵族、地方豪门和大寺院,他们委派代理人一庄官管理庄园
庄园出现之初尚须向政府交纳租税,但自9世纪中叶以后,有权势的庄园主获得“不输不入”的特权,从而使庄园摆脱
了政府的财政控制。地方中、小贵族为逃避国家赋税和徭役,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自己则变成庄官。这
些现象的出现
A.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
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
C.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
D.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
10.14世纪后期,英国一本广泛流传的故事集里讲道:一位僧侣担任主教后,在卧室里挖洞藏了一大袋钱;但两只寒鸦
想在洞里筑巢,于是把金币全部衔了出来,撒在树上和院子里,很多老百姓因此得了意外之财。这则故事
A.蕴含了理性精神
B.助力了宗教改革
历史试题(萍实版)第2页共7页大联考萍乡实验学校2025届模拟试卷(一)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答案A B CC A C DD C DB A CC CC
1.A【解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纷争不断,各国竞争日益残酷,其外交经历了道义宣示向功利主义的转变过
程,A项正确。忽视道义趋向功利并不意味着外交思想的成熟,排除B项;法家作为一种主要派系是在战国时
期出现,排除C项;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使得外交战略技巧变化,因果倒置,而且外交战略谋划和外交技巧的
持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可以促进由兼并走向统一,排除D项。
2.B【解析】秦始皇虽然推崇法家思想,但是在社会和道德价值观念方面却兼用儒家思想,这说明秦朝的统
治具有务实的特点,其根本目的是雏护和巩固秦朝的统治,B项正确。法家思想是秦朝的官方意识形态,但不
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在某方面并存,而不是儒法融合,排除C项;D项
是表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
3.C【解析】朱熹宁愿违背自己的原则,也不能抗拒母亲的意志,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协调一致,《家
礼》实践具有灵活性,C项正确。采用佛法做事不符合理学,葬期多数超过了“三月而葬”的规定也不是佛教思
想的内容,排除A项;理学创立和完善标志社会主流价值观已重塑,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4.C【解析】王阳明针对社会上推崇功利的现实,提出“致良知”思想,认为良知人人具有,应发挥其作用,弃
恶从善,可见其倡导人应具有自我约束力,C项正确;心学与朱熹的格物致知不同,后者讲研究事物规律并掌
握它,排除A项;B项夸大了王阳明理论的社会影响,当时商品经济发达,重利思想盛行,其“致良知”思想不
足以纠正社会风气,排除B项;民主思想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5,A【解析】农村佃农拥有“田面”生产权,权利有所捉高,而地主拥有“田底”所有权。这是农业租佃生产方式
的局部调整,A项正确;“田底”仍然属于地主,并不是土地所有制度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
产方式的调整,并不是雇佣关系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农业的萌芽,排除D项。
6.C【解析】材料所示为近代政治家梁启超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论述,材料“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
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表明他推崇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其主张契合了近代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社会现实
,意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主义意识,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西方近代民族思想无关,排除A项;“大民族主义”一
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族观,体现统一等思想内核,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具体的时
间,有可能其提出这一观点晚于维新变法,因此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无从得出,排除D项。
7.D【解析】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苹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准备,D项正确。虽然中共七大阐明了
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但斯中国的政权建设尚未提到议事
日程,排除A项;此时主要矛盾还是中日民族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国共革命统一战线是出现于
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
8.D【解析】红军长征是在1934一1936年,这一时期发生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近代中国的主要
矛盾,红军对抗日的宣传也体现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项正确;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
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时间上晚于红军长征,排除A项;仅凭红军的标语看不出工农群众抗日热情高涨,排
除B项;党的工作中心在1927年后转入农村,直到1949年才转入城市,长征时期并未发生转移,排除C项。
9.C【解析】庄园不向政府交税,且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不利于政府管理,大贵族势力更加庞大,削弱了中
央集权体制,C项正确;庄园摆脱政府财政控制体现了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稳定”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
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表明中、小地主受中央权贵控制,人身控制加强而非减弱,排除B项;地
方中、小贵族与中央权贵勾结,并不利于抑制地方豪强势力,排除D项。
10.D【解析】僧侣担任主教后,获得一大笔钱财,却被鸟鸦衔了出来体现了当时教会人员贪污腐朽,D项正
确;这则故事揭露了教会人员的腐败,与理性精神无关,且寒鸦衔金币具有偶然性,不体现“理性精神”,排除
A项;宗教改苹开始于16世纪,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文主义复兴,但拜
金主义思潮盛行于新航路开辟后,排除C项。
11.B【解析】“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法国在有意识提供独立空间,有助
于培养独立精神,体现了启蒙思想影响的深入,B项正确;近代科学革命兴起于16一17世纪,但与巴黎的社会
生活状况关系不大,排除A项;I8世纪下半期法国大革命虽然已经开始,但共和制度并未最终确立,且与儿童
教育关系不大,排除C项;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于二战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2.A【解析】新教伦理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另一方面要求人们克制享乐,特别是抑制冲动消费,加快资本积
累,这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要求,具有理性的成分,刺激理性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新教为资本主义
发展提供精神支持,排除B项;消费和追求利润既矛盾又统一,排除C项;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宗教改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不直接带来高速发展,排除D项。
“历更参考答案(秤实版)-1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届江西省萍乡市萍乡实验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PDF格式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