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太谷区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某校社团的同学们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 “若鸦片
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 )
A.岳飞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下图为 1842—1854 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图,该图所示现象( ▲ )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C.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历程,其中①②
处史实分别指( ▲ )
A.金田起义、定都天津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4.小华同学在历史知识竞赛中抽到一组图片(如下),这组图反映的最为恰当的主题是( ▲ )
A.近代开端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共合作
5.1919 年 6 月,一位美国人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 14 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
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旨在强调,该运动 ( ▲ )
A.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B.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C.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6.某中学美术社团组织开展剪纸比赛,以下这一参赛作品热情歌颂了 ( ▲ )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五四惊雷,百年回响
C.民主科学,引领潮流 D.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7.下图是 20 世纪初部分火柴公司的火柴盒设计,其信息集中体现了这些企业( ▲ )
A.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B.具有社会责任感
C.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D.注重产品的质量
8.那一年夜幕下第一声枪响,让人们记住了我生长的地方。惊醒滕王,惊动了赣江,先辈们冲过了大街
小巷,这是英雄集合的地方,点燃了新中国万丈光芒,喊出八月一,就喊出我故乡”。我的故乡在 ( ▲ )
A.武汉 B.长沙 C.井冈山 D.南昌
9.长征转战 14 个省份,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攻占县城一百余座,沿途宣传革命真理,建立各级
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
A.冲破了四道封锁线 B.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10.某学校围绕近代史主题的经典美术作品开展学习鉴赏等活动。以下这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国民党反动派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C.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11.在太原会战中,国民党的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则攻击敌军两翼。其中一二九师陈锡联偷袭
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 )
A.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太原会战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抗战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军 D.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战
12.1938 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 “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
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据此可推知, 《论持久战》 (
▲ )
A.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B.已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目标
C.强调广大群众参与抗战的重要性 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3.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小夏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
表明 ( ▲ )
A.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C.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14.1961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 33 处,
包括中共七大会址(属于延安革命遗址的一部分)。中共七大会址入选的理由是( ▲ )
A.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B.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D.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指明战后的奋斗方向
15.如图是王刚同学绘制的人民解放战争年代尺,其中与“战略决战”相对应的是( ▲ )
A.重庆谈判 B.三大战役 C.转战陕北 D.渡江战役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5 分)
本部分共 4 道大题, 其中 16 题 8 分, 17 题 10 分, 18 题 12 分, 19 题 15 分, 共 45 分。
16.崇尚英雄·赓续传承。八年级 (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8 分)
【项目名称】英雄撑起民族的脊梁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绘制任务展板,围绕主题自主合作展示成果,形成对“英雄撑起民族的脊梁”
的认识。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国魂映照·英雄荣光”为主题,整理了部分英雄图文信息,准备布展。
中华英
雄 ②任北京大学
图书馆主任时
的李大钊
入选理由:中国近代民族英 入选理由:中国近
雄,19 世纪 70 年代,新疆 代女性革命家,近
英雄档 案 地区被浩罕国占据,俄国出 兵侵占伊犁。左宗棠采取“先 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入选理由: ____▲__ 入选理由: ▲__ 代民主革命志士。 积极参与反清革命 活动,为推翻数千
成功收复新疆。维护了边疆 年封建统治作出了
稳定和国家统一。 巨大贡献。
相关语 录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将来的环球,必 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是赤旗的世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 须努力 秋风秋雨愁煞人
问题 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为图②、③撰写入选理由。 (4 分)
任务二 二组同学以“英雄精神的传承”为主题搜集了下列图片材料准备布展。
①蔡锷将军起义电报;②左权将军家书;
③刘胡兰烈士就义前照片;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碑照片;
⑤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照片;⑥董存瑞烈士陵园照片
问题 2:请你将上面备选材料中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展板中,并据此为这一板面写出结语。(4 分)
17.民族心声·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
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 年 10 月,
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 85 个,包括政治团体 22 个。……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 “一时法
政学校遍于全国”。
——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所持的态度。并分析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 (3 分)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于 1919 年 4 月创办平民学校。胡适为《校歌》作词,后将歌词发表于《新青年》。
《校歌》中发出了“不做工的不配吃饭!做工即是学,求学即是做工;大家努力做先锋,同做有意识的
劳动”,以及“平民平民,立国的精神;职业虽不同,人格都平等。谁是奴隶,谁是主人,平民平民你可
觉醒 ”的呐喊。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
(2)根据材料二,概括平民学校校歌体现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发表于《新青年》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4 分)
材料三:1937 年 11 月,朱德的家信;我担负革命工作登夜奔忙,十余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
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我决不
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 决心抛弃一切, 一心杀敌。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首期
(3)材料三信中体现出人民军队的哪些优良传统 简述“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作战”在抗战中发
挥的重要作用。 (3 分)
18.信念如磐·凝聚力量。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一 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而
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大大地发动起来过的地方,……
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材料二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
‘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
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1936 年 9 月 1 日《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 并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提出的斗争方式。 (3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共中央抗日方针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 分)
(3)根据材料三柱状图,指出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并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是如何扭转战局取得最后胜利的 (4 分)
(4)综上所述,你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1 分)
19.救亡图存·道路探索。一部中国近代史始终贯穿的鲜明主线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5 分)
【绘制导图——梳理前行历程】
(1)根据以下示意图相关信息,将图中①②③处内容补充完整,并在④处填写归纳的主题。 (4 分)
【释读地图——重温革命之路】
(2)观察分析两幅地图,分别指出不同时期中国革命形势发生的变化。并分别简述这些变化对中国革命
产生的影响。 (4 分)
【提炼观点——感悟复兴之路】
(3)请你帮该校历史社团的同学们拟定一个合适的研学主题,从材料中选取至少三个相关纪念馆,并运用
相关史事加以论述。 (7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名称 所建地点
中共一大纪念馆 上海黄浦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广州黄埔
北伐战争纪念馆 广东韶关
古田会议纪念馆 福建上杭县古田镇
遵义会议纪念馆 贵州遵义
西安事变纪念馆 陕西西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县
重庆谈判纪念馆 重庆市渝中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B B A B D C D B C D D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5 分)
16. (8 分)
任务一:
②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大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2 分)
③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英雄,秋瑾积极参与反清革命活动,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2 分)
任务二:
展板一:④⑤⑥ (1 分)
展板二:①②③ (1 分)
结语: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我们要铭记英雄事迹,传承英雄
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 分)
17. (10 分)
(1)态度: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注国家政治事务。(1 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 分)
(2)思想主张: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倡导平等意识。(2 分)
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 分)
(3)优良传统:艰苦奋斗、与士卒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 分)
作用: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2 分)
18. (12 分)
(1)共同特点:经过民主革命影响,工农兵群众曾经发动起来过。(1 分)
斗争方式:工农武装割据。(2 分)
(2)变化: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1 分)
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国民党中央军有参加抗日的可能。(3 分)
(3)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胜利。(1 分)
史实: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
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
党政权。(3 分)
(4)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
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1 分)
19. (15 分)
(1)①五四运动 (1 分) ② 中国共产党成立 (1 分) ③ 农村革命根据地 (1 分)
④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 分)
(2)图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使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 分)
图二: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迅速发展壮大,为解放战
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 分)
(3)研学主题: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1 分)
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 分)
史事:中共一大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浴血奋战的象征。
通过参观这些纪念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发我们的
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4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