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答案
选择题:
BBBD
DCBB
ACBC
BDBD
17、【答案】(1)背景:西学中源——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现象;海禁及闭关锁国导致国人保守愚昧,
助长国人妄自尊大的心理;中国传统文明的深远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世致用学说的兴起。(任意三点)
中体西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先进的军事、生产技术被认可;传统文化的优越感
得到传承。(任意两点)
超越: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管理经验;借鉴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创立近代海军
(2)影响:承认西学的“合法”地位,打破了“华夷秩序”,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
对立,融会中西,反思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但这些学说,没
有冲破“中体”的束缚,带有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18、【答案】(1)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古代俄罗斯。
(2)史料价值:《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于研
究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19、【答案】(1)态度:同化\包容\接纳;歧视\排斥。
原因:同化态度源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业革命的需要。歧视态度源自法国政府代表
本国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需要\维护本国经济发展需要;历史文化的差异;民族主义的影响。
(2)趋势:曲折上升
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危机;法国调整移民政策、限制移民;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法国对外来移民的吸引力下降。
20、示例 1:选择①中国(孙中山)
孙中山将“三权分立”发展到“五权分立”;在接受西方民权思想的同时,注意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或主
张将西方民权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结合起来)。提出这样的设想,一是鉴于欧美各国三权分立之后出
现了弊端,并力图纠正、弥补这些缺陷;二是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吸取了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的某些做
法,向其“五权分立”的原则中注入传统因素,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也使民众和社会更易于接受。“五权分
立”的思想集合中外文化的精华,说明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之中,这对后来民国时期政
治制度的设计、文官制度的建设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四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
泽被寰区。这反映了他()
高二年级历史
A.站在中国先进文化前列
B.对西方文明的失望
命题人:魏宗扬审题人:顾珙瑶
C.主张继续进行维新变法
D.肯定中华民国政权
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4.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提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
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东汉王符《潜夫论》认为:“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这表明汉代()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A.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B.出现律令儒家化趋势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
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C.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D,儒、法思想走向融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瓦当是古代建筑材料之一。如图中旋曲纹瓦当是秦朝最具特色的瓦当之一。有学者认为旋曲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纹是代表水流的漩涡,与当时统治者主张“水德”有关。其主要依据是秦朝()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这凸显了当时()
A.争鸣的焦点是天人关系
B.人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
C.天道观持续衰落的趋势
D.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A.宜扬君权至上
B.确立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
2.下面文本框内摘录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若干诗句。这些诗句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C.实行严刑峻法
D.注重政权正统地位的认同
是()
6.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二十四孝图、岳母刺字图、苏武牧羊图、尉迟恭救主图、千里走
单骑图、精卫填海图等。据此可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
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C.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7.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民间集体创作的《一千零一夜》的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
夫萨乃》,其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由梵文译为古波斯文再转译为阿拉伯文:第二部分内容
A.以民为本
B.家国情怀
C.自强不息
D.天下为公
源于伊拉克民间故事:第三部分内容源自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流传的故事。由此可知,
3.严复在《与熊纯如书》中说“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互古未有之血战,觉
阿拉伯帝国()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