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3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答案)

保密★启用前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唐朝时期,越窑工艺极为精湛。越窑瓷器受到推崇与唐代饮茶风尚关系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越窑瓷器主要是( )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2.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文学体裁创作的黄金时期( )
A.散文 B.楚辞 C.诗歌 D.小说
3.如图反映了唐朝(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C.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 D.商业贸易的繁荣
4.农民富则国家富,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科技创新。唐朝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翻车和筒车 B.曲辕犁和筒车 C.耧车和筒车 D.耧车和曲辕犁
5.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的有( )
①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②设置西域都护
③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④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北方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7.一班学生在学习“盛唐气象”这一课题时,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①处应该是( )
A.李白诗歌浪漫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游天竺 D.隋炀帝征朝鲜
8.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新质生产力不断替代旧的生产力的历史。关于新质生产力出现的先后次序正确的是( )
①耧车的出现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牛耕的出现 ④曲辕犁的发明
A.③①②④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9.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1.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清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2.唐朝时期,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中宗
13.下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真实地记录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这幅名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金城公主入藏 C.昭君出塞 D.岳飞抗金
14.一代明君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深得各族人民的爱戴,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对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视( )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C.“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D.“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犹,朕独爱之如一。”
15.《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16.唐太宗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共同尊奉为“天可汗”。唐太宗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有( )
①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②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③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④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7.如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该作品讲述的是什么史实(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 C.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 D.鉴真东渡日本
18.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材料描写的生产工具是( )
A.耧车 B.耕犁 C.筒车 D.铁雷
19.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红线毯》中写到:“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该诗句揭示了( )
A.统治腐化和人民疾苦 B.飘逸洒脱的诗歌风格
C.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D.超凡脱俗的诗人风骨
20.下列图片反映了( )
A.铁器和牛耕得到推广 B.宋朝牛耕技术的改进
C.元朝灌溉技术的提高 D.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
21.如图是闻名中外的唐代雕塑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该文物反映了唐朝前期( )
①艺术创作繁荣 ②农业发展迅速 ③社会风气开放 ④陶瓷工艺高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下列图片可以共同佐证唐朝( )
A.文学艺术灿烂 B.体育活动丰富 C.制瓷技术高超 D.经济繁荣发达
23.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只如吴道子画仲由,便戴木剑;阎令公画昭君,已着帷帽。殊不知木剑创于晋代,帷帽兴于国朝。举此凡例,亦画之一病也”。由此可见( )
A.绘画作品可以脱离现实 B.绘画史料有一定局限性
C.人物画的历史价值不高 D.宫廷画容易受政治影响
24.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了很高水平。其中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是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作品是( )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冰裂纹瓷器
25.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他被后人称为( )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仙
二、材料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筒车的主要部件由两大部分构成,其一是立轮,属动力装置,二是挹水筒,属工作部件,立轮的设计,显然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的水碓、水磨等的影响。在筒车出现之前,利用水力做动力推动机械运转的有关技术日趋成熟,已形成一定的传统;筒车产生还跟南方存在利用竹材中空特性的传统有关。南方人民从很古老的时代起就多方面利用竹材的中空特性,如截竹做笛、箫等吹奏乐器,截竹筒做提水桶、饭盒、吹火筒等等。一旦上述两项技术传统发生接触,就很容易组合出一种新的技术要素;筒车的产生乃是异地传入的利用水利作为机械动力的有关技术与本地竹材中空利用技术相结合的结果。
——王利华《连筒与筒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时期发明的另一项重要农业工具;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7.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唐朝农民发明的耕作农具和灌溉工具,写出它们的名称。
(2)图三是唐朝时期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除此之外,再写出两例唐朝陶瓷器的代表。
(3)图四的城市见证了唐朝商业的繁荣,写出这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任意写出一个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盛唐气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C B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D D D C C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C C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B项正确;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排除A项;越窑生产青瓷且青花瓷技术成熟于元朝,排除C项;越窑生产青瓷,非唐三彩,排除D项。 故选B。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散文走向成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排除A项;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排除B项;小说创作的黄金时期是明清,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图示展示的是曲辕犁。结合所学可知,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A项正确;曲辕犁是农业工具,与手工业、商业无关,排除BD项;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排除C项。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新推广的生产工具有曲辕犁和筒车,前者是具有耕地功能,后者具有灌溉功能,B项正确;翻车最早出现在东汉,排除A项;耧车最早出现在西汉,排除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唐玄宗册封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唐太宗因开明的民族关系被称为“天可汗”,武则天时期设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C项正确;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立的机构,排除A项;同理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立的机构,排除B项;同理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立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各族拥戴为“天可汗”,B项正确;ACD项不是北方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框架图“盛唐气象”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民族交融方面的具体表现是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B项正确;李白诗歌浪漫是唐朝文艺多彩的表现,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项;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隋炀帝征朝鲜发生在隋朝时期,与材料“盛唐气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耧车的出现在西汉时期;②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的质量大大提高;③牛耕出现是在春秋时期;④曲辕犁是唐朝时期发明的。因此按照时间排序为:③①②④,A项正确;BCD排序均有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9.B
【详解】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B项正确;唐高祖、武则天以及唐玄宗不符合材料中“天可汗”的称号,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隋唐时期,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对外贸易活动频繁,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C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B项正确;清朝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小说的创作大放异彩,排除A项;宋朝的文学创作领域,词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了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杰出词人有李清照苏轼等,排除C项;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剧等大众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各族拥戴为“天可汗”,A项正确;唐玄宗时期,唐朝达到鼎盛,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中宗发动神龙政变,复辟唐朝,均与“天可汗”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真实地记录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和结合所学知识,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A项正确;710年,金城公主入藏,排除B项;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时期,排除C项;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这句话反映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D项正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的是以民为本,排除A项;“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反映的是善于用人,排除B项;“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矣!”反映的是科举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解析】略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①符合题意;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与唐玄宗相关,②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③符合题意;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与戚继光相关,④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步辇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C项正确;遣唐使来华与日本有关,排除A项;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法,排除B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根据材料“转来转去自行”“禾苗待我灌醉”可知,材料描写的生产工具是灌溉工具筒车,结合所学可知,筒车,亦称“水转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灌溉工具,C项正确;材料描写的生产工具是灌溉工具,耧车是汉代播种工具,排除A项;材料描写的生产工具是灌溉工具,耕犁是一种垦耕工具,排除B项;材料描写的生产工具是灌溉工具,铁雷是地雷的一种,雷壳用铁制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据题干“‘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和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的诗歌讽喻社会,同情人民,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因此,该诗句揭示了统治腐化和人民疾苦,A项正确;飘逸洒脱的诗歌风格是李白的诗歌特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统治腐朽和人民的困苦,排除C项;超凡脱俗的诗人风骨是李白诗歌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据题干图片“曲辕犁、筒车”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D项正确;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排除A项;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曲辕犁和筒车,没有提到牛耕技术,排除B项;曲辕犁和筒车是唐朝时出现的生产工具,且灌溉技术概括也不全,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唐朝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唐朝艺术发展的状况,制瓷业发展的高超水平,①④符合题意;“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反映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体现了胡乐流行、民族交融,③符合题意;选择①③④,C项正确;“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的是民族交融,没有反映农业的发展状况,排除含有 ②的选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D
【解析】略
23.B
【详解】根据材料“只如吴道子画仲由,便戴木剑;阎令公画昭君,已着帷帽。殊不知木剑创于晋代,帷帽兴于国朝。举此凡例,亦画之一病也”可知,题干中说道张彦远对于古画的评价是吴道子和阎令公对于所画作品出现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物品,如木剑、帷帽,这表明绘画作品作为史米料的话具有一定的局限性,B项正确;绘画作品属于艺术作品,其必然会带有作者本身的想法,是可以进行虚构的,但这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主旨内容,排除A项;人物画的历史价值不高,这就以偏概全了,整体而言,人物画还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的,排除C项;宫廷画容易受到政治影响,与题意无关,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宫廷画相关的论述,排除D项。故选B项。
2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了很高水平,其中,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是世界工艺珍品,C项正确;越窑青瓷是青色的, 邢窑白瓷是白色的,与题干中“色彩亮丽”不符,排除AB项;冰裂纹是说纹样,没有涉及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C项正确;医圣是张仲景,排除A项;书圣是王羲之,排除B项;诗仙是李白,排除D项。故选C项。
26.(1)曲辕犁。
(2)【示例】观点:生产工具的创新与改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述:筒车的发明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的水碓、水磨等的影响,还跟南方存在利用竹材中空特性的传统有关。南方高地或丘陵农业有浇灌需求,就利用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的有关技术与本地竹材中空利用技术相结合发明了筒车。筒车的发明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灌溉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
唐朝的曲辕犁也是在不断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明和改进的。汉朝时就发明了“二牛抬杠”的犁,适合北方土地平坦、面积大的特点。唐朝时随着南方农业的发展,南方多山地和丘陵的特点,需要改进犁耕技术,于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发明了曲辕犁。
因此,生产工具的创新与改进来自于社会实践积累和社会需求。而这种创新与改进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详解】(1)农业工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农业生产工具上有所发明改进,其中主要的代表有用于灌溉的筒车以及用于耕地的曲辕犁等。故唐朝时期发明的另一项重要农业工具是曲辕犁。
(2)根据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的观点为:生产工具的创新与改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筒车、曲辕犁的演变和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所以,筒车的发明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的水碓、水磨等的影响,还跟南方存在利用竹材中空特性的传统有关。南方高地或丘陵农业有浇灌需求,就利用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的有关技术与本地竹材中空利用技术相结合发明了筒车。筒车的发明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灌溉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
唐朝的曲辕犁也是在不断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明和改进的。汉朝时就发明了“二牛抬杠”的犁,适合北方土地平坦、面积大的特点。唐朝时随着南方农业的发展,南方多山地和丘陵的特点,需要改进犁耕技术,于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发明了曲辕犁。
因此,生产工具的创新与改进来自于社会实践积累和社会需求。而这种创新与改进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27.(1)曲辕犁筒车
(2)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3)长安
(4)统治者的政策;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科技的发展;劳动者的素质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名称: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用于耕作的曲辕犁,图二为用于灌溉的筒车。
(2)代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
(3)大都会: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本题可以从统治者、生产技术以及科技等角度进行作答,如统治者的政策;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科技的发展;劳动者的素质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3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