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答案)

保密★启用前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隋朝 D.宋朝
2.物理课上老师演示了指南针的3种装置方法:放在水中、碗沿、用线悬挂,并进行了研究比较,认为用线悬挂最灵敏。历史课代表查阅资料后发现这一结论早在宋代就有记载。他查阅的资料可能是( )
A.《后汉书·蔡伦传》 B.《梦溪笔谈》
C.《资治通鉴》 D.《本草纲目》
3.“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材料表明( )
A.科技发明彰显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
B.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C.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D.社会的发展进步有赖于科技的发展
4.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元朝时期 B.明朝时期 C.清朝时期 D.宋朝时期
5.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
A.发明过程 B.传播途径
C.先进程度 D.世界贡献
6.生活在隋唐时期的人们,读的书是用下列哪种方式印刷出来了的( )
A.活字印刷术 B.雕版印刷术
C.铜字印刷术 D.胶版印刷术
7.以下是由蒙古人的西征完成传播的发明是( )
A.阿拉伯数字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8.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说法错误的是( )
A.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并举 B.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
C.只有陆路交通没有海路交通 D.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9.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下列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A.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B.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三种发明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10.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科技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1.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该记载描述的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12.宋朝政府大量颁行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各类书籍,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要,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反映了( )
A.科举制的创立 B.造纸术的发明 C.八股文的推行 D.印刷术的发展
13.中国古代某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也用到倒叙、插叙或总结的方式,交代史实的前因后果。该著作应该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4.南宋《统天历》定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比实际周期仅差26秒,和现代国际通用的公历(《格列历》)完全一致,但比后者早了400多年。元代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精度也与公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据此可知宋元时期( )
A.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D.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15.宋代读书风气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为读书风气的盛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的是( )
A.宋初最高统治者积极倡导读书 B.宋代崇文抑武的政策导向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16.南宋后期,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下列发明与材料有关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7.下图中,科学家沈括记载的科技成就( )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梦溪笔谈》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
18.元朝时,船工和水手将海洋气象、潮汐规律编成口诀进行预报,对海域水文地理进行勘察记录,确立导航制。这表明当时( )
A.能准确预报天气变化 B.元朝疆域得到了扩展
C.注重航海经验的总结 D.指南针已经广泛应用
19.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 时达到140多个。这反映宋元时期( )
A.产品行销世界 B.海外贸易发达 C.边界贸易兴旺 D.经济重心南移
20.根据图中文物,可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
元代火铳
A.唐朝已经发明火药
B.宋代没有管形武器
C.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D.该武器由竹筒制成
二、填空题
21.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 时期。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22.指南针使用与传播: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 。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3.雕版印刷术:我国在 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 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D B C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D C D C C B C
1.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B项正确;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秦朝尚未使用火药用于军事上,排除A项;隋朝尚未使用火药用于军事上,排除C项;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当时,人们主要利用火药的特性,制成爆炸性武器,或者用来制成管形火器,排除D 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梦溪笔谈》记录了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生理学以及科技诸多方面,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据重要地位,B项正确;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排除A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可知作者意在说明中国古代三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非科技发明彰显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排除A项;题干强调中国古代科技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影响,并不是凸显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旨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而非强调社会的进步有赖于科技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中“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发明过程、 传播途径、 先进程度题干未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隋唐时期就有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因此,生活在隋唐时期的人们,读的书是用雕版印刷术的方式印刷出来了的,B项正确,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异发明的,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元朝中期,出现了铜字印刷术,时间上不符题意,排除C项;约公元1904年,美国人威廉·鲁伯尔无意中发现橡胶布上印取的图文比直接在锌版上印得的图文要厚实清晰。为此间接印刷方法被应用,“胶版印刷”因此而得名,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C项正确;阿拉伯数字有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排除A项;14世纪初,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排除B项;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路交通:①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②宋元驿站发达,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③元代陆路通往波斯、阿拉伯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2.海路交通:①宋代海上交通发达,海路形成多条航线,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②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宋元时期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并举,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宋元时期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印刷术则是由波斯人传入西方,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深刻影响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据所学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D项正确;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排除AB项;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C项正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与题干内容“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不符,排除A项;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与题干内容“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不符,排除B项;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与题干内容“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宋朝政府大量颁行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各类书籍,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要,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反映了”反映了书籍数量的大规模发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雕版印刷的成熟和活字印刷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为宋朝政府大量发行各类书籍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科举制的创立是在隋朝,排除A项;造纸术的发明是在汉朝,排除B项;八股文的推行是在明清时期,与题干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它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也用到倒叙、插叙或总结的方式,交代史实的前因后果,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正确;《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三国演义》、 《水浒传》不是史书,是文学作品,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据材料“南宋《统天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可知,宋元时期历法精度高,且比西方同等历法要早实行很多年,这体现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展世界领先,D项正确;对外贸易与历法关系不大,排除A项;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通过材料无从得出,排除B项;材料强调科技发展,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无从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宋代读书风气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为读书风气的盛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读书风气的盛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C项正确;统治者积极倡导读书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宋代崇文抑武的政策导向属于政治因素,不是物质条件,排除B项;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是制度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根据题干“南宋后期,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结合所学可知,与突火枪有关发明是火药,D项正确;造纸术、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排除AB项;指南针用于辨别方向,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据图中“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这说的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将胶泥做成泥活字,用来排版印刷,从而提高了印刷的效率,C项正确;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利用树皮、麻布等制成纸,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东汉名医华佗制成“麻沸散”以实行外科手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而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解析】略
19.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因此,材料反映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材料反映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但不能说明宋元的产品行销世界,排除A项;材料反映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没有表明边界贸易兴旺的内容,排除C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根据题干“元代火铳”表明元朝已有了火药武器,该火铳体型巨大,可推测其威力也巨大,故可导致战争更加残酷,C项正确;题干提及“元代”,没有提及唐代,排除A项;题干提及“元代”,没有提及宋代,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元代火铳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排除D项。故选C项。
21.鼎盛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高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故答案为:鼎盛。
22. 指南针 欧洲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开始于北宋末年的海船上使用指南针,指南针的传播过程是经阿拉伯人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23. 隋唐 刻书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