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六)历史试卷(答案)

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高考模拟调研卷历史(六)
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陕西半坡、临潼姜寨、甘肃大地湾等聚落都把居
住区、手工生产区和墓葬区紧密结合在一起,房屋外围的壕沟使整个聚落构成一个整体,壕沟内的房屋排列多呈现出圆形向心的布局(如图)。这体现了
A.区域间文化交流频繁B.早期国家的规划理念
C.社会组织的显著发展D.氏族成员的贫富分化
2.西周时期,周王在分封、册命等政治场合对臣下多以私名和官名称呼。春秋时期,王命多用“伯父”“叔父”称同姓诸侯国,用“伯舅”“舅氏”称异姓诸侯国;对于等级地位较高的贵族,常用“伯氏”叔氏”“季氏”等排行名称尊称。这一转变意在
A.巩固政治权威B.抑制诸侯纷争C.强化中央集权D.促进华夷融合
3.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在西汉时期被引种入华,弥补了农耕文明在饲料上的匮乏。隋唐时期,苜蓿在南方大范围种植,充当草料、绿肥、药材和香料,成为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文人还托苜蓿表达自甘淡薄之情。苜蓿的种植与推广反映出
A.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B.中华文明的整合与调适能力
C.农牧文明界限逐渐模糊D.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4.宋代盛行修建生祠,民众通过绘制官员画像或建立祠堂的形式对良吏进行祭祀。韩琦任职地方时,“所历诸大镇皆有遗爱,人皆画像事之,独魏人(大名府人)于生祠为塑像,岁时瞻奠”。士民通过建立生祠把地方官员的各种善政固定化,对官员施政做出“地方”评价。据此可知
A.政府重视官员政绩考核B.地方声誉决定官吏升迁
C.地方治理出现良性互动D.国家治理理念发生变化
5.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开始兴起,主要是作为说书人的底本而存在,依靠说唱进行传播,很少刊刻;明朝中后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白话小说成为私人书坊争相刊刻的对象,仅《三国演义》就有28种刻本,很多知名文人还积极投身小说的编纂和点评工作中。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技术进步促进文化传播B.政府放松社会思想控制
C.私营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推动文化世俗化
6.“国家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乎其有地”。康熙晚期,命测量人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理测绘工作,到1718年历时十年最终完成《皇舆全览图》。这是我国第一次经过大规模实测,用科学方法绘制的地图。在西藏地区的地图测绘过程中,中国的测绘工作者已经无需借助西方传教士完成测绘工作。康熙朝的全国地图测绘活动
A.是全国性地图测绘的开端B.提升了大一统国家治理能力
C.意在防范西方殖民势力侵扰D.推动了当时地理科学深入发展
7.自19世纪70年代起,国际银价持续下跌,1海关两白银兑换的英镑,从1872年的79.75便士下跌到1902年的31.
2便士。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有官员上书朝廷提出改革币制,铸造自己的“英镑”。这一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实现币制统一B.降低汇率损失C.阻止白银外流D.发展民族经济
8.1904年,比利时投资的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成立,随即开始电车线路建设。天津商界、下层民众、知识分子通过书面请求、集会请愿等方式请求政府禁抑或设法变通。时人称,“今天津之电车盖为外人所办......此后内地电车路权又将握于外人之手......抵制电车,感人心之团结,念众志之成城,中国之危局或尚有一线之转机乎。”这突出说明当时
A.清末新政推动交通革新B.封建势力守旧排外
C.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9.陕甘宁边区在减租运动中地权转移有多种方式,包括买卖、典当和典当土地的赎回等,地权移动方向主要是地主典卖土地、农民买进或典进土地。1940-1945年,大约有20-30%的土地从地主手中流转到农民手中,有的地方高达50%到60%,甚至80%以上。这说明减租运动
A.推动了农村社会结构变化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C.基本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D.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10.下图为新中国建立后某一数据统计变化图。图表反映的是1950-2023年间中国
A.建交国家的数量(单位:个)B.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亿元)
C.引进的外资企业(单位:家)D.贫困县脱贫数量(单位:个)
11.公元前30年屋大维占领了埃及,随后又派遣远征军征服了南阿拉伯地区,公元1世纪初罗马商人开辟了从亚丁湾直航印度西南海岸的航线。史书记载,东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7年),有罗马使者从海路到达中国,携带的贡物象牙、犀角、玳瑁等正是天竺的物产。由此可知,当时
A.波斯帝国的统治被罗马终结B.罗马开通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
C.罗马与汉朝开启直接贸易往来D.印度成为东西方交流重要中转站
12.意大利思想家弗吉里奥(1349-1420)赞扬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进一步提出体育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呼吁青少年应该具有“支配的理性”和“顺从的身体”,根据个人特点合理选择运动项目。他的这一主张
A.深受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B.复兴了古希腊的思想文化
C.丰富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D.回应了宗教改革家的倡议
13.下表是19世纪下半叶英、美、德的棉纺工业品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情况,其对应准确的是
年份 国别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① 15% 16% 13% 13% 16%
② 39% 36% 32% 28% 18%
③ 15% 17% 23% 28% 31%
资料来源:【日】山口重克《市场经济-历史·思想·现状》
A.①德国②英国③美国B.①英国②德国③美国
C.①德国②美国③英国D.①美国②英国③德国
14.1910年墨西哥爆发了反对迪亚斯独裁统治的大革命。当时的《新生报》上写到:“对于迪亚斯和掌权者来说,没有哪个种族比墨西哥种族更愚蠢、更懒惰、更恶毒、更难以适应文明。”“建立墨西哥人的墨西哥”成为了大革命期间墨西哥社会的普遍共识。这反映出当时墨西哥
A.摆脱殖民统治的呼声高涨B.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C.民族认同推动了社会变革D.以消除种族歧视为斗争目标
15.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写道:“要不是俄国,拿破仑与希特勒几乎笃定可建立世界性的帝国。因此俄罗斯对欧洲具有双重意义,既是均势的威胁,又是均势的关键国之一,对均势重要但又不完全属于均势。”在基辛格看来,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欧洲政策
A.要把俄罗斯排除在欧洲之外B.既要重视又要防范俄罗斯
C.要打破欧洲的力量均势状态D.应尽力维护欧洲和平局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汉初,为了维持南部边疆的和平稳定,政府授予西南夷割据政权自置官吏、自收赋税、自建军队等特权,使边疆势力壮大。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南夷道”,后又令司马相如开发“西夷道”。至公元前110年,西南地区已设九郡七十余县。西南郡县采取了与内地不同的“初郡”政策,任用地方部族首领担任地方长官,“厚赐缯帛......以其故俗治”。对于夜郎、滇等势力强大的政治势力,承认其君长的特殊地位,赐予其王印,但这些封王要听从郡守的命令,并承担入朝、纳贡的义务。
-摘编自王婷《犍为置郡与汉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
材料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边疆的战略地位凸显。由西南连接海外的国际交通建设及西南各省际的公路建设成为政府的经略重心。1938年滇缅公路建成,滇西28个县的彝、白、傣等多个少数民族20多万人积极参与建设并付出巨大牺牲。在筑路过程中,他们形成了“滇缅公路筑路人”的身份认同。1940年初,川滇公路(东路)通车,从昆明到达重庆的时间大大缩短。为配合盟军向中国实施战略物资运输,仅滇、黔、桂、川等地区就修筑机场100多个。伴随着“国家的人”和“国家的物资”的认识,亦使少数民族获得“与汉人生死一体、命运与共”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韩继伟《论战时西南边疆交通建设和变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
材料三1950年6月,西南边疆地区尚未完全解放,政务院就组建了中央民族访问团,深入民族地区进行慰问和调查。西南民族访问团设有文工队、医疗队、电影放映队等专业小组,以方便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沟通。1950年7月,西南民族访问团抵达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副主席邓小平等在与访问团会面时明确指出:“少数民族应早日建立自治区和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在访问团的帮助下,建立了西昌地区各族人民联合政府和西昌县红毛玛姑彝族自治区。“访问团每到一地,少数民族群众都纷纷从数十里、甚至百里以外赶来,迎接毛主席派来的人”。“毛主席派来的人”,成为西南民族访问团最特殊的符号。访问团还通过当地干部、民族代表及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士,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云南民族情况汇集草稿》《贵州少数民族情况及民族工作》等珍贵材料。
-摘编自李飞龙《西南民族访问团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经略西南边疆地区的举措。(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西南交通建设的意义。(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建国初期西南民族访问团的活动予以简要评述。(7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顶峰。唐代首次建立了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并建立起多级别多专业的科技专科学校。唐宋时期,产业集聚现象开始出现,如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成都的丝织业生产、徽州的造纸业生产等,都带动了产业的创新升级。当时文化的昌盛、教育的发达直接带来了对文化产品的极大需求,推动了印刷术及笔墨纸砚等技术及产品的不断创新。唐代科举考试中专设有明算科,宋代科举试题经常出现与科技有关的题目,这些都有力营造了社会重视科技创新的氛围。
-摘编自刘尚希等《唐宋科技繁荣:政府行为与创新环境》
材料二早在中世纪,英国王室便授予某些行业垄断权或特许经营权。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宣告所有垄断、特许和授权一律无效,今后只对“新制造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授予在本国独占实施或者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此后,英国进入了发明的高峰时期。凯伊的飞梭和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先后被授予专利权。为适应新型经济的发展需要,1852年英国又通过了《专利法案修正案》,成立了专利局。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英国专利权身上的特权烙印淡化,专利制度更加完善。英国名副其实地成为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世界专利中心,受其影响,美国、法国等也陆续建立起自己的专利制度。
-摘编自赵方捷《从英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历史变迁看其对英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作用》等
材料三科研院所通常指专门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类“研究所”或“研究院”。目前可追溯的中国第一个科研院所是1872年法国耶稣会设立的上海徐家汇天文台。类似的还有英国人的香港天文台(1883)、日本人的关东都督府中央实验所(1907)等。当时清廷并无明确的科技政策,也未将科研院所纳入国家视野。民国肇建,北洋政府在混乱的局面下也无力大规模建设科研院所,能长期维持者仅有地质调查所等零星机构。一些大学和企业比较积极,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1922),后者在制卤、制盐、细菌化学等科目的研究独树一帜。由于中国近代的工业不算发达,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其产出也无法满足各行业的需求。
-摘编自雷环捷《清末民初科研院所在中国的移植与本土化成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宋时期科技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变化,并分析欧美近代专利制度的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国科研院所发展的特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研机制建设的认识。(3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依附理论是一种关于国际关系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1960年代晚期最早由拉丁美洲学者提出,其代表人物包括巴西经济学家费尔南多·卡多佐、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等。该理论认为,近代以来形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使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中心”的发展造成了“外围”的不发展,并使“外围”依附于“中心”。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这种依附关系、获得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同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摧毁中心国所强加的不平等的国际分工。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指责和批评。以下是依附理论的部分观点:
“今天欠发达国家的不发达状态,正是导致发达国家发展的同一历史进程的必然产物。”
-[德]安德烈-弗兰克(1966)
“依附性发展并非不可能,但它的代价是高度的社会不平等和对外国资本的深度依赖。”
-[巴西]费尔南多·卡多佐(1979)
“脱钩”战略不是自给自足,而是拒绝将国家发展屈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积累的逻辑。”
-[埃及]萨米尔·阿明(197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依附理论进行简要评析。(12分)(要求:思路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历史(六)参考答案
1~5CABCD6~10BBDAA11~15DCACB
16.(20分)
(1)举措:修筑道路;设置郡县;笼络当地上层人士,因俗而治。(6分)
(2)意义:有利于打破日本封锁,获取国际援助,增强抗日实力和信心;(3分)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的发展,增强了与内地的联系;(2分)增强了西南边疆各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分)
(3)评述:西南民族访问团深入民族地区进行慰问和调查,推动建立民族地区人民政权,(2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的重要举措。(2分)访问团的活动促进了西南各民族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有利于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也留下了大量关于西南民族地区的珍贵资料。(3分)
17.(23分)
(1)原因:国家重视,提供制度保障;工商业发展的推动;文化昌盛,教育发达。(6分)
(2)变化:从早期的特许经营权发展为技术发明专利,受到国家立法保护。(3分)
作用:刺激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应用;推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欧美引领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5分)
(3)特点:晚清萌发,民初初建,发展缓慢;部分受到外国势力控制,具有半殖民地性;成果有限,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6分)
(4)认识:科技发展需要适宜的科研机制,以体制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国家应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发挥企事业、个人的作用;创新科研组织,优化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建立科研奖励、保障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3分)
18.(12分)
评分建议:
能够分析依附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4分);能够结合史实分析理论的合理性(4分)和局限性(2分);能够适当结合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总结(2分)。
分析参考:
依附理论揭示了不平等的全球结构,但需辩证看待外部压迫与内部能动性的互动。依附理论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受制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现实,但其“结构决定论”倾向忽视了发展中国家政策选择与制度创新的作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内部治理(国家实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六)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