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客观题
阅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得分
1.据《商君书·垦令》记载,商鞅对那些“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的人家,“以其食口之数,贱而重使之”。这是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或徭役来迫使大户人家的“余子”独立出来,组成小家庭,进行生产活动。由此可知,商鞅的这一措施( )
A.促使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出现
B.强化了统一中央集权统治
C.旨在打击新兴封建地主阶级
D.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2. 为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宋朝( )
A.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
B.由科道行使监察权
C.设置肃政廉访司行监督
D.实行台谏合一制度
3.作为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不仅可用于灌溉、分洪和排涝,更为船舶缩短航程提供了极大便利。下图所示的运河为(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米迪运河 D.伊利运河
4. 原产于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的水稻“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宋真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南北粮食日趋融合的趋势
B.促使外来农作物成为种植的主体
C.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粮食安全问题
D.提高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闭关政策”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前实行的—系列对外政策的概括。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 )
A.根本旨在对付沿海抗清斗争
B.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是朝贡贸易制度的特殊体现
D.有效避免西方殖民国家侵扰
6.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东南互保
D.清末新政
7.《鲁迅日记》载,民国元年8月“22日晨见教育部任命名氏,余为佥事”,按当时官制( )
A.文官考试由考试院负责
B.文官考试制度已建立
C.女子不得参加考试
D.所有官员均需考试选拔,方得任用
8.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声明“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既与国家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相违背,亦为独立国家所不许”。由此发起了:
A.国民革命运动
B.改订新约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9.1937年11月,太原战役结束后,毛泽东指示,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战争已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战争开始,并要求八路军“力争山西全省乡村”,发动群众“运动起来”,“多打小胜仗”、开辟“全面抗战新局面”。材料说明,华北抗战即将进入( )
A.敌后游击战阶段
B.城市攻坚战阶段
C.正面阵地战阶段
D.全民族反攻阶段
10.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11.波斯作为一个文明发展落后的国家,长期与先进的文明为邻。因此,波斯的文化吸收了较多的外来因素。这表现在,波斯
A.学习斯巴达建立寡头政治
B.采用西亚传统君主专制制度
C.借用基督教加强思想教化
D.继承亚历山大帝国的行省制
12.下列关于古代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组织是教会,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B.西欧封建庄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盛行农奴制,是当时社会的基础
C.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罗马帝国前期呈现过欧洲奴隶社会的最辉煌状态
13.在北美和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具有多元特征
B.都存在种族压迫和歧视的问题
C.拉美欧洲移民活动区域的主体文化是西班牙、葡萄牙文化
D.考迪罗独裁专制激起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14.它是国际法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一个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实际的国际社会的存在,而且标志着一种对国际行为产生直接约束力的国际法的产生。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战争与和平法》
B.维也纳体系
C.《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5.美国学者R.R.帕尔默曾说:“生产力变革与革命力量交织,促使‘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于1819年;‘激进主义’出现于1820年;‘社会主义’‘保守主义’‘个人主义’‘立宪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这可以说明( )
A.新思想的产生促成新旧势力的斗争
B.工业化推动社会新思潮的不断涌现
C.政治民主化利于推进工业革命开展
D.欧洲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协同推进
16.有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后,在欧洲,美国让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与苏联互相争夺,互相牵制,自己则以平衡者、和平自由的维护者自居。在亚洲,则让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与中国、苏联互相对峙、抗衡,其逻辑与美国在欧洲的作为如出一辙。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美国借助冷战维系其霸权地位
B.中国在两极对抗中处于中立的地位
C.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
D.冷战一定程度上利于世界和平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得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宋之际,部曲制解体,部曲奴婢转化成农民,靠租佃为生。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的大量改变,使得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君权势弱,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尽管天子与士大夫分享权力,但君权却不断强大。唐代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选取的。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理学的产生,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渐显保守。
一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社会变革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统一后兴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如修筑长城,建造宫殿等。有学者指出:秦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了,而服役的人数总计不少于300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秦王朝为获得更多劳役和赋税,制定严刑峻法。班固指出:秦朝“法令烦憯,刑罚暴酷,轻绝人命,身自射杀,天下寒心,莫安其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唯有揭竿而起,推翻暴秦。隋朝同样如此,隋炀帝营建东都,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劳民伤财,激化了社会矛盾。至于法令,隋文帝时规定,盗钱一文者处死,炀帝时尤甚。随着阶级矛盾激化,人民起义推翻了隋朝。
汉唐王朝目睹农民起义战争的伟大力量之后吸取了秦隋短命而亡的历史教训,在建立之初便改弦更张,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稳定封建秩序,巩固封建体制下的中央集权制,恢复社会经济。汉唐王朝还减轻赋税徭役和人民负担,废除严苛法律,促使国家自耕农正常生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文化繁荣发展,国力强盛,从而出现了汉初的“文景之治”和唐初的“贞观之治”。
——摘编自闫学军《秦隋王朝速亡政治原因之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秦隋王朝灭亡的相似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秦隋王朝短命而亡对汉唐初期统治者治国的共同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叶贸易多数是由政府控制的商队或公司进行的。因此政府的财政收入火幅增加。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俄罗新的恰克图等港口都因为茶叶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俄国皇室和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宣内摆设。荷兰鼓励妇女在家中举办茶会,联络亲朋,加强社会交往,社会上建立的茶馆也面向女性开放.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之外的饮茶和交流的空间,英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交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建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下午茶”。茶馆成为“十八世纪早期伟大文学、音乐和艺术家……碰面和交换意见”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茶馆也是社会下层人士休闲放松之地。
——摘编自车乒、蓝江湖《丝绸之路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及其对欧洲的影响》等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 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的传播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茶叶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4 毛里求斯“殖民地银行纸币” 1839年在英国伦敦印刷,在其殖民地毛里求斯发行。
5 皇家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制作于1800年,因1831年随小猎犬号航行而声名远播。达尔文就是搭乘这艘船环游了世界。
6 美国大选徽章 1868年铁质的美国总统大选徽章。
7 俄国革命瓷盘 1921年制作,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 中国深圳生产于2010年的太阳能充电电灯。
请对材料中的文物进行归类并说明归类理由。(要求:依据示例,概括类别的主题,写出文物序号,阐释理由,史论结合。)
示例
主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或走向整体的世界)
序号:1,2,4
理由: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西欧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英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也造成了被殖民地区的苦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1)表现:由部曲制变为租佃制/部曲身份由贱民变为良民;由君权势弱变为君权强大/由贵族分享权力到文官分享权力;由复杂进取变为单纯收敛/由开放变为保守。
(2)原因:封建经济的繁荣;赋税制度的改革;君主专制的加强;科举制度的发展;理学的产生;市民阶层的兴起;士族的衰弱/庶族的崛起。
18.【答案】(1)相似原因:统治者大兴土木;赋役沉重;刑法严苛;百姓负担沉重,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
(2)共同影响:借鉴前朝短命而亡的历史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恢复发展生产的政策;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和社会稳定,形成王朝初年的盛世局面。
认识:国家政策应该注重改善民生,避免过分加重百姓负担;要积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19.【答案】(1)影响: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市发展;促进女性解放/生活民主化;促进了茶文化的创新/激发了文艺作品的创作;影响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社会交往)。
(2)特点:经营方式具有垄断性/东印度公司专营;发展趋势具有增长性/贸易额增长迅速;茶叶产地具有多源性/摆脱对中国的产地依赖。原因: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中国茶树和制茶技艺的外传。
20.【答案】科学技术的进步
序号:3,5,8
理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出现了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发明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自然科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方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如现代时间观念的出现、太阳能的使用等。总结: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各方面推动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