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答案)

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检测
历史(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考古工作者发现良渚古城分为宫殿区、内城和外郭,其中宫殿区位于一座高约15米的人工高台之上,共有30多万平方米。宫殿的外围是内城,内城的外围又发现了外郭城。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良渚文化( )
A. 汇聚全国各地文化因素 B. 出现了高度成熟的文字
C.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 是旧石器时代典型代表
2.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记载了商鞅变法后秦国制定的法律条文。例如,连坐法规定:“一人犯罪,全家受罚”;奖励告奸则鼓励民众检举揭发犯罪行为。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民众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B. 强化国家社会控制,维护统治秩序
C. 发展国家经济水平,增加财政收入
D. 推动文化教育发展,提升知识水平
3. 《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晁错上书言:‘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这一主张( )
A. 促进了汉代农业的发展 B. 导致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C. 推动了商业的快速发展 D.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4. 下表文物共同见证了唐代( )
吹排箫乐伎壁画 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 《弈棋仕女图》
A. 科学技术发达 B. 商品经济发达 C. 制瓷工艺高超 D. 社会风气开放
5. 1727年,清廷设立驻藏大臣,直接参与西藏地方事务的管理,并监督噶厦地方政府。同时,清廷规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大活佛的转世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这些措施( )
A. 巩固了清政府对西北边疆统治 B. 推动了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C. 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D. 引发了西藏地方势力强烈反抗
6.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道:“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之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针对(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巴黎和会召开
C. 袁世凯复辟帝制 D. 护国运动爆发
7. 1927年9月,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攻打一座中心城市,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这座中心城市位于图中( )
A. A B. B C. C D. D
8.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便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这说明( )
A. 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力支持
B.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中流砥柱作用
D. 抗日战争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9.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同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全部建成投产。“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包头钢铁基地、洛阳拖拉机制造厂等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启动建设。这些成就反映出( )
A.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
C.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D. 国有企业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10. 1982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是分田单干,更不是资本主义。”这一文件说明中共中央( )
A. 建立系统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B. 肯定了各种形式农业生产责任制
C. 全面展开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D. 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1. 藏蒙史诗《格萨(斯)尔》是世界上存世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整理出版不同民族文字版本的《格萨(斯)尔》及相关研究文集。2006年,国务院将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体现出我国政府( )
A.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保护 B. 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C.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 D. 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12. 12世纪末,教皇亚历山大三世颁布敕令,明确规定大学有权自行制定教学计划、任命教师并颁发学位,不受地方教会或世俗当局的干涉。这反映了中世纪大学享有( )
A 教育自主权 B. 司法特权 C. 免赋税特权 D. 商业特权
13. 15世纪中后期,随着奥斯曼帝国对地中海东部和黑海地区控制日益加强,欧洲商人发现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路线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充满不确定性。这一认识客观上推动了( )
A.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C.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D.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14. “巴斯尔风格洋装”是明治时代日本女性短暂“西服潮”的产物和标志,这种日本贵妇新式着装与鹿鸣馆西装革履的男性“衣服改良”同出一辙,都是因明治时代日本上游社会仰慕泰西新风而快速推广开来的。这反映出明治维新(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实行“文明开化”
C. 推行“殖产兴业” D. 结束了幕府统治
15. 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他赞扬了甘地领导民众( )
A. 向等级森严种姓制度发起挑战
B. 与英国殖民者血战到底的斗争精神
C. 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的成果
D. 用非暴力的和平方式争取民族独立
二、辨析改错(8分)
16. 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强大生产力。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东汉名医华佗发明了“五禽戏”,让病人将其和酒一起服下后进行手术。
(2)宋应星的著作《农政全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1733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4)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全国范围内的驿道系统进一步完善,驿站数量大幅增加,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尤其是以汴京(今开封)为中心的驿道系统四通八达。元朝时期,驿道系统更加发达,驿站数量达到约1500个,形成了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并建立了完善的“站赤”制度,确保信息传递和物资运输的高效运转。此外,宋元时期的水路交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大运河的疏浚和扩建使得南北物资交流更加便捷,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6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约为3万英里,到1900年,这一数字激增至20万英里以上。铁路的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统一,还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铁路建设带动了钢铁、煤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美]福克纳《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交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社会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交通领域变革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革发生于美国的原因。
(3)综合两则材料,围绕主题为其拟写一句宣传语。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一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深受刺激。他们开始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寻求御敌之道。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然而,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寻求御敌之道”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主要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在“自强”运动中采取的措施,并以具体史实说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从鸦片战争失败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中国知识分子斗争的转变。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将不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的战争、正义的战争。”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1)演说1是美国总统___________于1933年3月12日对6000万听众发表第一次“炉边谈话”。演说2为_______年11月7日,德国百万大军兵临城下,为鼓舞士气、庆祝__________24周年,斯大林在红场盛大阅兵式上发表讲话。演说3为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__________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2)任选材料中两篇演说,结合其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提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检测
历史(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D
二、辨析改错(8分)
【16题答案】
【答案】(1)错误;五禽戏改为麻沸散
(2)错误;《农政全书》改为《天工开物》
(3)错误;哈格里夫斯改为凯伊
(4)正确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题答案】
【答案】(1)趋势:驿道系统日趋完善,水路交通发展快,交通网络的扩展。特点: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对外贸易活跃,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
(2)促进了国内市场统一,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了钢铁、煤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自然条件优越,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对高效运输工具的需求,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等。
(3)示例:交通织就繁荣路,连接世界创未来。贯通南北,连接世界,交通引领未来。
【18题答案】
【答案】(1)表现:林则徐在广东曾“探访夷情”,主持翻译许多西方书刊。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特点:由少数精英推动,未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开始“睁眼看世界”,倡导学习西方。
(2)措施: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机械和技术。建立近代海军,增强国防力量。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
说明:康有为等知识分子联名公车上书,反对《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等爱国救亡运动兴起。孙中山等革命人士积极活动,提出推翻清廷、建立共和的目标。
(3)向西方学习内容从器物转向政治和思想文化层面;从个人觉醒到知识分子的群体性觉醒。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罗斯福 ②. 1941 ③. 十月革命 ④. 丘吉尔
(2)示例一:
观点:卓越领袖的演讲激励了广大民众。
论述: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为了求得美国人民对政府的支持,缓解萧条,罗斯福总统利用炉边谈话节目通过收音机向美国人民进行宣传“新政”。他的谈话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渡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1941年11月7日,为鼓舞士气、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苏联红军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充满激情的演说。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战斗意志。阅兵式一结束,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综上,卓越领袖通过他们的演讲激励广大民众,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
示例二:
观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论述:1941年6月,德军越过边境线,对苏联发起突然进攻。仅几个月时间,德军便占领了苏联大片领土。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11月7日,为鼓舞士气、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苏联红军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充满激情的演说,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战斗意志。阅兵式一结束,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国际地位。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铁幕演说是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这是的西方世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冷战”所发出的最初信号。综上,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苏联民族振兴和国际地位提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