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学情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资料表明,距今约8000-5000年的中国各地聚落遗址外围一般有壕沟围绕,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这体现出()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B.社会阶层普遍出现分化
C.建筑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D.中华文化追求秩序推崇稳定
2.荀子将君臣之间的政治关系比拟为“父母”与“赤子”。在荀子看来,虽然子女因父而生,但父在养育子女方面有所欠缺;母亲虽然能养育子女,却无法对其进行教诲;君则可以兼顾“养”与“教”。据此可知,荀子
A.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B.吸收了法家的伦理学说
C.重视道德与人伦结合 D.强调君主统治的重要性
3.战国时期赵国的公子成认为:“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这反映出当时()
A.兼并战争频繁 B.华夏认同增强 C.地域隔阂严重 D.经济转型加速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
A.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D.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5.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旨在()
下表
思想主张 出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几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子·兼爱》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A.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 B.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 D.强化社会控制
6.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湛,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是研究秦朝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B.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C.为汉朝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不同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7.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孟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其他地方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B.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C.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
D.“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
8. 17、18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碗、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瓷器贸易( )
A.推动了景瓷生产方式变革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C.由地中海地区转口到西欧 D.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
9.清初,思想家颜元在河南发现“人人禅子,家家虚文,直与孔门敌对”。他认为,“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做弱人病人无用人,皆晦庵(朱熹)为之也“。颜元意在强调( )
A.程朱理学严重背离儒家思想 B.求学应该立足现实经世致用
C.理学存在空疏学风 D.回归孔孟儒学原典
10.中华文化注重遵循自然规律,中国人有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习性,能够十分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不会向往那虚无飘缈的宗教境界。这一文化特色形成的根源在于()
A.传统儒学的封闭 B.政治体制的束缚 C.农耕文明的影响 D.宗教意识的淡薄
11.重庆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刻于宋代的“父母恩重经变图”共10组雕像,包括怀孕、临产、喂奶等画面,并刻偈语(佛经中的唱词):“三千条律令,不孝最为先,人间遭辟历(霹雳),地狱饮洋铜。”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吸收佛教思想 B.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C.政局动荡加速佛教传播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12.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强调()
A.阿拉伯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13.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 )
A.将阿拉伯数字标注在① B.将莎草纸制作标注在③
C.将《摩诃婆罗多》标注在④ D.将人首飞牛石雕标注在②
14.苏格拉底被以不尊敬城邦的神及引进新的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告上民众法庭,审判前他的朋友海尔盖莫尼斯对他说:“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言论的影响常常把无辜的人处死,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话说得中听,也常把有罪的人释放了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古代雅典()
A.人文精神深刻影响民众 B.司法审判程序尚不完善
C.司法审判贯彻民主原则 D.言辞表达决定法官审判
15.17世纪,马尼拉地区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墨西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墨西哥的劳动力短缺危机,扩大了瓷器以及白银贸易,而马尼拉人口迁移也为菲律宾带来了高产作物和大量商品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美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殖民扩张加强世界联系
C.亚美两洲生活水平相当 D.人口迁移促进经济发展
16.下表为16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世界人口的迁移情况。这两个阶段()
时间 主要移出地 主要移入地
1500-1850年 欧洲、非洲 美洲
1850-1945年 欧洲、亚洲 美洲
A.使非洲流失大量人口而发展迟滞 B.导致美洲的经济持续衰退
C.影响了世界各洲的后续发展走向 D.都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17.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起初,饮茶者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进入18世纪,饮茶之风在欧洲逐渐盛行,甚至很多欧洲下层民众也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这种变化()
A.表明西方等级秩序不复存在 B.反映了东西贸易规模的扩大
C.使荷兰巩固了海上霸主地位 D.得益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18.从1951年至1971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损失了1223亿美元;1985年至1994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指数下降比例高达70.4%。这一状况()
A.源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B.引发了逆全球化现象的蔓延
C.表明发展中国家缺乏主动性 D.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19.二战后,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如迈阿密州的居民中四分之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我非常希望我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会说西班牙语的总统。”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A.改变了原有种族歧视观念 B.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C.迫使政府改变移民政策 D.进一步推动多元文化发展
20.17-18世纪,随着对古代印度地区梵语研究的展开,学者从语法体系和主要词汇方面找到了它与希腊语、拉丁语的众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
A.人口迁移影响区域文化交流 B.古代印度是古代罗马文化的源头
C.古代印度文化是从古代希腊传入的 D.印度教和佛教迅速传播影响欧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商路·桥梁
为开拓市场、追求利益,古代商人和商队不惜穿越荒漠戈壁、征服山川海洋,一条条商路在不同时代被开辟出来。表7为其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商路的概况。
名称 概况
丝绸之路 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通道,中国丝绸、陶器、铁器、养蚕缫丝、中医药、四大发明等不断出口,棉花、苜蓿、西瓜、佛教、袄教、杂技、魔术、音乐等分别从不同方向传入中国。
运锡之路 起初,西欧的运锡船从大西洋沿岸经直布罗陀海峡,渡过地中海,到达希腊。希腊人失去对地中海的控制权后,运锡船沿塞纳河转陆路,再连接莱茵河、多瑙河的运输线路。
小麦之路 又称罗马大道,是从亚历山大港到廷吉斯(今摩洛哥北部重要港口丹吉尔)的沿海大道。这条商路每年有大量小麦从北非运往罗马,成为“罗马帝国的谷仓”。除小麦以外,商路上还有象牙、珍珠、沥青、紫染料等商品。
香料之路 胡椒、丁香等香料从爪哇岛装船经中亚、西亚到东非、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至此又连接上了罗马大道和地中海航路,再进入欧洲。
琥珀之路 这是一条纵贯欧洲的商路。从波罗的海沿岸的柯尼斯堡经下易北河和下莱茵河,再沿日内瓦湖到达罗纳,接着南下到希腊的马希利亚。古人非常珍视琥珀,用其制作珠宝等。
表7
--据杨守业《世界古代商路的兴衰与启示》
(1)世界古代商路有哪些特点?(6分)
(2)分析“商路·桥梁”作为标题的合理性。(6分)
2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复古主义、实验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理论先后被引入中国。彼时,虽然坚持不同主张的知识分子们争论不休,但他们的态度是尊重的、友善的、和谐的,他们的目的都是“救中国”。该剧塑造了一批将国运民生系于己身的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英雄人物形象。如李大钊是最早关注到穷苦劳工的人,毛泽东关注到了农民阶层,提出了“民众大联合”的路线等。该剧中的人物所追求的真理和正义是当时的政府不能容忍的,他们要走的革命之路是泥泞又布满荆棘的,但他们最终都选择了正义和真理。
总之,《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摘编自王慧会《电视剧<觉醒年代>人物设置中的儒家文化表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觉醒年代》中人物形象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要求:角度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破晓歌,属于普罗旺斯抒情诗的一部分,普罗旺斯抒情诗的起源与拉丁抒情诗关系密切。探其本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诗人奥维德那里。该诗被认为是现存唯一一首描绘破晓时分恋人即将分别、充满不舍和抱怨的古典拉丁抒情诗。
中世纪欧洲贵族骑士阶层推崇一种典雅的爱情观念 骑士崇拜一位贵夫人,并且效忠贵夫人。这些骑士提倡爱情至上、两性平等、身心快乐等,这种观念因为行吟诗人和贵族骑士的广泛传播和宣传,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俗。人们通常认为:破晓歌歌颂的是骑士与贵族妇女之间的爱情,虽然这种爱情并不具备正当性,但是,在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封建婚姻制度背景下,这些爱情诗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破晓歌流传广泛,很多诗人后来流落到意大利,从而推动了那里的抒情诗的发展,而意大利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祥地,因此,破晓歌算得上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源起或发端。
-摘编自曾艳兵《“破晓歌”:普罗旺斯爱情歌的精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破晓歌”在中世纪盛行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骑士文学”的相关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破晓歌”这一文化现象。(6分)
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徙
图1 5世纪亚欧民族大迁徙
注:此时期民族主要流向: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汉人南迁;日耳曼人继续南迁并毁灭西罗马帝国:
图2 1650-1940年全球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二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发展(指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序列)制约着横向发展(指各地区之间逐渐发展成为整体世界的过程),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结合人口迁徙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参考答案
1--5 DDBCC 6--10 CDBBC
11-15 BADCD 16--20 CBADA
21.(12分)
(1)从沿经地角度作答:具有国际性、跨国性、区域性;
从交流内容角度作答:交流内容丰富、商品类型多样(有物质、技术、文化等内容,
有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奢侈品等类型);
从出行方式角度作答:水、陆并举;
从起止点角度作答:往往连接着世界文明中心;
从商路名称角度作答:以主要商品名称命名;
从商路走向角度作答:东西和南北走向并存。
(任答3点得6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商路不仅是贸易活动路线,还为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技术等领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2分),推动世界文明在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2分)。这一标题凸显了商路的作用,与材料内容相契合。(2分,若答出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为商路向更大规模、范围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础可酌情给分。)
22.(14分)材料中《觉醒年代》人物形象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包括:和而不同、爱国(或追求家国情怀)、以人为本(民本思想)、自强不息等。(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分)
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逐渐成为新的时代主题。(背景2分)在此背景下,不同阶层的仁人志士纷纷为救国寻找出路,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流。辛亥革命后,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来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救国理论涌现,争论也在所难免,但是他们相互尊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而不同;他们共同担负起救亡图存的民族重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救中国”而努力,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剧中塑造的优秀青年,关注到了贫苦大众,提出了“民众大联合”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很多优秀青年不断追求正义和真理,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这正是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
《觉醒年代》所传达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激励我们青少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与担当。(2分)
23.(12分))(1)原因:“破晓歌”继承了拉丁抒情诗的文学传统;行吟诗人和贵族骑士的广泛传播和宣传;人们对禁欲主义和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不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答出其中3点即可,6分)
(2)评价:“破晓歌”属于骑士文学中的爱情抒情诗,骑士精神是封建制度的产物之一。骑士文学代表英雄对荣誉的追求,扶危济贫的高尚精神、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对浪漫爱情的渴望,体现了西欧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骑士精神所包含的崇武好斗、爱情至上、浪漫主义等特点,迎合了中世纪的审美需求。(一点2分,任意两点4分)中世纪末期,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骑士制度走向消亡,骑士精神与西方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之间存在严重冲突,传统的价值体系不断走向消亡。(2分)
24.(12分)示例观点:人类历史纵向与横向发展相互影响。(2分)
说明:纵向发展制约横向发展。在古代社会,因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人口迁徙、物质文化交流局限于欧亚大陆与北非,如印欧人的迁徙、亚欧民族大迁徙等。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全球航路开辟,引起人口、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4分)横向发展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在古代,中国北部鲜卑族、欧洲日耳曼族的迁徒,打开了民族间的闭塞局面,加速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而缺少横向联系的文明或地区,纵向发展则略显迟滞,如美洲的印第安文明,与世界长期隔绝,在西方殖民入侵的情况下走向衰落。(4分)
历史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是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的共同基础和最终推力都是物质生产的进步。(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