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考试时间:2025年4月8日9:00-10:15】
南充市高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诊)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遗址是中国青铜时代首个大型都邑,遗址中既有东方的白陶礼器和北方的花边型陶器,也出土了南方特色的印纹陶器;同时该遗址吸收了东方、西北及两湖地区的玉礼器文化。二里头遗址()
A.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B.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礼制的完善
C.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D.说明生产力提高促进社会分工
2.《史记》载,刘邦称帝以后,与功臣、诸侯王刑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汉书》记载刘邦与功臣剖符作誓:“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汉初的盟誓制度()
A.践行无为而治的思想 B.有利于政权的稳定与延续
C.蕴含礼法融合的精神 D.成为汉朝基本的政治规范
3.以诗证史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下表这类诗句可以印证唐朝()
作者 诗名 诗句
元稹 《估客乐》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周繇《送入蕃使》 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髭染塞霜。
陈陶《陇西行》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王建 《凉州词》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A.民族之间交流频繁 B.实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C.边疆治理因地制宜 D.推行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
4.两宋时期,广州在朝廷主导下修筑了集行政办公与商业居住功能的子城、以商业区为主的西城、以行政功能为主的东城。随着“蕃坊”区域不断扩大,港口与城市进一步融合,形成了“商业为主,行政为辅”的城市布局。这一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坊市制度的瓦解 B.经济格局的改变 C.城市人口的增加 D.海外贸易的繁荣
5.明朝中后期,小说和戏曲成为书籍出版的重要对象,这些书籍中的插图相当丰富。面对竞争激烈的书籍业市场,出版商以鲜明的插图风格来吸引读者,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插图流派。这一现象()
A.得益于宽松的文化政策 B.冲击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体现了市民文化的兴盛 D.促进了传统文人画的革新
6.有学者在回顾上海的发展历程说:1842年的上海“乃北邙也,累累乱坟而已”;1849年的上海“北邙变为洋场,已建洋房数所”;1875年的上海“以他省之繁华较之,如京城、天津......尚皆不及上海之繁华也”。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
A.清政府扶持租借地区的发展 B.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发展优于环境治理
7.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令各省将裁汰旧军节省的款项和地方截留的厘金交给朝廷。但身为东南重要财赋之地的江苏,却以“库空如洗”“涓滴无存”等言论搪塞。慈禧震怒并认为“若不于无可筹措之中竭力设法,他省必至观望逡巡,实与全局有碍”。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系崩溃 B.东南互保局面已形成
C.巨额赔款阻碍了新政推行 D.清朝中央权威的式微
8.图为1912年8月《民权画报》刊载的漫画,这组漫画()
A.展露出对复辟帝制的失落情感 B.表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D.展现了民国初年复杂的政治景象
9.1938年,晋冀豫区党委提出,要在根据地“有计划地于交通要道口设置关卡,征收正当税收,防止敌货倾销”。同时,鼓励小商贩采用多种方式从敌占区贩入日用品。这些措施()
A.有利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B.体现出灵活务实的特点
C.实践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 D.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10.1953年底,上海市政府成立“新国营剧团”,大力推动民间剧团的改制。除在政治上把关、思想上引导外,从1954年到1957年,市政府向非国营剧团的演职员发放了救助金和冬衣冬被等物质上的补助。这些()
A.推动了文艺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贯彻了文艺领域的“双百”方针
C.突显政府对人民思想教育的重视 D.表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
11.古埃及法老名衔有荷鲁斯名、上、下埃及之王名和拉神之子名等。亚历山大曾将荷鲁斯名作为自己的名衔。其继任者托勒密一世则选取了上、下埃及之王名。自托勒密二世起,继任法老均沿用父辈名衔中的部分内容。这种做法旨在()
A.彰显统治的合法性 B.借助神权强化王权 C.扩大帝国统治疆域 D.继承埃及政治传统
12.中世纪意大利自治城市除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及上诉案件由不同法院处理外,还发展出处理涉及外来者案件的法院、处理寡妇与未成年人案件的法院、行会法院等。与此相类,城市财政、治安、卫生、基础建设等领域也出现了大量新部门来处理公共事务。由此可知,意大利自治城市()
A.行政效率高效 B.脱离封建领主控制 C.治理水平提高 D.职能发生根本转变
13.18-19世纪,英国东北部煤产区垄断伦敦煤炭市场,高价将煤炭销往伦敦,东北煤矿业大发展,制盐业、玻璃制造业等日益萎缩。而西北部煤炭只能低价销往当地和运河沿岸,低煤价区逐渐孕育出以煤产区和运河为依托的工业区。英国的煤炭销售()
A.阻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B.推动工业地理格局的变化
C.体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D.有助于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14法国在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后,一直渲染其任务是“传播文明使命、教化未开化民族”。法国极力在当地推广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意图同化阿尔及利亚文明,使阿尔及利亚成为一个“开明的”欧洲国家。法国的做法()
A.反映殖民扩张的隐蔽性 B.旨在整合殖民地的社会文化
C.促进亚洲民族意识觉醒 D.放松了对阿尔及利亚的控制
15.1941年苏联商业人民委员部发布第312号命令,对一些城镇面包、糖和糖果(注:面包/天;糖/月)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下表为部分给养定量标准。对其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行业领域 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 职员 工人和职员的家属
军工、煤炭、石油、化工、黑色 和有色冶金、机器制造 800克面包 500克面包 400克面包
800克糖 600克糖 400克糖
其他工业部门 600克面包 400克面包 400克面包
600克糖 600克糖 400克糖
A.购买证政策确保了民众生存权益 B.着眼于解决苏联面临的粮食危机
C.计划经济助推了苏联工业化实现 D.适应了苏联卫国战争的现实需要
16二战后到70年代初,联邦德国大量引进“外籍劳工”,允许政治迫害者申请居留权,给与难民补偿和宽松信贷。七八十年代,联邦德国开始紧缩避难政策,提高难民申请的门槛,降低过审难民待遇。这些措施()
A.缺失人道主义精神关怀 B.折射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推动德国经济稳步增长 D.挤压德国民众的就业空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北欧神话自诞生之始,诸神消亡的命运就已注定,这是一个生死轮回,生命万物终究逃不开死亡的宿命,但消逝的过去也会孕育未来。诸神在拥有智慧、才华等才能之外,诸神做了很多人碍于世俗道义与法律不敢做的恶事,其神性之上是更多人性之恶。北欧先民将追求荣誉奉为最高生存理念,他们眼中的荣誉更多体现在道德层面,除了勇敢,还包括守信、忠诚、善良、慷慨等一系列特质。北欧神话中女性不仅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还拥有较强参与众神事务的能力,因而拥有较高的家庭与社会地位。
-摘编自孙雨薇《神性与人性之歌-浅析北欧神话精神内核》
材料二
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盘古开辟天地、女娲炼石补天、夸父逐日而死、精卫誓填沧海等故事熠熠生辉。他们象征了先民对光明的追求和勇于与大自然抗争、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理想形象。《山海经》记载的450多个神中,大多是半人半兽形状,为民尝百草的神农氏为牛头人身,蚩尤人身牛蹄。三皇五帝神话中尧舜禅让、禹“克己奉公”的形象,成为“内圣外王”的理想模板,其谱系神话成为“大一统”观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与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不太关注儿女私情,对社会政治和公共事务的深刻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发展个性的关注。
-摘编自向柏松《中国古代帝系神话与“大一统”观》
材料三
尼罗河上下游居民由跨越红海的亚洲入侵者及两大原住民构成,这就导致至少有三种原始宗教信仰构成了古埃及的神话体系。在宗教渊源和政权势力的影响下,古埃及神话中神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固,不同的政治区划有自己的神话体系,进而导致创世神话呈现出多样性,主神有阿图姆、八联神、舒、托特卜塔、阿蒙等。古埃及早王朝时期三大“创世论”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埃及神话许多与“水”相关的神祇都双性同体的形象出现,这反映出古埃及人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生。
-摘编自李模《论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太阳神权》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北欧神话和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中国古代神话相比,埃及神话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神话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启示。(5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晚清关于铁路问题的史实(部分)
根据材料的整体或局部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释充分,逻辑严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和而不同”的体系观是周边外交理念的重要内容,对以后周边外交实践中产生了长期影响。对苏联“一边倒”的同时,仍然坚持主权原则;面对日本政府的对华敌视政策仍将日本划入“中间地带”;执行“修睦四邻”的原则,基于共同利益,妥善解决历史、边界和民族问题。20世纪50-7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所遵循的基本安全规范。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在坚持和平共处根本原则的同时,中国倡导新的安全观,推动和平发展。在维护周边秩序方面,新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采取的是协商合作,主要是在具体问题上争取团结、寻求共识。冷战结束以后,中国坚持协商合作,同时开始积极参与、践行地区多边主义。
-摘编自石源华《论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植根传统文化和科学总结睦邻外交实践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新理念。2013年,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中国提出“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2014年,在亚信峰会上,中国提出“综合、共同、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2015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提出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些新理念为新时期中国构建周边国家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周边外交进入更加奋发有为的新阶段,中国携手周边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摘编自刘卿《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形成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的意义。(6分)
南充市高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诊)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BADCBDDBAACBAD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5分)
(1)北欧神话的特点: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神人同性;重视荣誉,珍爱美德;突出女性地位。(6分)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重视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自然性与人文性的交融;神性塑造理想化;强调集体主义与社会责任;深刻影响后世政治。(6分)
(2)不同:吸收外来宗教文化;神话体系分散多样;强调崇拜自然;重视人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分)原因:外族入侵;宗教信仰多元;人们热爱生命;尼罗河定期泛滥,农业发达;地方政治区划实力较强。(4分)
(3)启示:尊重文化多样性;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共同价值观等。(5分)
18.(12分)
2分 观点明确,简洁。
题目(2分)
0~1分 观点不成立,题目不凝练。
8~10分 史实准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论述(10分)4~7分 史实欠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不够严谨。
0~3分 史实不准确,单纯罗列史实,逻辑混乱。
示例观点:晚清铁路之争反映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
阐述:晚清时期的铁路之争,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性。从政治角度看,晚清政府的保守在铁路问题上暴露无遗。面对西方列强的压力,清政府在铁路建设问题上摇摆不定,既希望通过铁路改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又担心铁路会破坏传统社会秩序、引发民众不满。这种矛盾心态导致政府错失了推动近代化的良机。经济方面,部分地方官员、商人等利益集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铁路建设设置重重障碍,导致铁路规划难以实施,建设进度缓慢。文化层面,传统观念与近代化理念的冲突在铁路之争中尤为明显。许多保守派士人认为铁路会破坏风水、扰乱社会秩序,对铁路建设持强烈反对态度。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阻碍了新事物的传播和接受,延缓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综上所述,晚清铁路之争不仅揭示了晚清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以及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挑战;也反映了近代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克服重重困难的漫长探索之路。
19.(15分)
(1)特点: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继承中创新;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坚持主权独立原则;倡导和平合作原则。(4分)原因: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内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增强;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5分)
(2)意义: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平外交思想;创新对外交往的理念,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推动了地区的和平稳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