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阶段验收卷(一)(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阶段验收卷(一)
1.如图所示,苏美尔人在圆筒上雕刻图案,在柔软湿润的黏土上轻轻滚动圆筒,就可以复制图案,永久记录所有者的名字,由此圆筒变成“印章”。任何有财产的人携带印章,滚压出相符的印记,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利。据此可知,此时的苏美尔地区( )
①出现了贫富分化
②发明了字母文字
③进入了文明阶段
④雕刻技术领先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近代以前,西方主流学界对“民主政治”的评价普遍较低,认为它是暴民政治的代名词;但到了近代,它逐渐摆脱了这种不光彩的色调,成为政治正确的代名词与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西方向世界推广的核心价值之一。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古代雅典民主的局限及失败 B.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不断拓展
C.基督教会神学的误导性宣传 D.民主政治内涵与形式的发展
3.12世纪以后,哥特式建筑风靡欧洲,哥特式教堂就是一个向信仰者敞开的“天国的窗口”,透过玻璃花窗,上帝把他充满慈爱和柔情的目光投向诚惶诚恐的虔信者;而在教堂正中高耸的十字架上,基督痉挛的肌躯和痛苦的面容又把人的灵魂带入无尽的痛悔之中。哥特式建筑在欧洲的流行( )
A.反映出欧洲人民普遍贫困痛苦 B.体现出基督教影响欧洲的社会生活
C.是专制王权在欧洲兴起的反映 D.凸显了工业文明时代建筑艺术风格
4.下表所示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罗马法建设的若干成就。这反映,古代罗马( )
时间 成就
533年 查士丁尼命人收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编写《法学汇纂》(50卷)
533年 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
565年 法学家将534年以后查士丁尼陆续颁布的168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新法典》
A.立法过程主观性强 B.法律体系日渐完善
C.司法范围不断拓展 D.立法程序日渐复杂
5.下面是关于古代玛雅文明的相关考古材料。据此可推知,古代玛雅( )
材料 内容
在山坡地区,玛雅人利用土地的层次变化,建造了一系列阶梯状的梯田
二 在家庭农场里种植各种作物,如玉米、豆类、南瓜、辣椒和水果等,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三 玛雅人精通水利工程,他们建立了一套复杂的灌溉系统,有效地利用了雨水和河流水资源
A.面临水资源较缺乏的严峻挑战 B.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十分的明确
C.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的科学方法 D.重视农业技术和生产的可持续性
6.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两个关于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如下表。据此可知( )
① 1640年,弗吉尼亚三名契约劳工移民一起逃离种植园被捕,其中的两名欧洲白人被判延长劳役,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
② 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以契约到期为由拒绝继续服务。但因未能出示契约原件,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
A.当地司法背离普通法传统 B.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
C.黑人的人权意识逐渐觉醒 D.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发展
7.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 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 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8.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反法联盟之一的奥地利弗茨兰大公表示:"不希望秩序被乱民的暴动而打破我们原有的统治……应该将注意力更多放在法兰西的稳定之上",这主要反映出( )
A.西欧各国政治合作维持稳定关系 B.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秩序的影响
C.民主法治成为欧洲普遍政治诉求 D.反法联盟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
9.下面是根据柏林会议创造的漫画“地图上作业”,其中非洲一些国家的边界是用尺画出来的。这一做法( )
A.唤醒了非洲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 B.表明非洲各国的主权独立被承认
C.致使非洲完全沦为了欧洲殖民地 D.致使列强对非洲瓜分进程的加速
10.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关事件,由此可以得出其主要特点是( )
地区 事件
亚洲 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印尼共产党反荷兰民族大起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华夫脱运动;摩洛哥里夫地区人民起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
拉丁美洲 拉美共产党的兴起;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
A.类型、道路多样化 B.都开展了社会主义运动
C.均由资产阶级领导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1.下图为英国漫画家拉昂纳德拉温创作于1934年的漫画《可敬的比率或伦敦的海军会议》。其配文为:“这个卑鄙的家伙感到他的座位不如你们两位杰出人士的那样舒服!”(图中人物自左向右依次为英、美、日)作者的创作意图是( )
A.维护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B.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C.抨击英美的"绥靖政策" D.反对法西斯主义
12.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1856—1920年)宣称《薄伽梵歌》是印度“吠陀宗教树上所结的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他用《薄伽梵歌》论证其政治纲领的合理性。提拉克的做法( )
A.复兴了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 B.巩固了国大党的领导地位
C.打击了印度的封建顽固势力 D.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斗争
13.下表是1939年美国一项民意调查的内容。据表可知,当时的美国( )
调查问题 得票最高的选项 投票人占比
罗斯福政府做过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 23%
罗斯福政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 28%
A.民众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B.意识形态干扰政府政策
C.矛盾尖锐缺乏社会共识 D.阶层利益影响政治倾向
14.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 )
1970年:《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 1973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宣言》《关于海洋法宣言》 1976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 1979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
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15.在经历了1983年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力增长率与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这说明( )
A.美国已经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C.美国通过高科技加强了政府的职能
D.冷战结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源头
16.1988年美国在《1974年贸易法》中,对日本“钢铁、汽车、半导体”行业采取不公平措施;同时要求日本改善“结构性障碍”,对本国的经济结构、制度、商业习俗等方面做出调整,减少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阻力。这反映出( )
A.美日同盟关系破裂 B.美国经济霸权受到冲击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日本国家社会职能强化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公民看不起商业,贸易和金融是被征服民族才干的营生。在罗马共和国黄金时代,商人不能进元老院。贵族征战得来的财富都是购买土地搞大庄园。罗马超越希腊城邦政治,建立了宪制官僚体制与私法体系,塑造了早期的西方市民社会。无论是共和还是帝制,罗马都是西方大规模政治体在观念、制度、法律上的政治源流。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屋大维苦心建构的“罗马民族认同”,随着拉丁语仅停留在贵族圈里,从未抵达基层人民心里。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把罗马抛到九霄云外。
——摘编自潘岳《秦汉与罗马》
材料二:关于罗马与中国的外交联系,现在已知的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根据中国的史料记录,公元166年,安敦皇帝(自称)派代表团来到中国,而在公元226年,一位名叫秦论的罗马商人抵达了东吴孙权在南京的朝廷。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罗马帝国和中国的汉朝,古代世界这两个最伟大的帝国基本上是各行其道,几乎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英]彼得·索恩曼《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是如何解决“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这一类似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交流的特点,并指出在研究两者交流时要注意的问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独立战争的硝烟未尽,美国却已险象环生:根据1777年《邦联条例》建立的邦联国会,名为国家领导机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自身威望难以建立。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无力在外交折冲中保护美国利益,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对内,则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各州自行其是,以邻为壑、不相往来。国内经济严重萧条,国债年息高达1200万美元,而国家年收入仅20多亿美元。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邦联政府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美国建国初的宪法。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欧洲经历了两场影响重大的革命,即1848年—1849年的欧洲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前一场革命从整体上说是反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从局部上看1848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已经是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尽管这次起义只经历四天就被镇压下去了。后一场革命却取得成功,第一次建立了工人政权,开创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新世界,工人政权只坚持七十二天又失败了。在这两场革命之后,欧洲以至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都有重大发展,1864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6年解散之后,1889年又成立了第二国际,这是欧美新建立的二十几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与此同时,世界资本主义也在深广方面获得了重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下半叶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问题和世界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自从资本主义来到人间,其在给人类带来一定文明面的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展示了其野蛮的一面。一战和二战是资本主义野蛮面集中展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国进步人士如何进行有国际性组织的斗争,从而促进民族解放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便成为最紧迫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国际在1919年应运而生,期间尽管有失误,甚至是较大的错误,但有了共产党的国际联盟这一重要组织形式,就使全球共产党人能够有效联合起来,共同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革命性斗争,并对世界发展进程尤其是相关国家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刘新刚、程思富《共产国际的历史价值及其精神的时代价值—写在共产国际成立100周年之际》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成立的历史意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以前,欧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1918年12月,当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是要失败的。然而20世纪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民众情绪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的转变,并说明其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任何有财产的人携带印章,滚压出相符的印记,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利”可知,此时的苏美尔地区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故①正确;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图案,不是字母,故②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判断文明最主要的标志是国家,而国家产生的标志是阶级的出现,即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故③正确;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将苏美尔地区的雕刻技术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也就不能得出其雕刻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古代雅典民主的局限及失败,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而神学的误导性宣传,强调神而压抑人,是当时西方主流学界对“民主政治”的评价仍然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到了近代随着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在民主范围、决策形式、制度机制等方面较之古代雅典民主都有很大进步,民主政治内涵与形式都有所发展,故D项正确,A、C两项表述过于片面,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哥特式建筑体现出的基督教精神对欧洲人产生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其“风靡欧洲”说明基督教对欧洲社会生活影响巨大,故B项正确。材料仅能说明哥特式建筑反映基督教精神,与欧洲人的生活贫困状况无关,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专制王权兴起于1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哥特式建筑在欧洲流行时,欧洲尚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故排除D坝
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法学汇纂》”,“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等信息可以看出查士丁尼统治期间,罗马法体系逐渐的完备,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主观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司法范围,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立法程序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玛雅人利用土地的层次变化,建造了一系列阶梯状的梯田,这种设计既节省了水资源,又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家庭农场里种植各种作物,形成小型的生态系统,这种多样性种植不仅保证了食物来源的稳定,还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生产力;灌溉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调节水分供给,还能储存雨水以备干旱时期使用,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的稳定发展,这些都可以印证古代玛雅人十分重视农业技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涉及玛雅人建立灌溉系统,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面临水资源缺乏的严峻挑战,故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故排除B项;现代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机器,故排除C项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被判延长劳役”“被判终身为奴”可知,当时奴隶主面对奴隶逃跑和起诉的现实,并未对奴隶的身体和人身安全作出严厉处罚,而是判处他们继续延长劳役的时间,这说明当时种植园经济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比较迫切,故D项正确。材料中当地的司法机构并未对奴隶的身体和人身安全作出处罚,并未背离普通法的传统,故A项错误;北美劳动奴役伴随着美洲被发现和欧洲移民就已经开始了,故B项错误;弗吉尼亚黑人移民本来就是契约劳工,因契约到期不允许离开而起诉奴隶主属于法律允许的范围,并不能体现黑人人权意识的觉醒,故C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宗教改革使德意志陷入百年之久的战争,最终德意志分裂加剧,这说明宗教改革对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有负面影响,故选D项;A项夸大了宗教改革的影响,故排除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判断,法国大革命促使欧洲各国结成同盟,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说明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B项正确;反法联盟与法国之间存在战争,当时西欧各国政治没有维持合作稳定,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法同盟的政治诉求并非民主法治,排除C项;反法联盟认识到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威胁,并非工农群众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84年欧洲列强通过柏林会议协议,强调“占领方为有效”和“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体现出柏林会议的实质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导致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故D项正确,排除B项。A项不是柏林会议导致的直接结果,故排除;C项“完全”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0.答案:A
解析: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大部分不属于社会主义运动,排除B项;印尼共产党反荷兰斗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等斗争并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排除C项;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结合漫画标题和说明性文字中对日本带有明显影义色彩的措辞可知,作者站在一战后既得利益者和英美盟友的立场上,捍卫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实际格局,故A项正确。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国家主要是德国,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作者抨击英美“馁靖政策”和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意图,排除C、D两项。
12.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他用《薄伽梵歌》论证其政治纲领的合理性”结合所学可知,提拉克利用印度传统的文化去解释其政治纲领的合理性,有利于民众理解这一纲领,从而推动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提拉克利用《薄伽凭歌》论证其政治纲领,只用《薄伽梵歌》不可能复兴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提拉克利用《薄伽梵歌》论证其政治纲领,没有涉及国大党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印度变国大党的政治目标主要是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并不针对印度封建势力,排除C项。
13.答案:D
解析: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通过运用政府税收的部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恢复经济,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过程,而23%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不受欢迎的新政措施,由于这部分受访者是高收入阶层,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被用来搞救济和公共事业了,28%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受欢迎的新政措施,由于这部分受访者是从中受益的人,属于低收入阶层,结合上述分析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939年的民意调查,两个数据代表两个不同的收入群体的利益,他们在罗斯福新政中的处境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感觉,当时美国不同阶层利益影响了政治倾向,D符合题意。民众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从材料中无法推知且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意识形态对政府政策执行的干扰,故排除B;不同阶层存在矛盾,但是在经济危机面前有战胜危机的共识,故排除C。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不同时期的文件名称可知,文件不仅涉及经济合作,还包括政治领域的内容,排除A项;文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宗旨和原则是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和非集团,而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实现其宗旨的重要保障,故选B项;二战后亚非拉的许多国家逐渐获得民族独立,20|世纪70年代,民族独立已经不是主要目标,排除C项;不结盟国家奉行独立自主而不是一体化,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可知,美国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即知识经济,说明资本主义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故选B项。
16.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内容反映了美国对日本贸易上采取不公平措施,以“减少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阻力”,这本质上反映出日本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经济霸权造成了冲击,B项正确;美日同盟一直没有破裂,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排除C项;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均是维护自身国家的国家利益,材料无法体现日本国家社会职能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1)主要方式: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建立了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政治制度;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推行贵族政治。
解决方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推动“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推行户籍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特点:交往较少;有官方也有民间往来。
问题:注意中外史料的相互印证;注意实物与文献的鉴别与印证等。必刷考点·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
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方式,据材料一“罗马公民看不起商业,贸易和金融是被征服民族才干的营生……都是购买土地搞大庄园”可知重视农业,轻视商业;据材料一“建立了宪制官僚体制与私法体系,塑造了早期的西方市民社会”可知建立了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政治制度,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据材料一“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可知推行贵族政治。第二小问解决方法,结合所学秦朝政治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可知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推动“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推行户籍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关于罗马与中国的外交联系,现在已知的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可知交往较少;据材料二“公元166年,安敦皇帝(自称)派代表团来到中国,而在公元226年,一位名叫秦论的罗马商人抵达了东吴孙权在南京的朝廷”可知有官方也有民间往来。第二小问问题,结合所学历史研究方法可知要注意中外史料的相互印证,注意实物与文献的鉴别与印证等。
18.答案:(1)困境:邦联政府软弱无力;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引发农民反抗;对外无力维护美国利益;对内无法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国内经济萧条,政府无力偿还债务。
(2)评价:积极: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的理想;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国家利益;防止了专制出现,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消极:是资产阶级民主,具有阶级性;存在严重的种族、社会歧视问题。
解析:(1)困境:从材料“根据1777年《邦联条例》建立的邦联国会,名为国家领导机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自身威望难于建立。”“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各州自行其是,以邻为壑、不相往来。”得出邦联政府软弱无力;“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得出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引发农民反抗;“对外,无力在外交折冲中保护美国利益,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得出对外无力维护美国利益;“对内,则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得出对内无法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国内经济严重萧条,国债年息高达1200万美元,而国家年收入仅20多亿美元”得出国内经济严重萧条,政府无力偿还债务。
(2)评价:由材料“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有利于防止专制出现,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的理想;由邦联制转变为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国家利益;“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说明存在严重的种族、社会歧视问题。
19.答案:(1)特点:建立自己的政权;建立国际性政党组织。
背景: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欧洲社会矛盾激化;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2)意义: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推动了世界共产党的团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第一次建立了工人政权,开创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新世界,工人政权只坚持七十二天又失败了。”得出建立自己的政权;根据材料一“1864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6年解散之后,1889年又成立了第二国际,这是欧美新建立的二十几个社会主义成充的国际联合组织。”得出建立国际性政党组织。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欧洲社会矛盾激化、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就使全球共产党人能够有效联合起来,共同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革命性斗争,并对世界发展进程尤其是相关国家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推动世界共产党的团结、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
20.答案:(1)原因:一战严重破坏了欧洲的社会经济;一战使民众对于欧洲的政治经济制度失去信心;美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2)态度:由怀疑到认可。
影响:为欧洲一些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1914年以前,欧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战争的浩劫”可得出:一战严重破坏了欧洲的社会经济;一战使民众对于欧洲的政治经济制度失去信心。根据材料一“广大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美国总统威尔逊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以及“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美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2)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二中“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是要失败的”“20世纪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可得出: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由怀疑转变为认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得出:为欧洲一些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阶段验收卷(一)(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