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B卷)(答案)

雅礼教育集团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
历史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在其兴盛时期,汇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荀子、孟子都在稷下学宫停留或者学习过,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许多学者受到上大夫的待遇。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各国私学兴盛 B.文化交流频繁 C.专制王权的兴起 D.官僚政治的出现
2.秦代民田占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有爵者实行赐田制,二是对无爵者实行授田制。无论是赐田制还是授田制,皆为土地私有制。该政策的推行( )
A.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B.推动国家统一的实现
C.打击了地方贵族势力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3.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 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4.宋太宗君臣谋划打败辽朝之后,在东北地区要建立的秩序是“奚、霫、渤海之国,各选重望亲嫡,封册为王……得奚、霫、渤海以为外臣,乃守在四夷也”。据此可知( )
A.太宗意图占领上述游牧民族的地区 B.太宗意图构建宋朝独尊的华夷秩序
C.渤海已经归属北宋政治版图 D.北宋已经放弃收复幽燕
5.1681年,康熙北巡塞外,蒙古诸部将原喀喇沁、敖汉等部的游牧地献给清廷,康熙在此地建木兰围场(见图)作为皇家狩猎场。史书记载,自1683年至1820年在木兰围场共举行狩猎活动105次。木兰围场的设立( )
A.有巩固北方边防的政治目的 B.对提升军队战斗力成效卓著
C.旨在传承蒙古骑射文化传统 D.说明清廷重视锻炼人的体魄
6.光绪帝1898年颁布上谕称:“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着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酌核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此上谕( )
A.意在以自主开放来应对侵略 B.意在全面推行维新变法
C.力行改革来推进中国近代化 D.表明帝后两党矛盾激化
7.1902年以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出现了商业会议公所、商务公所等组织。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要求凡属商务繁盛地区,皆宜成立商务总会。此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将原来的商务公所改为商会,其他地方的商会也纷纷建立。商会的出现( )
A.表明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近代化潮流 B.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C.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D.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8.1911年12月5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向英国政府报告:“中国所有口岸的海关税收现已完全置于海关税务司的控制下,供偿付和赔偿之用。”27日,英国第3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说:“各地革命政府都已确认自己的义务,把关税全部汇解总税务司账内,清政府也把北方各口岸税收交给税务司管理。”这表明( )
A.辛亥革命取得了英国政府支持 B.英国意图维持在华的独霸地位
C.关税主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D.政局变化未触动英国在华利益
9.据“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农会会员人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600 27.3
全国 981442 100 9153093 100
A.两湖地区土地革命迅速发展 B.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C.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D.革命形势的发展影响农民运动
10.如表为近代中国政府收回部分租界的时间和相关事件。据此可知( )
收回时间 收回租界 强租国 相关事件
1917年8月 天津、汉口 德国、奥地利 中国对德奥宣战
1924年8月 天津、汉口 苏联 苏联成立
1927年2月 汉口、九江 英国 北伐战争
1929年11月 镇江 英国 北伐战争
A.清政府善于利用国际形势维护主权 B.国民革命驱逐了外国侵华势力
C.中国政府和人民主权意识不断提高 D.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11.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强调指出:“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据此分析,该措施强调( )
A.发挥政府协调经济建设作用 B.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C.政府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D.全面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12.据图分析,1929—1932年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B.共产国际的正确指导
C.列强忙于应对大萧条 D.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13.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 )
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B.导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失败
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14.抗战胜利之初,中共领导解放区进行教育改革,在坚持“干部教管第一”的原则下,加授有关军事常识、军事训练等内容。1948年,不少地区提出建立初小、高小、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五个阶段的学制系统。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B.教育目的从军事转变到社会经济
C.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 D.中共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的急迫性
15.1949年1月,蒋介石请求美苏英法4大国出面调停内战。1月10日,国民政府发给苏联的函件被斯大林转发给了毛泽东,并将他们草拟的复文也转发了过来,征求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第二天就给斯大林回电,并提出复文拟定稿。斯大林的这一做法表明( )
A.苏联对蒋介石政权仍然抱有幻想 B.国民党政权已面临“四面楚歌”
C.苏联建立了与中共情报共享机制 D.中共获得了苏联极高的信任度
16.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从西方国家引进一些化纤、化工、石油、冶金、矿山、电子和精密机械等方面的设备和技术,从1960年到1966年,共计用外汇2.8亿美元。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化建设已开始 B.已经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C.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D.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代三级地方行政区划,首为路,初期有15路,最多时发展到26路;路下设府、州、军、监(宋初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由中央直接统领府、州、军、监),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的州以及京都、陪都所在地,军是冲要之地,监是有矿产之地,府、军、监与州的级别相同,宋全盛时有4京府、30普通府、254州、63监;再下是县,全盛时有1234个县。这个时期县以下都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其划分主要以户口多少为标准。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元朝行省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并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模式内。行省虽然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统摄的作用,但是在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群官中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行御史台与廉访使司所构成的地方监察网络,构成了防范行省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三级行政区划细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元代行省权力”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专门成立了人民出版社,并提出要翻译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全书15种,列宁全书14种,共产主义者丛书11种及其他书籍9种。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中,先后翻译出版了《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有意识地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进行了集中翻译。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翻译与传播的特点和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06—1931年中国机器进口种类分类情况如表所示。
时间 机器分类
1906—1909年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机器及配件
1910—1922年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织造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
1923—1931年 纺织厂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发电厂机器,他类机器及其零件,订书切纸机器,抽水机器,车床机
——摘编自武强《近代中国机器进出口贸易与区域工业差异的分析》
材料二 正是凭着高超的手工技术,我国机器制造业生产出了最初的工作机和动力机。如上海勤昌机器厂仿造的第一台12匹马力卧式冲灯柴油引擎的“制造完全依靠协作”。宝昌铜铁机器厂“曾承包手工制造不少别克汽车的铁皮车身,质量较进口货并不逊色”。以制造缫丝机为主要业务的钧昌机器厂,“年产缫丝机千台以上,为了增加产量,适应缫丝厂大量需要的要求,大部配件都外包协作,如缫丝机的生铁台面,由翻砂厂代铸,铜盒由铜锡店协作,水箱锅炉水管分包于冷作”。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我国传统手工技术的补充,我国早期民族机器制造工业的起步将会更加困难重重。
——摘编自彭南生《论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的互补关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在服务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至1952年,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主要围绕没收官僚资本、清查敌伪财产、扶持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重新登记发证、协调公私关系、严格规范经营范围、稳定市场物价等方面展开。1953年至1956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登记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对在流通领域中从事粮、棉、油、布等重要行业经营活动的私营企业,停止办理开业登记;对其他一些私营工商业和在整顿中不合格的企业,在登记机关的指导下,进行了关、迁、并、转。1978年以来,企业登记管理工作逐步恢复。2013年12月,《公司法》再次修订,废除了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取消了验资要求和证明。由于放宽了对公司注册资本的限制,国内有的地方出现了“1元公司”和将新注册企业的出资年限设定为100年的现象。
——摘编自施天涛《公司资本制度改革:解读与辨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机器工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机器工业发展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49—1956年我国私营企业管理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创作时间 歌名 歌词(其中部分歌词为节选)
1912年 《五旗共和歌》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26年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1935年 《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43年 《解放区的天》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呼嗨嗨,一个呀嗨,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呀呼嗨一个呀嗨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1982年 《我的中国心》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2016年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
依据材料中列举的不同时代的中国歌曲,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对歌词中包含了的丰富历史信息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雅礼教育集团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B A B D B C D D C A C D C A
1.C【解析】据材料“曾侯乙编钟上的一句铭文……《左传》中记载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在乾溪之役(楚国内乱)众叛亲离”可知,文物属于实物史料,《左传》属于文献史料,相互佐证既有利于史料证伪,也有利于还原历史事实,C项正确;文物与文献是否可靠要经过考证,排除A项;曾国建国于何时材料未提到,排除B项;题干信息中唯一提到的战争“乾溪之役”属于楚国内乱,排除D项。故选C项。
2.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通过赐田和授田,发展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A项正确;秦代指秦朝统一后的历史时期,排除B项;打击了地方贵族势力与“对有爵者实行赐田制”不符,排除C项;赐田和授田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A项。
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姓氏簿状》和《十八州谱》的修订,是为了突出世家大族的特殊地位,进而维护其特权,反映了这些措施深受门阀制度的影响,B项正确;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崩溃瓦解,排除A项;门阀政治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治国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
4.A【解析】根据材料“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可知,设立三省的目的是相互监督,避免出现决策的失误,体现了政治体制中蕴含着理性色彩,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君主专制的干涉,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政治体制中蕴含着理性色彩,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5.B【解析】根据材料,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可知,宋代从皇宫到文人雅士都喜爱民间斗茶,表明宋代的社会生活普通化、大众化,体现了宋代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A项;茶叶在全国普遍种植表述太绝对,有的地方不适宜种植茶叶,排除C项;由材料“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可知文人雅士也是斗茶阶层之一,看不出引领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6.D【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契丹政权灭渤海国,对女真等部族羁縻统治,仿其旧制建东丹国,命东丹国西迁等,加快了与东北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与“东疆部族纷纷主动臣服”等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契丹政权与东北等部族均为游牧民族,排除B项;灭渤海国、迁东丹国,实行羁縻统治等,削弱而非加剧了民族政权对峙,排除C项。故选D项。
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后期陆续向各地派遣总督、巡抚,统驭三司,总揽地方权力,督抚的设置主要是对地方权力的整合,有利于迅速解决三司分权带来的弊端,高效处理地方事务,提高行政效率,B项正确;明朝三司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而督抚的设置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元朝已经确立行省制度,排除C项;督抚制度是对地方管理制度的调整,不能说是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8.C【解析】根据材料“《天下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国内主要水陆交通要道”及所学可知,明末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记录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并且在市面上出版了相关图书,适应了当时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地理知识受到关注,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商人支持出版事业,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经世致用一词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萩、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C项。
9.D【解析】根据材料“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并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个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促使了思想上的变化,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排除A项;李贽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并不是近代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李贽对理学的批判,不能得出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0.D【解析】通过奏折制度,皇帝可以更好地知晓地方的事务,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D项正确;奏折制度并不会降低效率,排除A项;奏折制度并未赋予中央决策权,排除B项;C项与奏折制度无关,排除。故选D项。
11.C【解析】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中国棉花出口大幅增长,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日益普遍,这一现象说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后,棉纺织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传统自然经济日益解体,C项正确;材料提及棉花出口量增大,洋棉纱进口增多,不能说明中国整体贸易逆差问题,排除A项;材料说明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列强资本才大量输入,排除D项。故选C项。
12.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议定的章程中,要求各国多派兵轮进入长江等处需要与中国督抚商允,否则百姓破坏,中国不认赔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冲击了列强的侵略,A项正确;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排除B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态度没有改变,八国联军侵华就是例证,排除C项;晚清时期虽然有中央权力下移,但未出现地方割据,排除D项。故选A项。
13.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民国六年七月”可知,这是1917年,从漫画人物形象以及“莴葳”,可以判断出漫画讽刺的是张勋复辟事件,而张勋复辟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理念广泛传播,C项正确;1912年清政府就已经灭亡,排除A项;袁世凯复辟时间是在1915年,民国四年,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开始时间是在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D【解析】依据材料“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民运动却停滞不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进行到湖南、湖北,这些地方的农民运动就发展迅速,体现的是革命形势对农民运动的影响,D项正确;土地革命是我党在根据地进行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革命政权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民大革命对农民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5.C【解析】材料中的两个政治事件是指会宁会师和西安事变,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完成,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其共同点是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两者积聚了抗日救亡力量,C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排除B项;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6.A【解析】《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使解放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参军和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完成才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解放区的土改并未直接促成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到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进攻的新态势,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6分,共52分)
17.(1)示例
情节一:燕山居民和东京一样重视元宵节;燕山酒楼在规模、经营方式上与东京相似;服饰、娱乐也受到了北宋习俗的影响;东京人移居燕山,与女真人杂居等。
历史特征:两宋时期民族交融加深。
认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没有中断,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稳定;各民族杂居,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影响;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情节二:杨思温姨夫“在燕山开店”;秦楼规模大,营业时间长;城市娱乐生活丰富等。
历史特征:宋元时期城市兴盛。
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活跃,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城市的兴盛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生活及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推动了宋词、元曲、话本等市民文化的发展。
(每个情节1分,历史特征1分,认识4分)
(2)宋元话本属于文献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材料中提及的《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既能体现宋元时期政权并立的背景之下各民族的冲突与交融,又能展示城市经济的繁盛,对于研究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话本属于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虚构性,有艺术加工成分,需要找寻其他类型史料与之相互印证。
(史料类型1分,简要分析价值3分,指出局限性2分)
18.(1)内容差异:
①中方官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原意进行翻译,而是进行了夸大、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如“素沐皇恩”“惶恐不安”等;(2分)
②英方的原意“为了……树立友谊”,体现出平等观念、中方的翻译将英方称“夷”、以及“表慕顺之心”等体现出等级差异;(2分)
③英方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商业关系”,而中方翻译稿则说是“带有贵重贡物”“贡使”“施恩远夷”等,体现朝贡关系。(2分)
(2)对差异的理解,可以与其所处的背景、影响等方面回答;或者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政策等方面理解。
可参考范例:
两份译文的差异体现出的是文明的迥异:英国正处于工业文明开始时期,而中国正处于农业文明的最后辉煌时期。
英方要表达的原意是:“为了增进……商业关系”,这是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积极向外拓展,借助工业革命向外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而中方翻译成:“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并且中方官员翻译普遍存在夸大现象,这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朝贡贸易体制、闭塞的封建小农经济与闭关锁国政策造就了天朝上国的虚骄自大心态。
英方的原意体现出平等观念、中方的翻译体现出等级差异、体现了中西方对外政策与思想文化的不同:中国长期闭关锁国、而西方积极对外扩张;中国的思想禁锢、封闭无知,未能及时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本国带来的威胁。而西方在城市复兴,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崇尚自由、平等的思想,这都使得中西方的译文在措辞上产生很大的不同。
中国统治者固步自封的保守心态虽在短期内起到了自我保卫的作用,但长远来看严重影响了中国发展进程,为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埋下隐患。反观英国积极扩张,顺应历史潮流,逐渐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外交抉择,所表现出的不同思想与文化差异浓缩在这封简短书信的不同“译本”当中。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启示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12分,其中观点2分,论述8分,逻辑2分)
19.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步步紧逼,西学东渐不断深入,晚清政府面临着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
从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来看,新式学堂分为语言学堂、技术学堂、军事学堂三种类型。这一时期的新式学堂绝大多数是应外交、国防建设的需要而产生、有鲜明的针对性。
从分布地区来看,新式学堂大部分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内陆城市多为交通枢纽、工商业重镇及军事要冲,与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和西方文化冲击影响的总体态势大致相合。
从创办者来看,几乎都是清政府的重臣要员。创办新式教育,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而且意味着对旧传统的偏离和挑战、会遇到顽强的抵制,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人物的倡导和支持。
晚清新式学堂的创设,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和国内各项新式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新式学堂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各自为政,难成系统,仍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体现。
(16分,其中背景2分,论述12分,评价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B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