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D2.C3.A4.B5.A6.C7.A8.D9.D10.A11.B12.B13.D14.A
15.C16.C17.B18.C19.D20.B21.D22.B23.C24.A
25.(1)特点:强制性;掠夺性;军事性。(6分)
(2)原因:日本在华的货币流通较少;掠夺占领区资源,以战养战的需要;驱逐、击退法币的动
机;防范战争对本土金融秩序的冲击。(6分,答出三点即可)
26.(1)原因:保障欧洲安全的考虑;美国控制欧洲,维护其在欧洲的核心利益的需要;美国建立
单极世界,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制约俄罗斯的考量。(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①对象不同:北约东扩主要针对和制约俄罗斯,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和发展不针对任
何国家:②目的不同:北约东扩主要是美国出于维护其在欧洲的核心利益和实现其单极世界
目标的需要,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则旨在增进睦邻友好,维护地区安全和促进经贸合作;③实
质不同:北约东扩实质是美西方军事同盟的扩大,威胁地区和世界和平,上海合作组织的扩
员是对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有利于促进地区合作和地区和平稳定。
(8分,从两个角度回答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7.(1)同:原有的法律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法律成果;规定的内容符合时代
发展要求。(2分,答出两点即可)
异:罗马法的内容主要涉及经济和民事,美国联邦宪法的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制度;罗马法主
要维护的是奴隶制贵族的利益,美国联邦宪法主要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4分》
历史价值:罗马法是发展较为完备、内容比较成熟的法律典章,也是近代西方法律的重要渊
源;它所蕴含的“人人生而平等”等法律观念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2
分,答出一点即可)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的联邦共和制是各方妥协的产物,体现了人民主权与
共和原则以及三权分立与制衡的特点,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政权;为美国未来的政治、经济
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答出一点即可)
(2)启示:法律的演进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根据本国国情不断完善和发
展法律体系,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8.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关税的征收受到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2分)
阐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于是出现关市重征的现象,商业的发展受
到抑制。汉初,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一度免除关税,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汉武帝
时期,政府重新强化对经济的控制,为解决财政困难,又重征关税。唐宋时期,政府鼓励海外
贸易,设立市舶制度管理海外贸易,所征关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明清时期,政府采
取闭关自守政策,严格限制海外交往,以致明代取消市舶司,清代前中期仅保留广州海关,阻
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8分)》
总之,关税的征收是政府财税制度的组成部分,在不同时期受到政府不同经济政策的影响。
(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4-60C+高三历史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
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商王朝始终强调自己“君权神授”,但是代表着“天命”的王权却被无情地推翻了。因而,这
圜
种“天人关系”不得不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即“殷周之变”:从“君权神授”到“以德配天”。这种
变化表明,西周统治者
如
A.注意减轻百姓的赋税
B.具有初步的民主思想
C.与贵族共同治理国家
D.认识到德治的重要性
的
如
2.“觚”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这样既增加
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下图所示)。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其道”
长
“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
区
射
杯
方形感(仿西周早期形制)
圆形觚(春秋战国之际)
智
A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
B.得益于铸造技术的进步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D.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
3.在秦统一前后的官吏教本中,政府对官吏提出了“审智民能,善度民力”和“喜为善行”的道德
要求,并要求官吏做到“宽俗忠信”“慈下勿陵”,更将褒扬行善风尚作为官吏的治政职责。这
表明秦国(朝)
A.注重官员的道德修养
B.官吏考核体系完善
C.治理理念杂糅儒家思想
D.统治思想发生变动
4.《后汉书》记载,南阳大庄园主樊重“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经济林木),时人嗤之,然积以岁
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累积的财富难以计数),而赈赡宗族,恩加乡
郭
闾…县中称美,推为三老”。这段记载
A.反映了庄园的自给自足特征
B.可用于研究豪强势力的崛起
C.是地方官把持选官权的见证
D.证实了宗族是社会救济主体
【高三历史
第1页(共6页)】
·24-60C·
5.下图所示为考古发现的唐代造型各异的胡商俑。这可用于说明唐代
A.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
B.胡人生活普遍汉化
C.文化繁荣且兼收并蓄
D.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6.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诏:各知府公事须知州等长吏与通判共同签署方可实行,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此诏书旨在
A.削弱州府权力
B.把财政权收归中央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7.明成祖即位当年(1402年)八月,特派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广、杨荣、杨士奇等七人入午门值文
渊阁,参预机务,此后常设秘书官员,渐有“内阁”之称。内阁中的官员一般以“某殿或某阁大
学士”作为官职名。此时的内阁
A.对朝政有着重要影响力
B.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C.逐渐侵夺了六部的职权
D.总揽朝政且权倾一时
8.1656年,荷兰使臣携带表文和贡物来华觐见,要求“凡可泊船处,准我人民在此贸易”。顺治帝
准其“八年一次来朝”,且“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携货物在馆交易,不得于广东海上私自货卖”。康
熙二年(1663年),“荷兰国助剿海逆,并请贸易,奉旨,著二年贸易一次”。这表明清初
A.海禁政策日渐松弛
B.海上走私活动猖獗
C.统治危机主要来自海上
D.延续了传统的贸易体系
9.19世纪60年代以来,清朝中央在保持对地方督抚任免及对重大军政举措和地方财政收支有
效调控的前提下,允许督抚在地方治理上拥有过去所不具备的便宜行事权,如招募兵勇,增设
税种,兴办军用、民用事业等,由此导致区域化集中主义的出现。据此可推知,晚清
A.中央积极扩大地方事权
B.地方自治运动蓬勃发展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国家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10.1876年,清朝与英国签订了《烟台条约》,其中有赔款、通商、派软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
命驻英公使等条款。派驻英国的郭嵩焘被时人视为“汉奸”。这说明当时
A.社会上守旧氛围浓厚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洋务运动的收效甚微
D.天朝上国迷梦已破碎
11.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谈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如
下图所示):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
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此漫画反映出
A.君主立宪势力非常强大
B.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
C.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D.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24-60C·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