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0秋 莱州市期末)“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2.(2019秋 南宫市期末)下列关于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艺术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
A.王羲之﹣﹣《兰亭序》 B.顾恺之﹣﹣《洛神赋图》
C.祖冲之﹣﹣《大明历》 D.贾思勰﹣﹣《水经注》
3.(2018秋 榆林期末)如图人物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科学家,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有( )
①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②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相差50秒
③写有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一书
④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8秋 永州期末)书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它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这部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史记》
C.《齐民要术》 D.《大明历》
5.(2018秋 福绵区 期末)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如图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政权分立 D.江南的开发
6.(2018秋 东坡区期末)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下列现象中,与当时史实不符的是( )
A.“胡”“汉”观念浓厚,民族隔阂与偏见增强
B.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
C.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
D.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7.(2018秋 大石桥市校级期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我国( )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8.(2018 黔南州)如图所列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家争鸣 B.秦始皇巩固统一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9.(2017 连云港)如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10.(2015 呼和浩特)《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数学著作 D.农学著作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2019秋 龙江县月考)南朝杰出的科学家,谁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是 。
12.(2019秋 勃利县期末)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 》。
13.(2019 景泰县校级一模)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与汉人通婚﹣﹣ 。
三、辨析题(共2小题)
14.(2018秋 瑶海区期末)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判断对错)
改正:
15.(2018秋 阜阳期末)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迁都建康。
判断: 改正:
四、材料题(共2小题)
16.(2019 法库县校级模拟)甘肃嘉峪关出土了大量魏晋墓碑画,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注:图一、图二,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图三、图四: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
(1)根据图片及文字叙述,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四幅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
17.(2018秋 灵宝市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下昭,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王颁布诏令,认为:“北方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魏国宗室的祖先出自黄帝一脉,以土德称王,所以称姓氏为拓跋氏。土,颜色为黄色,乃是万物之元,所以应该改姓为元氏”)
﹣﹣《资治通鉴》
(1)此材料中“魏主”是何人?反映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由原来什么姓改为什么姓?
(3)“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4)“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五、解答题(共2小题)
18.(2018秋 潼南区期末)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请回答:
(1)公元前60年,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标志是设置了什么?
(2)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包括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3)魏晋以来至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民族心理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北方民族大交融有何重大意义?
19.(2018秋 安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回答: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3)“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0秋 莱州市期末)“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解析】“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祖冲之。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但又不盲从。后来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也命名为“祖冲之之星”。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故选:C。
2.(2019秋 南宫市期末)下列关于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艺术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
A.王羲之﹣﹣《兰亭序》 B.顾恺之﹣﹣《洛神赋图》
C.祖冲之﹣﹣《大明历》 D.贾思勰﹣﹣《水经注》
【解析】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南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贾思勰﹣﹣《水经注》的搭配是错误的。
故选:D。
3.(2018秋 榆林期末)如图人物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科学家,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有( )
①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②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相差50秒
③写有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一书
④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人物是祖冲之;与他有关的有①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②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相差50秒。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故选:A。
4.(2018秋 永州期末)书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它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这部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史记》
C.《齐民要术》 D.《大明历》
【解析】书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它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这部著作是《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选:C。
5.(2018秋 福绵区 期末)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如图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政权分立 D.江南的开发
【解析】依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由图片“胡人牛耕图”可以看出,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中原文化,学会了农耕生活,由图片“胡床”“方凳”可以看出,中原人民接受了接受了少数民族文化,因而三张图片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史实。
故选:A。
6.(2018秋 东坡区期末)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下列现象中,与当时史实不符的是( )
A.“胡”“汉”观念浓厚,民族隔阂与偏见增强
B.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
C.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
D.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这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很大的关系。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7.(2018秋 大石桥市校级期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我国( )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解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的景观,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写照。
故选:B。
8.(2018 黔南州)如图所列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家争鸣 B.秦始皇巩固统一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题干给出的知识卡片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由于平城气候干旱,所产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而且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故选:D。
9.(2017 连云港)如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解析】《水经注》是我国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祖冲之是南朝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故选:A。
10.(2015 呼和浩特)《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数学著作 D.农学著作
【解析】《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著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2019秋 龙江县月考)南朝杰出的科学家,谁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是 祖冲之 。
【解析】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故答案为:
祖冲之。
12.(2019秋 勃利县期末)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 齐民要术 》。
【解析】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答案为:
齐民要术。
13.(2019 景泰县校级一模)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与汉人通婚﹣﹣ 北魏孝文帝改革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主要内容: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故答案为: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辨析题(共2小题)
14.(2018秋 瑶海区期末)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 (判断对错)
改正: √
【解析】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5.(2018秋 阜阳期末)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迁都建康。
判断: × 改正: 建康改为洛阳
【解析】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贵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建康改为洛阳。
四、材料题(共2小题)
16.(2019 法库县校级模拟)甘肃嘉峪关出土了大量魏晋墓碑画,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注:图一、图二,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图三、图四: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
(1)根据图片及文字叙述,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服饰的融合
信息点二: 食品的融合
信息点三: 生产方式的融合
(2)四幅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
【解析】(1)根据图片及文字叙述“图一、图二,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图三、图四: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可知,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有:服饰的融合;食品的融合;农业的融合。
(2)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题干四幅图片内容“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采桑图”“牛耕图”可知,这些说明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故答案为:
(1)信息点一:服饰的融合;信息点二:食品的融合;信息点三:生产方式的融合。(写出三点即可)
(2)北方民族的融合。
17.(2018秋 灵宝市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下昭,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王颁布诏令,认为:“北方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魏国宗室的祖先出自黄帝一脉,以土德称王,所以称姓氏为拓跋氏。土,颜色为黄色,乃是万物之元,所以应该改姓为元氏”)
﹣﹣《资治通鉴》
(1)此材料中“魏主”是何人?反映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由原来什么姓改为什么姓?
(3)“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4)“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解析】(1)依据材料”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材料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2)根据材料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主”孝文帝的姓由姓拓拔改为姓元。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的其他汉化的措施是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和礼法。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故答案为:
(1)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
(2)由姓拓拔改为姓元。
(3)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和礼法。
(4)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五、解答题(共2小题)
18.(2018秋 潼南区期末)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请回答:
(1)公元前60年,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标志是设置了什么?
(2)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包括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3)魏晋以来至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民族心理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北方民族大交融有何重大意义?
【解析】(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包括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
(3)魏晋以来至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民族心理上的变化表现在“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方民族大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西域都护。
(2)促进了民族交融。
(3)变化:“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意义: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018秋 安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回答: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3)“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解析】(1)依据材料内容“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是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
(2)孝文帝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
(3)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故答案为:
(1)孝文帝,孝文帝改革.
(2)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3)巩固了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上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