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12×3=36分)
1.(3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dm
B.一节课的时间是45 min
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mm
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 m/s
2.(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3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4.(3分)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小红骑的自行车
C.路旁的树木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5.(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D.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6.(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7.(3分)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动
8.(3分)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河面上形成雾
C.深秋,草地上形成霜
D.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9.(3分)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  )
A.都属于汽化
B.都属于液化
C.一个属于汽化,一个属于液化
D.一个属于液化,一个属于凝华
10.(3分)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的烤一烤,然后伸进口腔内,这是因为(  )
A.消毒
B.加热,使得病人口腔感到温暖
C.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产生液化现象
D.防止口腔中的水分产生汽化现象
11.(3分)一支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12.(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B.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甲车前进了20m
二、填空题(19×1=19)
13.(2分)如图是某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表,由表可知该轿车的行驶速度是    km/h.以此速度匀速行驶180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是    h。

14.(2分)小明和小华一起坐观光车游玩,小明说小华是静止的,则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而小华却说,他和小明都是运动的,则小华选择的参照物是    。
15.(2分)为了方便彼此间的交流,国际上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测量单位体系,叫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填写中文名称);“米每秒”是    (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基本单位。
16.(4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00cm=   m;
(2)360s=   min;
(3)2m/s=   km/h;
(4)18km/h=   m/s。
17.(4分)探究声现象。
(1)将音叉插入水中,水面平静,敲击音叉,之后将其插入水中,水花四溅,如图甲。这个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
(2)如图乙,数击右边的音叉B,左边完全相同的音A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3)若在月球上分别做图甲、乙所示两个实验,   看到水花四溅,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弹起,由此分析可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借助工具    听到声音。(均选填“能”或“不能”)

18.(2分)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19.(3分)利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时,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从周围    变成气体,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个过程水蒸气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三、实验题(14×2=28)
20.(10分)“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    些(选填“大”或“小”)。
(4)小车从A点到C点运动了    s,它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cm/s。
21.(10分)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   ℃,第7分钟处于   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22.(8分)某实验小组用一把钢尺、示波器、话筒等仪器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装置如图,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②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③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用和步骤②中同样大小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1)拨动钢尺,钢尺才能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通过步骤③可以研究声音的    和    的关系。
(3)实验的三个步骤中,实验小组记录的波形如甲、乙、丙三个图所示,按照步骤从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甲、乙
四、简答题(3分)
23.(3分)冬天将至,寒冬的早上,我们能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问这美丽的“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形成的?请你解释“冰花”形成的原因?
五、计算题
24.(8分)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多少,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5.(6分)船上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1500m/s的速度从海面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6s声呐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这种方法叫回声测距。
(1)海底的深度为多少?
(2)利用这种方法能不能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12×3=36分)
1.(3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dm
B.一节课的时间是45 min
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mm
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 m/s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在40~50min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8.5cm=185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在18km/h=18×m/s=5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C错误,D正确;
(2)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
故选:D。
3.(3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
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15m/s;
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
因此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运动员、汽车、羚羊,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3分)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小红骑的自行车
C.路旁的树木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解答】解:
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红之间的位置肯定没发生变化,只有和她自己骑的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迎面走来的人、路旁的树木、从身边超越的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ACD错误。
故选:B。
5.(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D.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故C错误;
D、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D错误。
故选:A。
6.(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解答】解:A、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被人听到,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人耳听到,故A错误;
B、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
C、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故C错误;
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7.(3分)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动
【解答】解: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声音马上消失。
故选:D。
8.(3分)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河面上形成雾
C.深秋,草地上形成霜
D.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解答】解:A、河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A正确。
B、河面上形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草地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D、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9.(3分)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  )
A.都属于汽化
B.都属于液化
C.一个属于汽化,一个属于液化
D.一个属于液化,一个属于凝华
【解答】解: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由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B。
10.(3分)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的烤一烤,然后伸进口腔内,这是因为(  )
A.消毒
B.加热,使得病人口腔感到温暖
C.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产生液化现象
D.防止口腔中的水分产生汽化现象
【解答】解: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故选:C。
11.(3分)一支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解答】解: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不可能自己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会下降。用这支体温计测38℃及以下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8℃,用它测39℃的病人时,则可以升温到39℃.由此可知,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故选:C。
12.(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B.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甲车前进了20m
【解答】解:A.第一个图像是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可知甲、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乙的速度:
==5m/s,
==2.5m/s,
由甲、乙的速度可知,甲车一直在乙车前面,故A正确;
B.第二个图像是速度时间图像,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的速度为v丙=4m/s,故B正确;
C.由AB可知,所以乙车的速度最小,故C正确;
D.经过5s甲车行进距离为:
s甲=v甲t甲=5m/s×5s=25m,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19×1=19)
13.(2分)如图是某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表,由表可知该轿车的行驶速度是  90 km/h.以此速度匀速行驶180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是  2 h。

【解答】解:据图可知,小轿车速度为90km/h,用此速度行驶180km的路程;
根据公式v=可知需要的时间:
t===2h。
故答案为:90;2;
14.(2分)小明和小华一起坐观光车游玩,小明说小华是静止的,则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观光车(小明) ,而小华却说,他和小明都是运动的,则小华选择的参照物是  地面 。
【解答】解:(1)小华相对于小明和观光车,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
(2)相对于地面来说,小明和小华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观光车(小明);地面。
15.(2分)为了方便彼此间的交流,国际上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测量单位体系,叫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填写中文名称);“米每秒”是  速度 (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基本单位。
【解答】解: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
故答案为:秒;速度。
16.(4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00cm= 3 m;
(2)360s= 6 min;
(3)2m/s= 7.2 km/h;
(4)18km/h= 5 m/s。
【解答】解:(1)300cm=3m;
(2)360s=6min;
(3)2m/s=7.2km/h;
(4)18km/h=5m/s。
故答案为:(1)3;
(2)6;
(3)7.2;
(4)5。
17.(4分)探究声现象。
(1)将音叉插入水中,水面平静,敲击音叉,之后将其插入水中,水花四溅,如图甲。这个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振动 。
(2)如图乙,数击右边的音叉B,左边完全相同的音A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  空气 可以传播声音。
(3)若在月球上分别做图甲、乙所示两个实验, 能 看到水花四溅,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弹起,由此分析可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借助工具  不能 听到声音。(均选填“能”或“不能”)

【解答】解:(1)将音叉插入水中,水面平静,敲击音叉,之后将其插入水中,水花四溅,如图甲。这个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如图乙,数击右边的音叉B,左边完全相同的音A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若在月球上分别做图甲、乙所示两个实验,能看到水花四溅,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弹起,由此分析可知,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在月球上不借助工具不能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1)振动;(2)空气;(3)能;不能。
18.(2分)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37.8 ℃。

【解答】解:
(1)温度计、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由图可知,体温计的玻璃管中的液面对应的刻度比37℃多了8个小格,故示数为37℃+8×0.1℃=37.8℃。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
19.(3分)利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时,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从周围  吸热 变成气体,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个过程水蒸气会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解答】解: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从周围吸热变成气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这个过程水蒸气会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吸热;凝华;放出。
三、实验题(14×2=28)
20.(10分)“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刻度尺 。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些(选填“大”或“小”)。
(4)小车从A点到C点运动了  3 s,它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30.0 cm/s。
【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
(2)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3)实验时为了便于计时,需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因此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些;
(4)小车从A点到C点运动了3s,
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30.0cm/s。
故答案为:(1);(2)刻度尺;(3)小;(4)3;30.0。
21.(10分)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 ℃。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 0 ℃,第7分钟处于 固液共存 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A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解答】解:
(1)读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了3℃;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是0℃.BC段是熔化过程,第7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体共存状态;
(3)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
故答案为:(1)3;(2)不变;0;固液共存;(3)A。
22.(8分)某实验小组用一把钢尺、示波器、话筒等仪器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装置如图,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②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③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用和步骤②中同样大小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1)拨动钢尺,钢尺才能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2)通过步骤③可以研究声音的  音调 和  频率 的关系。
(3)实验的三个步骤中,实验小组记录的波形如甲、乙、丙三个图所示,按照步骤从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B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甲、乙
【解答】解:(1)拨动钢尺,钢尺才能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用和步骤②中同样大小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3)步骤b与步骤a相比,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则钢尺振动的音调相同;步骤b中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钢尺振动幅度增大,所以步骤a与b对应的波形图分别为乙、甲;步骤c和b相比,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步骤c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钢尺振动的更快,频率更高,所以步骤c对应的波形图是丙,所以按照步骤从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乙甲丙,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故答案为:(1)振动;(2)音调;频率;(3)B。
四、简答题(3分)
23.(3分)冬天将至,寒冬的早上,我们能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问这美丽的“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形成的?请你解释“冰花”形成的原因?
【解答】答:冬天室外温度降到0℃以下,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内侧形成“冰花”。
五、计算题
24.(8分)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多少,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答】解:
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前===5m/s;
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后===10m/s;
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6.7m/s。
答: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5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为10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7m/s。
25.(6分)船上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1500m/s的速度从海面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6s声呐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这种方法叫回声测距。
(1)海底的深度为多少?
(2)利用这种方法能不能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
【解答】解: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6s=3s,
由v=得该处海底的深度:
s=vt=1500m/s×3s=4500m;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1)海底的深度为4500m;
(2)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