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大约为 B. 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有
C. 石家庄地区月份平均气温约是 D. 教室的高度约
2. 如图,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超仪器发出的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小于
B. 图甲所示超检查身体说明超声波传递能量
C. 从图乙所示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知,振幅一样大,响度一样大
D. 从图乙所示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音调高
3. 小高坐在出租车甲里,看到楼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同时感觉路边的另一辆出租车乙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运动的,出租车乙是静止的
B. 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南运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高是向北运动的
D. 以出租车乙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北运动的
4. 在厨房中经常发生很多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锅中的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 冬天厨房的窗玻璃上形成冰花,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 从冰箱中拿出的冻肉上有一层白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 放置很久的胡萝卜变蔫了,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5. 下列光现象的原理是光的折射的是( )
A. 用放大镜取火 B. 汽车观后镜 C. 小孔成像 D. 猴子捞水中的月亮
6. 一束阳光与镜面成角照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入射角为( )
A. B. C. D.
7. 将一个长方体石块打磨成一个冰墩墩的模型,则冰墩墩模型与长方体石块比较不变的是( )
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形状
8. 甲、乙、丙三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等体积的乙、丙两种液体,丙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B. 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乙的体积小于甲的体积
C. 同种液体的密度随着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D. 同种液体的密度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9. 生活中我们常用手机自拍美颜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拍时应用了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保持在大于且小于
C. 要使自拍的照片更大一些,人应靠近镜头一些
D. 手机镜头和监控摄像头成像原理不同
10. 某次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实像,此时蜡烛到光屏的距离是;当使蜡烛远离凸透镜,调整光屏的位置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B. 光屏上再次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 再次得到的像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1. 表格中熔点和沸点都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测得的,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熔点 沸点
锡 液态氧
铜 液态氮
固态酒精 酒精
固态水银 水
A. 铜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B. 氮是液态
C. 测量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
D. 采用逐渐升温的方法使液态空气中含有的液态氮和液态氧依次分离出来,则液态空气中氮比氧先分离出来
12.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B. 自习课上禁止大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D. 航天员陈东和刘洋在太空中出舱活动时可以直接对话交流
13. 车站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得知一名犯罪嫌疑人甲正沿和谐大街逃跑、之后民警乙驾驶摩托车到达嫌疑人甲逃跑地点,同向追捕甲,他们运动的路程跟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民警乙出发比嫌疑人甲晚 B. 民警乙在第处与嫌疑人甲相遇
C. 民警乙的速度是 D. 嫌疑人甲的运动速度是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6.0分)
14. 在学校举办的学生才艺比赛活动中,小高利用吉他演奏了一首经典的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比赛气氛推向了高潮。同学们听到的吉他声是琴弦 产生的,拨动同一根琴弦的力量越大,发出的声音的 越大选填“响度”或“音调”。
15. 一个小昆虫翅膀每分钟振动次,则频率是 ,人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因为不同老师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16. 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 形成的;上课时,同学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电子白板上的板书,是因为光在电子白板上发生 反射;验钞机是利用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工作的。
17.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入射光线是 选填“”“”或“”,折射角是 度,界面的下方是 选填“空气”或“水”。
18. 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是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的情形,则水的沸点是 ,说明实验时的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如果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加热,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读数时发现温度计表面形成了很多小水珠,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9. 如图所示是某固体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此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 分钟;总结此类固体熔化的规律:吸热,温度 。
20. 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 选填“厚”或“薄”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 ,矫正近视眼应佩戴 选填“凹透镜”“凸透镜”或“凹面镜”做成的眼镜。
21. 一袋蒙牛牛奶标有“”,上网查到牛奶的密度约为,则此密度值物理意义是 ;这袋牛奶中的牛奶质量约为 。
22. 观察如图两幅图中测量仪器使用时的情景,请指出使用时存在的错误:
;
。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3. 请在图中完成小高看到水中石块的像的光路图。
24. 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完成图中光路图。
25. 如图,已知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作出物体。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26. 如图所示是小丽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
小丽选取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便于比较 关系,将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点燃,在玻璃板后面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看到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即后面蜡烛的位置就是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这种方法叫 法;
小丽把点燃的蜡烛放到距离玻璃板位置时,测量出后面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也是,由此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小丽测量结束后,立马得出结论,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 。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将物理课本放在像的位置上,发现课本上没有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27. 如图所示,是小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实验时,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若图中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中心成烛焰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为 ,此像的性质是 ;应用此成像原理工作的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这是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 作用。
此时若小高用手掌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是 选填“不完整的”或“完整的”。
如图所示,将蜡烛向右移动后,应将光屏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且移动距离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才能使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像。
28. 小高在北戴河旅游时购买了一个海螺做纪念,他为了测量海螺的密度,找老师借来量筒和天平进行了如图实验。
小高在称质量前,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 处,再调节平衡螺母;若发现指针偏左,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图甲是小高使用天平过程时的情景,存在的错误是 ;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正确测量海螺质量和体积时的情景,则海螺质量是 ,海螺体积为 ,计算出海螺的密度是 。
小高测量质量时,若使用的砝码碰掉一小块,则导致测得海螺的密度值将 。
若小高将海螺浸没量筒的水中时,部分水溅到量筒内壁上了,则导致测得海螺的密度值将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29. 小丽的爸爸准备明天自驾车由济南出发去北京开会,提前在手机上进行了初步的导航,并截图如图。
若小丽爸爸按较快路线开车,并按导航预计时间到达,试计算自驾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小丽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年月日,世界首个电磁推进地面超高速试验设施“电磁撬”在济南成功运行,它对吨级物体的最高推进速度达到,创造世界最高速度纪录,标志我国科技实力日益强大”,她大胆设想将来爸爸若驾驶以电磁撬的最高速度行驶的私家车由济南去北京,能节省多少小时?两次均按较快路线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30. 考古队里的张教授在一次文物发掘时发现了一个陶瓷瓶,里面盛满神秘的液体,为了弄清楚液体的种类,教授亲自测量了其密度大小。用电子天平称量出陶瓷瓶和液体的总质量为,随后向瓶中放入一个密度为的石块,浸没液体中时导致液体溢出,擦干瓶的外壁,再次测得陶瓷瓶的总质量为。试求:
石块的质量;
溢出液体的质量;
神秘液体的密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大约为,故A错误;
B、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故B错误;
C、石家庄地区月份平均气温约是,故C错误;
D、教室的高度约,故D正确。
故选:。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答案】
【解析】解:、超仪器发出的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故A错误;
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错误;
C、从图乙所示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知,振幅一样大,响度一样大,故C正确;
D、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音调低,故D错误。
故选:。
人们把频率高于声波称为超声波;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波形可以表达声音的三个特征,波的高度表示声音的响度,波的疏密表示音调,波的形状表示音色。
知道超声波的应用、声音的利用,理解波形表达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3.【答案】
【解析】解:楼房相对地面静止,小高坐在出租车甲里,看到楼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是以自己或出租车为参照物,这说明小高乘坐出租车向北行驶;
同时感觉路边的另一辆出租车乙不动,是以自己或自己乘坐的出租车为参照物,另一辆出租车相对静止,这说明另一辆出租车以相同的速度向北行驶;
若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和乙都是向北运动的,故AB错误;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高乘坐出租车甲是向北运动的,故C正确;
以出租车乙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本题直接考查参照物的概念以及对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
4.【答案】
【解析】解:
A、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华,需要放热,故B错误;
C、冻肉上形成“白霜”属于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放置很久的胡萝卜变蔫了,是里面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放热现象;
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放热现象;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吸热现象。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放大镜是凸透镜,由于光的折射,把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到了一点,能够“取火”,故A正确;
B、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水中的月亮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来扩大视野;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镜中花、水中月”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都是基础题,要求学生掌握。
6.【答案】
【解析】解: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所以入射角为。
故选:。
掌握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此题考查了对入射角、反射角及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观察,勤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答案】
【解析】解:将一个长方体石块打磨成一个冰墩墩的模型,打磨过程中,石材的形状、体积、质量都会发生变化,只有密度是不变的。
故选:。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温度、位置、状态均无关系,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状态改变密度也会改变。
8.【答案】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当时,,故A错误;
B、当时,,故B正确;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CD错误。
故选:。
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三种物质的质量;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一定,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但密度与物体的温度和状态有关。
本题考查通过图像比较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以及密度的特性,属于基础性题目。
9.【答案】
【解析】解:
、自拍时应用了凸透镜,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要使自拍的照片更大一些,像距应变大,物距应变小,所以人应靠近镜头一些,故C正确;
D、手机镜头和监控摄像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都是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成像特点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10.【答案】
【解析】解:
A、蜡烛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实像,此时蜡烛到光屏的距离是,则,所以,故A错误;
、当使蜡烛远离凸透镜,此时物距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求出焦距的大小。
11.【答案】
【解析】解:、标准大气压下,铜在时有可能是刚达到这个温度还没熔化,也可能达到该温度一段时间后全部熔化,所以不一定是固液共存,故A错误;
B、液氮的沸点是,在时温度高于液氮的沸点,所以此时氮是气态,故B错误;
C、已知酒精的沸点为,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在时酒精已经沸腾,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正确;
D、液态空气的温度升高时,沸点越低,越先分离出来,沸点越高,越晚分离出来。当液态空气的温度升高时,由于液态氮的沸点低,所以液态氮先沸腾,则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气体是氮气,再分离出来的氧,故D正确。
故选:。
在时,有可能铜还没熔化,也可能全部熔化;
液氮的沸点是,高于液氮的沸点;
酒精的沸点是,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根据气体的沸点分析被分离出来的顺序,沸点低的先分离出来,沸点高的最后分离出来。
本题属于热学综合题,注重考查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及其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
12.【答案】
【解析】解:、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自习课上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太空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航天员陈东和刘洋在太空中出舱活动时不能直接对话交流,故D错误。
故选:。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噪声以及噪声防治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3.【答案】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民警乙在第才出发,所以乙出发比甲晚,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乙在时,同时到达处,它们相遇,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民警乙通过的路程是时,用的时间是,民警乙的速度是:,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嫌疑人甲通过的路程是时,用的时间是,嫌疑人甲的速度是:,故D错误。
故选:。
由图象读出民警乙出发的时间,即可解答;
当甲乙相遇时,它们的路程相等;
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分别求出它们的速度。
本题考查了比较甲乙的速度大小、判断何时相遇问题,分析清楚图象、熟练应用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振动 响度
【解析】解: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弹吉他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拨动同一根琴弦的力量越大,琴弦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答案】 能 音色
【解析】解:某种昆虫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次,一分钟等于秒,可知次,即;一般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在这个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因为不同老师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能;音色。
某种昆虫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次,根据题意即可求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发声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就是发声体的频率;一般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人耳就能够听到;
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声音。
本题考查声音的频率、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以及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16.【答案】直线传播 漫 紫外线
【解析】解: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上课时,同学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电子白板上的板书,是因为光在电子白板上发生漫反射;
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工作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漫;紫外线。
影子是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照到物体的背面,就在物体的背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
电子白板比较粗糙,可以使在上面成的像反射到各个方向,使人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像。
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使用紫外线来鉴别钞票和商标的真假。
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紫外线作用,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是一道好题。
17.【答案】 水
【解析】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所以为法线;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析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所以为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为折射光线;
折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界面的下方为水。
故答案为:;;水。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
18.【答案】热胀冷缩 小于 不变 液化
【解析】解:实验室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从图中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示数为;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说明当时的气压低于标准气压;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故如果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加热,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温度计的表面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小于;不变;液化。
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和量程。
液体沸腾时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沸腾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液体沸腾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9.【答案】晶体 保持不变
【解析】解: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第分钟开始熔化,第分钟熔化完毕,持续了分钟;
分析图像得到该物质熔化的规律是在熔化的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晶体;;保持不变。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中物体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熔化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20.【答案】厚 前 凹透镜
【解析】解: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厚;前;凹透镜。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而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本题主要考查了眼睛及其视物原理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1.【答案】体积是的牛奶的质量为
【解析】解:牛奶的密度是,它的物理意义:体积是的牛奶的质量为;
因为,所以牛奶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体积是的牛奶的质量为;。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已知牛奶密度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式得到其质量。
此题考查了密度的物理意义及变形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计算过程中注意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2.【答案】刻度尺与被测物体边没有保持平行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解析】解:两幅图存在的错误:
刻度尺与被测物体边没有保持平行,测得的结果会偏大;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由于容器底的温度高,测量的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刻度尺与被测物体边没有保持平行;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
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要注明测量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不要马上读数,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本题主要考查刻度尺测长度以及温度计的使用,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
23.【答案】解:的光由水进入空气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像点,连接人眼与交水面于点,过点垂直水面作出法线,连接画出入射光线,连接与人眼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三线同面,两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本题由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入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掌握情况,注重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24.【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5.【答案】解:分别作出像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实线连接、即为物体如图所示: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物体。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用实线连接即为物体。
26.【答案】像与物的大小 等效替代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实验中只做了一次实验便得出结论,不具普遍性 不变 虚
【解析】解:选取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便于比较大小关系;实验时要另外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在镜前看上去与镜前的蜡烛在镜中成的像完全重合时,即后面蜡烛的位置就是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由数据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实验中只做了一次实验便得出结论,不具普遍性,应改变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进行分析;
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由于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蜡烛的大小不变,所以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取走蜡烛,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的像,说明蜡烛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像与物的大小;等效替代;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实验中只做了一次实验便得出结论,不具普遍性;不变;虚。
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这支蜡烛的同侧观察另一侧的蜡烛,直到另一侧的蜡烛与观察者一侧的蜡烛完全重合时,停止移动,记下蜡烛的位置,即得到相应的蜡烛的位置,这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
分析数据得出像和物体到达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实验中要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应多做几次实验进行分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注意要使平面镜与桌面垂直,这样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
27.【答案】同一高度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右 发散 完整的 右 小于
【解析】解: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若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成的像会向右移动,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蜡烛上的某一点发出无数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在光屏上,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蜡烛发出的光线被挡住了一部分,但仍有光线通过凸透镜的下半部分而照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只不过是通过的光线减少,图象的亮度变暗;
如图所示,将蜡烛向右移动后,此时,而凸透镜的焦距为,根据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且移动距离小于,才能使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右;发散;完整的;右;小于。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物距;根据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近视眼镜时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蜡烛的每个点发出的无数条光线经过凸透镜的各个部位而成像在另一侧的光屏上;
根据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关键熟练掌握其内容,做到灵活运用。
28.【答案】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 右 称量物体质量时,移动平衡螺母 偏大 偏大
【解析】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错误的操作:称量物体质量时,移动平衡螺母,因为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该取放砝码或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海螺的质量;
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水和海螺的总体积为,
则海螺的体积,
海螺的密度为:
;
使用的砝码有磨损,测量的质量偏大,根据可知测量的密度偏大;
海螺浸没水中时一部分水溅在量筒内壁,使海螺的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测量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右;称量物体质量时,移动平衡螺母;;;;偏大;偏大。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天平读数时,海螺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海螺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水的体积;根据计算出海螺的密度;
使用的砝码有磨损,测量的质量偏大,根据判断出密度的偏差;
海螺浸没水中时一部分水溅在量筒内壁,使海螺的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分析海螺的密度情况。
此题是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考查了有关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在读数时分度值是特别要注意的。同时考查了误差的分析,关键是分析出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误差。
29.【答案】解:根据图中信息知,路程,较快路线的时间为;
自驾车的平均速度;
若驾驶以电磁撬的最高速度行驶,,
需要的时间;
节约的时间。
答:自驾车的平均速度是;
能节省。
【解析】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需要时间,两次的时间差得出节约的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的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30.【答案】解: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质量:;
溢出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密度:。
答:石块的质量为;
溢出液体的质量为。
该液体的密度为。
【解析】已知溢出水的体积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即石块的体积,又知道石块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石块的质量;
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加上石块的质量,减去溢出液体后的总质量,等于溢出液体的质量;
已知溢出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是解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2-2023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