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1mm B.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C.中学生一拳宽约2dm D.初中物理书本的宽度约为10.5cm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长度测量中存在误差
B.误差是测量时粗心大意而引起的
C.选用精密的仪器,可减小误差
D.只要方法正确,仪器精良,误差就可以消除
3.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成年人的正常体温为38.5℃ B.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40cm
C.中学生脉搏1min约跳动72次 D.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为200mg
4.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cm、36.3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37.1cm B.36.3cm C.36.37cm D.36.4cm
5.一把塑料刻度尺的热胀冷缩比较明显,而它所测的一个物体的热胀冷缩不明显、则有( )
A.冬天测出该物体长度比夏天小些
B.冬天测出该物体长度比夏天大些
C.冬、夏测出的长度都相等
D.冬天测出该物体长度比夏天可能大些,也可能小些
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就是不慎造成的错误
C.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7.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是300g
B.人的体温大约为47℃
C.人的心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大约为1min
D.手机的厚度是1dm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出荀子《劝学篇》。古人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跬”的距离最接近( )
A.5mm B.5cm C.5dm D.5m
9.研究表明:一般的正常人的身高约等于臂展的长度。小明为一名普通的初三学生,张开双手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B两面墙的距高约为( )
A.2.5m B.3.5m C.4.5m D.5.5m
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填空题
1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常用符号 表示,时间单位还有 (写出一个时间单位)等.
12.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推”。如图所示,小林利用直尺测量自己“一推”的长度。小林的“一推”长度为 cm。
13.由图可知,物体A的长度为 ;停表的示数为 s。
14.(1)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
(2)小雨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200页书的厚度为0.6cm,则这本书纸张厚度为 。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用不同的尺子测出物体的长度,甲同学的读数为 ,乙同学的读数为 。
16.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右边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长: cm;宽: cm;面积: .(面积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17.图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18.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符号是 ,时间的主单位是 ,符号是 .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把一枚壹元硬币放在刻度尺上,给你来个直角三角形,在图中画出你测量这枚硬币直径的方法。
四、实验题
20.几个同学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有规律。
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以下猜想。
小敏: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小颖:可能与人和秋千坐垫的总质量有关;
小青:可能与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最低点的最大距)有关。
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模拟秋千的运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天平、 , 。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 有关。
(3)实验发现小球只能摆动一段时间。你认为造成小球停下来的原因可能是 。
(4)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校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选填“长”或“短”)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B
6.C
7.A
8.C
9.B
10.A
11. 秒 s 小时
12.19.0
13. 3.00 337.5
14. 0.06
15. 2.1cm 2.04cm
16. 3.18 1.65 5.25
17.3.80
18. 刻度尺 米 m 秒 s
19.
20. 秒表 刻度尺 摆长 受空气的阻力 短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答案)2023-2024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