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1.4 学生实验:测量速度》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B.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
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D. 盘锦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
2.(3分)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A. 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B.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 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3.(3分)人类对物态变化的认识是从水开始的,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水蒸气在松枝上形成冰晶
B. 温暖的阳光里,冰化成潺潺的流水
C.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表面出现小水珠
D. 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表服也会干
4.(3分)如图所示,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空中彩虹 B. 水中倒影
C. 手影游戏 D. 杯中铅笔
5.(3分)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则这三种液体的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A. 丙,甲,乙 B. 甲,丙,乙 C. 甲,乙,丙 D. 丙,乙,甲
6.(3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距离之比为:,所用的时间之比为:,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 : B. : C. : D. :
7.(3分)凸透镜成像,焦距是10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35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 )
A. 放大实像 B. 放大虚像 C. 等大实像 D. 缩小实像
8.(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9.(2分)据报道,年月日美国发射的“龙”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为空间站送去千克的物资,成为首艘造访空间站的商业飞船。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龙”飞船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运输过程中物资的质量将______填“变大”或“不变”。
10.(6分)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M的位置竖直放一块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点亮蜡烛a,移动M后面没有点亮的同样的蜡烛b,直到从前面_______________位置看去M后面的b好像被点亮似的。观察比较a、b的大小,可以得出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___。当蜡烛a慢慢靠近M时,观察到蜡烛像b的大小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小”或“不变”)。若在M后面挡一张黑纸,_______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分)初春季节,乍暖还寒。星期天早晨小明去太和湿地公园锻炼身体时发现花草的叶上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2.(4分)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 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 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__(选填 “实”或“虚”)像,在使用投影仪时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应使投影仪_______________(选填 “远离”或“靠近”)银幕,并调节镜头使镜头____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投影片。
13.(1分)甲物质的密度为 2.5t/m3 ,乙物质的密度为 2.5g/cm3 ,丙物质的密度为 250kg/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4.(10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______ 规律制成的,读取温度值时,正确的方法是 ______ 选填“”“”或“”。
实验中待水温接近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待水沸腾后再记录四次,并填写在下表中。
时间
温度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 ,此时实验室的气压 ______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验中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 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______ 。
15.(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将蜡烛、凸透镜焦距为、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上。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②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
、若移动光屏,则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
、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6.(10分)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如图甲为实验中的一个情境,他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
改正错误后,小明测量石块质量时,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
将石块放入盛有存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后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
四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10分)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是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画出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五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8.(10分)跑步是最简单而有效的体育运动,它不仅可以保持体型,还可以预防疾病,增加肺活量,促进人体健康。下表为小明用手机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试求:
他本次跑步时间为多少分钟?合多少秒?
通过的总路程为多少米?
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多少米?
总步数:步 步频:步分钟
时速:千米小时 消耗:大卡
19.(10分)某市政建筑工地上有一块体积为的混凝土预制件,已知混凝土预制件的质量为。请计算这个预制件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20.(10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和______测平均速度.
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实验中测得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那么,、的大小关系是______选填、、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乒乓球直径约,故错误;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故正确;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故错误;
、盘锦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故错误。
故选。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D;
【解析】解: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不符合题意;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
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该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C;
【解析】解:水蒸气在松枝上形成冰晶,是由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不正确;
B.冰化成潺潺的流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不正确;
C.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正确;
D.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不正确。
故选:。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4.【答案】B;
【解析】解:、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不合题意。
、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符合题意。
、游戏中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合题意。
、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不合题意。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5.【答案】A;
【解析】略
6.【答案】A;
【解析】解:设,,,。
由已知条件得:,。
则:::。
故选:。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速度公式,知道分别写出两个速度的表达式,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速度公式的应用。首先要掌握速度公式,分别用已知条件表示出甲乙的速度,从而可以求出。
7.【答案】D;
【解析】略
8.【答案】C;
【解析】略
9.【答案】静止;不变;
【解析】解:成功对接,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空间站与“龙”号飞船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飞船是静止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和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
故答案为:静止;不变。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
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和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只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同时还要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难度不大,比较容易理解。
10.【答案】玻璃板;不同;相等;不变;仍能;判断平面镜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解析】略
11.【答案】;
【解析】解:花草的叶上的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液化。
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此题主要考查了液化现象,属于基础题。
12.【答案】倒着;实;远离;靠近;
【解析】略
13.【答案】丙;
【解析】略
14.【答案】;
【解析】解: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读取温度值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正确的方法为;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温在保持不变,故沸点为;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此时实验室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减少加入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小于;减少加入水的质量。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液化形成的;
加热时间与水的质量多少,初温高低有关。
本题为观察“探究水沸腾时温度规律特点”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沸腾现象、物态变化等知识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
15.【答案】;
【解析】解:①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凸透镜的焦距,当物距时,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答案为:①同一高度;缩小;实像;②靠近;凹透镜。
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题通过一些实验操作,让学生巩固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具体应用。掌握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16.【答案】调节平衡螺母时,游码没有移到零刻度处;
;
;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包括天平的调节和使用,体积的测量和密度的计算,解题关键是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会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使用天平前,应将其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刻度线处,由图知,他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调节平衡螺母时,游码没有移到零刻度处;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所加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标尺的分度值为,故石块的质量为;
石块的体积等于量筒内两次液面的对应的刻度之差,即为
;
故石块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调节平衡螺母时,游码没有移到零刻度处;;。
17.【答案】;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由此作出发光点,并完成光路。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同时要注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过像点。
18.【答案】;
【解析】
由数据截图可知,知道跑步步数、步频,可求跑步时间;知道时速,利用求出跑步距离;跑步距离除以跑步步数可得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认真读图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9.【答案】;
【解析】
知道预制件的体积和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其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属于基础性题目。
20.【答案】刻度尺;停表(或秒表);v=;变速;<;
【解析】解: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实验中要利用公式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
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因此.
故答案为:
刻度尺;停表或秒表;
;
变速;
.
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关键是知道实验原理和方法,会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1.4 学生实验:测量速度》同步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