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每次实验必须保持大小不变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
B.电流表的示数
C.定值电阻Rx的阻值
D.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
2.小彬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他发现每次实验电流和电阻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 )
A.电压一定时,电阻和电流成正比
B.电压一定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C.电阻一定时,电压和电流成正比
D.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反比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C.记录多组数据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D.实验只需用到一个10Ω的电阻
4.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完成探究,他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B.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17.2 欧姆定律
1.有关欧姆定律的公式I=和变形公式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C.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其电阻也为零
2.如图所示是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的I-U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7.5Ω
B.灯泡L的电阻小于R的电阻
C.若将R与L串联在2.5V的电源上,则通过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D.若将R与L并联在2.0V的电源上,则通过干路中的电流为0.7A
3.小敏发现台秤指针偏转角度与所测物体质量成正比。根据台秤示数变化规律,小敏想选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所测物体的质量大小,下图中设计的电路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4.小明设计了一个用电压表的示数反映环境温度的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其中,电源电压恒为20V,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定值电阻R0=300Ω,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求:
(1)当环境温度为40 ℃时,电压表的示数;
(2)此电路能反映的最高环境温度。
17.3 电阻的测量
1.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步骤】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至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8V,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片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小星根据测出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了小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小星分别求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然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他的这种做法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拓展】
(1)若将小灯泡换成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利用本实验器材还能探究电流与 (选填“电阻”或“电压”)的关系。
(2)小星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的阻值。R0为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照图丙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
②闭合开关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和电流表的示数I1;
③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和电流表的示数I2;
④可得待测电阻R= 。(用字母表示)
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如图所示,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1,发现两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完全一样,若将R1和R2并联在电路中,则流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 。
2.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灯泡均发光,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 A,灯泡L1、L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 ,灯泡L1、L2的电阻之比是 。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明显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
A.电阻R1短路
B.电阻R2短路
C.电阻R1断路
D.电阻R2断路
4.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电流表示数为零,用电压表分别接在电路中的不同位置,电压表示数为Uab=0V,Uac=0V,Uad=3V,Uae=0V。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R1短路
B.R2断路
C.R3断路
D.R1断路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每次实验必须保持大小不变的是( A )
A.电压表的示数
B.电流表的示数
C.定值电阻Rx的阻值
D.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
2.小彬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他发现每次实验电流和电阻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 B )
A.电压一定时,电阻和电流成正比
B.电压一定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C.电阻一定时,电压和电流成正比
D.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反比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C.记录多组数据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D.实验只需用到一个10Ω的电阻
4.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完成探究,他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C )
A.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B.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17.2 欧姆定律
1.有关欧姆定律的公式I=和变形公式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C.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其电阻也为零
2.如图所示是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的I-U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D )
A.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7.5Ω
B.灯泡L的电阻小于R的电阻
C.若将R与L串联在2.5V的电源上,则通过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D.若将R与L并联在2.0V的电源上,则通过干路中的电流为0.7A
3.小敏发现台秤指针偏转角度与所测物体质量成正比。根据台秤示数变化规律,小敏想选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所测物体的质量大小,下图中设计的电路最合理的是( B )
A B C D
4.小明设计了一个用电压表的示数反映环境温度的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其中,电源电压恒为20V,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定值电阻R0=300Ω,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求:
(1)当环境温度为40 ℃时,电压表的示数;
(2)此电路能反映的最高环境温度。
解:(1)环境温度为40 ℃时,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可各R总=R1+R0=200 Ω+300 Ω=500 Ω
则I===0.04 A
由欧姆定律得,R0两端的电压
U0=IR0=0.04 A×300 Ω=12 V
(2)由题意可知,电压表示数允许的最大值为15 V,且此时电路能够测量的温度最高,
所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05 A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所以U'=U-Uv最大=20 V-15 V=5V
由欧姆定律得,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100 Ω
根据题图乙可查得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0 Ω时对应温度为80 ℃,即最高温度为80 ℃。
17.3 电阻的测量
1.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步骤】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至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8V,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片再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小星根据测出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了小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12.5 Ω。小星分别求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然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他的这种做法 不合理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拓展】
(1)若将小灯泡换成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利用本实验器材还能探究电流与 电压 (选填“电阻”或“电压”)的关系。
(2)小星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的阻值。R0为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照图丙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
②闭合开关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和电流表的示数I1;
③ 断开开关S2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和电流表的示数I2;
④可得待测电阻R= - 。(用字母表示)
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如图所示,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1,发现两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完全一样,若将R1和R2并联在电路中,则流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 4∶1 。
2.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灯泡均发光,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 0.3 A,灯泡L1、L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 1∶1 ,灯泡L1、L2的电阻之比是 1∶4 。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明显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C )
A.电阻R1短路
B.电阻R2短路
C.电阻R1断路
D.电阻R2断路
4.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电流表示数为零,用电压表分别接在电路中的不同位置,电压表示数为Uab=0V,Uac=0V,Uad=3V,Uae=0V。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C )
A.R1短路
B.R2断路
C.R3断路
D.R1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