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
B.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最小,因此传播速度最大
C. 大的声音比小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2.(3分)在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 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小男孩演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3.(3分)我国古人发明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记载“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文中声音的发声体是
A. 鸢 B. 竹 C. 风 D. 筝
4.(3分)北京奥运会上的花样游泳运动员,由于在水面上、下都能听到音乐指令,从而以其优美的舞姿、随音乐节拍而精确完成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体育之美。关于运动员在水下是如何接收到音乐指令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仅在水面以上放有音箱,当运动员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运动员听到的声音比水面上大
B. 仅在水面以下放有音箱,当运动员的头部在水面以上时,运动员听到的声音比水面下小
C. 运动员通过无线耳机,接收来自控制室的电磁波信号,运动员水面上、水面下听到声音一样大
D. 在水面以上和以下都放有音箱,如果音箱播放音量一样大,运动员在水面以下,听到更大声的音乐
5.(3分)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 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 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 声音的响亮变大了 D. 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6.(3分)“十聋九哑”讲的是先天听不见声音的人一般不会说话,这是因为
A. 没有声带 B. 没有说话的能力 C. 不能发声 D. 没有学会说话
7.(3分)如图所示,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结果发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了,这种现象说明
A. 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 B. 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低
C. 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高 D. 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3分)年月日晚,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古城盛大开幕,如图所示。开幕式上,文化节主题歌《荆州荆州》唱响荆州,让人在词曲中感受古今交融的荆楚韵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 B. 男女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C. 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音调 D. 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9.(3分)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 墙壁反射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B. 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了
C. 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3分)下列实验中,主要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
B.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就停止振动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9分)
11.(4分)综合分析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12.(4分)某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 ______ 产生的,再通过 ______ 向四周传播开来。
13.(4分)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______ 产生的;琴声是能够通过 ______ 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14.(5分)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么传播的:(均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14-1.人们交谈时听到的对方的讲话声,是靠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14-2.有经验的铁路工人,常用“伏轨听声”的方法来判断火车的远近,这里的“伏轨听声”是靠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14-3.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是靠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15.(4分)声呐可用于测绘海底形状,是利用了 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这种方法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______。若海洋的深度是,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则需经过 ______才能接收到回声信号。
16.(4分)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______ 产生,通过 ______ 传入人耳的。增加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音调变 ______ 选填“高“或“低”
17.(4分)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______不同。
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中考当天气温为摄氏度,则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8.(6分)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本实验的方法是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因为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有关,与响度无关,所以选项错误,选项正确。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是不同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C;
【解析】解:
、小号是铜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故正确;
、号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故正确;
、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声源处控制噪声,故错误;
、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改变了小号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正确。
故选:。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此题主要考查声现象的有关知识,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3.【答案】C;
【解析】解:由“使风入竹,声如筝鸣”可知,文中的发声体是风,即声音是笛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根据“使风入竹,声如筝鸣”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属于基础题。
4.【答案】D;
【解析】解:在花样游泳比赛中,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以下都放有音箱,运动员的头部无论是在水面以上还是在水面以下,都能听到清晰的音乐声;且声音的水中的传播效果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好,所以运动员在水面以下,听到更大声的音乐。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是一道基础题。
5.【答案】A;
【解析】解: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错误,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要注意物体振动才能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一定停止发声.
6.【答案】D;
【解析】解:先天听不见声音的人由于没有学会说话,无法让声带振动发声,故错误,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7.【答案】D;
【解析】解: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这种现象说明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选:。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这个真空铃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
8.【答案】C;
【解析】解:、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故正确;
、男女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故正确;
、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响度,故错误;
、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故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9.【答案】B;
【解析】
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故选B
10.【答案】D;
【解析】解:、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不符合题意;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不符合题意;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故不符合题意;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就停止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此题通过实例综合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及声音的特征理解与判断,是一道易错题目。
11.【答案】;
【解析】解:由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分别分析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属于基础性题目。
12.【答案】;
【解析】解: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再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开来。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
【解析】解:琴弦振动发声;我们平时听到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知识点。
14.【答案】气体;固体;液体;
【解析】略
15.【答案】超声波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10;
【解析】解:
声呐利用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获得较集中声能等特点,可以用来探测鱼群、测绘海底形状;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从发出到接收到回声信号时声音传播的路程,
由得,接收到回声信号的时间为:
。
故答案为:超声波;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声呐利用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获得较集中声能等特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知道从海面到海底的深度,利用速度公式求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声音的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了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声音传播的条件,回声测距离等知识的应用,是一道综合性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振动 空气 高;
【解析】解: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对着试管口吹气,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增加试管内的水量,空气柱变短,振动的频率变快,即声音的音调变高。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高。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吹瓶口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易错点。
17.【答案】振动 空气 音色 声源处 340m/s;
【解析】解: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声源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18.【答案】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空气能传声;
【解析】解:
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属于转换法;
如图甲、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传递能量;也能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将微小的振动放大;转换法;空气能传声。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