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三章 物态变化【2023秋人教八上物理期中复习考点过关讲练】(考点梳理练)(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
清单01 温度
知识点一 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3.常见的温度
(1)沸水的温度为100 ℃。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
(3)人体感觉舒服的环境温度为18~25 ℃。
(4)洗澡时适合的水温约为40 ℃。
知识点二 温度计
1.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体温计
(1)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2)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3)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即时练习
1.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 37℃
B.近日,西安昼夜温差可达30℃
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 42℃
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
【答案】C
【解析】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3~26℃,故A不符合题意;西安昼夜温差一般达不到20℃,故B不符合题意;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洗澡水的温度稍微比人的正常体温高些,约40℃左右较合适,故C符合题意;常见冰箱保鲜室的温度为1 ~5℃,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故A错误;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D错误。故选C。
3.关于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高
C.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使用前必须拿着上部分用力下甩
【答案】B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可以测量零下的温度,故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体温计不能,故A错误;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高,故B正确;体温计有独特的缩口设计,离开被测物体后液柱不会下降,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不可以,故C错误;体温计因为液柱不会自动缩回去,所以使用前必须拿着上部分用力下甩,将内部的水银甩回液泡中,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不必,故D错误。故选B。
4.(2023湖南常德中考)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37
【解析】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位于30℃刻度线以上第7个小格处,则其示数为37℃。
5.体温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某时刻体温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体温计示数为 ℃。
【答案】液体热胀冷缩 37.8
【解析】体温计的感温泡里面装的是水银,水银会热胀冷缩,利用水银的这个特点制成了体温计;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8℃。
6.一支用完后忘记甩一甩的体温计,其读数停留在38.1℃,若用该体温计再去测量其他病人的体温时。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时37.5℃,则该体温计的示数是 ℃;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8.5℃,则该体温计的示数是 ℃。
【答案】38.1 38.5
【解析】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时37.5℃,原来温度计的示数是38.1℃,液注不会下降,该体温计的示数是38.1℃;病人实际体温是38.5℃,高于体温计原来的读数,体温计液注能够上升,所以读数是38.5℃。
清单02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一 物态及物态变化
1.物态: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知识点二 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2.熔化吸热
3.固体分类
(1)晶体和非晶体
①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知识点三 凝固
1.定义: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凝固放热
3. 凝固点
(1)凝固点:凝固点是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不同。
4.液态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知识点四 熔化和凝固图像
即时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A.玻璃 B.石蜡 C.冰 D.沥青
【答案】C
【解析】玻璃、石蜡、沥青都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都属于非晶体;故ABD不符合题意;冰具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C符合题意。故选C。
2.(2023辽宁阜新中考)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像,反映晶体熔化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反映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故B不符合题意;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因此为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反映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像,反映晶体凝固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把一杯0℃的冰连同杯子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桶中,环境温度为0℃,则(  )
A.杯中的冰要熔化,桶中的冰不熔化
B.杯中的冰不熔化,桶中的冰熔化
C.桶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冰和桶中的冰均熔化
【答案】C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把一杯0℃的冰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杯中,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的温度达到熔点,但无法吸热,故不会熔化;水的温度达到凝固点,但不能放热,也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状态和温度都保持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冬天家人团聚时,爱吃火锅,光滑细嫩的冻豆腐是涮火锅的必备菜品,它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而形成的。
【答案】凝固 熔化
【解析】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待豆腐解冻后,小冰晶熔化为水,就留下了很多小孔。
5.小明利用水结成的冰来给发烧中的爸爸进行物理降温,其主要利用冰熔化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橘子。
【答案】吸热 凝固 放热
【解析】冰袋放在高烧的病人身上,冰吸收人体的热量,熔化成水,熔化吸热,使病人皮肤温度下降;深秋,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防止桔子被冻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的缘故。
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性质制成的;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了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第8min时试管里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气态”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1)乙 液体的热胀冷缩 (2)0 6 固液共存态
【解析】(1)把冰装进试管,再把试管放进装水的烧杯里,这种方法叫“水浴法”,能够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所以选择乙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0℃,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第8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试管里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清单03 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一 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汽化吸热
3.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知识点二 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跟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蒸发吸热
知识点三 沸腾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3)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3.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知识点四 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液化放热。
3.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液化);
(2)压缩体积(生活中、生产中、工作中的可燃气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即时练习
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蒸发和沸腾的所需的温度不同,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达到沸点后发生,故B错误,符合题意;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3山东青岛二模)《天工开物》的“透火焙(bèi)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来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烤火能使湿纸干得快,原因是(  )
A.升高了湿纸的温度
B.加快了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C.增大了湿纸的表面积
D.改变了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答案】A
【解析】“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使纸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使湿纸干得更快,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茶技艺为一体的茶道形式。泡茶时,在杯子周围会出现“白气”,则“白气”是(  )
A.小冰晶 B.小水珠 C.水蒸气 D.空气
【答案】B
【解析】“白气”是杯口处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符合题意,AC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3江西萍乡二模)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 现象;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 吸热降温。(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 汽化
【解析】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吸热,使温度降低,是汽化现象。
5.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我省很多农村地区使用液化气,如图所示,通常是采用在一定温度下 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液化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压缩体积 放出
【解析】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温,二是在常温下加压。液化气是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物质由的气体变成液体时,要向外放热。
6.(2023四川甘孜中考)小杨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试管、温度计、秒表、石棉网等,如图甲所示。
(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3)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则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实验数据表明:实验所在地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或“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
【答案】(1)自下而上 (2)93 (3)不变 (4)小于
【解析】(1)实验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此应先根据外焰的高度安装下面的铁夹,再根据试管的高度固定中间的铁夹,最后根据温度计的位置固定最上面的铁夹,因此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上,所以温度计示数是93℃.
(3)如图所示可知,3.5min之后图线为水平线,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水已经沸腾,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7℃,实验所在地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清单04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一 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2.升华吸热
知识点二 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2.凝华放热
知识点三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水的三态变化
即时练习
1.(2023四川成都二模)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 B.露珠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铁块变成铁
【答案】A
【解析】冬天结冰的衣服晾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雪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铁块变成铁水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初冬的早晨,黄河岸边的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雾凇的形成是(  )
A.熔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凝华现象
【答案】D
【解析】雾凇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形成的固态物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凝华,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3.如图是物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起雾的情景,当老师将剩有的干冰加入烧杯时,烧杯周围顿时“烟雾缭绕”,请问此时“烟雾”是(  )
A.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固体小颗粒
C.小水滴 D.空气中的尘埃
【答案】C
【解析】干冰加入烧杯,在常温的环境下干冰会迅速升华,干冰升华的过程中会从周围吸收走大量的热,使周边温度快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为小水珠,此时的“烟雾”就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4.(2023山东东营中考)“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雨一般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是液化现象,而液化放热,故B错误;霜是深秋或冬季,晚上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固态冰晶,附在草木上,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雪是由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而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C。
5.(2022江西九江期中)如图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示意图,请你填写下列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
(1)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冷 成小水珠或 成小冰晶,飘在空中;
(2)雨:云中小水珠(冰晶)→凝聚变大→下降→大冰晶 →大水珠(雨);
(3)雹:云中小水珠→随气流上升到0℃以下的高空→ 成冰珠→上下翻腾→聚大下落→雹;
(4)雪:冬天,高空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晶→聚集成雪花→飘落。
【答案】(1)液化 凝华 (2)熔化 (3)凝固 (4)凝华
【解析】(1)云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
(2)雨是云中的小冰晶凝聚变大后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大水珠而形成的。
(3)云中小水珠在下落时若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便会凝固成小冰晶,当小冰晶越结越大,再下落时,就是冰雹。
(4)雪的形成是高空水蒸气急剧降温直接凝华的结果。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是不能碰到容器壁或者容器底,读数时液泡不能离开液体,视线要与液柱凹面平视,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标准气压下的沸水对体温计消毒
B.实验室温度计内部的液体可以用酒精
C.体温计的量程是0℃-100℃
D.我们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答案】C
【解析】标准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是100℃,体温计量程是35℃~42℃,沸水给体温计消毒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会损坏体温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酒精的熔点的-117℃,沸点是78℃,酒精温度计能测量的范围是-117℃~78℃,所以实验室内测量较低温度时,可以选择酒精温度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C错误,符合题意;我们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下列有关温度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37℃
B.沸腾的食用油温度约100℃
C.通常洗澡水的温度约80℃
D.大丰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60℃
【答案】A
【解析】人体的正常温度约37℃,故A符合实际;沸腾的食用油温度约200℃,故B不符合实际;通常洗澡水的温度约40℃,故C不符合实际;大丰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
4.下列各组固体中均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蜡、玻璃、橡胶 B.冰、铁、铝
C.塑料、铝、玻璃 D.冰、海波、沥青
【答案】B
【解析】蜡、玻璃、橡胶均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该项不符合题意;冰、铁、铝均为晶体,晶体有确定的熔点,故该项符合题意;塑料、玻璃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该项不符合题意;沥青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该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甲、乙两支相同的体温计的示数都是38.0℃,若直接去测量两个体温分别是37.0℃和39.5℃的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计示数是38.0℃,乙的体温计示数是39.5℃
B.甲的体温计示数是37.5℃,乙的体温计示数是39.5℃
C.甲的体温计示数是37.0℃,乙的体温计示数是39.5°C
D.甲、乙两个体温计示数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因为体温计的特殊结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已升入管内的水银退不回来,所以甲体温计的示数是38.0℃,直接去测量体温是37.0℃的人,由于管内水银无法退回,所以甲的体温计示数是38.0℃,甲体温计的示数是38.0℃,直接去测量体温是39.5℃的人,管内水银会上升,所以乙的体温计示数是39.5℃。故选A。
6.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放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答案】D
【解析】在t时=6min时,熔化已经结束,为液态,故A错误;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吸热,故B错误;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正确。故选D。
7.小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雪糕液化形成的,“热气”是面汤中的水汽化产生的高温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湿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汽化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答案】B
【解析】夏天温度高,盆里的水会不断蒸发(汽化),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篮子里的饭菜就不容易变质。故选B。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的水,不一定沸腾
C.水蒸发时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同时进行
D.“白气”在空中消失了,是水液化过程
【答案】B
【解析】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100℃的水,不一定沸腾,达到沸点还要吸热,故B正确;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故C错误;“白气”在空中消失了,是水汽化过程,故D错误。故选B。
10.在室温为20℃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如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后,酒精蒸发吸收温度计的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变低,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和空气发生热传递,吸收空气的热量温度会升高,直到和室温相同,因此温度计示数应该先减小后变大最后不变。故选D。
11.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答案】D
【解析】将新收获的小麦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也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用塑料袋把新鲜的黄瓜装起来,黄瓜表面上方的空气就不流动,从而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2.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汽化 B.凝固 C.凝华 D.液化
【答案】C
【解析】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3.中华诗词值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富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需满天”,需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C
【解析】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故A错误;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故B错误;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故C正确;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
14.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是凝固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千里冰封﹣﹣冰是凝固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疑是地上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朝露待日晞﹣﹣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岚雾今朝重﹣﹣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D。
1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晨雾弥漫
B.冰块熔化
C.朝露晶莹
D.霜打枝头
【答案】B
【解析】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冰块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多选)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做如下实验:用一小金属盆(内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有0℃的酒精的大盆(外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风扇吹整个装置的液面。在此过程中,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等
B.甲温度计示数不变
C.内盆中,冰占有的比例增加
D.内盆中,冰与水的比例不变
【答案】BC
【解析】外盆中由于酒精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乙温度计示数下降,低于零摄氏度,故A错误;由于内盆中仍为冰水混合物,所以温度仍为0℃,所以甲温度计示数不変,故B正确;但由于部分水蒸发吸热,使得部分水结冰,冰的比例增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17.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读出如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示数是___________℃,乙示数是____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 -22 38
【解析】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由甲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的液面在0℃下面,所以读数为-22℃;由乙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38℃。
18.小亮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当实际温度为20℃时,温度计显示24℃∶温度计显示42℃时,实际的温度为40℃;若教室的气温用此温度计测得为33 ℃,则教室的实际气温为___________℃;这支温度计的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_℃(值是留1位小数);当___________℃,不准确温度计的示数和实际温度相同。
【答案】30 1.1 60
【解析】教室的实际气温为,即,解得;这支温度计的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是;设不准确温度计的示数和实际温度相同时的温度为,则有,即,解得
19.如图是自制温度计,当将小瓶放入热水中时,细管中的水柱高度将会______,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______。
【答案】升高 换用内径更细的玻璃管(合理即可)
【解析】自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将小瓶放入热水中时,细管中的水受热膨胀,水柱将升高;温度计读数不明显,是因为吸管太粗,液体膨胀量较小,建议换用较细的玻璃管。
20.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图象,______表示的是蜡烛的熔化曲线,甲在第2min时是______态,甲熔化过程用时______min。
【答案】乙 固 4
【解析】蜡烛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乙是蜡烛的熔化曲线;甲从第4min开始熔化,故在第2min时,处于固态;甲从第4min开始熔化,至第8min结束,持续了4min。
21.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作画过程是:艺人先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熔化。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 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栩 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答案】吸收 凝固
【解析】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加热时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等糖汁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栩栩如生的“糖人”。
22.环保冰箱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压缩机通过______方式使其发生______(物态变化),再送入冰箱内______(物态变化)带走内部热量。
【答案】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 液化 汽化
【解析】电冰箱在工作时,通过压缩机压缩环戊烷气体的体积使其液化变为液体;液态环戊烷进入到冰箱后汽化吸收热量,将冰箱内的热量带走。
23.寒冬,坐满人的公共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为了尽快消除“白雾”,你认为应该开启空调的______(选填“冷”或“热”)风。
【答案】液化 内侧 热
【解析】车内水蒸气遇到较冷的车窗玻璃,在玻璃内侧液化成水水珠;开启空调的热风,提高玻璃温度,可以加快水蒸发,同时也能防止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
24.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看到水面出现“白气”,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现象,后是水蒸气发生______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前两个空均填物态变化)
【答案】汽化 液化 100
【解析】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看到水面出现“白气”,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先是水汽化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液化为小液滴,即“白气”;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25.发生火灾时,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______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干旱时需要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中水蒸气便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雨点降落到地面(后三个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压缩体积 升华 凝华 熔化
【解析】发生火灾时,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干旱时有时需要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此时的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故是升华现象,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中水蒸气便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即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再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
26.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_______;属于升华的是______;属于液化的是______;
①夏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教室窗玻璃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答案】③ ④ ②
【解析】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到固态,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是凝固现象;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到气态,④放在衣柜里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是升华;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到液态,②冰棒冒“白气”其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27.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上图甲所示。
(1)图甲中,在硬纸板上除了插温度计的小孔外,纸板上还开了一个小孔,此小孔的作用是让烧杯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______(选填“相等”、“不相等”);
(2)图乙中,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选填“”或“”)图;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处破裂,气泡内是______(选填“空气”、“小水滴”或“水蒸气”);
(3)实验过程中发现,从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2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烧杯底和石棉网有余热,其温度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从烧杯底和石棉网吸热。
【答案】(1)相等 (2)a 水蒸气 (3)提高水的初温 减少水的质量 高于
【解析】
(1)使烧杯内外相通,当杯内气压变大时,气体就排出。
(2)由图乙知,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体积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散发出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内是水蒸气。
(3)实验时加热时间过长,原因可能是水量过多、水的初温低、烧杯上方没加盖等因素有关,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可能是水量过多、水的初温低,为缩短加热时间可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加大火力;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圏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该现象说明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同时继续吸热。
28.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上图中的丙还是丁?______
【答案】(1)均匀 高于 (2)试管壁 46 (3)48 晶体 (4)丙
【解析】
(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6℃。
(3)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
(4)比较图象丙和丁可知,丙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丁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丙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专题03 物态变化
清单01 温度
知识点一 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 ”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 ”;“-20℃”读作“ ”或“负20摄氏度”
3.常见的温度
(1)沸水的温度为 ℃。
(2)人的正常体温是 ℃左右。
(3)人体感觉舒服的环境温度为18~25 ℃。
(4)洗澡时适合的水温约为 ℃。
知识点二 温度计
1.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 、 (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 (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 和容器 部;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 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2.体温计
(1)专门用来测量人 的温度计;
(2)测量范围: ℃~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 人体;
(3)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即时练习
1.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 37℃
B.近日,西安昼夜温差可达30℃
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 42℃
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
2.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关于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高
C.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使用前必须拿着上部分用力下甩
4.(2023湖南常德中考)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5.体温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某时刻体温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体温计示数为 ℃。
6.一支用完后忘记甩一甩的体温计,其读数停留在38.1℃,若用该体温计再去测量其他病人的体温时。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时37.5℃,则该体温计的示数是 ℃;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8.5℃,则该体温计的示数是 ℃。
清单02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一 物态及物态变化
1.物态:物质在 、 、 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 有关。
知识点二 熔化
1.定义: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熔化
2.熔化 热
3.固体分类
(1)晶体和非晶体
①晶体:熔化时有 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熔化时没有 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 (熔化时温度 ,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 (熔化时温度 ,继续吸热);
(3)熔点:晶体 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 ;继续 热
知识点三 凝固
1.定义:从 态变为 态叫凝固
2.凝固 热
3. 凝固点
(1)凝固点:凝固点是晶体 时的温度。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 。
4.液态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 ;继续 热
知识点四 熔化和凝固图像
即时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A.玻璃 B.石蜡 C.冰 D.沥青
2.(2023辽宁阜新中考)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3.把一杯0℃的冰连同杯子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桶中,环境温度为0℃,则(  )
A.杯中的冰要熔化,桶中的冰不熔化
B.杯中的冰不熔化,桶中的冰熔化
C.桶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冰和桶中的冰均熔化
4.冬天家人团聚时,爱吃火锅,光滑细嫩的冻豆腐是涮火锅的必备菜品,它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而形成的。
5.小明利用水结成的冰来给发烧中的爸爸进行物理降温,其主要利用冰熔化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橘子。
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性质制成的;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了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第8min时试管里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气态”或“固液共存态”)。
清单03 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一 汽化
1.定义: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汽化。
2.汽化 热
3.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知识点二 蒸发
1.定义: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跟液体 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 ;
(2)跟液体 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 ;
(3)跟液体 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 ;
3.蒸发吸热
知识点三 沸腾
1.定义:在 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2.沸点
(1)沸点:液体 时的温度叫沸点。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
(3)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
3.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温度 。
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 ,还要继续 热。
知识点四 液化
1.定义:物质从 态变为液态叫 化。
2.液化 热。
3.液化的两种方式:
(1) 温度(所有气体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液化);
(2) 体积(生活中、生产中、工作中的可燃气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即时练习
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2023山东青岛二模)《天工开物》的“透火焙(bèi)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来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烤火能使湿纸干得快,原因是(  )
A.升高了湿纸的温度
B.加快了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C.增大了湿纸的表面积
D.改变了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3.“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茶技艺为一体的茶道形式。泡茶时,在杯子周围会出现“白气”,则“白气”是(  )
A.小冰晶 B.小水珠 C.水蒸气 D.空气
4.(2023江西萍乡二模)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 现象;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 吸热降温。(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我省很多农村地区使用液化气,如图所示,通常是采用在一定温度下 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液化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2023四川甘孜中考)小杨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试管、温度计、秒表、石棉网等,如图甲所示。
(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3)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则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实验数据表明:实验所在地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或“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
清单04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一 升华
1.定义: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叫升华
2.升华 热
知识点二 凝华
1.定义: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叫凝华。
2.凝华 热
知识点三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 。
2.水的三态变化
即时练习
1.(2023四川成都二模)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 B.露珠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铁块变成铁
2.初冬的早晨,黄河岸边的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雾凇的形成是(  )
A.熔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凝华现象
3.如图是物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起雾的情景,当老师将剩有的干冰加入烧杯时,烧杯周围顿时“烟雾缭绕”,请问此时“烟雾”是(  )
A.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固体小颗粒
C.小水滴 D.空气中的尘埃
4.(2023山东东营中考)“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5.(2022江西九江期中)如图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示意图,请你填写下列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
(1)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冷 成小水珠或 成小冰晶,飘在空中;
(2)雨:云中小水珠(冰晶)→凝聚变大→下降→大冰晶 →大水珠(雨);
(3)雹:云中小水珠→随气流上升到0℃以下的高空→ 成冰珠→上下翻腾→聚大下落→雹;
(4)雪:冬天,高空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晶→聚集成雪花→飘落。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标准气压下的沸水对体温计消毒
B.实验室温度计内部的液体可以用酒精
C.体温计的量程是0℃-100℃
D.我们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3.下列有关温度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37℃
B.沸腾的食用油温度约100℃
C.通常洗澡水的温度约80℃
D.大丰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60℃
4.下列各组固体中均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蜡、玻璃、橡胶 B.冰、铁、铝
C.塑料、铝、玻璃 D.冰、海波、沥青
5.甲、乙两支相同的体温计的示数都是38.0℃,若直接去测量两个体温分别是37.0℃和39.5℃的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计示数是38.0℃,乙的体温计示数是39.5℃
B.甲的体温计示数是37.5℃,乙的体温计示数是39.5℃
C.甲的体温计示数是37.0℃,乙的体温计示数是39.5°C
D.甲、乙两个体温计示数无法确定
6.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放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7.小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8.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湿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汽化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的水,不一定沸腾
C.水蒸发时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同时进行
D.“白气”在空中消失了,是水液化过程
10.在室温为20℃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如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12.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汽化 B.凝固 C.凝华 D.液化
13.中华诗词值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富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需满天”,需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14.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是凝固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1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晨雾弥漫
B.冰块熔化
C.朝露晶莹
D.霜打枝头
16.(多选)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做如下实验:用一小金属盆(内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有0℃的酒精的大盆(外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风扇吹整个装置的液面。在此过程中,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等
B.甲温度计示数不变
C.内盆中,冰占有的比例增加
D.内盆中,冰与水的比例不变
17.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读出如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示数是___________℃,乙示数是___________℃。
18.小亮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当实际温度为20℃时,温度计显示24℃∶温度计显示42℃时,实际的温度为40℃;若教室的气温用此温度计测得为33 ℃,则教室的实际气温为___________℃;这支温度计的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_℃(值是留1位小数);当___________℃,不准确温度计的示数和实际温度相同。
19.如图是自制温度计,当将小瓶放入热水中时,细管中的水柱高度将会______,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______。
20.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图象,______表示的是蜡烛的熔化曲线,甲在第2min时是______态,甲熔化过程用时______min。
21.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作画过程是:艺人先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熔化。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 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栩 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22.环保冰箱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压缩机通过______方式使其发生______(物态变化),再送入冰箱内______(物态变化)带走内部热量。
23.寒冬,坐满人的公共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为了尽快消除“白雾”,你认为应该开启空调的______(选填“冷”或“热”)风。
24.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看到水面出现“白气”,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现象,后是水蒸气发生______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前两个空均填物态变化)
25.发生火灾时,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______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干旱时需要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中水蒸气便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雨点降落到地面(后三个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6.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_______;属于升华的是______;属于液化的是______;
①夏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教室窗玻璃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27.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上图甲所示。
(1)图甲中,在硬纸板上除了插温度计的小孔外,纸板上还开了一个小孔,此小孔的作用是让烧杯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______(选填“相等”、“不相等”);
(2)图乙中,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选填“”或“”)图;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处破裂,气泡内是______(选填“空气”、“小水滴”或“水蒸气”);
(3)实验过程中发现,从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2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烧杯底和石棉网有余热,其温度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从烧杯底和石棉网吸热。
28.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上图中的丙还是丁?______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三章 物态变化【2023秋人教八上物理期中复习考点过关讲练】(考点梳理练)(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