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2023-2024高二上期期中达标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阶段测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西周时期“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据此推断( )
①世袭制代替内外服制 ②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
③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臣民 ④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晚清时期,法政学堂的学校数、学生数在全国各类专门学堂及高校中居绝对优势。1909年全国法政学堂达47所,学生12282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清政府对法制建设的重视 B.适应清末新政改革的需要
C.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 D.晚清救亡图存运动的结果
3.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 )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
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 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5.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極(jí)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
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 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
C.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萌发 D.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
6.202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建立在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九部民事法律所确立的框架下,对原有法律条文进行吸收和精炼而成文的。据此可知民法典的出台( )
A.具有很强的实践连续性 B.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旨在维护政府的权威性 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7.汉末“以鬼道教百姓,賨人(蛮族)敬信巫觋,多往奉之”;匈奴人刘渊以汉朝宗室自居,又“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这反映了( )
A.少数民族大力推崇汉族文化 B.先进文化在民族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C.汉族对少数民族吸引力强大 D.民族融合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提升
8.1957年3月周恩来发表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话:“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谈话旨在( )
A.强调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指出各民族间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
C.阐明历史地理因素影响政治制度的选择
D.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及其风俗习惯
9.下图为战国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这些货币的形制差别巨大,主要是因为( )
A.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货币铸造能力的制约
C.政治格局演进的影响 D.重农抑商政策的驱动
10.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1950年,政务院明确规定海关税率须根据国家经济状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上述税率规定的变化旨在( )
A.长期稳定我国海关关税的税率 B.限制中外贸易、保护国内市场
C.维护国家关税主权、保护民族经济 D.扭转中外贸易逆差、开辟海外市场
11.秦半两钱重十二铢,币值也很高。在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惨烈的楚汉之争后,若仍以秦半两钱为基础货币,则小件物品无法交易,财货难以流畅,故汉初改铸为小钱。这一变化表明( )
A.秦半两钱的货币价值消失 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货币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 D.楚汉战争导致了货币混乱
12.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 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9. 5万两。 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 )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行使职权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13.《礼记·王制》说: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这意在强调( )
A.政府注重建立基层组织 B.民间富户救济灾民的重要性
C.政府侧重日常生活赈济 D.国家开展备荒储粮的必要性
14.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15.下表为商周时期档案保管和使用情况简表。据表可知,西周( )
档案主管人员情况 档案保管或利用
商朝 巫史主要负责占卜、祭祀、文字记录,同时也负责保管档案,巫史垄断神坛、把持政坛 集中保管在宗庙地区,并按一定次序和方法管理
西周 “六卿”中,史官主管档案工作,协助周王理政,其他各官也都分别掌管与其职务相关的档案,地方机关均有官员管理丁籍档案 户籍、盟书、土地等重要档案制成正副本,正本保存到宗庙,本机关和史官各存一份副本
A.沿袭了商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 B.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点
C.重视对贵族子弟进行儒学教育 D.依据档案确立政权合法性
16.里里制度是明代首创的一种新的基层组织形式,其实施细则中规定:“若一里之间,百户之内,见造仍有逸夫(游民),里甲坐视,邻里亲戚不拿……逸夫处死,里甲四邻化外之迁。”由此可知,该制度( )
A.强化了中央对乡村管理 B.旨在减轻地方官员负担
C.不利解决农村社会矛盾 D.蕴含了乡村自治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以血亲为基础的埋葬制度、礼制及精神信仰、祖先崇拜及祭祀礼仪,与血缘组织密切相关的家族政治,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底色,且最终完成对中国早期区域文明整合的主体还是中原文明。首先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夏朝文明)强势勃兴,随后雄踞大中原的商周文明又接力扩展。东周时期列国争雄,同时又蕴含着强烈的统一趋势,文化上反倒有深度的互动交融。秦汉帝国则完成了中国八大核心文化区的政治统一,并持续扩展到周边更广大的一些区域,文化上也日益趋同,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摘编自戴向明《中国史前社会的阶段性变化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材料二 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继续开疆拓土,经过不断的开拓和经营,汉朝建立了一个东起东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南抵南海、北至贝加尔湖,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刘邦建汉后,实行无为而治。后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在叔孙通、陆贾等人的劝谏下,逐渐重视儒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最终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后,其辖境内民族统称为“秦人”。汉朝建立后,国力不断强盛。在与匈奴、诸羌、西南夷、百越和西域诸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各邻国和邻族逐渐称汉王朝的使者为“汉使”。到东汉时,汉民族已有“汉人”之称。
——摘编自段红云《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左传·昭公》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规定的要受到惩处;《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剕(刖)、宫、大辟五种,称为“五刑”,其具体条文规定达300多条。“刑罚世轻世重”则表明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
——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明代白银货币化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中国巨大的日益增长的白银需求,求远大过于供,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白银货币的扩展,官可以买得,学可以进得,徭役可以代得,有了罪过也可以通过纳银顶罪。银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陈腐的本末说教,社会风尚焉得不大改?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
材料二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它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白银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而却未能推动明代中国近代化。(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中国古代统治者素来秉持“仁政”思想,扶助贫困人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要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贫困认定之后,政府会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在扶贫方式上,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官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授予荣誉称号。另外,官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了一些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每逢冬春时节,官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官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可免除部分劳役。
——摘编自祖铨《中国扶贫史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实施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扶贫政策产生的影响。(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信息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②符合题意,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名义上占有全国的臣民,③符合题意,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不是世袭制,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材料“法政学堂的学校数、学生数在全国各类专门学堂及高校中居绝对优势。1909年全国法政学堂达47所,学生12282人”是为了适应清末新政改革的需要,B正确;ACD均不是材料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可知秦与汉均设置专门的地方监察官员,故①正确;根据材料“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可知监(御史)为郡一级监察官,故②错误;秦汉的监察体制在整顿吏治,防止贪腐,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故③错误;根据材料“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武帝置刺史……刺史得面奏事”,表明秦汉统治者对监察制度的重视,故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材料“北洋政府废除了……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说明北洋政府的官制渗透了平等观念,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知,先秦时期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逐渐萌发,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神权统治的思想,而是人民的意志,排除A项;先秦时期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排除B项;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是在西汉时期,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根据材料“是建立在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侵权责任法等九部民事法律所确立的框架下……精炼而成文的”可知,民法典的出台具有很强的实践连续性,A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学习汉朝时期的文化,这推动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融合,故B正确;大力推崇汉族文化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C不符合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C;D叙述与材料信息因果倒置,排除D。故选:B。
8.答案:C
解析:周恩来总理从我国民族分布、发展和民族团结等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历史、地理和现实,明确联邦制在中国并不适用,旨在说明历史地理因素影响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C项正确;“统一”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各民族间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及其风俗习惯只反映了材料部分信息,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A.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货币的形制如何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B.货币铸造能力的制约,采用何种形状,与铸造能力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每个国家,以及诸侯国之间的法律制度是不同的,所以时间久了,大家都根据自己国家的使用习惯研制出一些钱币,形成了不同的形状,即政治格局演进的影响,故C项正确。D.重农抑商政策,与货币的形状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可知,调整税率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关税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故C项正确。关税税率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故排除A项。关税税率的调整主要是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而不是限制中外贸易,故排除B项。关税调整并不是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故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为适应小件物品交易,汉初将币值高、质重沉的秦半两钱,改铸为小钱,表明货币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C项正确;汉代用小钱代替秦半两钱,秦半两钱不再是基础货币而非货币价值消失,A项错误;秦汉政府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楚汉战争导致了货币混乱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
12.C
13.答案:D
解析:材料“国无九年之蓄,日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强调的是国家储备粮食备荒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与建立基层组织、民间富户救济灾民及政府侧重日常生活赈济的说法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
14.答案:D
解析:材料未涉及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出现于二战之后,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政府颁布法律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对表中材料进行简化即可得出结论,简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档案主管人员情况 档案保管或利用 结论
商朝 巫史主要负责…… 保管在宗庙…… 与商朝相比,西周的档案管理更加系统化、制度化、理性化
西周 史官主管……其他各官……与其职务相关……地方机 关均有官员…… 制成正副本,正本保存到宗庙……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创新之处,而不是对商朝政治制度的沿袭,A项错误;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档案的管理情况,不涉及政权合法性问题,D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里甲制度要求担任里甲的人员或乡民能够主动处理乡村出现的不良人员,否则会受到政府的重罚,这就要求基层组织能够处理好乡村问题,实际上蕴含了乡村自治的精神,D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是在强调乡村自我治理,而不是强化中央对乡村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旨在稳定乡村秩序,而不是减轻地方官员负担,排除B项;乡村自治有利于化解乡村社会矛盾,排除项。
17.答案:(1)特点:中华各地早期文明具有相似性;中原文明在文明整合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多元一体性;具有传承性。成因:文明底色传承;中原文明在诸区域文明中具有先进性;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交融。
(2)影响:拓展了古代中国的疆域;增强了境内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局面。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以血亲为基础的埋葬制度、礼制及精神信仰、祖先崇拜及祭祀礼仪”可以得出中华各地早期文明具有相似性;根据“首先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夏朝文明)强势勃兴,随后雄踞大中原的商周文明又接力扩展”可以得出中原文明在文明整合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根据“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可以得出多元一体性;结合所学知识从具有传承性角度进行补充。成因:根据材料一“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底色,且最终完成对中国早期区域文明整合的主体还是中原文明”并所学知识从文明底色的传承、中原文明在诸区域文明中具有先进性、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交融等角度分析。
(2)影响:根据材料二“汉代统治者继续开疆拓土,经过不断的开拓和经营”、“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所学知识从拓展古代中国的疆域、增强境内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及形成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局面等角度分析。
18.答案:(1)特色:法律条文具体,刑罚体系完备;司法因人因时而异,立足于保护贵族利益,维护等级秩序。
成因: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和统治。
(2)认识:两人都认为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但两人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罗香林认为周武王分封取得了成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王玉哲认为分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留下了政治隐患。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具体条文规定”因人因时而异”“贵族……可以减免”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和等级秩序的建立方面进行分析。
(2)综合题干所给材料二的主旨可知,两位学者都肯定了分封制的重要地位,但罗香林强调分封在当时取得的成功,王玉哲则强调分封的长远影响。
19.答案:(1)历史作用:使中国市场变得活跃,商品经济进步;推动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改变了明代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推动中国赋税制度的改革。
(2)推动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带动了价格革命。
(3)明清之际的海禁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未能主导世界市场;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使得中国商人习惯于购买土地,而不是发展出复杂的金融体系来管理资本;发达的小农经济与顽固的专制制度相呼应,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1)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一“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可以得出使中国市场变得活跃,商品经济进步;“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可以得出推动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货币的扩展,官可以买得,学可以进得,徭役可以代得,有了罪过也可以通过纳银顶罪。银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陈腐的本末说教,社会风尚焉得不大改”可以得出改变了明代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推动中国赋税制度的改革。
(2)本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二“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它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结合所学从推动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促进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改变人们的宗教观念,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带动价格革命等方面分析。
(3)本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以及专制制度的影响分析。
20.答案:(1)特点:综合考量,分类扶助;法律保障,方式多样;以官府为主,官府与民间力量相配合;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
原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统治者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的需要。
(2)影响:有助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后世精准扶贫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要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可知,综合考量,分类扶助;根据材料“在扶贫方式上,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官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者不能自存’提供救助”“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可知,法律保障,方式多样;根据材料“在扶贫方式上,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官府为主”“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可知,以官府为主,官府与民间力量相配合;根据材料“官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了一些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可知,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的需要。
(2)影响:扶贫有助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扶贫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扶贫为后世精准扶贫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2023-2024高二上期期中达标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