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 调研测试题
(全卷共 2 个大题,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45 分钟)
注意事项:
试题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1982 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使用打制石器并学会用火
C.已经会使用磨光方法制造工具并种植粟D.学会建造房屋和制作陶器
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 8000 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此句中的“轩辕”指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种姓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5.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①周王室地位下降 ②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8.战国时期,社会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西端的是
秦国 B.齐国 C.楚国 D.魏国
9.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成语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诸侯兼并争霸 D.生产力飞速发展10.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言论强调的是
A.人与自然和谐 B.以德治国理念
C.以人为本思想 D.关注内心世界
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A.奖励农耕 B.抑制商业贸易 C.推行县制 D.按军功授爵位12.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
原因包括:①推行郡县制 ②繁重的摇役 ③沉重的赋税 ④严酷的刑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A.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15.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和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武王伐纣——夏王朝的建立 B.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
C.商鞅变法——齐桓公称霸 D.秦创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16 题 8 分,17 题 12 分,18 题 15 分,共 35 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8 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地诠释了这一规律。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见证经济发展】
材料一:
图一 耒耜 图二 铁农具
指出图一工具的用途。说说图二工具的出现在农业生产上有何进步性。(2 分)
【挖掘思想内涵】
材料二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带来的影响。(2 分)
【彰显政治文明】材料三:
图三 西周等级示意图
图三展示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认为错误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2 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通过变革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分封制逐渐瓦解。(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导致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 17.(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景象?这一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 分)
材料二 (二年九月)昭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不务本而事末, 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卷四《文帝纪》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帝和景帝时期采取了什么统治措施?(4 分)
材料三 文景时期“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上升。……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大大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三,指出文景时期国力提升的原因。(2 分)
综合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2 分)
18.(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独特的皇帝制度的建立,对结束以往诸侯纷争的局面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的运转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秦朝创设的皇帝制度神化了皇权 并突显出皇帝至高至尊的地位。君权与神权相结合加强了皇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皇帝 独一无二的名号确立后,即宣布在全国只能有一个君主。皇帝拥有支配天下一切土地和 人员的权力以及最高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军事统率权和国家财政大权。
——整理自黄栋法《秦朝首创的君主专制制度》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O”。(3 分)
A.诸侯纷争的局面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的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 B.皇权的神圣性在君权与神权的结合下得到加强。( )
C.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度均首创于秦朝。( )
材料二 在实行中央集权之前,我国地方实行分封制,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但实行中央集权后,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得以延续,显示了强大的生
命力。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又有区别。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制主义体现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集权,但集权不一定实行君主专制。
——摘编自[英]崔瑞德等《剑桥中国秦汉史》
根据材料二,概括实行中央集权前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变化,并指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4 分)
材料三 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3) 根据材料三,归纳秦统一的意义。(2 分)
材料四 秦国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促进我国政治制度从诸候分封制走向大一统的郡县制。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既有秦穆公扫荡西戎的远因,也有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的近因,当然,和秦始皇本人的雄才大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正是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秦朝的统一具有了历史的必然性。
——摘编自李曼《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 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8 分,第 17 题 12 分,第 18 题 15 分,共 35 分。
16.(8 分)
(1) 用途:翻土播种;(1 分)
进步性 :图二工具为铁制农具,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
造了条件。(1 分)
(2) 影响:推动了两千多年中国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
一次思想化发展的高峰。(2 分)
(3) 制度:分封制;(1 分)
影响: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对开发边远地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任
答一点即可,1 分)
(4)A.( √ )(1 分) B.( × )(1 分)
17. (12 分)
(1) 景象 :西汉建立初年,社会生产遭到破坏的景象。(2 分)
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2 分)
(2) 措施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以德化民”;废除严峻刑法关心农桑;轻徭薄赋。
(4 分)
(3) 原因 :统治者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2 分)
(4) 启示 :调整统治政策,以促进生产力发展;重视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本题为开放性
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 分)
18. (15 分)
(1)A.( × )(1 分) B.( √ )(1 分) C.( O )(1 分)
(2) 变化:地方政府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1 分)到地方的一切受控于中央,必须严格服
从中央政府的命令。(1 分)
区别:专制主义体现君臣关系(1 分),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 分)
(3) 意义 :给人民从事生产活动带来安定的环境;加强各地联系,为长期统一奠定基础;有
效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任答两点即可,2 分)
(4)(6 分)
示例:
观点 :秦统一六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分)
论述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过上安定的生活,这是秦统一的社会因素。(2 分)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一跃成为
最强盛的诸候国,为秦统一提供了条件秦王赢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
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筹划统一大计。(2 分)
结论 :综上,秦统一六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1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市重庆大学城重点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