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 史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 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四件出土历史文物,最适合用于印证中国早期国家发展的是
2.春秋战国时期,在官吏的选、擢、用方面开始形成相对严密的规制,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同时,各级官吏不再具有分封地主和世袭贵族身份,成为只拥有国家法定行政管理权的专职管理人员。这
A.废弃了传统的世官制度 B.固化了原有的土地制度
C.促进了阶层结构的变化 D.有效制约了天子的权力
3.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 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这些举措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管理
B.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
C.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D.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汉光武帝时期的民间歌谣大多以战争局势为主题,如《更始时南阳童谣》等。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的民间歌谣多以描写经学大师为主,如《诸儒为贾逵语》等。这说明
A.西汉文学缺乏鲜明特色
B.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C.文景之治阻滞文学发展
D.歌谣是西汉文学的主流
5.图1是魏晋时期人口迁徙局部示意图。这一现象的出现18
A.加剧了中原政局的动荡 B.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结束了政权分立的割据状态
6.魏晋时期,载录门第、区别族系的谱牒之学十分盛行。南朝刘孝标在注释《世说新语》时,引证的家谱、家传有数十种。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贵族等级秩序迅速分化重构 B.门第观念非常盛行
C.家传是文学创作的主要来源 D.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7.五代十国时期,几乎每个政权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但是唐代的开元通宝钱依然在市场中流通。这一时期钱币种类极多,留存下来的却非常少,很多钱币成为钱币界的珍品 。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政权更迭频繁 B.经济发展停滞 C.货币政策开放 D.区域联系中断
8.唐代科举考试机构与主持考试的官员知贡举独立,由吏部考功员外郎、礼部侍郎及知贡举主司负责,不受皇帝、宰相及其他部门和权势的干涉。唐代还逐步建立了进士、明经等常科省试的三场考试制度,逐场定去留。这些做法在当时
A.削弱了士族势力 B.利于平衡皇权和相权
C.改变了选官标准 D.促进了考试程序公平
9.表1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飞天伎乐所使用的乐器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
表1
类型 内容
传统乐器 笙、琴、排箫、阮等
龟兹乐器 竖箜篌、琵琶、筚篥
天竺乐器 铜钹和毛员鼓
A.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B.市民娱乐生活丰富
C.经济发展且社会繁荣 D.中外文化交流明显
10.表2所示为不同学者统计的两宋之交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中原人口南迁的情况。这一时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表2
迁入地 移民类别 学者1估计/万人 学者2估计/万人
江南各路 士民 360 150
四川、湖南、福建、岭南 士民 123
军人 26.4
A.辽夏战争 B.中原经济凋敝 C.宋金战争 D.经济重心南移
11.图2为发现于河北的辽代墓葬进茶图,图中出现的斗笠形茶盏数量较多,是家家户户常用茶具,其形状与宋代茶盏相似,有大小之分,且与盏托配套使用。据此分析,当时辽代
A.封建化进程逐渐加快
B.饮茶习俗渐趋平民化
C.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
D.民间手工业发展迅速
12.宋代注重男子个人的才能与发展潜力,科举出身的进士受到人们的热捧,出现了“榜下择婿”甚至“榜前择婿”的情况,更有甚者,一些富商在日后有可能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中择婚。这些现象最能说明,宋代
A.商品经济冲击传统礼教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政府放松了社会的控制 D.家世门第观念逐步淡化
13.宋神宗时期,司马光编成了一部通史巨著。宋神宗读罢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最终该书定名为《资治通鉴》。这说明《资治通鉴》的编写
A.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 B.注重史学的现实意义
C.具有制约皇权的动机 D.体现了崇文抑武方针
14.《明史》记载,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往往兼任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国家的机要大事“悉由票拟”,甚至朝堂上吁请皇帝加大对内阁授权的呼声不绝于耳。这表明当时
A.内阁权威趋于扩大 B.内阁首辅权倾朝野
C.宦官专权愈发严重 D.专制皇权遭到削弱
15.明英宗时,宦官王振渐专国政,百官争相逢迎,公侯勋戚将其尊称为“翁父”;明武宗时,一时政事皆决于宦官刘瑾,有“刘皇帝”“站皇帝”之称。这些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皇帝权力日渐衰弱 B.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C.君主权威至高无上 D.官僚政治遭到破坏
16.《明史·郑和传》记载:“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
A.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C.推动了朝贡贸易的发展 D.加重了明朝财政负担
17.明代的巡关御史初设于宣德七年(1432 年),包括东、西巡关御史2人,即从山海关到古北口、从居庸关到龙泉关,每年差遣监察御史各1人,奉命巡视边关。明代设置巡关御史的主要目的是
A.防御蒙古势力的威胁
B.分散相权加强君权
C.加强管理乌思藏地区
D.阻挡建州女真袭击
18.明朝《万历野获编》记载,荷兰人“辄以平日所持火器遥攻(官军)之……官军死者已无算……(官府)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材料可用于说明
A.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频繁
B.西方火器制造技术已领先于中国
C.西学东渐解放了明朝士人的思想
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中国海上危机
19.军机处“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变得徒有虚名,内阁亦与军机完全无涉,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平时仅是“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南书房也不再参与拟旨一类事务。这表明
A.清朝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B.军机大臣获取军政大权
C.内阁与军机处相互牵制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20.雍正帝即位后,密折由康熙时极少数人使用的告密文书变为广大官员都可使用的正式文书;不仅政治、军事、赋税、捕盗、举荐之事要及时报告,甚至大臣的一些私事也可用密折上达。据此分析,雍正时期密折制度
A.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强化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D.完善了清朝监察体系
21.清朝中期,政府对新疆采取了一系列的民族经济政策,包括实行“屯垦养边”、议定征收额度等在内的农业政策;新疆赋税收入全部留归新疆各地使用的财政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
A.有利于新疆地区的发展与稳定
B.反映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实现了中央对新疆的垂直管理
D.促使新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22.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正式开海,准许百姓对外贸易,并分别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构。此举
A.表明西班牙殖民者已被驱逐 B.使清朝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
C.有利于清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D.体现了清朝统治已经由盛转衰
23.红薯比大米和小麦更加抗旱。有学者通过计量史学研究发现,随着18世纪中叶红薯在中国大面积种植,旱灾和农民起义的相关程度明显减弱。这表明,高产作物的传入
A.使土地兼并有所缓解 B.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C.解决了国内饥荒问题 D.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
24.嘉庆时期的《朱泾志》记载:“少理蚕丝多织布,百家烟火傍朱泾”“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坊、商贾悉从之”。到了清代前期,枫泾镇“物阜民殷,巨贾辐辏,称邑都会”。这说明
A.专业生产优势促进市镇繁荣 B.清代的丝织业逐渐衰落
C.明代时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D.江南市镇经济结构完整
25.表3是明朝进士最多的10个地区统计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表3
地方 进士数 地方 进士数
宁波府余姚县 375人 常州府无锡县 216人
宁波府鄞县 280人 绍兴府山阴县 202人
松江府华亭县 279人 苏州府吴县 205人
宁波府慈溪县 236人 苏州府长洲县 196人
常州府武进县 221人 苏州府常熟县 182人
A.科举取士范围扩大 B.统治者重视淮南地区
C.取士程序更加公正 D.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6.万历时期的《歙志风土论》记载,万历时徽州地区“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贫者不能敌富,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这反映了与
A.工商业发展造成农业衰退 B.重农抑商思想遭到摒弃
C.财富增加助长了奢侈之风 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27.明清两代,地方官员上自督抚,下至知州知县,都有督责人民植棉纺织的责任;不论社会条件是否适宜发展棉纺织业,处处都有人提倡。 到15世纪末叶,棉花已“遍布于天下”。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B.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8.诸葛亮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宋封忠惠仁济显应王;元封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帝王庙,忠武武乡侯之位在其内;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特旨从祀孔庙。历代统治者对诸葛亮的推崇
A.使分封制得以延续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旨在控制基层人民 D.确立了诸葛亮的历史地位
29.这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以“农”“政”辩证关系为基础,展现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这本书的作者是
A.徐光启 B.贾思勰 C.徐霞客 D.王祯
30.利玛窦是被派往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历经波折,他终于进入了紫禁城,并给万历皇帝带来了礼物。以下可能发生的是
A.他身穿儒服,头戴儒冠 B.礼品中有《坤舆万国全图》
C.万历皇帝没有接见他 D.他由台湾府乘船进而北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在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都是宰相。他们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随后制度稍变,仆射不再参加宰相议政,皇帝又不时召集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并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系衔,事实上这些人已加入宰相集团。久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专称,无论实居何职,但加此衔即为宰相。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宋太祖夺得国家政权后,就面临如何使宋代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这一严峻问题。其后,太宗的非正常即位,又对这一新兴政权的稳定持久性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国家走向稳定治世 反观历史,宋太宗认为“前代乱多治少,皆系帝王所为”,并道:“国之兴衰,视其威柄可知矣。五代承唐季丧乱之后,权在方镇,征伐不由朝廷,怙势内侮。故王室微弱,享国不久。”
—摘编自邓小南《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再探讨》
材料三
明朝初期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总领政务,以左右相国为丞相。丞相统辖六部,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相权较大。随着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明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了丞相,六部事务均由皇帝直接管理。后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辅政,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成为重要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鲍麒方《论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1)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加强“威柄”的措施,并简述其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反映的实质。(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随着货币经济的持续发展,明中期特别是成、弘以后,社会开始由单一农业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化。此时文化所呈现的特点是:在传统文化衰落的同时,新的文化因素正在潜滋暗长。嵇文甫在他的《晚明思想史论》中说:“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耀着这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纷呈的明霞。你尽可以说它‘杂’,却决不能说它‘庸’;尽可以说它是‘乱世之音’,却决不能说它是‘衰世之音’。”
材料二
明朝长达277年的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新旧交替的朝代,具有鲜明的特点。最早对明朝作出评价的是清初的明遗民,他们在病定思痛之后对明朝进行的总结,多着眼于明亡的教训,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致使明史蒙上一层灰暗的阴影。而清初迭兴文字狱,更进一步压制了对明朝的正面评价。清朝统治者组织的明史编纂工作,贯穿着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彰显清优于明的原则,特别是清圣祖为论证“自古得天下莫如我朝”而发布的“面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材料三
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就在于仁义是不是丧失。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传统的学说、传统的道德、儒家的仁义是不是丢失了 如果丢失了,明清易代就是亡天下;如果没有丢失,明清易代就不属于亡天下,仍然属于亡国,是易姓改号。
——摘编自方志远《明朝为何说亡就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的文化因素正在潜滋暗长”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并分析历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驳斥明清易代是“亡天下”论。(6分)
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1. C 2. C 3. D 4. B 5. A 6. B 7. A 8. D 9. D 10. C 11. C 12. D 13. B 14. A15. C 16. D 17. A 18. B 19. D 20. C 21. A 22. C 23. B 24. A 25. D 26. D 27. B28. B 29. A 30. A
31.(1)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
特点:分工明确,效率提高;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分散相权,集中皇权。(3分)
(2)措施: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6分,答出三点即可)
影响:这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4分,积极、消极各答三点即可)
(3)变化: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皇帝执掌六部;明成祖时期设置内阁,内阁权力日增,成为重要辅政机构。(4分)
实质:君主专制的强化。(2分)
32.(1)表现: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观念;小说、戏曲流行;西方科学知识得到传播。 (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成就:在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奉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继续发展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在经济上,引进了高产农作物,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原则:恪守求真的原则;历史主义原则。(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史实:清朝沿用科举取士制度,士人学习儒家经义;理学依然是正统思想;沿用庙号、谥号;沿袭前朝各项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依然是小农经济。(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